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睿;张盛洪;廖献花;钟碧慧
目的:探讨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表达是否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39例胃癌组织中的ERCC1和COX-2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ERCC1、COX-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等无关(P>0.05)。COX-2在Hp感染阳性胃癌组织中表达率较高,阳性表达率为86.5%。 ERCC1与COX-2两组蛋白表达不存在相关性。结论:ERCC1、COX-2蛋白参与了胃癌发展,可作为判定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指标,然而两者之间不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马冬;杨冬阳;罗少燕;刘建化;黎莹;江韦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胆囊破裂,尤其是老龄胆囊破裂患者较前明显上升。老龄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给临床治疗方案增加很大难度。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年1-12月于我院就诊并手术的胆囊自发性破裂患者,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宋研;徐建波;祁付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的病理生理特点是大量肺泡萎陷,使萎陷肺泡复张,并保持开放状态,是非常必要的[1]。肺复张(RM)作为治疗ARDS 的重要措施,能重新开放可复张的萎陷肺泡,使 ARDS 患者功能残气量增加,纠正肺通气/血流(V/Q)比例失衡,改善氧合,提高肺顺应性[2]。Gattinoni 等[3]发现,因重症肺炎与腹部疾病导致的 ARDS ,在应用呼气末正压( PEEP )治疗时有显著差异,首次提出了肺内源性 ARDS ( ARDSp )和肺外源性( ARDSexp )的概念。本研究在肺保护通气策略( LPVS )基础上,观察压力控制法( PCV )法 RM 对 ARDSp 和ARDSexp 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 ARDS 患者应用 PCV 法 RM 提供依据。
作者:丁琦;黄建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32岁患者,2008年9月突发寒战、发热、疲乏,诊断“痔疮、肛屡”,切开引流后高热不退,查全血细胞减少,l0月25日转我院,血常规:WBC 0.25×109/L、淋巴占90%,Hb 65 g/L、PLT 4×109/L,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极重度;阑尾周围脓肿;肛屡;同胞间HLA配型有完全相合供者,供者Rh 阳性O 型血,受者Rh阴性O型血。抗感染等治疗同时11月2-8日 ATG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300 mg/d ×5 d、Flu (氟达拉滨)50 mg ×5 d、Cy (环磷酰胺)40 mg/kg ×1 d 预处理,8日持续高热39~40℃,生命体征不稳定,11月9日、l0日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移植 MNC 3.05×108个/kg,CD34+细胞7.56×106个/kg ,予泰能、利奈唑胺、卡泊芬净抗感染。 l0日晨病情加重,高热40℃、抽搐,呼吸40~50次/min ,血氧饱和度75%~80%、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血培养为 ESBL+大肠埃希氏菌,确诊:(1)移植后骨髓空虚;(2)大肠埃希氏菌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3)肺部感染、呼衰Ⅰ型。继续上述抗感染及改善循环支持对症治疗,短暂停环孢素,予甲强龙500 mg ×3 d 冲击治疗,患者并发血糖、血压升高,间断意识模糊、烦躁等多种症状,积极联系予 Rh 阴性成分血及细胞因子、丙球、胰岛素等积极治疗,+10 d 中性粒细胞>0.5×109/L ,+14 d 白细胞恢复正常,患者病情渐稳定、意识恢复,仍反复寒战、发热,多次血培养同前,泰能、舒普深敏感,卡泊芬净于+18 d改为伏立康唑片维持3周,+19 d转出移植病房。患者卧床,白细胞正常,HGB 50~60 g/L,血小板4~12×109/L,胸部 CT:肺部感染,右肺大片实变影。痰培养细菌与血培养一致,移植后3周 CSA 改为口服,渐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考虑软组织感染,加抗 G+球菌抗生素后好转,继续泰能、舒普深等交替抗感染。12月15日上午出现腹痛、血便,量约200 mL ,于17:20、18:40及19:20反复鲜血便200~400 mL ,予输血、抑酸、止血等治疗,20时急行肠镜检查明确阑尾口血管破裂出血,局部止血,出血渐停止。12月17日高热反复、胸闷、气短,体温40.1℃,CT 提示右下肺炎症较前略吸收,又予万古霉素、特治星治疗,23~28日再予泰能治疗体温恢复正常,2009年1月12日血象恢复,检查供体细胞完全植入出院。后诊断:(1)vSAA (very severe aplastic anaemia);(2)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3)脓毒血症;(4)肺部感染,I 型呼衰;(5)消化道出血;(6)阑尾周围脓肿;(7)肛屡;(8)类固醇型糖尿病;(9)继发性高血压。随访至今患者痊愈,血型O ,型Rh+,正常生活。
作者:葸瑞;白海;王存邦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患者女,31岁,主因“剖宫产术后5月余,阴道大出血2次”于2013年6月13日期入院。2013年5月18日经期无诱因阴道大出血到当地医院就诊,B超示:子宫左后壁与宫腔中下段及内膜回声不均匀(性质待查)。对症治疗后,流血停止。2013年6月1日再次阴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送医院治疗,B超提示:子宫左后壁动静瘘样声像。给予对症治疗后停止流血。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子宫壁动静脉瘘”收入院。入院常规检查结果无异常,于2013年6 月18日行子宫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治疗术,使用微导管同轴法插至近瘘口处透视下使用 PVA颗粒及弹簧圈行UAE术,栓后造影病灶未显影。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不适,第2天出院。术后1个月B超及5个月电话随访示: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声像,患者月经周期及量均无异常。见图1~4。
作者:周炼钢;姜永能;赵卫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检验我院制定的以“有接触史的发热伴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作为咽试子H7N9核酸检测的筛查标准的阳性率及漏诊率,并提出可能的佳筛选标准。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份进行咽试子H7N9核酸检测的61例患者及4例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现行的筛查标准及假设的三种筛查标准的符合率、阳性率和漏诊率。结果:现行标准、假定标准1、2、3的符合率分别为32.8%、24.6%、54.1%、62.3%;阳性率为10.0%、13.3%、9.1%、10.5%;漏诊率分别为50.0%、50.0%、25.0%、0.0%。结论:为减少漏诊率,以“白细胞不高的肺炎”作为筛查标准可能更加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王吉文;丘宇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为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观察并记录56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等级,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放射性口腔炎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同期放化疗、白细胞计数、BMI、吸烟、饮酒情况及糖尿病史的关联性。结果: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与白细胞计数下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放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下降是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对于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促白细胞恢复治疗。
作者:朱晓霞;陈龙华;晁漪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72例(129眼),采用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术后远视力(VA)、近视力(NVA)及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CVA、NVA、眼轴长度、切削比、眼轴长度以及术后视近时间均是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具有显著疗效,术后视力受术前BCVA、NVA、切削比、眼轴长度以及术后视近时间等的影响。
作者:唐平;王康宏;陈梨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随着当今中国工业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眼外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眼外伤并发症中较严重而又易被忽略的是继发性眼压升高和青光眼。据统计眼球挫伤后约60%~94%患者发生房角后退。部分患者由于房角后退导致小梁网撕裂,水肿而后变性萎缩丧失房水外引流功能,导致顽固性高眼压且药物无法控制。青光眼房水引流物是治疗此类外伤所致难治性青光眼的新选择。我院对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行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并术中联合及术后使用抗代谢药物,跟踪随访12~36个月,总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珂;赵璐;郭梅清;章余兰;汪昌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血尿酸(uric acid, UA)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103例发病3 d内住院并行DSA 检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收集患者hunt-hess 分级、尿酸水平、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 SCVS)、脑微循环时间(microvascular cerebral circulation time,MCCT)及出院时改良的 Ranking 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g Scale, mRS)等资料,以病情的轻重、转归和有无脑血管痉挛分别进行分组,另选43例单纯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UA水平与他们的关系。结果:41例重症组患者血 UA 水平[(288.55±90.77) mmol/L]明显高于62例轻症组患者[(244.71±96.17)mmol/L](t =2.315, P=0.023)及对照组[(240.59±87.25)mmol/L](t=2.469, P=0.016)。28例 SCVS 组患者 UA 水平[(297.47±91.55)mmol/L]明显高于非 SCVS 组75例患者[(248.97±94.93)mmol/L](t=2.329,P=0.022)及对照组[(240.59±87.25)mmol/L](t=2.633,P=0.01)。预后不良组22例患者UA水平[(311.92±90.85) mmol/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81例患者(248.64±93.45,t=2.883, P=0.006)及对照组[(240.59±87.25) mmol/L](t=3.076, P=0.003)。 UA与MCCT呈显著正相关性(r=0.67, 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U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血UA水平升高有可能参与了脑血管痉挛的病理过程。
作者:刘庆新;肖新兴;陈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托槽位置准确是取得理想矫治效果的关键。托槽黏贴不妥会导致出现矫治后咬关系欠佳、牙根倾斜度不正确、食物嵌塞、后牙边缘嵴不连续等问题,以致在后期咬精细调整时不得不重新黏结托槽来解决,且常规直接粘结法还常会出现粘结脱落、操作时间过长等问题。本研究应用Dreve 透明硅橡胶,建立一种简便的,行之有效的间接粘接方法,探讨四手操作中单托盘间接粘接口腔正畸托槽的护理,现将此护理配合模式报告如下。
作者:潘海燕;费信果;朱房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前,胃癌根治手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而胃大弯侧瘘在术后早期合并症频发,是一种临床中较难处理的并发症。本研究对我院收集的2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型的引流方式对胃癌术后早期胃大弯侧瘘的治疗效果,从而为预防和控制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笑飞;宋玉成;张学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C-MRI中感兴趣区(ROI)的绘制对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血流动力学测量的影响。方法:对31例健康志愿者BA行PC-MRI测量,采用TOF-MRA 定位,扫描线垂直BA中间段。使用 Q-FLOW 软件包进行后处理,在 T1FFE 幅度(T1FFE/M)、血管幅度(PCA/M)及相位图像上沿 BA 边缘绘制ROI;分别在 T1FFE/M 像沿 BA 边缘、面积小于边缘、面积大于边缘绘制。比较各种绘制方法测得 BA 峰值流速( peak velocity , PV )、平均流速( mean velocity , MV )、平均流量( mean flux , MF )的差异。结果:T1FFE/M、PCA/M 及相位图像上沿 BA 边缘绘制 ROI 测得基底动脉 PV、MV 及 MF 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F ( pv)=0.56,F(Mv)=1.34,F(MF)=1.78;均 P>0.05)。在 T1FFE/M 像沿 BA 边缘、面积小于边缘、面积大于边缘绘制ROI测得基底动脉PV、MV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F(pv)=37.1,F(Mv)=18.5;均 P<0.01); MF 无统计学差异(F=2.31,P=0.49)。结论:PC-MRI测量BA血流动力学参数中, ROI面积影响流速的测量,不影响流量测量。
作者:张桂香;徐向东;魏新华;徐宏刚;纪昌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提高我院门诊应急急救能力。方法:现状调查,运用 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整改:制定计划、流程、培训措施(P);完成既定的计划、措施、培训(D);检查实施效果(C);发现问题确定下一个改进目标(A)。结果:以2014年3-5月份的门诊急救质量检查评分为实验组,2013年10-12月的检查评分为对照组,对急救物品的规范管理、医护配合、急救仪器使用三方面进行比较。改进后的门诊急救质量检查得分分别为(96.38±0.91),(97.28±0.74),(98.69±0.9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65,636.53,10.91;P<0.05)。结论: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简单、实用、有效,提高了我院门诊应急急救能力。
作者:韩梅;潘丽沁;徐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Ⅰ或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组( A组),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组( B 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0.12%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2μg/mL 芬太尼行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不同产程宫缩情况、镇痛效果、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产妇在行分娩镇痛后60 min、宫口开至5~6 cm及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差异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较硬膜外持续输注产妇满意度更高,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彭永保;胡松权;周群;程良道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以护理为主导实施的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共60例。年龄介于18~65岁,性别不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组成、APACHEII、CPIS、初始呼吸机参数(PSV、O2%、PEEP和f)、MAP、HR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镇静药物用量及总镇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纳入2周时,试验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CIPS则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疗效比较,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VAS、谵妄发生率、严重不适发生率及意外拔管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护理为主导实施的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有确切疗效,且不增加患者严重不适、疼痛及意外拔管等不良情况发生。
作者:唐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中成药辨证论治对CKD3-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符合方案的339例患者,分为规范组167例、对照组172例,规范组按辨证论治方案予中成药单方或组方口服;对照组予经验中成药单方口服;观察24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CKD3期规范组治疗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 >0.05),规范组优于对照组;CKD4期规范组与治疗组,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CKD3-4期规范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基线时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规范组较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明显(P <0.05)。结论:中成药辨证论治对CKD3-4期患者在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降低证候积分方面优于经验用药治疗。
作者:孟元;张胜容;刘宝利;李靖;赵轶雯;王雨;赵静;赵文景;葛楠;杨彦芳;刘洋;任建伟;程虹;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b, TPO-Ab)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 IVF-ET )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共计378个助孕周期资料。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且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69个周期作为研究组(A 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阴性且甲状腺功能正常者309个周期作为对照组(B 组)。结果:TPO-Ab 阳性组与对照组两组间IVF受精率(79.76%vs.84.08%),优质胚胎率(46.59% vs.54.49%),TPO-Ab 阳性组明显低于 TPO-Ab 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PO-Ab阳性组的流产率(33.33%)明显高于TPO-Ab阴性组(1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可降低IVF受精率及优胚率、增加流产率对IVF-ET结局有不利影响。
作者:王莉云;靳隽;王辉;党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LASIK手术中疼痛护理联合表面麻醉与单独表面麻醉比较是否能减轻疼痛及其对LASIK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180例360眼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180眼,两组均行常规表面麻醉,观察组同时给予联合应用疼痛护理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做瓣,激光切削,手术全过程,手术后15、30 min的疼痛评分及术后满意度,统计分析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LASIK手术患者做瓣,激光切削及术后30 min 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其术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LASIK手术中,联合应用疼痛护理技术能够提高表面麻醉的效果,减轻疼痛,可提高 LASIK患者术后满意度。
作者:雍桂珍;兰长骏;甘宇业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