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柱;蔡卫华;胡进勇
患者男,12岁,因“突发脐周疼痛伴恶心、呕吐11h”入院.该患者缘于入院前11h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无向他处放射,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量少,无含咖啡样物质,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无发热、畏冷、寒战,就诊于当地卫生院,予“肌注654-2及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处理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即转诊我院.急查血常规示:WBC 13.84×109/L,GR 90.7%.血淀粉酶正常.腹部立位片未见明显异常,遂拟“急性胃肠炎”收入科.入科查体:体温36.4℃,血压115/90 mmHg.腹平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减弱.
作者:黄思付;傅懋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女,61岁,以左侧胸痛2d,腹痛12h为主诉急人我院.患者2d前出现左侧胸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当地医院考虑患者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给予治疗(具体不详),患者胸痛症状略有缓解.12h前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逐渐出现休克症状.既往糖尿病病史3年,未行系统诊治,未规律监测血糖.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入院时查体:脉搏108次/min,血压:107/58 mmHg,呼吸频率18次/min,神清语明,双瞳孔等大正圆,D≈3.0 mm,对光反射灵敏,巩膜轻度黄染,唇部皮肤发绀,周身皮肤花纹,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哕音,心音钝、律齐,腹部膨隆,未见蠕动波及肠型,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腹软,全腹压痛,中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征(+),移动性浊音(-),肝肾区无叩击痛,未及肠鸣音,双下肢无水肿.全腹CT提示符合急性胰腺炎表现,腹腔多发渗出,胆囊内胆汁淤积或泥沙样结石.
作者:蔡雪;戢新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克雅氏病(Jakob-Creutzfeld Disease,CJD)是一种进行性恶化的、广泛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见的朊蛋白病,全世界范围年发病率大约1~1.5/100万,90%为散发病例.CJD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起病形式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进展迅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发病早期与其他痴呆综合征鉴别困难.现就我市2010-2011年住院的9例患者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
作者:石志鸿;刘梅丽;岳伟;王毅;刘首峰;张雪青;纪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女,26岁,2011年5月16日就诊入院.主诉为渐进性双下肢无力8年.患者于18岁后逐渐出现跑步不如先前,比同龄人差,行走、普通农业劳动、肢体力量无明显变化.自20岁起,开始自觉上楼梯及下蹲起立动作费力,走平坦道路正常,双上肢无异常.24岁妊娠期开始发现明显双下肢无力,登楼梯及下蹲起立困难,并发现双下肢肌肉萎缩,远端明显,进行性加重,并伴有走路姿势改变,呈摇摆步态.患者18岁前发育及日常活动与同龄人无明显差异.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也无其他肌无力或肌萎缩患者.
作者:郑麒;陈芳;李希芝;王媛;葛汝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尿α1-微球蛋白(o1-M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规律,为术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首次行肾移植术患者,于术毕即刻、术后1、3、5、7、14d采集尿和静脉血标本.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α1-MG、SOD和MDA含量;同时检测血清肌酐(SCr)浓度.观察肾功能恢复过程中尿α1-MG、SOD和MDA含量变化,并分析它们与SCr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在肾移植术后两周内,尿α1-MG、SOD和MDA的峰值均出现在术后早期(P<0.05).随着时间推移,尿α1-MG、SOD、MDA呈递减性下降;且尿α1-MG、SOD和MDA与SCr相关性良好.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尿α1-MG、SOD和MDA的动态监测对研究肾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重要意义,亦可作为反映肾功恢复的指标.
作者:祝卿;胡正杨;金建国;赵喜越;朱梅帧;林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9例行Dixon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研究24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中有23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4%(23/249);术后AL的发生与体重指数、术前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肠道准备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远切缘距肛距离、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23例AL漏患者中有21例行非手术治疗,2例患者则行一期横结肠造瘘、局部冲洗引流及二期复瘘术,均痊愈.结论:患者术前的自身因素以及术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可能是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掌握相关因素并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处理对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任磊;周业江;刘春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应用于2型糖尿病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综合治疗措施,干预组使用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记录血糖监测结果,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结果:出院3月后两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S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有效改善血糖、血脂代谢,提高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熊婧;臧晓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年轻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时行卵巢自体带血管移位+阴道延长手术前后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内分泌水平变化.方法:实验组49例,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卵巢移位+阴道延长,对照组51例,行腹式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卵巢移位+阴道延长.结果:两组手术前后性生活质量及内分泌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阴道长度、性生活满意度、激素水平、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达到了保留卵巢功能,维持激素水平,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腹腔镜手术有微创、恢复时间短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南阳;苑中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方法:120例择期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布托啡诺20 μg/kg(B1组)、布托啡诺30 μg/kg(B2组)、布托啡诺40 μg/kg(B3组)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观察四组呼吸循环变化、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1、B2、B3组与C组相比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5);B2、B3组术中无痛率明显高于B1、C组(P<0.05);术后1、4、8hB1、B2、B3组与C组比较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而术后1、4hB2、B3组VAS评分又明显低于B1组;B3组术后头晕嗜睡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30 μg/kg剂量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输卵管结扎术,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谢颖超;曾静贤;朱喜超;何智恒;潘应生;梁影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儿,男,1岁5个月,因生长发育迟缓,哭声小就诊我院门诊.患儿系G1P1,胎龄40周,因“社会因素”于当地县医院剖宫产分娩,出生体重3.45kg,羊水清,Apgar评分1-5-10分钟均为10分.查体:T:36.8℃,P:112次/min,R:25次/min,W:4.5 kg,头围41cm;可独坐稳,不会行走,只能简单说“爸爸、妈妈”,声音无力.体型瘦小,营养不良,发育差,全身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面颅小,前后囟已闭,眼裂小,眼距增宽,小下颌,口小,通贯掌.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作者:滕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体回收骨回植与取髂骨块植入在后路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34例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其中单节段28例,两节段6例,共40个椎间隙.术中椎管及患侧神经根彻底减压,由患侧切除椎间盘组织,大范围刮除软骨板直至终板,使用取髂骨块或切除的椎板等骨质打压植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腰椎X线片、CT变化,并测量椎间高度.进行JOA评分,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40个椎间隙均获融合,未发生植入骨的移位及严重并发症.X线示术后椎间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8周JOA评分为25.1+2.8,与术前11.3±3.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种植骨方法术后4周、1年对比无显著差别.结论:使用自体回收骨回植的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可作为治疗腰椎失稳的优化方法,较取髂骨创伤小,简单、经济.
作者:陈振中;陈小勇;郑凡;吴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测尼莫地平、川穹嗪单一或联合应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尼莫地平组(N组)、川芎嗪组(C组)、尼莫地平联合川穹嗪组(NC组).N组在麻醉开始时静脉注射尼莫地平15 μg/(kg·h)至术毕.C组将80 mg盐酸川芎嗪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于切开硬脑膜时20 min内静脉输入.NC组同时应用尼莫地平与川芎嗪注射液,方法同N、C组.A组在与NC组相同给药时点输入等量0.9%生理盐水.于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开硬脑膜即刻(T3)、切开硬脑膜后1 h(T4)、缝硬脑膜时(T5)、术后24 h(T6)测定颈内静脉球部血清SOD、MDA浓度.结果:(1)组内不同时点间SOD及MDA差异有显著性.A组与N组T3~ T6、C组T3~ T5,NC组T5SOD均较T1降低(P<0.05);N、C、NC组MDA T4~T6较T1降低(P<0.05).(2)组间比较:N、NC组T3~T6与C组T4~T6SOD高于A组(P< 0.05);NC组T3、T5时点SOD高于C组(P<0.05).N、NC组T3~T6与C组T4~T6 MDA低于A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川芎嗪能提高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两者联合使用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刘世乐;李凤仙;邢祖民;徐世元;袁柳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我院自2011年将微创腰麻穿刺用于外阴白色病变非住院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腰麻下行外阴白色病变聚焦超声治疗的患者400例,年龄(46±5)岁,身高(164.3±6.3)cm,体重(68.7±12.3)kg,ASA Ⅰ或Ⅱ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A组(微创组)用21G注射针引导下行腰椎穿刺,B组(对照组)用16G硬膜外针引导下行腰椎穿刺.
作者:田静茹;郭素兵;张梅;李茂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重新探讨定义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的检测“灰区”.方法:以乙肝表面抗原定值质控血清为标本对ELISA和电化学发光(ECLIA)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比较试验;同时用ELISA试剂盒检测由ECLIA检测为乙肝表面抗原弱反应性的标本,从而重新考虑ELISA试验时的复查“灰区”设定.结果:ELISA检测灵敏度为0.5 IU/mL,ECLIA检测灵敏度为<0.125 IU/mL;经过筛选标本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由ECLIA检测为乙肝表面抗原弱反应性的标本的S/CO值为0.24~1.结论:ECLIA的检测灵敏度高于ELISA;同时为了防止漏检,目前ELISA检测HBsAg的所使用的复查“灰区”有必要进一步扩大.
作者:吴子安;徐宁;邱智詠;李涛;易四维;何文军;罗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胃窦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与miR-21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1-8月入住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病区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胃窦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窦炎”各120例.同时,留取胃窦病变黏膜组织及病变周围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组织miR-21表达水平.术后,各患者均进行13C呼气试验,明确是否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胃窦溃疡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80.83%,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组的56.67%(P=0.000);胃窦溃疡组的胃黏膜病变组织miR-21表达水平较周围正常组织高(P=0.000),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组的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miR-2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在胃窦溃疡组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与未感染者相比,其溃疡组织miR-2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高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参与胃窦溃疡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李立平;梁晓峰;吴炜景;赵亚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2只12周龄糖耐量异常的OLETF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干预组(50、100、200 μg/kg),8只同种系LE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束时,所有大鼠均检测糖脂及骨代谢指标.结果:生理盐水组OLETF大鼠与LETO组相比,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P<0.05),骨钙素及降钙素差异无显著性;利拉鲁肽干预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骨钙素、降钙素升高.结论:利拉鲁肽能够改善自发糖耐量异常动物模型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状况,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延缓或预防高糖所致的骨质恶化.
作者:程彦臻;郭南京;杨力;孙嘉;孙楠;张桦;蔡德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也称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FL)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病因复杂.近几年来有研究证明RSA的发生与孕妇体内高凝状态有关,胎盘血栓形成可能是导致RSA的重要因素.血栓形成这一高凝状态可能损害胎盘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各种产科并发症.血栓形成与RSA的相关性成为止血血栓和产科合并症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几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在RSA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马会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肝肾囊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目前,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肾囊肿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直径< 10 cm囊肿疗效显著[1],但对于直径≥10 cm的巨大肝肾囊肿的介入治疗报道疗效不佳.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酒精硬化治疗31例巨大肝肾囊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学群;任重阳;狄镇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变化以及厄贝沙坦治疗对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选择28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治疗组(146例)和厄贝沙坦治疗组(143例),予以药物干预1年,观察血浆ADMA水平与血压的变化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脑卒中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压下降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治疗组血浆ADMA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氨氯地平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 0.05);厄贝沙坦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低于氨氯地平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减少脑血管事件复发,降低血浆ADMA水平可能是其治疗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有益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东骊;张曹进;符永恒;陈富荣;莫与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男40岁,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因胸闷、气急、双下肢水肿来院检查.查体:消瘦,血压140/85 mmHg,心室率72次/min、律齐,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殊.实验室检查提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腹部超声检查示:右肝内探及3个高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大肿块大小约35.3 mm×32.5 mm.门静脉内径正常、血流通畅,未见团块回声,下腔静脉穿膈处腔内探及24.2 mm×16.6 mm的偏高回声团块,内部可及散在血流信号,形态变化不明显,向上延伸到右心房(图1右).
作者:孙建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