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温作业对某钢铁企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及血糖尿酸的影响

朱志媚;林爱华;庄宏杰;李浣冰

关键词:高温作业, 心血管系统, 高血糖, 高尿酸血症
摘要:目的:探讨高温作业对工人心血管系统、血糖、尿酸的影响.为高温作业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从广州市某钢铁企业随机抽取高温作业工人220人为高温组,劳动强度相似的常温作业工人213人为对照组,收集个人信息,并检测和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压、心电图、血糖、尿酸等指标.后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温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40.6%)高于对照组(2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温组和高温组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5.16%和5.0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高温组高血糖检出率(17.27%)高于对照组(3.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温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33.18%)高于对照组(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高温作业对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定期监测血压、心电图,发现问题及早调岗有助于保障工人的健康.高温是作业人群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眼内压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iabetic mellitus,DM)与非DM患者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分布特征,分析IOP与DM相关全身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试验组为2型DM患者150例和对照组212例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相关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详细眼部检查等;比较DM患者与非DM患者IOP高低,同时分析DM状态、血糖控制情况、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等DM相关因素与IOP的关系.结果:DM患者IOP(16.14±3.36)mmHg高于非DM患者(14,98±3.0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9,P=0.005).IOP与DR严重程度无关(F=0.386,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r=0.30,P<0.001)、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r=0.22,P<0.05)和胆固醇(r=0.17,P<0.05)可能是IOP的影响因素.结论:DM组IOP显著高于非DM组,性别、BMI、胆固醇水平可能与IOP相关.

    作者:崔颖;韩云飞;孟倩丽;郭海科;张敏;张冠荣;罗晓阳;黄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裕固族和汉族人群龋病易感性与CA-Ⅵ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碳酸酐酶-VI基因多态性与裕固族汉族人群龋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样DNA 355份,核酸质谱技术直接检测3个位点的基因型,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CA-VI基因rs2274333基因型频率在汉族高龋组和低龋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基因型在低龋组中显著高于高龋组,人群患高龋风险降低约2.4倍;未发现裕固族中基因型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A-VI基因rs2274333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龋病易感性有关.

    作者:宋容;胡晓潘;雷燕;周建业;余占海;李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的检测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分为IPA组与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半定量测定BALF GM和血清GM抗原,用统计学方法了解BALF GM检测的诊断效率.结果:以GM值为0.5作为阳性界值时,BALF GM和血清GM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81.2%、60.0%、94.5%;52.4%、89.1%、52.2%、95.0%.以GM值为1.0作为阳性界值时,BALF GM和血清GM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可达100.0%,但BALF GM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66.7%和90.1%)明显高于血清GM检测(28.6%和81.0%).结论:BALF GM试验以1.0作为阳性界值,对IPA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娟;高伟良;冯清洲;刘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5例机械通气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其机械通气应用时机、模式选择、参数调节、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65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气方式为经口气管插管,通气模式:辅助/控制(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PSV),根据患儿病情调整呼吸机模式及参数.总结机械通气的特点,分析疾病的转归.结果:54例患儿经机械通气治疗2~7d后顺利撤机,5例患儿入院4h内死亡,6例患儿由于家人放弃治疗死亡.2011年、2012年采取不同的机械通气指征,比较其抢救成功率及机械通气后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的百分率,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机械通气可改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危重状态,适当的机械通气时机的选择及设定合适的PEEP可有效防止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出血的发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

    作者:李黎;徐丽琼;罗华清;刘慧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彩超诊断原发性肝癌少见心脏转移1例

    患者男40岁,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因胸闷、气急、双下肢水肿来院检查.查体:消瘦,血压140/85 mmHg,心室率72次/min、律齐,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殊.实验室检查提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腹部超声检查示:右肝内探及3个高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大肿块大小约35.3 mm×32.5 mm.门静脉内径正常、血流通畅,未见团块回声,下腔静脉穿膈处腔内探及24.2 mm×16.6 mm的偏高回声团块,内部可及散在血流信号,形态变化不明显,向上延伸到右心房(图1右).

    作者:孙建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府逐淤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手术是确诊及治疗的主要措施[1],患者手术后复发是目前治疗的难点,孕三烯酮是近年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好的药物.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中医临床实践,我们对139例经手术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保守手术后患者,采用孕三烯酮和中药联合治疗,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情况.

    作者:陈沛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9例行Dixon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研究24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中有23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4%(23/249);术后AL的发生与体重指数、术前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肠道准备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远切缘距肛距离、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23例AL漏患者中有21例行非手术治疗,2例患者则行一期横结肠造瘘、局部冲洗引流及二期复瘘术,均痊愈.结论:患者术前的自身因素以及术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可能是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掌握相关因素并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处理对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任磊;周业江;刘春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腰麻后严重心脏抑制处理1例

    患者,女,30岁,身高155 cm,体重40 kg.诊断混合痔人院,拟在腰麻下行痔上黏膜吻合术(PPH).患者既往体健,无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血常规凝血及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入手术室监测基本生命体征,BP 120/70mmHg,五导联ECG正常,HR 86次/min,SPO298%.用20G留置针开放上肢外周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常规消毒侧身于L2~3间隙腰麻穿刺顺利,脑脊液回流通畅,5 s内向头侧注入0.5%的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5 mL(布比卡因7.5 mg+ 20%葡萄糖0.5 mL),即刻改平卧位,约5 min针刺测麻醉平面T8.主刀医生要求俯卧剪刀位手术,麻醉医生与护士协助将患者翻为俯卧位,并摇手术床至臀高头低足低位(俯卧剪刀位).约1 min患者打哈欠,手动测无创BP 80/40 mmHg.患者仍不断打哈欠,嗜睡,面色转白.

    作者:师小伟;刁枢;刘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靶肌肉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正中神经损伤

    目的:探讨靶肌肉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正中神经损伤及预防肌肉萎缩的效果.方法:30例正中神经缺损,行神经显微修复后,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术后靶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00AU,另一组为靶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6个月肌电图检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动作电位幅值,肌纤颤电位波幅,观察肌肉萎缩情况,评估肢体运动感觉功能.结果:靶肌肉注射bFGF组相比对照组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上和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上增加,术后3个月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bFGF组和对照组的运动感觉功能均获得较高的优良率,分别为93.3%和86.6%,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bFGF组相比对照组肌肉萎缩不明显,纤颤电位波幅较低,在术后1、3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靶肌肉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在早期能明显促进神经再生,延缓肌肉萎缩.

    作者:刘焕兴;王萧枫;杨益宇;季日旭;王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体质指数与COPD患者生存预后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36例COPD患者中符合条件的1051例.死亡时间通过查询死亡登记处和民政部门确定,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获得.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全死因死亡率与BMI等因素的关系.结果:随访期间共有158例(15.0%)患者死亡,其年龄较大,病程较长,GOLD分级较高,BMI和FEV1较低,有合并症的患者较多,行长期家庭氧疗者较少.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后,超重患者的死亡率较体重过低者降低了43%.生存分析证实超重组的患者生存率高,体重过低组的生存率低.结论:BMI对于评估COPD患者,尤其是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葛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散发型克雅氏病临床、脑电图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克雅氏病(Jakob-Creutzfeld Disease,CJD)是一种进行性恶化的、广泛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见的朊蛋白病,全世界范围年发病率大约1~1.5/100万,90%为散发病例.CJD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起病形式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进展迅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发病早期与其他痴呆综合征鉴别困难.现就我市2010-2011年住院的9例患者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

    作者:石志鸿;刘梅丽;岳伟;王毅;刘首峰;张雪青;纪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胸痛为首发症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

    患者,女,61岁,以左侧胸痛2d,腹痛12h为主诉急人我院.患者2d前出现左侧胸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当地医院考虑患者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给予治疗(具体不详),患者胸痛症状略有缓解.12h前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逐渐出现休克症状.既往糖尿病病史3年,未行系统诊治,未规律监测血糖.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入院时查体:脉搏108次/min,血压:107/58 mmHg,呼吸频率18次/min,神清语明,双瞳孔等大正圆,D≈3.0 mm,对光反射灵敏,巩膜轻度黄染,唇部皮肤发绀,周身皮肤花纹,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哕音,心音钝、律齐,腹部膨隆,未见蠕动波及肠型,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腹软,全腹压痛,中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征(+),移动性浊音(-),肝肾区无叩击痛,未及肠鸣音,双下肢无水肿.全腹CT提示符合急性胰腺炎表现,腹腔多发渗出,胆囊内胆汁淤积或泥沙样结石.

    作者:蔡雪;戢新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2只12周龄糖耐量异常的OLETF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干预组(50、100、200 μg/kg),8只同种系LE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束时,所有大鼠均检测糖脂及骨代谢指标.结果:生理盐水组OLETF大鼠与LETO组相比,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P<0.05),骨钙素及降钙素差异无显著性;利拉鲁肽干预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骨钙素、降钙素升高.结论:利拉鲁肽能够改善自发糖耐量异常动物模型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状况,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延缓或预防高糖所致的骨质恶化.

    作者:程彦臻;郭南京;杨力;孙嘉;孙楠;张桦;蔡德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巨大肝肾囊肿个体化经皮化学消融疗效观察

    肝肾囊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目前,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直径< 10 cm囊肿疗效显著[1],但对于直径≥10 cm的巨大肝肾囊肿的介入治疗报道疗效不佳.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酒精硬化治疗31例巨大肝肾囊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学群;任重阳;狄镇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视神经脊髓炎的视觉诱发电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在视神经脊髓炎(NMO)和复发性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r-LET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NMO和15例r-LETM住院患者进行VEP检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NMO组:与正常组P100比较,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波幅显著降低(P<0.05);潜伏期异常率高于波幅异常率.r-LETM组:与正常组P100比较,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波幅显著降低(P<0.05);波幅异常率高于潜伏期异常率.两疾病组P100比较,NMO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波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MO的VEP特点为潜伏期延长为主,伴或不伴波幅下降,严重时波形消失.VEP能够检出r-LETM的亚临床视神经病灶,有助于对NMO的早期诊断.

    作者:邓田;谢炳玓;姚源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成功救治不典型绞窄性肠梗阻1例

    患者男,12岁,因“突发脐周疼痛伴恶心、呕吐11h”入院.该患者缘于入院前11h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无向他处放射,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量少,无含咖啡样物质,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无发热、畏冷、寒战,就诊于当地卫生院,予“肌注654-2及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处理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即转诊我院.急查血常规示:WBC 13.84×109/L,GR 90.7%.血淀粉酶正常.腹部立位片未见明显异常,遂拟“急性胃肠炎”收入科.入科查体:体温36.4℃,血压115/90 mmHg.腹平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减弱.

    作者:黄思付;傅懋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孕妇无乳链球菌的感染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孕妇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情况,分析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对2 776名孕妇进行肛周拭子培养,筛查无乳链球菌,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出无乳链球菌60株,分离率为2.2%.药敏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7%、68.3%和53.3%.结论:青霉素可作为孕妇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临床应重视对无乳链球菌的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王辛;张小平;殷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已成为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1],但有其自身的缺点,本研究分析了自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行脾切除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及同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金柱;蔡卫华;胡进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的机制及诊治进展

    双膦酸盐(bisphosphates,BPs)类药物是治疗骨过度吸收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改变骨代谢及骨重建来发挥作用[1-2].随着BPs的临床普遍应用,其副作用越来越突出.2003年Marx首次报道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jaws,BRONJ),随后临床报道病例越来越多,深受学者们重视.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BRONJ可能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宋志强;董伟;戚孟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骨侵蚀研究进展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SpA)是以巾轴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慢性进展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1],以强直性脊柱炎(AS)为原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aSpA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其中Treg/Th17亚群失衡在aSpA发病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IL-23/IL-23R/Th17/IL-17轴可能是导致aSpA广泛炎症和骨质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aSpA病理特点是滑膜增生,淋巴样浸润和血管翳的形成,随之造成骨骼侵蚀和软骨破坏,终发生骨性强直.

    作者:苏培培;米存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