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娜飞;陈铁虎;曲华
目的:探讨血清HBV cccDNA与肝组织HBV cccDNA、血清HBV 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 (FQ-PCR),对69例乙肝携带者、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及肝癌血清及15例肝组织的HBVcccDNA、HBV DNA进行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血清HBsAg.结果:(1)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检出率为86.7%,高于血清HBV cccDNA阳性检出率(66.7%,P<0.05);(2)血清中HBV cccDNA与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呈正相关(r=0.72,P< 0.05);(3)血清HBV cccDNA拷贝数随HBV DNA水平升高而增大,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r=0.82,P<0.05);且HBV DNA高水平组(HBV DNA≥105 copies/mL)的血清HBV cccDNA的阳性检出率(96.6%)高于低水平组(103 copies/mL≤HBV DNA<l×105 copies/mL)(67.5%) (P< 0.05);(4)血清HBVcccDNA检出率随着病程进展而升高,在乙肝携带者、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及肝癌中检出率分别为33.3%、83.3%、87.0%、87.5%,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HBV cccDNA可间接反映患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情况,且与血清HBV复制指标HBV DNA显著相关;并与乙肝不同病程有关.
作者:朱锦宏;吴晓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中肿块高密度组与等密度组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征象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资料并采用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对出现肿块征象的39例按密度分成高密度组及等密度组进行单因素分析:(1)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2)比较两组包括年龄、腺体分型、侧别、象限、肿块形态、边缘、密度、肿块短径、肿块长径、钙化形态、分布、腋下淋巴结改变、乳头改变、皮肤改变、病理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肿块密度与腺体组成成分呈中度正相关(r=0.332,P=0.039),肿块边缘呈中度负相关(r=-0.506,P=0.001),淋巴结转移呈中度负相关(r=-0.421,P=0.036).(2)肿块高密度组较肿块等密度组腺体更少(Z=-2.048,P=0.041),边缘更不规则(Z=-2.065,P=0.039),淋巴结转移更常见(Z=-2.235,P=0.025).结论:钼靶X线中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出现肿块为高密度者乳腺腺体成分相对更少,肿块边缘更不规则,更多出现淋巴结病理转移,结合乳腺癌预后指数Cox预测模型,预后指数增高,患者预后差.
作者:徐莉;张刚;刘园园;刘波;刘岘;岑东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缝合止血法与双极电凝法对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剔除术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后行促排卵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止血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双极电凝法止血,B组采用缝合法止血,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治疗中卵巢反应性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在促排卵时平均促性腺激素剂量少于A组患者,促排卵所需时间也较短,两组患者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缝合止血术能更好地保护患者卵巢功能.
作者:黎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贫血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349例老年贫血患者为贫血组,选择同期我院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 MSE)检测评价2组认知功能,比较2组认知障碍发生率、时间地点定向能力、计算能力、语言能力等和MMSE总分的差别;贫血组患者根据贫血程度分成轻中度和重度贫血组,比较2组认知障碍发生率和MMSE评分的差别.结果:贫血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43.84% vs 10.67%,P=0.001);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和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重度贫血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和MMSE评分显著大于轻中度贫血组(P<0.05).结论:贫血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主要表现为计算力、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贫血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越高.
作者:陈娜飞;陈铁虎;曲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冠心病及其急性并发症仍是全世界主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起始、进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是当前冠心病中研究热门的炎症标志物,与冠心病的发生、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无症状健康人群首发冠心病及冠心病人群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子.本文对此3种炎症标志物在冠心病预测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龙曼;唐晓明;陈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男,22岁,10个月前因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发热(体温38℃)、牙龈出血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骨穿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红系增生极度减低,淋系增生极度活跃,原淋80.4%,幼淋17.2%.免疫分型示B-ALL,于2010年12月8日行VDCLP方案诱导化疗即VDS 4 mg d1、8、15、22,DNR60mgd 1~3、d15~17,CTX1.0 g d2、5、16、19,L-Asp 1万U d5、8、11、15、18、22,PDN 60 mg d1 ~ 28,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2010年12月21日骨穿提示达CR.2011年2月16日开始Hyper-CVAD方案化疗,2011年5月6日开始VDCLP方案诱导化疗即VDS 4 mg d1、8、15、22,DNR 60 mg d1~3、d 15-17,CTX 1.0 g d2、5、16、19,L-Asp 1万U d5、8、11、15、18、22,PDN60 mg d1~28.201 1年7月16日行EAD方案化疗即Ara-c 500 mg d1、3、5,VP-16 400 mg d1、3、5,DEX 40 mgd1 ~4.
作者:钟志清;张金盈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同一大型生化分析仪不同模块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探讨误差的实验室可接受程度.方法:分别在经过校准的罗氏Modular PPI和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专用质控血清和患者血清标本的TP、ALB、TG、TC、ALT、AST、CK、LDH浓度.对罗氏Modula PI与P2两个模块,Olympus AU5400 A1与A2两个模块,分别进行比对.结果:TG在罗氏两模块间检测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TG不同医学决定水平的偏倚均小于1/2 CLIA'88 TEa,可接受;其他实验项目在同一仪器各自不同模块间检测结果经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方程(Y=b X+a)、相关系数(r)分析符合线性要求.结论:同一生化分析仪若有两个以上的检测模块,应定期进行校准比对,以实现同一仪器不同模块间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张恩;王峰;王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为病例组,HBV-DNA均阳性,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24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TSH.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T3、T4、FT3、FT4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下降,TSH与对照组相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HBV-DNA转阴组血清T3、T4、FT3、FT4、TSH、AST、ALB、PT水平较治疗前和HBV-DNA未转阴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甲状腺素水平紊乱,给予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可以间接改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作者:朱刚剑;苏传真;王健;范瑞琴;王显耀;孙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男,24岁,农民.以面颈部、躯干及右侧上下肢火焰烧伤2h余入院.患者因与家人闹矛盾于2012年1月21日自服0.5%溴鼠灵母液2支(10mL)后将摩托车油箱打破引燃致伤,伤后2h后被送来我院.入院查体:T36.8℃,P 82次/min,R 21次/min,BP110/80 mmHg.急性病容,检查合作;面颈部、右侧胸壁及右上肢、右大腿可见20%烧伤创面,创面肿胀,有大、小不等水疱形成,大部创面表皮脱落,基底红白相间、质韧、渗出不明显、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右上肢2%创面基底苍白、皮革样改变、对痛觉刺激无反应;余皮肤无紫绀、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心(-)、肝脾(-)、神经系统(-).
作者:李茂清;卢青军;陈宝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下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理想麻醉深度.方法:150例择期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门诊老年患者,60 ~ 86岁,ASA Ⅰ~Ⅱ级,随机均分为3组:A组(Narcotrend指数即NI,维持在D0),B组(NI维持在D2),C组(NI维持在E1).在Narcotrend监测下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诱导,待患者NI值分别降至设定值2 min后开始胃镜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结果:B组和C组高血压、心动过速、呛咳呃逆和体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丙泊酚用量和清醒时间显著小于A组和C组(P<0.05).结论:Narcotrend监测下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行无痛胃镜检查的理想麻醉深度为D2,此麻醉深度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及缩短麻醉复苏时间.
作者:田可耘;康茵;邓龙姣;刘红;王志鹏;李海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危险密切相关,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脑卒中危险就增加25%,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主要措施.除药物治疗外,通过非药物治疗手段改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防治十分重要,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益,而且对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也有好处[1].
作者:周彬;周迎莉;石鹏;付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解剖测量T1 ~ L5形态学参数,为研制新型全植入式可膨胀型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50具正常成人胸腰椎干燥尸体标本,测量T1~L5的相关参数(中横径、中矢状径及中央高度).结果:以T12为例,中横径:(33.03±1.85)mm,中矢状径:(25.50±1.46) mm,中央高度:(21.53±1.39)mm.该内固定系统由空心椎体钉、内栓及固定棒构成,初步设计5个型号:(25、8),(25、10)、(30、12)、(35、14)、(40、14).结论:新型全内置式可膨胀型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的设计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能够重建胸腰椎的稳定性,是一种牢靠安全、操作简便、符合脊柱前路形态解剖结构的新型内固定系统.
作者:徐彦芳;孙进;周初松;闵少雄;刘成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细胞筛查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提供有价值的诊疗手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年龄22~65岁、无妊娠、宫颈细胞学筛查为高度病变的妇女200例,按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按即查即治策略(A组)处理,另一组按传统三步法(B组)处理.比较两组的终病理结果、术后3、6个月异常TCT(包括ASCUS)、切缘阳性或阴道镜异常等需行二次LEEP手术率.结果:A组的过度治疗率6%,CIN 2、3检出率89%,原位癌检出率5%,二次手术率16%.与B组比较,过度治疗率、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检出率、术后复查异常TCT、二次手术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安全、经济和有效的诊疗手段.
作者:舒焰红;钱德英;吴越;岑坚敏;陈观娣;阳丽;李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制备他克莫司完全抗原并鉴定.方法:采用碳二亚胺两步法将半抗原他克莫司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和血蓝蛋白偶联,制备免疫原FK506-BSA和ELISA包被抗原FK506-KLH,并计算偶联率.采用紫外光谱分析法和动物免疫试验鉴定偶联产物.结果:FK506-BSA的偶联率为10.16∶1;FK506-KLH的偶联率为16.32∶1,成功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他克莫司完全抗原.结论:紫外光谱分析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他克莫司完全抗原合成成功,该抗原可用于他克莫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免疫检测试剂盒的开发.
作者:陈中华;黄彬;李有强;刘健平;曾建明;陈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女,54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3个月于2011年7月21日入院.无自觉症状,体重无减轻.曾在我院门诊行乳透检查示左乳肿块,建议手术治疗.入院查体:左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3 cm×4 cm大小质韧肿块,无压痛,活动度差,边界欠清晰,表面皮肤无橘皮样变,乳头无溢液及内陷,左侧腋窝可扪及一约0.5 cm×0.5cm大小肿大淋巴结,无触痛,活动度可.左锁骨上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入院查胸透示左肺中野疑似见类圆形密度增高影.遂查胸部CT示双侧胸廓对称,双肺纹理增多,气管及主支气管通畅,左侧胸膜见突入胸腔内高密度结节影,边缘光整,大小约1.7 cm×2.2 cm,临近肋骨受压变薄,纵隔内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影.
作者:张玉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不同肾内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在二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例确诊2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组,30 mg/24 h<尿蛋白<500 mg/24 h,早期)患者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30例(肾小球疾病组,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12例,IgA肾病17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者27例为对照组.行肾动脉、肾内段间动脉、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测定,计算相应动脉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同时检测各组血、尿肌酐及尿白蛋白并计算Alb/Cr、eGRF.结果:与肾小球疾病组及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段间动脉RI、叶间动脉RI及段间动脉PI明显升高(P<0.01),但肾动脉RI及肾动脉PI、叶间动脉PI在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组段间动脉、叶间动脉RI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r=0.64、0.62,P< 0.01)及尿Alb/Cr比率(r=0.54、0.51,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存在血流动力改变,表现为肾小动脉抵抗,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建华;周晓玲;陈孟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下调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对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体内抗肿瘤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荷瘤模型,利用CB siRNA和对照siRNA注射荷瘤裸鼠,监测肿瘤生长变化,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治疗前后瘤体内CB及黏附分子Syndecan-1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CB siRNA转染荷瘤裸鼠模型.与对照siRNA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CB siRNA组荷瘤裸鼠肿瘤体积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3.992,P<0.05).转染CB siRNA后,CB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33.255及932.681,均P<0.01),Syndecan-1蛋白及mRNA表达则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4.234及1 509.951,均P<0.01).结论:CB siRNA可以有效抑制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下调CB的表达和上调Syndecan-1的表达,本研究为食管鳞癌的分子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冯天平;赵景志;尹磊;陈奎生;李晟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乳酸血症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51例存活时间>24h的重症脓毒症患者,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高乳酸血症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初始动脉血乳酸值的差异;按高乳酸血症时间将患者分为<48h组和≥48 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高乳酸血症时间明显高于存活组,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无明显差异(P>0.05).高乳酸血症时间≥48 h组的病死率为94.4%,显著高于<48 h组的6.1%(P<0.01).结论:高乳酸血症时间可用于评估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妍;顾勤;唐健;孙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研究和治疗上主要的障碍是缺乏一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评价预后相关的标志物[1].近年发现,胶原蛋白衍生肽N-乙酰-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N-acetylated proline-glycine-proline,NAcPGP)和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proline-glycine-proline,PGP)是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剂,诱导中性粒细胞在肺部病灶长期浸润,形成慢性炎症,加快COPD的病程进展.本文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归纳如下.
作者:贾晔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im-1、RON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18例贲门正常组织、21例贲门肠上皮化生组织、56例贲门癌组织中Pim-1及RON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贲门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im-1、RON在贲门正常组织、贲门肠上皮化生组织及贲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8.1%、78.6%和11.1%、33.3%、66.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m-1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P>0.05),RON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二者在贲门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85,P>0.05).结论:Pim-1及RON可能参与贲门癌的发生发展,对贲门癌的诊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尚丽丽;张国梁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