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继楼;王若雨
四肢长骨干转移瘤较少,有学者认为应用假体重建治疗是好的选择[1].我科应用节段型假体治疗股骨干转移瘤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71岁,主因滑倒后右大腿畸形5 h入院.既往发现肝癌8个月.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肝区无压痛.右大腿中段畸形,触及骨擦感.活检病理确诊:右股骨干病理骨折(肝癌转移).
作者:郑如庚;邸玉娜;尹春雨;徐生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椎管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合并退行性腰椎病变(DLSD)的临床疗效.方法:合并DLSD和单纯KOA患者各50例,分为A1、A2和B1、B2组.A1和B1组:先腰部硬膜外注射治疗,再行膝关节治疗;A2和B2组:单纯膝关节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 d、2个月、6个月进行VAS和Lysholm评分.结果:A1组硬膜外注射治疗效果显著(P<0.001),2个月和6个月后效果仍显著优于A2组(P<0.01).B2组硬膜外注射治疗效果不明显(P>0.05);B1和B2组均对膝关节治疗效果显著(P<0.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管内注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KOA合并DLSD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乐天;和晓峰;刘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2、纸片扩散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42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纸片扩散法和(或)VITEK-2药敏分析系统对临床常用的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多西环素、阿米卡星及替加环素这5种抗生素进行敏感性试验,比较后者检测结果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符合性.结果: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作为参考,利用VITEK-2系统检测时,总误差分别为阿米卡星85.7%,亚胺培南14.3%;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时,总误差分别为替加环素71.4%,头孢哌酮/舒巴坦26.2%,多西环素19.0%,阿米卡星14.3%,亚胺培南11.9%.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检测中VITEK-2系统和(或)纸片扩散法药敏与微量肉汤稀释法之间存在差异,微量肉汤稀释法仍是首选检测手段.
作者:李裕军;潘楚芝;赵子文;陈惠玲;赵祝香;卢伟波;叶惠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MKN-45细胞系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MKN-45细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按照氧化苦参碱不同浓度(1、2、4 g/L)分为3组.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法测定对细胞迁移力的影响,Western-Blot法测定对胞内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划痕愈合减缓(P<0.05),Transwell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内IL-8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药物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抑制了MKN-45细胞的迁移能力,其作用与抑制细胞内IL-8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李晓红;张铁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从胆碱能神经递质系统角度探讨母源性十溴联苯醚(BDE-209)损伤仔鼠神经系统的可能机制.方法:3 月龄wistar雌鼠自确定交配成功后随机分为实验组(A、B、C、D组)和对照组(E组),通过灌胃方法建立自妊娠期至哺乳期的不同剂量BDE-209[100、300、600、1 200 mg/(kg?d)]的暴露模型,21 d仔鼠断乳后各组随机选取10只仔鼠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仔鼠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纤维(ACH)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毒蕈碱受体(M.ACHR)含量、烟碱受体(N-ACHR)含量.结果:与E组相比,B、C、D组ACH含量和ACHE活性下降;C、D组M.ACHR含量下降;仅D组N-ACHR含量下降.结论:-定剂量的母源性BDE-209可能通过影响仔鼠胆碱能神经递质系统而具有神经毒性,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吴英;余艳红;陈敦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考量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对于测量城镇社区居民亚健康情况的信效度.方法:以潮州市2街道办8镇城镇社区居民为对象,发放量表1 000份进行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的研究.结果:SHMS V1.0的重测信度为0.967;Cronbach's仅系数0.934;分半信度0.827.各维度与其所属子量表得分也呈较大相关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结果显示原模型更为科学.SHMS V1.0与SF-36总分相关系数为0.794(P<0.01).结论:SHMS V1.0的信效度较好.
作者:蔡渊钧;陆艳;许军;聂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拟通过对9例以转氨酶升高首诊的隐匿性肌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肌病是转氨酶升高的潜在原因之一的认识,从而早期正确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1年7月我院9例确诊为肌病的儿童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患儿(男4例,女5例)均为入托、入学或因其他疾病体检时偶然发现不明原因血清ALT、AST异常升高而就诊,经肌肉活检证实5例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1例为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1例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例为脂质沉积性肌病.结论:在无其他肝损伤的迹象和症状的情况下,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儿童可能有隐匿性肌肉疾病.早期血清肌酸激酶和肌肉病理检查有助于肌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苏俊彩;李雅静;耿秀超;陈晓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11年12月因重症肌无力并胸腺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3例(17.3%).发生肌无力危象与患者Osseman分型高(P=0.010)、术前病程长(P<0.001)、术前溴吡斯的明用量大(P<0.001)、术前发生过肌无力危象(P<0.001)、术后肺部感染(P<0.001)、术后未早期应用血浆(P=0.012)有关.Osseman分型高(P=0.014)、术前溴吡斯的明用量大(P<0.001)和术后早期未应用血浆(P=0.033)是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Osseman分型高、术前溴吡斯的明用量大、术后未早期应用血浆的患者术后易发生肌无力危象.
作者:张捷;李双玲;王东信;李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硬膜下积液(TSFC)又称硬膜下水瘤,其形成机制及演变过程尚未十分明了,存在多种假说,各假说之间既存在分歧,但也有一定联系.笔者认为不应以某一学说解释全部TSFC,应根据其不同的演变过程来选择不同学说分别解释.对于TSFC的治疗.目前国内外治疗手段多样,但观其中任何一种治疗手段,都难以将其根治,部分患者改变治疗方法后才得到痊愈,甚至存在尝试多种治疗手段仍无法治愈的顽固性TSFC.
作者:杨光;袁邦清;林立;苏同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棒直径改变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稳定性和载荷分布的影响.方法:选用7例猪脊柱(L2~5)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在屈伸、侧弯、旋转方向对标本施加5 Nm的纯力偶矩.3 mm棒和5.5 mm棒固定分别应用于两种损伤状态,即后路结构广泛切除(WPD),WPD加L3/4椎间盘摘除和置入椎间融合器(Cage).在L3和L4椎体上粘贴应变片评价椎体受力.测试各运动方向上节段运动范围.结果:除旋转方向外,采用3 mm棒及5.5 mm棒固定均较完整状态显著地减少了固定节段活动范围(P<0.05).在WPD术后,两种棒固定组间活动范围差异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Cage置入术后,3 mm棒固定组较5.5 mm棒固定节段侧弯运动范围有显著增加(P<0.05),但两种固定均显示出抗旋转稳定性不足.在屈曲及侧弯方向上,3 mm棒固定较5.5 mm棒固定的前柱椎体应变有29%~38%的增加.结论:3 mm棒固定在维持脊柱在屈伸和侧弯运动方向上稳定性的同时,能更好地与前柱椎体实现载荷共享,降低固定器械载荷,减少器械破坏和松动.
作者:林周胜;黄志平;陈建庭;朱青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是指在围手术期应用优化组合的系列措施,以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FTS已广泛应用于胃肠手术及其他外科领域,使外科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预后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应激所致的代谢改变及炎症反应可以影响多脏器功能,在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中起重要作用.而FTS的主要机制就在于减少应激,减轻代谢紊乱,其中控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核心环节.目前FTS降低IR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俊勇;程黎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ERG基因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120例胃癌组织和120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RG基因的表达量.结果:ERG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胃黏膜组织明显增高(P<0.001);ERG基因的表达在T4、T3、T2、T1胃癌组织中表达呈下降趋势(P=0.006),在N3、N2、N1、NO胃癌中表达亦呈下降趋势(P=0.017).结论:ERG基因表达的上调增加胃癌的易感性,并且与胃癌的局部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沈威;邵江华;陶少宇;罗洪亮;程华;曹家庆;熊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炎症的消退一直被认为是被动消退的过程,主要是由于炎症信号如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消退,但近新观点相继提出,认为炎症的消退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有一系列独特的脂化学介质参与,进而产生了适当炎症反应.组织保护和回归自身稳态[1]的概念.而炎症引起的疼痛,特别是持续性炎症引起的慢性疼痛.使人们遭受痛苦,同时承受较高的医疗护理和治疗费用.
作者:杨艳;崔常雷;韩树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O型Rh阳性血产妇脐带血溶血三项(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我院出生的母为O型,子为A或B型的脐带血进行检测.结果:256例中溶血三项阳性率为17.58%(45/256),阳性率在性别间及不同血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脐带血溶血三项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宁;吴海婴;左方财;周光莉;夏敏;任勇;黄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线总胆固醇(TC)Cg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mmol/L或<7.0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8 757例糖尿病者作为观察队列.随访1~53(46.97±6.49)个月.结果: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与TC<4.16 mmoL/L组比较.4.68 mmoI/LTC<5.20 mmol/L组、1≥5.20 mmol/L组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分别增加0.45倍和0.59倍:校正传统因素后,4.68 mmol/L≤TC<5.20 mmol/L组、≥5.20 mmol/L组人群的RR值分别为1.48(P<0.05)和1.66(P
作者:王剑利;吴寿岭;赵惠荣;刘春红;侯金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新生儿脐带未脱落之前,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因此,选择合适的断脐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脐带感染率.我院自2010年底应用由丹麦进口型号为SCC23的脐带夹断脐后,发现多例脐带愈合不好的新生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婴儿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一期外科纠治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实施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一期外科纠治手术4例,年龄64~128 d,体重2.5~5.9 kg,其中A型主动脉弓离断3例,B型1例,Ⅰ型主肺动脉窗3例,Ⅱ型1例,4例均为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术中采用深低温低流量局部脑保护方法,全部利用自体组织修补.结果:全组住院死亡1例.术后上、下肢动脉压差<10 mmHg.分别随访4、27和39个月,晚期无死亡和再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主肺动脉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及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一经发现需尽早手术治疗,在小婴儿实施一期外科纠治是安全的.近、中期疗效满意.
作者:朱海龙;易定华;孙国成;刘洋;张金洲;杨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是否参与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的保护.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n=10):假手术组(Sham组),左冠脉前降支仅穿线;MIRI组,左前降支断流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肢体缺血预适应(LIPC)组,左后肢根部施压5 min后再灌注5 min,反复3次,3 d后同MIRI组.检测各组血清ADP、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其中每组6只心肌TTc染色.2只HE染色.结果:MIRI组血清ADP含量较Sham组降低(P<0.05);LIPC组血清ADP含量较MIRI组升高(P<0.05);LIPC组心梗面积比Sham组减小(P<0.05);MIRI组血清LDH及cTnI含量较Sham组增加(P<0.05),LIPC组血清LDH及cTnI含量较MIRI组下降(P<0.05).血清ADP水平与心梗面积、血清LDH及cTnI呈负相关(r1=-0.854;r2=-0.748;r3=-0.743).光镜下MIRI组心肌纤维紊乱而LIPC组损伤表现减轻.结论:ADP在MIRI中起保护作用.LIPC是MIRI心肌的保护性因子,ADP改善LIPC对MIRI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林静;高建芝;腾清蕾;杨保胜;张金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的有效手术方法,是外科门诊常见手术[1].包皮过长、包茎可影响阴茎正常发育.包皮垢刺激可引起感染、诱发阴茎癌.随着人们对生殖健康的不断认识,包皮环切手术病例日益增多.手术的效果与麻醉效果有着直接关系[2].为了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手术质量,我们不断探索比较合适的麻醉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我们主要采用改良阴茎根部阻滞麻醉行包皮环切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铁峰;孙晓静;唐福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患者男,15岁.主因胸背部毛囊性丘疹伴痒感2个月就诊.就诊前2个月胸背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粟米大丘疹,轻度痒感,未诊治.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前胸、后背见大小一致、均匀分布的粟米大毛囊性丘疹,呈肤色.1~2 mm大小,丘疹中央有毳毛穿出.似鸡皮疙瘩样外观,触之如卵石样感.患者拒绝行病理检查.诊断:播散性复发性漏斗部毛囊炎.因患者惧怕维生素A类药物的副作用,故拒绝治疗.
作者:周立奉;路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