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tx3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及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熊正国;袁丁;张长城;顿耀艳

关键词:中脑, 多巴胺能神经元, 发育过程, 转录因子, 前体细胞, 帕金森病, 行为及认知, 腹侧被盖区, 自主运动, 信号通路, 相互关系, 特异表达, 生长因子, 控制, 黑质, 发育成熟, 发病机制, 性发育, 退行性, 成熟期
摘要: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包括3个不同的亚群:腹侧被盖区、黑质和红核后区,其控制自主运动、行为及认知,与临床高度相关,如黑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会引起帕金森病.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成熟可大致经历4个阶段:前体细胞期-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期-多巴胺能神经元早期-多巴胺能神经元成熟期.已知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是一个有多种转录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而受到严格控制的过程.其中,Pitx3特异表达于大脑DA能神经元,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与成熟起着关键性作用,被认为是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发育所必需的转录因子.本文就近年来有关Pitx3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过程的影响及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过程中Pitx3与其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探讨Pitx3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过程及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的信号通路及机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缺损138例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手指中末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于近节指背切取包含指背动脉的筋膜组织为蒂,翻转修复时找到受区神经断端与皮瓣指背神经相吻合,缝合受区,供区中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13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5例术后皮瓣静脉回流欠佳,经换药后均愈合,余133例皮瓣成活良好,外形饱满而不显臃肿,质地色泽好,耐磨,术后6 ~ 12个月随访两点感觉3 ~ 5 mm,功能满意.结论: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卢晖;王文刚;吴慧玲;罗壬满;韦伟;陈伟练;王旭东;李宏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9例长期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LA全相合同胞间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方法采用寿命表法生存分析.结果:19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随访时间2 ~ 97个月,尚有14例患者健康存活,预期术后5年生存率为73%.结论: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疾病复发及GVHD仍是影响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作者:薛连国;赵利东;王莹;蔡志梅;贾韬;毛建平;陈泽;刘惠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清HBsAg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HBV外膜蛋白是HBV颗粒的外膜组成部分,是决定病毒吸附至易感细胞受体的成分,编码包膜蛋白的基因分为前S1、前S2及S三个编码区,分别编码前S1蛋白、前S2蛋白及HBsAg.HBsAg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HBV感染时大量释放到患者血清中.自从1965年Blumberg发现HBsAg用于诊断HBV感染并获得了诺贝尔奖,40多年来,HBsAg仍是诊断HBV感染基本的血清学标志物[1].虽然血清HBsAg定量检测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仍仅作为血液筛查或HBV感染的诊断[2].近年来,随着血清HBsAg定量检测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展,抗病毒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发展,HBsAg作为一个早的乙型肝炎诊断指标,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极大拓展,使这个古老的检测指标,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就近年来血清HBsAg定量检测与HBV复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阳;杨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浆B型脑利钠肽指导心衰患者袢利尿剂的使用对于肾功能的作用观察

    目的:了解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指导袢利尿剂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心衰患者肾功能的保护.方法:10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袢利尿剂的使用分别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加测量体重(N+W组)及血浆BNP浓度加测量体重(B + W组).定期测量血肌酐、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浆BNP,并进行动态观察、分析.结果:基线时两组血浆BNP、肌酐浓度及NGAL浓度比较,P值分别为0.122、0.08、0.082.以低有效剂量维持时N + W组血浆BNP、肌酐浓度及NGAL浓度均高于B + W组,P 值分别为0.042、0.036、0.025.维持治疗1个月后N + W组血浆BNP、肌酐浓度及NGAL浓度均高于B + W 组,P 值分别为< 0.001、0.02、< 0.001.基线至低有效剂量维持治疗前N + W组8例心衰复发,B + W组10例心衰反复发作,P = 0.795;维持治疗1个月内N + W组9例心衰复发,B + W组1例心衰复发,P = 0.016.结论:血浆BNP指导袢利尿剂的使用可以减少心衰复发,更有利于心衰患者肾功能的保护.

    作者:杨泽福;万建平;罗韶金;黄景文;薛世荣;杨玲;汤群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下颌骨骨折128例分析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0年间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合并伤、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下颌骨骨折男性(占71.10%)多于女性(占28.91%),好发年龄为20 ~ 29 岁;在各类损伤原因中,与车祸相关的占63.28%;骨折部位以颏部多,占36.22%;常见的合并伤为面中部骨折,其次为颅脑损伤.治疗方法中坚强内固定占59.38%,颌间牵引占22.66%,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下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年男性,以颏部多,面中部骨折合并伤较多,由车祸引起较为常见;坚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的较好手段.

    作者:李玉兰;吴世卿;温志欣;卿安蓉;于新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盐酸坦索罗辛胶囊体内药物浓度与男性尿流率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健康青年男性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哈乐)前后尿流率变化,了解药物浓度对尿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对8例健康青年男性口服哈乐前后进行尿流测定和生命体征监测.服药前测定2次,服药后每2小时测定1次.服药后8 h内每小时和第10、12、16、24、36、48、72 h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尿流加速度在服药后3 ~ 6 h明显增加(P < 0.05),且与血药浓度曲线峰值一致;余与服药前无差异(P > 0.05).结论:哈乐效果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口服常规剂量(0.4 mg)对青年男性尿流加速度有明显影响,对生命体征无影响.

    作者:崔林刚;文建国;任川川;毛淑平;张艳;李金升;张胜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同步助力泵的研制及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制一种同步助力泵,应用于PICC导管堵塞再通术中,以提高导管再通的成功率.方法:采用AT89C51控制芯片,通过扩展片8255连接键盘,采用红外传感器动态监测针栓抽负压的速度,不断修正步进电机的角度与速度,保证在系统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抽负压速度的稳定性.同时,将106例PICC导管堵塞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和对照组49例,分别使用同步助力泵及普通负压再通术解决PICC导管堵塞问题.结果:通过在临床中应用研制的同步助力泵,与普通负压再通术比较,大大提高了PICC导管堵塞再通的成功率.结论:使用同步助力泵使PICC导管成功再通,避免了患者拔管的可能,提高了再通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降低了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良危害.

    作者:田娟;袁敏;邹洪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DSA旋转重建技术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门区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评价传统CT与DSA旋转重建(Dyna-CT+3D)技术对射频消融治疗肺门区恶性肿瘤的引导作用.方法:分析我院射频消融治疗肺区恶性肿瘤的病例,对比不同引导方法下穿刺成功率、肿瘤复发率,并随访对比两组病例的生存时间.结果:传统CT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Dyna-CT+3D组(P < 0.05),两组的肿瘤原位复发率、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Dyna-CT+3D技术对肺门区恶性肿瘤进行射频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介入诊疗需要.

    作者:赵洪伟;刘福全;岳振东;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μg HMGB1组和100 μg HMGB1组,每组各5只,后两组每只分别腹腔注射重组HMGB1 10 μg和100 μg.三套管法建立SD大鼠肺移植模型并随机分成单纯移植组、移植加0.1 mg抗HMGB1抗体组和移植加1.0 mg抗HMGB1抗体组,每组各5只,后两组每只分别腹腔注射抗HMGB1抗体0.1和1.0 mg.12 h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湿干重比、炎症介质(TNF-α、ICAM-1、IL-6)基因表达、病理表现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注射重组HMGB1后尤其100 μg HMGB1组小鼠PaO2降低,PaCO2、湿干重比升高,TNF-α、ICAM-1、IL-6基因表达增强,肺组织出现病理改变.抗HMGB1抗体处理后,除ICAM-1基因表达外,肺移植大鼠的其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并与抗HMGB1抗体剂量有关.结论:HMGB1在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潜在靶标.

    作者:王发龙;陈文;王振兴;陈静瑜;卫栋;陈国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术前留置胃管对食管造影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患儿术前食管造影护理进行分析,探讨预防造影药返流入气管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5例CEA患儿术前食管造影的护理,经口插入胃管,侧孔在食管内,Ⅲ型和Ⅰ型胃管头端刚巧触及盲端,连接引流瓶引流,Ⅴ型胃管头端距门齿12 cm.结果:经胃管注入食管内造影药用量Ⅲ型和Ⅰ型为胃管容量+1.5 mL,Ⅴ型为胃管容量+5 mL能获得满意造影效果,患儿造影过程顺利,无发生造影药返流入气管.结论:经口插入胃管,侧孔在食管内,Ⅲ型和Ⅰ型胃管头端刚巧触及盲端,连接引流瓶引流,注入胃管容量+1.5 mL造影药,Ⅴ型胃管头端距门齿12 cm,注入胃管容量+5 mL造影药时能获得满意造影效果,并且能有效预防造影药返流入气管.

    作者:李瑞琼;罗丽红;叶丽彦;梁伟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自体颗粒脂肪在驼峰鼻鼻塑形中的应用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手术,是将人体脂肪丰富部位采用真空吸出脂肪静化处理后,注射于人体缺陷区,达到改善缺陷区形态的一种方法[1-2].驼峰鼻畸形多与先天性鼻骨过度发育有关,少数与外伤后鼻骨错位愈合或后期骨痂增生有关[3],驼峰鼻往往需要综合鼻整形来矫正[4-5].临床上治疗轻、中度驼峰鼻的方法较多.然则采用自体脂肪进行驼峰鼻矫治的方法目前临床未见报道,我科自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组织对25例患者行驼峰鼻鼻塑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翠英;严玲玲;李芸;钟文慧;勾庆芬;陈芳;杨喆;付冰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珠海市社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及其与心电图Pwd、QTd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珠海市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及其与心电图P波间期离散度(Pwd)、QT间期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选择珠海市湾仔社区65岁以上的本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登记居民的健康资料、体格检查以及生化项目实验室检查数据.同时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间期、Pwd、QT间期(QT)、QTd,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完成筛查的65岁以上老年居民385例,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0.13%.排除75例可能对心电图有影响的情况后,共31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69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纳入代谢综合征组(MS组),余下241例纳入非代谢综合征组(NMS组).MS组在性别、高血压患病率、腹型肥胖比例、体质指数、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收缩压方面与NM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在年龄、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心电图方面,MS组的心率、Pwd、QTc、QTd、QTcd明显高于NMS组(P < 0.05或< 0.001),而两组QT间期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患代谢综合征的老年居民可表现出心电图Pwd、QTc、QTd、QTcd明显延长,需重视对这部分人群心电图的检测及心律失常的预防.

    作者:梁燕;刘新宇;陈佑明;邵小飞;黄敬;陈珊莹;李永强;李宾;邹和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心脏变时功能及动态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HRT)、心脏变时功能及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68 例中重度 OSAHS 合并高血压患者在继续使用原降压药(种类和剂量不变)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加用CPAP治疗)3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行多导睡眠图(PSG)、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及平板运动试验,对比分析两组PSG指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与低血氧饱和度(LSaO2)]、HRT参数[震荡初始(TO)与震荡斜率(TS)]、心脏变时功能指标[运动中实测大心率与年龄预测大心率之比(rHR)、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值(HRR1)]及动态血压指标[日间平均收缩压(dMSP)及舒张压(dMD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及舒张压(nMDP)]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AHI(次/h)降低、LSaO2(%)升高(7.4 ± 4.8 vs 36.5 ± 13.2,88.8 ± 5.4 vs 78.2 ± 10.3,均P < 0.05);TO(%)减低、TS(ms/RR)升高(-3.82 ± 2.86 vs -0.02 ± 0.21,6.26 ± 4.23 vs 1.99 ± 4.41,均P < 0.05);rHR(%)升高、HRR1(次/h)升高(92.8 ± 8.4 vs 80.5 ± 6.2,29.2 ± 11.5 vs 14.5 ± 7.4,均P < 0.05);同时dMSP、dMDP、nMSP、nMDP(mmHg)均明显降低(128.2 ± 12.2 vs 135.2 ± 18.2,78.8 ± 12.6 vs 85.6 ± 12.3,121.2 ± 13.2 vs 134.6 ± 16.4,74.2 ± 8.7 vs 84.2 ± 12.8,均P < 0.05).对照组12周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CPAP治疗可改善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HRT、心脏变时功能及动态血压;HRT、心脏变时功能及动态血压联合观察可作为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评价参数组合之一.

    作者:欧阳清彦;涂爱兰;邹月娥;赵惠莉;梁健球;胡辉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心脏复跳困难6例处理体会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心脏复跳困难的原因并总结救治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心脏复跳困难6例临床资料,其救治处理方法包括: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提高灌注压,给予利多卡因和胺碘酮等药物辅助以及反复电击除颤等.结果:所有患者经救治处理后均成功复跳,顺利脱离体外循环.结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跳困难的原因多与心脏本身病变程度(如严重主动脉瓣膜病变、巨大左心室)、术中心肌保护欠佳、开放主动脉时灌注压不高等因素有关.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提高灌注压,以及利多卡因和胺碘酮等药物联合应用后再电击除颤有助于心脏复跳.

    作者:胡志斌;毛文帅;葛根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功能社区开展运动干预的方法、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功能社区开展运动干预的方法、模式.方法:通过社区诊断找出功能社区主要的行为危险因素,用健康促进的方式,全面开展以运动干预为主、其他干预为辅的全人群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的管理策略.结果:干预前后单位职工参加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的参与率由40.00%提高到57.50%,有关运动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由76.92%到97.60%,参加体育锻炼并能做到每周3 ~ 5次,每次超过30分钟由62.50%到76.92%,参加单位组织的运动干预活动由37.40%提高到60.58%,咸食摄入率由47.06%下降到28.50%,心理压力困扰率由64.71%下降到40.58%,职工掌握适宜的运动技能者> 60.00%.干预前后成人体质监测情况优秀率由6.35%提高到16.18%,良好率由20.23%提高到27.17%,合格率由53.76%提高到55.49%,不合格率由19.65%下降到1.16%.干预前后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Z = -5.076,P < 0.001).结论:对功能社区职工开展系统、可及、持久、全程的健康行为干预,建立团体行为的运动干预模式,运用健康促进的方法对全人群进行干预,同时又分不同人群进行全面、分类、跟踪干预等措施,不仅使职工改善了不良生活方式,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并且使功能社区受益广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改变了团体形象,并减轻了医疗费用给单位带来的经济负担,带动了单位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又使骨干力量在生活社区健康干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生活社区的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闫红梅;陈立;左怡梅;杨瑞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直肠前壁修补术+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治疗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接受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stapling operation,PPH)+直肠前壁修补术+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的形态学及功能学改善程度.方法:前瞻性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肛肠外科行该手术患者83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排粪造影检查,并采用Longo出口梗阻评分及Wexner 便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便秘症状.结果:术后3、6个月患者的直肠前突、黏膜内脱垂、黏膜内套叠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5),Longo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由术前的(17.0 ± 0.3)分下降至术后的(7.7 ± 0.5)分,Wexner便秘严重程度评分由术前的(16.4 ± 4.3)分下降至术后的(6.1 ± 0.1)分(P < 0.05).结论:PPH +直肠前壁修补术+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能有效纠正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形态及功能紊乱,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作者:于杰;龚治林;周启昌;叶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肺癌术中缓释化疗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总结缓释药盒植入在肺癌手术中化疗的应用.方法:63例可手术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完成肺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通过多种方法植入缓释药盒,术后比较相关监测指标,术后辅助化疗期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预后.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期间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相关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缓释药盒植入进行肺癌术中化疗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可复制性好.

    作者:熊信国;徐志强;杨德康;何建行;陈汉章;成向阳;邱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BD phoenixTM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应用K-B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耐药性检测,应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19.0软件对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本院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166株,其中医院感染占45%(75株),医院感染MRSA检出率为69%(52株),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83%);社区感染占55%(91株),社区感染MRSA检出率为52%(47株),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皮肤软组织(94%).医院感染MRSA和社区感染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考拉宁、高水平莫匹罗星的耐药率均为0,而医院感染MRSA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利福平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MRSA,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者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 90%,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加强对医院和社区的MRSA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他汀类药物干预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房颤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的81例患者,73例纳入研究,其中65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8例行溶栓治疗.依据治疗后是否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术后血脂指标,比较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血脂水平在梗死后1周至6个月显著下降,且房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再通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梗死后房颤的发生率.

    作者:涂常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的影响

    目的:研究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变化及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作用.方法:取西北犬行左束支射频消融术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n = 14).行CRT治疗(n = 7)后分离左室侧壁和室间隔心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法检测IK1,同期测定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学指标.结果:失同步化组的IK1密度较对照组降低[室间隔:(0.70 ± 0.31)pA/pF vs (1.60 ± 0.28)pA/pF,P < 0.05;左室侧壁:(1.20 ± 0.34) pA/pF vs (1.75 ± 0.31)pA/pF,P < 0.05],且室间隔心肌细胞的IK1低于侧壁[(0.70 ± 0.31)pA/pF vs (1.20 ± 0.34)pA/pF,P < 0.05],CRT升高了失同步化心力衰竭犬的室间隔和左室侧壁心肌的IK1 [(1.50 ± 0.30)pA/pF vs (0.70 ± 0.31)pA/pF,P < 0.05;(1.65 ± 0.39)pA/pF vs (1.20 ± 0.34)pA/pF,P < 0.05),减小了室间隔和左室侧壁心肌IK1的差别[(1.50 ± 0.30)pA/pF vs (1.65 ± 0.39)pA/pF,P > 0.05].结论:CRT部分地逆转失同步化缺血性心力衰竭的IK1重构,减低IK1的各向异性.

    作者:杨震;于欣;贾绍斌;于美玲;纳丽莎;徐方芳;吕剑锋;刘郎;陈乾;王竟靖;王学忠;沙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