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克莫司完全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陈中华;黄彬;李有强;刘健平;曾建明;陈茶

关键词:抗原, 他克莫司, 血蓝蛋白, 牛血清白蛋白
摘要:目的:制备他克莫司完全抗原并鉴定.方法:采用碳二亚胺两步法将半抗原他克莫司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和血蓝蛋白偶联,制备免疫原FK506-BSA和ELISA包被抗原FK506-KLH,并计算偶联率.采用紫外光谱分析法和动物免疫试验鉴定偶联产物.结果:FK506-BSA的偶联率为10.16∶1;FK506-KLH的偶联率为16.32∶1,成功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他克莫司完全抗原.结论:紫外光谱分析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他克莫司完全抗原合成成功,该抗原可用于他克莫司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免疫检测试剂盒的开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显微镜下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目的:对比研究经后路显微镜下与传统的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2003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232例(A组),传统后路开窗手术治疗235例(B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间隙定位错误、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采用中华医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临床效果接近,而显微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微创手术.

    作者:陆晓生;赵劲民;彭昊;凌尚准;韦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征象:高密度与等密度肿块比较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中肿块高密度组与等密度组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征象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资料并采用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对出现肿块征象的39例按密度分成高密度组及等密度组进行单因素分析:(1)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2)比较两组包括年龄、腺体分型、侧别、象限、肿块形态、边缘、密度、肿块短径、肿块长径、钙化形态、分布、腋下淋巴结改变、乳头改变、皮肤改变、病理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肿块密度与腺体组成成分呈中度正相关(r=0.332,P=0.039),肿块边缘呈中度负相关(r=-0.506,P=0.001),淋巴结转移呈中度负相关(r=-0.421,P=0.036).(2)肿块高密度组较肿块等密度组腺体更少(Z=-2.048,P=0.041),边缘更不规则(Z=-2.065,P=0.039),淋巴结转移更常见(Z=-2.235,P=0.025).结论:钼靶X线中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出现肿块为高密度者乳腺腺体成分相对更少,肿块边缘更不规则,更多出现淋巴结病理转移,结合乳腺癌预后指数Cox预测模型,预后指数增高,患者预后差.

    作者:徐莉;张刚;刘园园;刘波;刘岘;岑东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颈段气管转移癌低位气管切开术2例

    颈段气管转移癌是指位于环状软骨下缘、胸骨上窝之间的气管肿瘤[1].临床较少见,手术难度大,手术配合要求高.我科2010年共收治颈段气管转移癌2例,行低位气管切开成功.精湛的手术技术,高水平的麻醉技术,以及手术室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手术配合,几方面完美结合使手术顺利完成,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潘松林;贺红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左侧乳腺浸润性大汗腺癌合并左侧胸壁血管瘤1例

    患者女,54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3个月于2011年7月21日入院.无自觉症状,体重无减轻.曾在我院门诊行乳透检查示左乳肿块,建议手术治疗.入院查体:左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3 cm×4 cm大小质韧肿块,无压痛,活动度差,边界欠清晰,表面皮肤无橘皮样变,乳头无溢液及内陷,左侧腋窝可扪及一约0.5 cm×0.5cm大小肿大淋巴结,无触痛,活动度可.左锁骨上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入院查胸透示左肺中野疑似见类圆形密度增高影.遂查胸部CT示双侧胸廓对称,双肺纹理增多,气管及主支气管通畅,左侧胸膜见突入胸腔内高密度结节影,边缘光整,大小约1.7 cm×2.2 cm,临近肋骨受压变薄,纵隔内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影.

    作者:张玉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盐酸丁卡因胶浆用于绝经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的效果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盐酸丁卡因胶浆在绝经期宫颈癌患者腔内后装治疗中镇痛、扩张宫颈的效果.方法:将105例在我院行腔内后装治疗的绝经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后装治疗前2~3 min在宫颈口区域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B组35例后装治疗前3h在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C组35例后装治疗前3h在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后装治疗前2~3 min在宫颈口区域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比较3组在腔内后装治疗操作中镇痛、宫颈软化、宫口扩张、全身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米索前列醇与盐酸丁卡因胶浆联合用药在镇痛、宫颈扩张软化方面均优于单一用药(P<0.01),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米索前列醇、盐酸丁卡因胶浆联合用药在绝经期宫颈癌患者腔内后装治疗中能扩张软化宫颈,减少副作用的出现,止痛效果明显,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高娟;吴冬梅;赵慧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Ki67作为ER+和(或)PR+乳腺癌进一步分型指标的研究

    目的:探讨Ki67作为Luminal乳腺癌进一步分型中的重要指标的可能性,为以分子分型为基础的乳腺癌个体化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并将Luminal型乳腺癌分为Luminal A、Luminal B、Luminal-HER2 3种亚型,回顾性分析717例Luminal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1)3种亚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2)3种亚型5年无病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辅助性放疗能降低Luminal B型患者的复发风险(P<0.05),辅助性化疗能够降低Ki67阳性且存在高危险因素的Luminal型患者的复发风险(P<0.05).内分泌治疗是Luminal型患者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P<0.05).结论:Ki67可成为对Luminal型乳腺癌进一步分型的指标,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作者:张同先;王亚红;张巍;吕淑华;刘宁;杨天敬;牛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心梗组(B组)、瑞舒伐他汀组(C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马松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的表达;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心肌纤维化明显增加(均P<0.05).与B组相比,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心肌纤维化明显减少、心肌组织VEGF及CD31表达增加,心肌组织VEGF mRNA表达亦增加(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促进心肌组织血管形成,进而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上调相关.

    作者:王法斌;李京波;朱伟;李帅;余涛;魏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合并癫痫的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5例围术期合并癫痫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围术期合并癫痫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癫痫发作3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5例患者头部CT检查中3例发现脑梗死病灶,2例无阳性发现;3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出院时无神经系统缺陷,随访3个月~2年,无晚期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术前即有癫痫病史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制定有效的癫痫发作控制方案,围术期不中断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可有助于患者平稳渡过围术期;对于术后新发癫痫患者,尽早进行头部CT检查,可有助于发现可治疗性脑部病变,针对病变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龚启华;向道康;张大国;刘小斌;刘秀伦;李业涛;张文斌;范永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贫血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贫血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349例老年贫血患者为贫血组,选择同期我院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 MSE)检测评价2组认知功能,比较2组认知障碍发生率、时间地点定向能力、计算能力、语言能力等和MMSE总分的差别;贫血组患者根据贫血程度分成轻中度和重度贫血组,比较2组认知障碍发生率和MMSE评分的差别.结果:贫血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43.84% vs 10.67%,P=0.001);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和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重度贫血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和MMSE评分显著大于轻中度贫血组(P<0.05).结论:贫血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主要表现为计算力、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贫血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越高.

    作者:陈娜飞;陈铁虎;曲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组织蛋白酶S和胱抑素C在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清组织蛋白酶S (CatS)与胱抑素C(CysC)在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8-2011年23例接受脑血管支架手术患者,术后复查血管造影的时间为3~ 12个月,就术前、术后3d以及术后3~ 12个月造影复查时血清CatS与CvsC的水平及与血管再狭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于23根血管上放置23枚支架,随访3~ 12个月,10例(43.5%)出现了再狭窄,其中超过50%的再狭窄者为5例,余5例再狭窄率介于10%~ 30%.同时监测术前以及术后血清CatS与CysC的水平,发现23例患者支架术前血清CatS与CysC水平在狭窄组和无狭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支架术后3d两组血清CatS和CysC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的10例患者血清CatS与CvsC水平高于未狭窄的13例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CatS的上升幅度比CysC的上升幅度更大.结论:血清CatS和CysC增加程度不平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管壁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促进再狭窄的形成.

    作者:孔德燕;任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快速样品前处理-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检测全血中的巴比妥

    目的:建立一种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检测全血中巴比妥含量的快速样品前处理方法.方法:以苯巴比妥为内标,5%偏磷酸作蛋白沉淀剂,加入乙醇提取,血样离心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测定.结果:样品快速处理后,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巴比妥与苯巴比妥峰相近且完全分离,血中巴比妥浓度线性方程为y=0.001 4x-0.000 3,r=1.000 0,线性范围为0~ 500 μg/mL,低检出限为1.6 μ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10%,平均回收率为99.2%.结论:本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可应用于巴比妥中毒的快速诊断.

    作者:徐纬;张爱华;李军;刘宗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细胞筛查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提供有价值的诊疗手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年龄22~65岁、无妊娠、宫颈细胞学筛查为高度病变的妇女200例,按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按即查即治策略(A组)处理,另一组按传统三步法(B组)处理.比较两组的终病理结果、术后3、6个月异常TCT(包括ASCUS)、切缘阳性或阴道镜异常等需行二次LEEP手术率.结果:A组的过度治疗率6%,CIN 2、3检出率89%,原位癌检出率5%,二次手术率16%.与B组比较,过度治疗率、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检出率、术后复查异常TCT、二次手术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安全、经济和有效的诊疗手段.

    作者:舒焰红;钱德英;吴越;岑坚敏;陈观娣;阳丽;李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全内置式可膨胀型脊柱前路内固定系统研制的解剖学基础

    目的:解剖测量T1 ~ L5形态学参数,为研制新型全植入式可膨胀型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50具正常成人胸腰椎干燥尸体标本,测量T1~L5的相关参数(中横径、中矢状径及中央高度).结果:以T12为例,中横径:(33.03±1.85)mm,中矢状径:(25.50±1.46) mm,中央高度:(21.53±1.39)mm.该内固定系统由空心椎体钉、内栓及固定棒构成,初步设计5个型号:(25、8),(25、10)、(30、12)、(35、14)、(40、14).结论:新型全内置式可膨胀型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的设计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能够重建胸腰椎的稳定性,是一种牢靠安全、操作简便、符合脊柱前路形态解剖结构的新型内固定系统.

    作者:徐彦芳;孙进;周初松;闵少雄;刘成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广州市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现状分析

    目的:调查广州市开展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现状,为进一步改进广州市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访谈和定量调查的方法,对在广州市3个区的4家二级公立医院进行人工流产的820名妇女进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调查.结果:在820名妇女中,≤25岁者占46.71%,未婚者达52.6%,未产者达60.61%,文化程度高中或以下者为68%,重复流产者31.71%,经济收入≤2 000元/月占78.6%,未避孕导致人流占50.49%,因避孕失败导致人流达40.12%,未正确掌握生殖保健及避孕方法知识达44.61%.调查的4家医院都能提供良好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结论:广州市人工流产患者年龄相对偏小,以未婚、未产为主,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避孕知识欠缺,避孕方法使用率低,而现有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提供的数量和内容有限,应针对其特点加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特别是提供社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作者:梅丽;李斌;刘传勇;黄邵;刘婷婷;王瑞;何丽萍;陈小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HCV感染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负荷与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比较抗HCV抗体阳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与非传染病的MHD患者铁负荷的差异,并研究铁负荷对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MICS)的影响.方法:将53例规律血液净化治疗的MHD患者中抗HCV抗体阳性的24例设为阳性组,传染病检查均为阴性的29例设为阴性组.分别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SF)、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铁负荷与营养状况、炎症因子、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阳性组SF、ALT、AST、hsCRP、IL-6、TNF-α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lb、PA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与BMI、Alb、PA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均呈负相关;SF与ALT、AST、hsCRP、IL-6、TNF-α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并均呈正相关.结论:HCV感染的MHD患者存在明显的铁超负荷,铁超负荷与MICS有着密切的联系,铁超负荷可能是MICS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单保华;赵显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严重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疗效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53例,在强化降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并分别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3个月,全部患者继续氯吡格雷治疗到12个月,观察开始治疗3个月、1年的卒中复发率和副作用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3.1%、51.9%,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来源于3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7.7%、29.6%,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没发现严重出血情况.结论:短时间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没有发现严重的出血事件.

    作者:曲辉;王拥军;郑华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乙肝患者血清HBV cccDNA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HBV cccDNA与肝组织HBV cccDNA、血清HBV 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 (FQ-PCR),对69例乙肝携带者、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及肝癌血清及15例肝组织的HBVcccDNA、HBV DNA进行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血清HBsAg.结果:(1)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检出率为86.7%,高于血清HBV cccDNA阳性检出率(66.7%,P<0.05);(2)血清中HBV cccDNA与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呈正相关(r=0.72,P< 0.05);(3)血清HBV cccDNA拷贝数随HBV DNA水平升高而增大,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r=0.82,P<0.05);且HBV DNA高水平组(HBV DNA≥105 copies/mL)的血清HBV cccDNA的阳性检出率(96.6%)高于低水平组(103 copies/mL≤HBV DNA<l×105 copies/mL)(67.5%) (P< 0.05);(4)血清HBVcccDNA检出率随着病程进展而升高,在乙肝携带者、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及肝癌中检出率分别为33.3%、83.3%、87.0%、87.5%,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HBV cccDNA可间接反映患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情况,且与血清HBV复制指标HBV DNA显著相关;并与乙肝不同病程有关.

    作者:朱锦宏;吴晓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不同PTH水平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及扭转运动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不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尿毒症患者的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及扭转运动.方法:44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LVEF> 50%)的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根据PTH水平分为A组(PTH<正常值上限3倍)、B组(PTH>正常值上限3倍),2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斑点追踪应变成像分析,在心尖四腔、三腔、二腔长轴切面观获得左心室内、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在左室基底部、心尖部短轴切面观获得内、外膜心肌旋转、扭转角度,并比较3组间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及整体纵向应变峰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外膜心肌纵向应变峰值减低仅在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仅内膜心肌纵向应变峰值减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左室整体及内、外膜心肌扭转角度均有减低,除A组膜心肌减低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A组比较,B组内膜心肌扭转角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膜心肌及整体扭转角度虽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技术能准确定量评估LVEF正常的尿毒症患者不同PTH水平心肌损伤变化,PTH水平较高者心肌功能损害较重.

    作者:戢秀勤;林仙方;丁晓明;朱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肝组织炎症对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肝组织炎症程度对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an,FS)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影响.方法:应用FS对166例CHB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肝穿前肝脏弹性测量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测定,采用肝组织穿刺病理诊断技术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结果:各组CHB患者的LSM值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同一肝纤维化分期CHB患者的LSM,随着肝组织炎症程度加重而升高,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1期为对照,G1 ~ G4各组S2期以上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447、0.713、0.875和0.965;cut-off值分别为5.75、7.30、13.25和17.65 kPa;灵敏度分别为76.9%、96.4%、96.9%和100%;特异度分别为28.1%、54.3%、77.1%和85.9%.结论:FS在诊断CHB肝纤维化分期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肝组织炎症程度是影响其诊断准确性的因素之一.为了提高FS在诊断CHB肝纤维化分期时的准确性,应随着肝组织炎症程度加重提高其诊断临界值.

    作者:刘志权;冯军花;叶立红;孝奇;杜瑞清;戴二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去甲基化干预胃癌SGC7901细胞前后食管癌相关基因4基因的表达变化

    目的:研究SGC7901细胞与GES-1细胞中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蛋白表达差异及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干预前后SGC7901细胞中ECRG4基因表达变化情况.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细胞、GES-1细胞中ECRG4编码蛋白的表达,以不同浓度(0、5、10 μmol/L)5-Aza-CdR干预SGC7901,48 h后再以Western blot检测ECRG4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GC7901细胞中ECRG4蛋白表达较低而GES-1细胞中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以5-Aza-CdR干预SGC7901细胞48 h,随着药物浓度增加,ECRG4蛋白表达逐渐上调,10 μmol/L处理组比5μmol/L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GC7901细胞中ECRG4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GES-1细胞;以5-Aza-CdR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ECRG4蛋白表达有上调,且10μmol/L组比5μmol/L组其恢复表达作用更明显.

    作者:方圆;刘展;张渝;刘寿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