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徐邦牢
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托槽位置准确是取得理想矫治效果的关键。托槽黏贴不妥会导致出现矫治后咬关系欠佳、牙根倾斜度不正确、食物嵌塞、后牙边缘嵴不连续等问题,以致在后期咬精细调整时不得不重新黏结托槽来解决,且常规直接粘结法还常会出现粘结脱落、操作时间过长等问题。本研究应用Dreve 透明硅橡胶,建立一种简便的,行之有效的间接粘接方法,探讨四手操作中单托盘间接粘接口腔正畸托槽的护理,现将此护理配合模式报告如下。
作者:潘海燕;费信果;朱房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甲胎球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单项与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8例PHC、24例肝硬化、36例肝炎患者,用 ELISA 定量检测血清 GP73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 AFP ,速率法检测AFU并评价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肝癌组AFP、AFU、GP7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P<0.05),肝癌患者中AFP、AFU、GP73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P<0.05),采用AFP、AFU、GP73联合检测,以两项及以上阳性表达为阳性,与单项检测相比可以大大增加对PHC的灵敏度(χ2=10.148、P<0.05),与两两组合检测相比差异不显著(χ2=2.074、P>0.05),而且会提高特异度(与单项相比χ2=15.137、P<0.05,与两两组合相比χ2=16.526、P<0.05)。结论:AFP、AFU、GP73三项联合检测以两项及以上阳性表达为阳性表达可以明显提高对PHC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张双元;朱振国;解占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小檗碱是否对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n)侵袭人肺Ⅱ型上皮细胞(A549)有保护性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预处理 A549细胞,并与 S.pn 一起与A549细胞共同作用,通过用0.025%的 Triton X-100裂解细胞,然后将稀释后的裂解液涂布 TSAB 平板,培养过夜,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结果:小檗碱的浓度为0,25,50,100,200μg/mL 时,S.pn 对24孔板上每孔A549细胞的侵袭数分别为52±21,29±11,13±10,0,0;在其浓度终浓度为100μg/mL时,未得到可测的细菌数。结论:小檗碱可抑制S.pn 侵袭A549细胞,两者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王蓉;徐邦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脑电生物反馈和利他林治疗不同亚型 ADHD 儿童的疗效。方法:将120例 ADHD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利他林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SNAP-Ⅳ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跟踪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反馈组和利他林组的SNAP-Ⅳ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2组有效率分别为64.81%和81.67%,缓解率为38.89%和43.33%,利他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反馈组(χ2=4.162,P=0.041)。但治疗后3、6个月利他林组的有效率和缓解率显著低于反馈组(均 P<0.05)。2组均为注意缺陷型、混合型患儿治疗后的SNAP-Ⅳ评分降低值显著高于多动/冲动型(均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的近期疗效逊于利他林,但远期疗效持久;不同亚型ADHD的治疗效果不同。
作者:杜文冉;崔立华;王平;齐浩;张洁;董静怡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5-HT2A受体在大鼠睡眠呼吸暂停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自由活动的Sprague-Dawley (SD)大鼠进行睡眠呼吸监测。通过Western blot 免疫印记法检测SD大鼠脑干5-HT2A受体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的相关性。结果:SD 大鼠呈现出两种呼吸暂停模式:叹息后呼吸暂停(post-sigh sleep apnea, PS)和自发性呼吸暂停(spontaneous apnea, SP)。总呼吸暂停指数(AI)与脑干5-HT2A受体表达量成负相关(r=0.672, P<0.001)。 PS指数与脑干5-HT2A表达量成负相关(r=0.686,P<0.001),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的PS 指数与脑干5-HT2A表达量也成负相关(r=0.663,P<0.001)。而总 SP 指数以及不同睡眠时期的SP指数均与5-HT2A受体表达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5-HT2A受体表达量与大鼠叹息后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5-HT2A受体可能参与了呼吸中枢兴奋性的调节及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
作者:张韬;张成;王广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以护理为主导实施的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共60例。年龄介于18~65岁,性别不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组成、APACHEII、CPIS、初始呼吸机参数(PSV、O2%、PEEP和f)、MAP、HR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镇静药物用量及总镇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纳入2周时,试验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CIPS则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疗效比较,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VAS、谵妄发生率、严重不适发生率及意外拔管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护理为主导实施的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有确切疗效,且不增加患者严重不适、疼痛及意外拔管等不良情况发生。
作者:唐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比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B组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临床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 A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2.7±7.3)个月,B组为(30.9±6.5)个月。两组患者在角度纠正及高度恢复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P=0.036),B组患者的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优于A组。两组患者在疼痛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B组优于A组;而在工作状态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64)。A、B组均有3例患者手术失败,A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断裂,2例患者出现Cobb角增加≥10°,而B组均为角度纠正丢失。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0),A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于B组。结论:人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效果好于后外侧植骨融合经伤。
作者:冯树雄;陈小萍;梁炳权;杨国栋;梁伟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是一组发生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在形态学、遗传学和临床表现上都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肿瘤,从免疫学角度分为 T 细胞和 B 细胞两型,尽管目前传统化疗方案完全缓解率近70%[1],但依然有50%~60%的侵袭性 NHL 尚存在复发难治等问题,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针对复发性难治性NHL 的补救方案如 DHAP (地塞米松,阿糖胞苷,顺铂)、ESHAP (依托泊苷,甲基强的松,阿糖胞苷,和顺铂)和 EPIC 方案(依托泊苷,泼尼松龙,异环磷酰胺和顺铂),尽管有效,然而顺铂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2],依托泊苷易诱发第二肿瘤,致使这些方案作用受限,因此研究新的药物或联合方案,实现治疗的高效低毒已是必然。吉西他滨(dFDC,2’2’-二氟脱氧胞苷)是一种破坏细胞复制的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是脱氧胞苷的水溶性类似物,可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并将其三磷酸代谢物(dFdCTP)掺入到 DNA 链中的脱氧胞苷位点,导致 DNA 链断裂,致使 DNA合成中断,从而诱导细胞凋亡[3]。吉西他滨对多种实体瘤具有广谱的抗癌活性,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和膀胱癌等的治疗,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低的特点[4-5],目前逐步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本文综述吉西他滨应用于NHL的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探索针对难治复发性NHL的含吉西他滨挽救方案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明宛;郭坤元;许晓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提高我院门诊应急急救能力。方法:现状调查,运用 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整改:制定计划、流程、培训措施(P);完成既定的计划、措施、培训(D);检查实施效果(C);发现问题确定下一个改进目标(A)。结果:以2014年3-5月份的门诊急救质量检查评分为实验组,2013年10-12月的检查评分为对照组,对急救物品的规范管理、医护配合、急救仪器使用三方面进行比较。改进后的门诊急救质量检查得分分别为(96.38±0.91),(97.28±0.74),(98.69±0.9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65,636.53,10.91;P<0.05)。结论: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简单、实用、有效,提高了我院门诊应急急救能力。
作者:韩梅;潘丽沁;徐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茧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病因、分型、诊断及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结局。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生殖中心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16例腹茧症合并不孕患者(A 组)和随机选取的45例因“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患者(B 组)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和B组在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FSH、LH、E2、Gn启动日FSH、LH、E2、HCG日LH、E2、P、Gn时间、Gn 用量、获卵数、优胚数以及卵裂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的受精率为86.2%明显低于 A 组的94.3%(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4.4%和43.7%,种植率分别为31.8%和29.1%(P>0.05)。结论:经手术确诊为腹茧症的不孕患者如子宫、卵巢功能正常,应尽早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解决生育问题。腹茧症不孕患者的IVF-ET成功率为40%~50%,与同年龄组一般的输卵管性不孕的妊娠率基本一致。
作者:席红琳;谭新沙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为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提供证据。方法:观察并记录56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等级,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放射性口腔炎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同期放化疗、白细胞计数、BMI、吸烟、饮酒情况及糖尿病史的关联性。结果:放射性口腔炎的严重程度与白细胞计数下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放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下降是促进放射性口腔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对于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促白细胞恢复治疗。
作者:朱晓霞;陈龙华;晁漪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前,胃癌根治手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而胃大弯侧瘘在术后早期合并症频发,是一种临床中较难处理的并发症。本研究对我院收集的2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型的引流方式对胃癌术后早期胃大弯侧瘘的治疗效果,从而为预防和控制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笑飞;宋玉成;张学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检验我院制定的以“有接触史的发热伴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作为咽试子H7N9核酸检测的筛查标准的阳性率及漏诊率,并提出可能的佳筛选标准。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份进行咽试子H7N9核酸检测的61例患者及4例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现行的筛查标准及假设的三种筛查标准的符合率、阳性率和漏诊率。结果:现行标准、假定标准1、2、3的符合率分别为32.8%、24.6%、54.1%、62.3%;阳性率为10.0%、13.3%、9.1%、10.5%;漏诊率分别为50.0%、50.0%、25.0%、0.0%。结论:为减少漏诊率,以“白细胞不高的肺炎”作为筛查标准可能更加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王吉文;丘宇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患儿女,4岁。因自幼双眼视力差伴右眼斜视,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斜视,弱视”,给予配镜治疗无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2年4月9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既往体健,无夜盲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直系亲属眼病史。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0.6。右眼外斜20°。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透明。散瞳眼底检查显示双眼视乳头周围可见大面积灰白色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区,沿静脉两旁向周边辐射状延伸,萎缩区中散在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右眼黄斑区大片萎缩灶,可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双眼沿静脉走行萎缩区呈大面积透见荧光,其间色素沉着处呈遮蔽荧光;右眼黄斑区萎缩灶为弱荧光,透见脉络膜大血管呈强荧光,晚期未见荧光渗漏(图2)。OCT检查显示双眼视乳头周围萎缩区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反射不均匀;右眼黄斑区萎缩灶全层反射明显向巩膜方向凹陷,神经上皮层局部变薄,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反射局部增强(图3)。临床诊断:双眼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PPCRA),右眼黄斑缺损,右眼外斜视。随访观察2年,病情稳定,双眼视力及眼底均无明显改变。
作者:孙则红;郎卫华;戴冬姝;王志学;赵俊华;李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K、cFLIP在EMs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卵巢EMs 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BAK、cFLIP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AK、cFLIP基因蛋白在三组子宫内膜细胞都有表达; BAK基因蛋白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及正常内膜组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呈递增表达,而cFLIP呈递减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泌期正常内膜组BAK 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增殖期,而cFLIP则相反(P<0.05),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的增殖期与分泌期的BAK、cFLIP基因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05);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 BAK 基因蛋白表达率及阳性表达强度重度组(Ⅲ~Ⅳ期)明显低于轻度组(Ⅰ~Ⅱ期),而cFLIP的表达则相反(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BAK与cFLI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89,P<0.05)。结论:BAK、cFLIP的负相互作用,参与了EMs 凋亡与增殖紊乱过程,在EMs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海燕;黄守国;蒙秋;张静;覃慧君;杜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1年创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内科学术技术类期刊。已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及美国化学文摘等8家国际数据库)。其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突出实用,为提高广大临床内科医师诊治水平而服务。主要栏目包括:高端论坛、专题笔谈、指南与共识、院士论坛、专家经验谈、专题讨论会、论著、综述、病案报告、临床病例讨论、连续讲座等。创刊30余年,受到广大临床读者欢迎,发行量位居同业前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前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氨基酸残基配型与术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 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Google 学术搜索,收集有关随机对照与非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 Meta 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病例对照研究9篇(1128只眼),配型组与对照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HLA-A配型组术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眼数比对照组少(P<0.00001);术前进行HLA-B配对组比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的眼数少(P<0.00001);术前进行HLA-DR配型比对照组发生排斥反应少(P<0.00001)。结论:在高危角膜移植患者中,术前进行HLA-A、HLA-B、HLA-DR位点配型的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进行HLA 配型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瑾;吴静;崔裕波;王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胆囊破裂,尤其是老龄胆囊破裂患者较前明显上升。老龄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给临床治疗方案增加很大难度。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年1-12月于我院就诊并手术的胆囊自发性破裂患者,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宋研;徐建波;祁付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I)常发生于脊髓长期缓慢受压迫如黄韧带、后纵韧带增厚骨化、椎间盘突出引起椎管狭窄或椎管内肿瘤逐渐增大压迫脊髓引起脊髓缺血性损伤的患者在通过手术减压后随即出现更严重的部分或原受压平面以下全脊髓损伤症状[1]。如不及时处理,脊髓功能可能长期或永久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的负担。
作者:艾琪勇;罗越;刘辉;洪国峰;蔡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