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琳;刘珍珍;李琼;湛奕;蔡德鸿
患者男,24岁,农民.以面颈部、躯干及右侧上下肢火焰烧伤2h余入院.患者因与家人闹矛盾于2012年1月21日自服0.5%溴鼠灵母液2支(10mL)后将摩托车油箱打破引燃致伤,伤后2h后被送来我院.入院查体:T36.8℃,P 82次/min,R 21次/min,BP110/80 mmHg.急性病容,检查合作;面颈部、右侧胸壁及右上肢、右大腿可见20%烧伤创面,创面肿胀,有大、小不等水疱形成,大部创面表皮脱落,基底红白相间、质韧、渗出不明显、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右上肢2%创面基底苍白、皮革样改变、对痛觉刺激无反应;余皮肤无紫绀、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心(-)、肝脾(-)、神经系统(-).
作者:李茂清;卢青军;陈宝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冠状断面中“太阳征”在乳腺良恶性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5例乳腺恶性肿物及48例乳腺良性肿物的ABVS冠状断面中的“太阳征”,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在乳腺良恶性肿物中的诊断价值.结果:ABVS的冠状断面上,“太阳征”对乳腺良恶性肿物鉴别诊断的准确度88%,敏感性68%,特异性98%,阳性预测值94%,阴性预测值85%.乳腺良恶性肿物“太阳征”的出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VS冠状断面的“太阳征”为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新指标,是二维超声的良好补充.
作者:矫健;孙欣;刘娜;林方才;周志丹;孙秋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83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其临床特点、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结果:随访至2011年8月15日,死亡42例(50.6%),总生存期(OS)为27.8个月(95% CI 20.3 ~ 35.3).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年龄、是否绝经、复发转移后是否接受一线化疗及化疗疗效、放疗对患者的OS有显著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年龄、是否接受一线化疗以及疗效是影响晚期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短期内即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可能与其侵袭性较高有关.化疗能够改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放疗也是可选择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俊彦;王哲海;郭珺;刘利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儿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对判断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脓毒症惠儿(脓毒症组,103例)、一般感染患儿(非脓毒症组,55例)和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对照组,28例)进行研究.检测各组患儿NT-pro-BNP水平及变化,分析脓毒症患儿APACHEⅡ评分,探讨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探讨不同预后患儿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脓毒症组患儿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及非脓毒症组(P<0.0l).非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组患儿随着治疗进展,NT-pro-BNP水平逐渐降低(P< 0.01).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并发MODS的患者及死亡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NT-pro-BNP水平与28d生存状况及MODS发生率相关.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小儿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项评价指标.
作者:刘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女,44岁,发现左腋下肿块1个月余,无明显不适,以左腋下肿块收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腋下可触及6 cm×5 cm肿块,边界清,无压痛,质地软,活动度尚可.行B超提示:左腋下肌层下等回声团(脂肪瘤?).在全麻下行左腋下肿块切除术.切除肿瘤肉眼可见:包膜完整,分叶状,切面实性,灰黄色.病理镜下可见:肿瘤为纤维间质分割,肿瘤细胞为圆形、多边形,胞界清楚,胞质丰富,部分胞质内见嗜酸性颗粒及小脂滴,细胞核小(图1).病理诊断为:(左腋下)冬眠瘤.
作者:李宇杰;黄小娥;周小栋;朱健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以下简称微量泵)在小儿重度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77例中重度烧伤(TBSA>10%)患儿中,在休克期液体复苏时使用微量泵的41例作为试验组,在休克液体复苏中使用常规输液器进行液体复苏的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情况.结果:使用微量泵的试验组的BD留置针穿刺次数平均(1.34±0.57)次,数量少于常规输液的对照组的平均(2.36±0.83)次;试验组护士调节输液滴数的平均次数(1.22±1.03)次,少于对照组的(6.25±1.69)次.结论:中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液体复苏时使用微量泵能减少留置针的穿刺,减轻护士工作量.
作者:肖玉秋;郑一双;邢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5例围术期合并癫痫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围术期合并癫痫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癫痫发作3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5例患者头部CT检查中3例发现脑梗死病灶,2例无阳性发现;3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出院时无神经系统缺陷,随访3个月~2年,无晚期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术前即有癫痫病史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制定有效的癫痫发作控制方案,围术期不中断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可有助于患者平稳渡过围术期;对于术后新发癫痫患者,尽早进行头部CT检查,可有助于发现可治疗性脑部病变,针对病变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龚启华;向道康;张大国;刘小斌;刘秀伦;李业涛;张文斌;范永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HBV cccDNA与肝组织HBV cccDNA、血清HBV 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 (FQ-PCR),对69例乙肝携带者、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及肝癌血清及15例肝组织的HBVcccDNA、HBV DNA进行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血清HBsAg.结果:(1)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检出率为86.7%,高于血清HBV cccDNA阳性检出率(66.7%,P<0.05);(2)血清中HBV cccDNA与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呈正相关(r=0.72,P< 0.05);(3)血清HBV cccDNA拷贝数随HBV DNA水平升高而增大,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r=0.82,P<0.05);且HBV DNA高水平组(HBV DNA≥105 copies/mL)的血清HBV cccDNA的阳性检出率(96.6%)高于低水平组(103 copies/mL≤HBV DNA<l×105 copies/mL)(67.5%) (P< 0.05);(4)血清HBVcccDNA检出率随着病程进展而升高,在乙肝携带者、慢乙肝、乙肝肝硬化及肝癌中检出率分别为33.3%、83.3%、87.0%、87.5%,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HBV cccDNA可间接反映患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情况,且与血清HBV复制指标HBV DNA显著相关;并与乙肝不同病程有关.
作者:朱锦宏;吴晓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中肿块高密度组与等密度组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征象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资料并采用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对出现肿块征象的39例按密度分成高密度组及等密度组进行单因素分析:(1)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2)比较两组包括年龄、腺体分型、侧别、象限、肿块形态、边缘、密度、肿块短径、肿块长径、钙化形态、分布、腋下淋巴结改变、乳头改变、皮肤改变、病理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肿块密度与腺体组成成分呈中度正相关(r=0.332,P=0.039),肿块边缘呈中度负相关(r=-0.506,P=0.001),淋巴结转移呈中度负相关(r=-0.421,P=0.036).(2)肿块高密度组较肿块等密度组腺体更少(Z=-2.048,P=0.041),边缘更不规则(Z=-2.065,P=0.039),淋巴结转移更常见(Z=-2.235,P=0.025).结论:钼靶X线中浸润性导管癌病例出现肿块为高密度者乳腺腺体成分相对更少,肿块边缘更不规则,更多出现淋巴结病理转移,结合乳腺癌预后指数Cox预测模型,预后指数增高,患者预后差.
作者:徐莉;张刚;刘园园;刘波;刘岘;岑东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与HBV-DNA量和HBe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相关耐药突变位点(包括180、204、181、236位点),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血清HBV-DNA量,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对血清HBeAg进行定性检测,分析HBV耐药突变与HBV-DNA量和HBeAg之间的关系.结果:乙肝病毒耐药突变率在不同性别及年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和维族在180位点的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余3个位点的突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乙肝病毒的耐药突变率在不同HBV-DNA水平及不同HBeAg状态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BV-DNA中水平(105 ~ 107 IU/mL)及高水平(≥107 IU/mL)之间HBV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肝病毒耐药变异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180位点的突变与患者的族别有关,而其余3个位点的突变与患者的族别无关.乙肝病毒耐药变异与血清HBV-DNA水平及HBeAg状态有关,HBV-DNA水平高者,HBeAg阳性者,其HBV耐药突变率较高.而当HBV-DNA达到中等以上复制水平时,其耐药突变率与HBV-DNA量无关.
作者:荣海燕;张朝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乳房肿块是临床常见的体征之一,在女性的不同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各种类型的乳房肿块.随着针吸穿刺细胞块活检技术的发展,对乳房肿块的认识逐渐深入.为了解乳房肿块的发病规律及病症变化,现将我院门诊近1年来经针吸穿刺细胞块活检技术诊断的240例乳房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门诊乳腺肿块患者240例,均为女性,年龄19 ~ 80岁,平均45.2岁,乳房肿块的年龄分布见表1.
作者:卞铁荣;邢宏运;唐利;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危险密切相关,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脑卒中危险就增加25%,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主要措施.除药物治疗外,通过非药物治疗手段改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防治十分重要,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益,而且对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也有好处[1].
作者:周彬;周迎莉;石鹏;付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培美曲塞与长春瑞滨分别联合顺铂在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中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6例Ⅲ~Ⅳ期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肺腺癌患者,培美曲赛组25例,长春瑞滨组31例.分别给予培美曲赛联合顺铂方案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培美曲赛组低于对长春瑞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近期的疗效相似,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王巍炜;李高峰;巫正伟;王德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放化疗过程中预置双J管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180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宫颈癌患者予以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并留置双J管至放化疗结束(实验组),88例宫颈癌患者未预置双J管(对照组),两组于放化疗6个月后在肾脏积水、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血尿素氮(BUN)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放化疗6个月后Ⅱ期宫颈癌患者实验组、对照组血肌酐分别为(90.09±30.28)、(170.56±28.35) μmol/L,GFR分别为(91.30±25.43)、(30.25±10.24)mL/min,血BUN分别为(6.56±3.05)、(14.02±4.52) mmol/L;轻、中、重度积水实验组分别为5、3、1例,对照组分别为30、25、1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肾脏积水、血肌酐、BUN、GFR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预置双J管在肾脏积水,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方面有明显差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宫颈癌术后放化疗中预置双J管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该方法简便、适用、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前亮;杨嗣星;廖文彪;高嗣法;郑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缝合止血法与双极电凝法对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剔除术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后行促排卵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止血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双极电凝法止血,B组采用缝合法止血,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治疗中卵巢反应性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在促排卵时平均促性腺激素剂量少于A组患者,促排卵所需时间也较短,两组患者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缝合止血术能更好地保护患者卵巢功能.
作者:黎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Narcotrend监测下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理想麻醉深度.方法:150例择期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门诊老年患者,60 ~ 86岁,ASA Ⅰ~Ⅱ级,随机均分为3组:A组(Narcotrend指数即NI,维持在D0),B组(NI维持在D2),C组(NI维持在E1).在Narcotrend监测下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诱导,待患者NI值分别降至设定值2 min后开始胃镜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结果:B组和C组高血压、心动过速、呛咳呃逆和体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B组丙泊酚用量和清醒时间显著小于A组和C组(P<0.05).结论:Narcotrend监测下老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行无痛胃镜检查的理想麻醉深度为D2,此麻醉深度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及缩短麻醉复苏时间.
作者:田可耘;康茵;邓龙姣;刘红;王志鹏;李海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穿刺及术后病理诊断的前列腺癌29例,均行MRI检查,包括常规平扫、DWI、MRS,回顾性分析其MRI影像特点.结果:肿瘤病灶呈结节状,主要发生在前列腺周围叶(65.5%),少数在中央叶,2例呈弥漫分布.所有病灶T1WI为低信号,与正常前列腺组织低信号基本一致;T2WI大部分呈低信号结节,少数为等/稍高信号.DWI病灶为高信号,有2例呈稍高信号.病灶处MRS:Cho峰显著升高,Cit峰下降或消失,Cre峰变化不大,(Cho+ Cre)/Cit(CC/C)比值升高(≥1.1).其他:合并前列腺增生,侵犯邻近结构如膀胱、精囊腺、直肠、盆腔、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并转移,骨盆、脊柱多处转移,少数伴肝脏转移 结论:前列腺癌T1WI不具诊断特征性,T2WI、DWI、MRS各有其特点,综合三者影像特点,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作者:陈正君;刘勇;揭平平;黄冰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细胞筛查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提供有价值的诊疗手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年龄22~65岁、无妊娠、宫颈细胞学筛查为高度病变的妇女200例,按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两组,一组按即查即治策略(A组)处理,另一组按传统三步法(B组)处理.比较两组的终病理结果、术后3、6个月异常TCT(包括ASCUS)、切缘阳性或阴道镜异常等需行二次LEEP手术率.结果:A组的过度治疗率6%,CIN 2、3检出率89%,原位癌检出率5%,二次手术率16%.与B组比较,过度治疗率、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检出率、术后复查异常TCT、二次手术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即查即治策略处理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安全、经济和有效的诊疗手段.
作者:舒焰红;钱德英;吴越;岑坚敏;陈观娣;阳丽;李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本检测时可能存在的携带污染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收集健康正常人混合血清,对31项常用分析项目各测试10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对照值.其后对各项目按比色杯内外圈分成两组逐一配对检测,以超过对照值5%或3个标准差为标准筛选出疑似污染项目.后对疑似污染项目进行确认,并制订相应措施避免携带污染.结果:除Ca外的所有项目重复性均较好,Ca的10次检测结果以高低值相间规律出现,经分析后发现低值组检测所使用的比色杯前一次均是检测TP所用,初步认定TP测定对Ca测定有比色杯携带污染,后选用高值组的均值作为Ca的对照值.外圈组14项及内圈组17项测试项目逐一配对进行425项测试,其中有37项次结果超过对照值5%或3个标准差,判定为疑似污染.经过确认实验,认定7项次(1.89%)结果存在试剂针或搅拌棒携带污染.但TP测定并未对Ca测定有试剂针或搅拌棒携带污染,故再次确认存在比色杯携带污染.将TP和Ca分别设在内圈和外圈,并增设纯水清洗程序,有效消除了上述携带污染.结论: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携带污染率较低,合理设置项目的比色杯内外国及增设纯水清洗程序可以消除携带污染.
作者:毛盛尧;高国生;周尧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广州市开展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现状,为进一步改进广州市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访谈和定量调查的方法,对在广州市3个区的4家二级公立医院进行人工流产的820名妇女进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调查.结果:在820名妇女中,≤25岁者占46.71%,未婚者达52.6%,未产者达60.61%,文化程度高中或以下者为68%,重复流产者31.71%,经济收入≤2 000元/月占78.6%,未避孕导致人流占50.49%,因避孕失败导致人流达40.12%,未正确掌握生殖保健及避孕方法知识达44.61%.调查的4家医院都能提供良好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结论:广州市人工流产患者年龄相对偏小,以未婚、未产为主,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避孕知识欠缺,避孕方法使用率低,而现有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提供的数量和内容有限,应针对其特点加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特别是提供社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作者:梅丽;李斌;刘传勇;黄邵;刘婷婷;王瑞;何丽萍;陈小莹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