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中单极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叶红雨;黄伟钊;吴颖猛;唐渲;徐伟;郑俊猛;梁毅;姜海明

关键词: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脏手术, 迷宫手术
摘要:目的:比较单极与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在心脏手术中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有81例房颤患者于心脏手术同期进行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其中58例采用双极消融(双极组),23例采用单极消融(单极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手术时间、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等.结果:平均随访(15.1±12.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双极消融所需时间比单极消融明显较短[(28.1±8.5)minvs(19.7±4.6)min,P<0.01].结论:心脏瓣膜手术中,单极和双极射频消融均为治疗房颤有效、安全的方法,但采用双极消融更方便快捷.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猩红热合并丘疹性荨麻疹1例

    患儿女,3岁,主因发热、皮疹2 d于2012年4月11日21:00入院.患儿2 d前出现发热,体温高38.4℃,同时出现躯干部位大量细小皮疹,伴瘙痒,无咳嗽、咽痛等症状.于当地诊所应用阿奇霉素、清开灵、先锋霉素类药物治疗2 d,疗效不佳.之后于当地县医院化验血常规:WBC 17.42×109/L、中性细胞比率85.6%、超敏C反应蛋白(hCRP)76 mg/L.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作者:左琳琳;李春敬;陈大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以转氨酶升高首诊的儿童隐匿性肌病临床分析

    目的:拟通过对9例以转氨酶升高首诊的隐匿性肌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肌病是转氨酶升高的潜在原因之一的认识,从而早期正确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1年7月我院9例确诊为肌病的儿童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患儿(男4例,女5例)均为入托、入学或因其他疾病体检时偶然发现不明原因血清ALT、AST异常升高而就诊,经肌肉活检证实5例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1例为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1例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例为脂质沉积性肌病.结论:在无其他肝损伤的迹象和症状的情况下,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儿童可能有隐匿性肌肉疾病.早期血清肌酸激酶和肌肉病理检查有助于肌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苏俊彩;李雅静;耿秀超;陈晓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横切口取自体骨-髌腱-骨与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小横切口取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ar tendon-bone,B-PT-B)与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HT)在膝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至2011年3月间采用小横切口取B-PT-B在膝关节镜下重建ACL 30例和HT移植32例的情况,随访平均54.3个月(18~108个月)和48.6个月(12~9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2000)评价.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患者Lysholm 评分、IKDC2000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横切口取B-PT-B和HT移植在膝关节镜下重建ACL疗效相近,操作简便,骨愈合较好,疗效确切,手术技术的改进能有效地避免术后跪地时直接压迫皮肤瘢痕引起膝前痛.

    作者:潘永谦;李健;杨波;张平;王簕;钟志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亚健康评定量表应用于潮州市城镇社区居民的信效度研究

    目的:考量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对于测量城镇社区居民亚健康情况的信效度.方法:以潮州市2街道办8镇城镇社区居民为对象,发放量表1 000份进行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的研究.结果:SHMS V1.0的重测信度为0.967;Cronbach's仅系数0.934;分半信度0.827.各维度与其所属子量表得分也呈较大相关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结果显示原模型更为科学.SHMS V1.0与SF-36总分相关系数为0.794(P<0.01).结论:SHMS V1.0的信效度较好.

    作者:蔡渊钧;陆艳;许军;聂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改良阴茎根部阻滞麻醉行包皮环切术的疗效观察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的有效手术方法,是外科门诊常见手术[1].包皮过长、包茎可影响阴茎正常发育.包皮垢刺激可引起感染、诱发阴茎癌.随着人们对生殖健康的不断认识,包皮环切手术病例日益增多.手术的效果与麻醉效果有着直接关系[2].为了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手术质量,我们不断探索比较合适的麻醉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我们主要采用改良阴茎根部阻滞麻醉行包皮环切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铁峰;孙晓静;唐福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22例

    目的:探讨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加置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乳腺炎的优化方法和操作技巧.方法:超声引导下应用Mammotome微创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切除肿块型与脓肿型慢性乳腺炎的局部病灶,辅以残腔冲洗及置管引流.与同期传统方法治疗者对比,观察其治疗上的优势.结果:Mammotome组22例一次治愈率为95.5%(21/22),仅1例于术后5 d内冲洗换药持续可见脓性分泌物,为术后引流不畅所致,扩大引流口后22 d痊愈:平均治愈时间(9.36±2.22)d;复发率为4.5%(1/22).对比传统组25例一次治愈率68.0%(17/25,x2=4.062,P<0.05)、平均治愈时间[(30.28±11.51)d,t'=-8.899,P<0.01]及局部复发率32.0%(8/25,x2=4.062,P<0.05),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可在超声引导下将慢性乳腺炎局部病灶行大范围或完全切除,辅以置管冲洗引流,可明显缩短慢性乳腺炎的治愈时间以及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周颉;罗建国;丘禹洪;郑爱秋;张文夏;王恩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治疗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对50例乳腺癌Ⅰ、Ⅱ期患者实施了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资料.结果:50例乳腺癌患者中12例行乳房切除.27例行保乳及11例乳房一期重建手术.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平均时间129.42 min(90~180min).切除淋巴结平均每例14.65枚(7~30枚).术后随访平均20.1个月(1~27 个月),50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清扫腋窝淋巴结是可行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罗云峰;张普生;邓鉴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前列腺中线囊肿所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经直肠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前列腺中线囊肿所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经直肠超声(TRus)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前列腺中线囊肿所致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TRUS声像图表现.结果:9例无精子症患者精液量0.6~1.7 mL,pH值5.3~7.0,睾丸体积13~19 mL.其中,苗勒管囊肿4例,射精管囊肿2例,不能明确性质者3例.伴有精囊腺扩张者2例,精囊发育不全者1例.精囊炎1例.结论:利用TRUS检查前列腺中线囊肿准确而敏感,是现代影像学诊断前列腺中线囊肿所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严剑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SLE患者(SLE组)及28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VEGF的水平,并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同时常规检测血脂、血肌酐等.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结果:(1)SLE组中VEGF、IM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VEGF、IM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活动期组IMT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0.01);(2)SLE组患者VEGF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683,P<0.01).结论:VEGF可能参与了SLE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可成为一种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非传统危险因子.

    作者:周玲;林和平;沈蕾;蔡晓峰;王林风;王鸣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消退素和保护素:治疗炎性疼痛的新介质

    炎症的消退一直被认为是被动消退的过程,主要是由于炎症信号如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消退,但近新观点相继提出,认为炎症的消退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有一系列独特的脂化学介质参与,进而产生了适当炎症反应.组织保护和回归自身稳态[1]的概念.而炎症引起的疼痛,特别是持续性炎症引起的慢性疼痛.使人们遭受痛苦,同时承受较高的医疗护理和治疗费用.

    作者:杨艳;崔常雷;韩树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意识障碍患者院内会诊209例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科院内会诊的老年意识障碍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统计2010年1-12月所有申请神经科会诊的老年意识障碍病例的一般情况及病因分类.结果:会诊患者总数209例,其中男94例,女115例,年龄55~92岁.急会诊160例(76.6%),普通会诊49例(23.4%);急会诊以急诊科多,普通会诊科室以内科多;病因分类中以系统性疾病继发的各类脑病多,共120例,占57.4%,其次分别为脑血管病27例(12.9%),手术创伤应激24例(11.5%),癫痫13例(6.2%),药物及医源性因素9例(4.3%),中毒6例(2.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例(2.4%),肿瘤脑转移5例(2.4%).结论:病因分类中以各类脑病多见,需要和系统性疾病紧密联系,注意手术科室的应激性脑功能障碍,医源性因素及中毒易忽略.神经科医师会诊时应培养系统观和整体观.

    作者:高萍;强丽娟;张志翔;梅今;曹音;陈卓友;周亚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患者入恢复室后即刻给予单次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入麻醉恢复室后即刻给予单次静注帕瑞昔布钠和盐酸曲马多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ASA Ⅰ~Ⅱ级行腰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按随机盲法分为帕瑞昔布钠组(A组)和盐酸曲马多组(B组),术毕送到恢复室后(拔管前)立即给予A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B组静注盐酸曲马多100 m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0 min和离室前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镇静评分及各时间点的呼吸参数、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帕瑞昔布钠和盐酸曲马多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恶心呕吐的例数分别为1例和5例(P>0.05).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入恢复室后即刻,在全麻未醒时给予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和盐酸曲马多100 mg,均能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虽然两者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帕瑞昔布钠更少发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更适用于恢复室镇痛.

    作者:辛哲;李露;张晓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婴儿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一期纠治

    目的:探讨小婴儿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一期外科纠治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实施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一期外科纠治手术4例,年龄64~128 d,体重2.5~5.9 kg,其中A型主动脉弓离断3例,B型1例,Ⅰ型主肺动脉窗3例,Ⅱ型1例,4例均为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术中采用深低温低流量局部脑保护方法,全部利用自体组织修补.结果:全组住院死亡1例.术后上、下肢动脉压差<10 mmHg.分别随访4、27和39个月,晚期无死亡和再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一经发现需尽早手术治疗,在小婴儿实施一期外科纠治是安全的.近、中期疗效满意.

    作者:朱海龙;易定华;孙国成;刘洋;张金洲;杨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贺州市地贫初筛阳性儿童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目的:研究贺州市β-地中海贫血患儿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位点及其频率分布情况.方法:对212例地贫初筛阳性者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抽取静脉血2 mL(EDTA抗凝),采用PCR体外扩增结合DNA芯片反向点杂交技术,进行β-地贫的临床诊断.结果:212例地贫初筛阳性者共检出β-地中海贫血儿童72例,检出率为33.96%,共检出10种突变基因,22种基因型,居前4位的依次是:CD41-42(-TTCT)(38.89%)、CD17(A→T)(11.11%)、-28(A→G)(6.94%)、IVS-Ⅱ-654(c→T)(5.56%),其中,单突变杂合子8种(70.83%),双突变杂合子10种(22.22%),单突变纯合子2种(4.17%),另外,检出少见位点突变CD14-15(+G)和CD41-42(-TTCT)/IVS-Ⅰ-1(G→TG→A)各1例,占2.78%.结论:贺州市是β-地中海贫血高发区,患儿基因突变类型较多,做好地中海贫血初筛普查非常重要.应对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者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同时,建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网络档案库.

    作者:陈善昌;胡静云;陈栋;李华;陈强文;赖万强;彭小媚;龙丽娜;蔡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择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2 h(T1)、术后2 h(T2)和术后24 h(T3)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活化T细胞和NK细胞数量的变化,并记录两组在T2和T3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T1时点CD3+、CD3+CD4+、CD3+HLA-DR+和NK细胞较T0明显下降(P<0.05),B组于T1时降到低,A组于T2时降到低,在T1~T3时点B组各指标明显高于A组(P<0.05),T3时点B组各指标恢复到T0水平,而A组仍明显低于T0水平(P<0.05).T2和T3时点B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辅以硬膜外镇痛比全凭静脉麻醉辅以静脉镇痛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抑制更轻,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丁汉琳;叶繁;李明强;周立文;吴树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14 d)和普通组(除未用阿托伐他汀外,余治疗同治疗组).药物治疗前及随访2个月后分别检测血清IL-18和MMP-9水平.结果: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39例患者经口服阿托伐他汀后2个月血清IL-18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可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新靶点.

    作者:艾民;张清华;颜昌福;夏福纯;周双陆;贺剑;顾定平;付国齐;张宽;江军;李涛;杨景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脂肪乳剂在局部麻醉药中毒救治中的研究及其机制

    1998年,Weinberg 等[1]首次发现预先给予脂肪乳剂能增加诱发大鼠心跳停止的布比卡因剂量,且呈现量效关系,在布比卡因诱发心跳停止的复苏中应用脂肪乳剂,能明显增加大鼠心脏复苏的成功率.此后关于脂肪乳剂治疗布比卡因等局麻药中毒的动物实验研究逐渐增加,2006年出现临床应用有效的首次报道[2],而且临床应用病例逐渐增多.英同和爱尔兰麻醉医师协会已于2007年在<严重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指南>中,将脂肪乳剂作为治疗方法之一进行了推荐,近年有更多的学术机构推荐了相应用法指南.本文就脂肪乳剂在局麻药中毒治疗中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王康乐;简道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原发胰腺淋巴瘤1例

    患者男,50岁,上腹部疼痛20余日,进食后明显,偶伴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大小便正常,无发热及盗汗,上腹部CT示:胰头占位.大小约6 cm × 7cm,边界欠清,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延迟期轻中度强化,肠系膜上动脉受包绕,拟为胰头癌(图1),胸盆腔CT扫描未见淋巴结肿大,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作者:曾纪权;郑智;王晓;周绪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脑缺血自噬研究进展

    在正常细胞生长、分化和饥饿状态下可诱发自噬(autophagy)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和促进细胞的存活[1].自噬是通过自噬溶酶体系统对自身细胞质内异物、损伤和衰老细胞器进行吞噬降解的过程,它可以使蛋白等能量物质循环再利用.对细胞生长、器官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苏静缘;赵瑞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术中单极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单极与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在心脏手术中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有81例房颤患者于心脏手术同期进行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其中58例采用双极消融(双极组),23例采用单极消融(单极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手术时间、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等.结果:平均随访(15.1±12.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双极消融所需时间比单极消融明显较短[(28.1±8.5)minvs(19.7±4.6)min,P<0.01].结论:心脏瓣膜手术中,单极和双极射频消融均为治疗房颤有效、安全的方法,但采用双极消融更方便快捷.

    作者:叶红雨;黄伟钊;吴颖猛;唐渲;徐伟;郑俊猛;梁毅;姜海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