宋研;徐建波;祁付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1年创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内科学术技术类期刊。已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美国化学文摘等8家国际数据库)。其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突出实用,为提高广大临床内科医师诊治水平而服务。主要栏目包括:高端论坛、专题笔谈、指南与共识、院士论坛、专家经验谈、专题讨论会、论著、综述、病案报告、临床病例讨论、连续讲座等。创刊30余年,受到广大临床读者欢迎,发行量位居同业前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C-MRI中感兴趣区(ROI)的绘制对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血流动力学测量的影响。方法:对31例健康志愿者BA行PC-MRI测量,采用TOF-MRA 定位,扫描线垂直BA中间段。使用 Q-FLOW 软件包进行后处理,在 T1FFE 幅度(T1FFE/M)、血管幅度(PCA/M)及相位图像上沿 BA 边缘绘制ROI;分别在 T1FFE/M 像沿 BA 边缘、面积小于边缘、面积大于边缘绘制。比较各种绘制方法测得 BA 峰值流速( peak velocity , PV )、平均流速( mean velocity , MV )、平均流量( mean flux , MF )的差异。结果:T1FFE/M、PCA/M 及相位图像上沿 BA 边缘绘制 ROI 测得基底动脉 PV、MV 及 MF 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F ( pv)=0.56,F(Mv)=1.34,F(MF)=1.78;均 P>0.05)。在 T1FFE/M 像沿 BA 边缘、面积小于边缘、面积大于边缘绘制ROI测得基底动脉PV、MV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F(pv)=37.1,F(Mv)=18.5;均 P<0.01); MF 无统计学差异(F=2.31,P=0.49)。结论:PC-MRI测量BA血流动力学参数中, ROI面积影响流速的测量,不影响流量测量。
作者:张桂香;徐向东;魏新华;徐宏刚;纪昌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托槽位置准确是取得理想矫治效果的关键。托槽黏贴不妥会导致出现矫治后咬关系欠佳、牙根倾斜度不正确、食物嵌塞、后牙边缘嵴不连续等问题,以致在后期咬精细调整时不得不重新黏结托槽来解决,且常规直接粘结法还常会出现粘结脱落、操作时间过长等问题。本研究应用Dreve 透明硅橡胶,建立一种简便的,行之有效的间接粘接方法,探讨四手操作中单托盘间接粘接口腔正畸托槽的护理,现将此护理配合模式报告如下。
作者:潘海燕;费信果;朱房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桂北地区汉族人群整合素α2(ITGA2)基因807C/T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6例,再根据DN的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T2DM)及DN组,另选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运用常规检测方法检测三组实验组的血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三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组的血脂 TC、TG、LDL-C值均升高(P<0.05),DN组ITGA2基因-807C/T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T+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患DN的相对风险是携带C等位基因的1.72倍(OR=1.72,95%CI=1.176~2.517)。而T2DM组与对照组、DN组相比,ITGA2基因-807C/T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TGA2-807C/T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桂北地区汉族人群的DN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DN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T等位基因可促进血脂TC水平的高度表达而使DN的发病风险增加。
作者:廖雪玲;陈军宁;李小励;邓特;邓一岚;谢旭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患者男,4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4年于2012年9月20日入院。患者家属代诉患者缘于出生时发现左侧腹股沟一包块,包块无红肿、疼痛,平卧消失,不进入阴囊,不伴腹痛、腹胀等症状,未行特殊治疗。入院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专科检查: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左侧腹股沟可触及一大小约为0.6 cm ×0.5 cm ×0.3 cm 的肿块,局部皮肤无红肿,质地软,压之胀痛,不可还纳至腹腔,透光试验阴性。左侧睾丸缺如,右侧睾丸正常,位于阴囊内。彩超检查:双侧腹股沟区内分别探及低回声,边界清,有包膜,左侧大小约9 mm ×4.8 mm,右侧大小约16 mm ×8 mm。 CT 扫描:左侧阴囊空虚,未见睾丸结构,左侧腹股沟内见一约37 mm ×12 mm 大小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精囊腺形态、大小、密度正常。盆腔内未见积液及肿大淋巴结。CT诊断:左侧腹股沟隐睾。2012年9月24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左侧隐睾下降固定+左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在脐下做一长约0.5 cm的手术切口,置入气腹针并连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腹,压力为9 mmHg。置入5 mm戳卡,置入光源、摄像系统。术中探查见左侧腹股沟管内环口未闭合,左侧腹股沟区可见睾丸。术中诊断为:(1)左侧隐睾;(2)左侧腹股沟斜疝。于平脐左、右脐腋前线处做一长约0.5 cm 的切口,置入5 mm 戳卡并置入分离钳,先行左侧隐睾下降固定术,予钝性分离精索、输精管等周围组织,游离睾丸,予以腹壁下动静脉内侧进入阴囊,并固定,在左侧腹股沟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做一长约0.2 cm 切口,在光源和分离钳的辅助下,腹股沟区见一直径约0.2 cm的结节,予以切除。再将穿号双7号丝线的钩针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刺入,将左侧内环口外侧疝囊缝合半圈,退出穿刺针,再用穿刺针将内环口内侧疝囊缝合半圈与疝囊外侧缝合针同一孔穿出,确定不留空隙,完整缝合疝囊一圈。用钩针将腹腔内线头拖出体外并打结,确认缝合线收紧、无扭曲,闭合左侧内环口,检查无异常后,退镜并排气拔戳卡,逐个缝合各戳孔皮肤,术毕。病理检查:肉眼观,灰黄色结节状组织一个,大小0.3 cm ×0.2 cm ×0.2 cm,切面灰白灰黄色,质软。镜下见,结节周围有薄的纤维包膜,包膜内有肾上腺的皮质结构组成,细胞透明或半透明状,细胞间可见丰富的血窦。病理诊断:(左侧腹股沟)异位肾上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肖海;刘四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1]。临床观察到:子宫收缩乏力时,子宫体与子宫下段收缩乏力,同时或单独存在,且下段收缩乏力直接影响整个子宫体收缩。我院针对这种情况,在剖宫产术中,对有子宫下段过度拉伸菲薄、瘢痕隐性破裂、胎盘前置血窦丰富,已发生或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单一实行子宫下段纵向连续折叠式缝合,或必要时联合 b-lynch 缝合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缝合防治产后出血,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余心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b, TPO-Ab)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 IVF-ET )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共计378个助孕周期资料。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且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69个周期作为研究组(A 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阴性且甲状腺功能正常者309个周期作为对照组(B 组)。结果:TPO-Ab 阳性组与对照组两组间IVF受精率(79.76%vs.84.08%),优质胚胎率(46.59% vs.54.49%),TPO-Ab 阳性组明显低于 TPO-Ab 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PO-Ab阳性组的流产率(33.33%)明显高于TPO-Ab阴性组(1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可降低IVF受精率及优胚率、增加流产率对IVF-ET结局有不利影响。
作者:王莉云;靳隽;王辉;党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对脓毒症小鼠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 )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80只BALB/c 小鼠随机分NS组、LPS 组、LPS+Ang-1组、LPS+Ang-1+Ly组和Ang-1组(n=16)。测血浆VE-cadherin、Ang-2水平,肺湿干比,肺通透指数(LPI),检测肺总VE-cadherin、磷酸化VE-cadherin。结果:除Ang-1组外各组血浆Ang-2较NS组均升高(P<0.01),LPS+Ang-1组和LPS+Ang-1+Ly 组血浆Ang-2较LPS组降低(P<0.05),LPS+Ang-1+Ly 组血浆Ang-2较LPS+Ang-1组明显升高(P<0.01)。肺湿干比、LPI、血浆VE-cadherin与肺磷酸化VE-cadherin变化趋势与Ang-2相同。肺总VE-cadherin变化趋势与Ang-2相反。结论:Ang-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脓毒症小鼠VE-cadherin从而改善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
作者:麦振华;钟秀明;张媛莉;何惠娟;姚华国;邓烈华;陈韵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新多胺类似物四丁基丙二胺(TBP)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比色法分析TBP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BP对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DNA片段化和线粒体膜电位分析用于检测细胞凋亡,化学发光法检测TBP对多胺降解代谢酶精胺氧化酶(SMO)和乙酰多胺氧化酶(APAO )活性的影响。结果:TBP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显著抑制HL-60细胞增殖;随TBP药物浓度增高,HL-60细胞凋亡水平增加,SMO和APAO的活性亦显著增高。结论:新多胺类似物TBP能够通过诱导多胺降解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 HL-60细胞增殖,具有抗白血病治疗的潜在应用前景。
作者:王清;王凯;王艳林;杨建林;曹春雨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检测新的卵巢功能指标抗苗勒管激素(AMH),评估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年轻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选取36~45岁因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5例,于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 AMH、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选取同年龄组未行手术的35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及各时间点各激素水平的变化差异。结果:(1)子宫肌瘤剔除组患者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AMH水平分别为(1.54±0.95)ng/mL,(1.18±0.77)ng/mL,(1.50±0.58)ng/mL,术后2 d AMH 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3个月AMH 水平逐步回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子宫肌瘤切除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AMH 水平比较,差异有差异性(P<0.05),而FSH、LH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H评估卵巢功能的改变优于FSH。子宫肌瘤剔除术短期影响卵巢功能,但3个月后恢复,手术与术中出血可能会暂时性影响AMH水平下降。
作者:王海英;梁洁玲;张仁礼;毕燕玲;罗怀钦;蒋洲梅;闻安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比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B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临床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 A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2.7±7.3)个月,B组为(30.9±6.5)个月。两组患者在角度纠正及高度恢复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P=0.036),B组患者的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优于A组。两组患者在疼痛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B组优于A组;而在工作状态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64)。A、B组均有3例患者手术失败,A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断裂,2例患者出现Cobb角增加≥10°,而B组均为角度纠正丢失。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0),A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于B组。结论:人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效果好于后外侧植骨融合经伤。
作者:冯树雄;陈小萍;梁炳权;杨国栋;梁伟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了解盘状红斑狼疮(DLE)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 RPLP0抗体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RPLP0抗体;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皮损部位的免疫复合物;常规方法检测自身抗体及补体。结果:健康对照组、DLE 组、SLE 组的抗RPLP0-IgG 抗体的吸光度(A.U.)均值分别为:0.72±0.16,0.53±0.18和1.23±0.62。 DLE 组患者的抗RPLP0-IgG 抗体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LE组高于 DLE 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 SLE血清抗RPLP0抗体高水平组患者的关节炎、肾脏损害和特征性皮损的频率高于抗 RPLP0抗体低水平组(P<0.05),而抗 RPLP0抗体水平与其他临床表现、SLEDAI、CLASI 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DLE患者与健康人血清抗RPLP0抗体水平无差异,SLE患者血清抗RPLP0抗体水平高于DLE患者,且与关节损害、肾损害及特征性皮损相关。
作者:杜艳瑜;谭国珍;叶瑞心;陈娇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随着当今中国工业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眼外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眼外伤并发症中较严重而又易被忽略的是继发性眼压升高和青光眼。据统计眼球挫伤后约60%~94%患者发生房角后退。部分患者由于房角后退导致小梁网撕裂,水肿而后变性萎缩丧失房水外引流功能,导致顽固性高眼压且药物无法控制。青光眼房水引流物是治疗此类外伤所致难治性青光眼的新选择。我院对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行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并术中联合及术后使用抗代谢药物,跟踪随访12~36个月,总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珂;赵璐;郭梅清;章余兰;汪昌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腰硬联合麻醉(CSEA)已经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但CSEA 可导致低血压[1]。近年来报道麻黄素、多巴胺或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低血压的文献很多,但以往报道中还未见把这三种常用升压药进行对比研究的,故将该三种药物均纳入研究范围,研究何种升压药更能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徐天星;李雅兰;周锦财;帅兵;戴载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脑电生物反馈和利他林治疗不同亚型 ADHD 儿童的疗效。方法:将120例 ADHD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利他林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SNAP-Ⅳ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跟踪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反馈组和利他林组的SNAP-Ⅳ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2组有效率分别为64.81%和81.67%,缓解率为38.89%和43.33%,利他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反馈组(χ2=4.162,P=0.041)。但治疗后3、6个月利他林组的有效率和缓解率显著低于反馈组(均 P<0.05)。2组均为注意缺陷型、混合型患儿治疗后的SNAP-Ⅳ评分降低值显著高于多动/冲动型(均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的近期疗效逊于利他林,但远期疗效持久;不同亚型ADHD的治疗效果不同。
作者:杜文冉;崔立华;王平;齐浩;张洁;董静怡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载脂蛋白 C3(-482C>T)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及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300例NAFLD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者载脂蛋白C3(-482C>T )多态性。应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对NAFLD及其临床特征的影响。结果:载脂蛋白C3(-482C>T )基因型频率在NAFLD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野生纯合子CC相比,NAFLD患者T等位基因携带者更容易合并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结论:载脂蛋白C3(-482C>T )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NAFLD易感性不相关,但T等位基因携带者增加NAFLD患者合并代谢异常的风险。
作者:李敏睿;张盛洪;廖献花;钟碧慧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构建高表达 asporin 基因 L929细胞株,研究其对子小鼠正常成纤维细胞 L929 TGF-β1及Col2α1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小鼠下颌骨组织中扩增asporin cDNA ,连接酶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所得的重组质粒pcDNA3.1(-)-ASPNⅢ用脂质体法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经过G418筛选,使用 RT-PCR 以及 Western blot 技术筛选 asporin 基因高表达的细胞株。并使用 RT-PCR 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sporin 基因高表达对细胞TGF-β1及Col2α1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asporin 高表达的L929细胞株。RT-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高表达asporin对TGF-β1及Col2α1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asporin基因在L929细胞中高表达能抑制细胞TGF-β1及Col2α1的表达。
作者:赵浩;李新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妊娠早期超声母体-胎盘循环监测数据,探讨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单胎孕妇,同期50例无合并症的正常孕妇进行检测子宫动脉主干上行支及子宫螺旋动脉的频谱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 Pl、RI、S、D、S/D比值。结果:重度PE组双侧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存在率高于对照组、妊高组及轻度PE组(P<0.01);重度PE组与对照组比较,子宫动脉血流PI、RI、D、S/D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PI值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以PI平均值>1.997作为界值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灵敏度为75.1%;以RI平均值>0.961作为界值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灵敏度为63.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娠早期11~13+6周监测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频谱参数可用于早期预测重度先兆子痫的发生。
作者:李荆;曹小娟;韦庆深;何小乔;钟创峰;卢丽萍;杨琳;彭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胆囊破裂,尤其是老龄胆囊破裂患者较前明显上升。老龄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给临床治疗方案增加很大难度。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年1-12月于我院就诊并手术的胆囊自发性破裂患者,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宋研;徐建波;祁付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尿酸、白蛋白水平,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旨在探讨血尿酸水平,能否反映肝癌患者病情与营养状况。方法:选取广州某社区医院收治的144例肝癌患者,及在该院体检的86例健康对照人员,测量其血清尿酸(SUA)和血清白蛋白(SALB)值。结果:144例肝癌患者的SUA、SABL水平低于正常人(P<0.05)。肝癌患者SUA、SALB浓度均随病情加重而降低(P<0.05)。营养不良的肝癌患者SUA、SALB浓度明显低于营养正常组或超重肥胖组,超重肥胖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肝癌患者血尿酸水平在低分位点比在高分位点病情严重程度的比例也更高。血清尿酸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393, P<0.05)。结论:提示血清尿酸水平可以反映肝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
作者:刘宇;欧璇;阎艺然;卢晓翠;李梅;周美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