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思付;傅懋林
患儿女,2岁3个月,因“患儿不自主溢尿27个月”于2011年2月16日入院.患儿母亲在孕33周行B超检查时发现胎儿下腹部包块,出生后父母发现不断有尿液自尿道流出,2d后B超检查提示盆腔2个无回声声像.到当地医院就诊,未进一步诊治.患儿2岁1个月到当地医院就诊,行腹部及盆腔MRI、CT、CTU检查,提示为“双膀胱、三尿道”.2011年2月16日来我院就诊,以“膀胱、尿道完全性重复”收住.查体:患儿会阴、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在阴道口上方可见上下两个尿道开口,上位尿道不断有尿液滴出,下位尿道口无尿液流出,其余未见异常.
作者:方克伟;李泽惠;李海丹;张昆仑;钟雪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本院孕妇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情况,分析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对2 776名孕妇进行肛周拭子培养,筛查无乳链球菌,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出无乳链球菌60株,分离率为2.2%.药敏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7%、68.3%和53.3%.结论:青霉素可作为孕妇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临床应重视对无乳链球菌的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王辛;张小平;殷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致死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目前DMD在治疗上仍然无突破.干细胞可替代局部受损的骨骼肌细胞,改善dystrophin的表达,促进肌肉的再生.中医药综合治疗可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中医药对干细胞治疗有促进和保护作用.两者可成为该病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笔者在临床应用研究中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DMD的疗效,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的DMD患者19例,均为男性,就诊年龄7~20岁,病程3~15年.
作者:卢爱丽;王国征;代喜平;冯梅;高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体积,成分组成比(钙化、脂质、纤维).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既往心血管病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121例经临床证实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并行颈部动脉成像(CTA)检查的患者.我们测量斑块体积,成分组成比,将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管腔狭窄程度与斑块体积呈一定程度正相关,年龄和吸烟史与斑块体积成正相关,高血脂患者的斑块脂质成分相对较少而钙化较多.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与斑块体积和斑块成分比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颈动脉斑块体积及成分比与临床风险因素有相关性,有吸烟史患者斑块体积及脂质比例大,符合易损斑块特征,较其他危险因素与脑缺血发作有较高的相关性.了解它们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殷云志;陈燕浩;金朝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三种温度热应激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ffusion,IR)大鼠肠黏膜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体温+假手术对照组(Ctrl);正常体温+肠IR组(IR);38.5 ~ 39℃热应激+肠IR组(39IR);40~ 40.5℃热应激+肠IR组(40.5IR);41.5 ~ 42℃热应激+肠IR组(42IR).检测肠黏膜HSP72蛋白表达水平、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3活性.结果:HSP72蛋白表达水平随预处理温度增高而增加.三个温度预处理组Caspase-3活性比IR组明显降低(P<0.01).凋亡指数:40.5IR、42IR组比IR组明显降低(P<0.01),39IR组虽有下降,但与CTRL、IR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温度热应激预处理能诱导肠黏膜表达不同水平的HSP72蛋白,对肠黏膜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40.5℃温度水平的处理可能为佳选择,其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作者:王丹妹;何佟;吉丽敏;翁阳;罗志飞;莫燕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男性患者,67岁,反复胸闷、心悸4年,加重半月余于2012年5月5日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力衰竭(Ⅲ)、心律失常、房颤频发房早射频消融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右肾结石.术前CDFI:LA40 mm;LV51 mm;IVS14 mm;VPW13 mm;侧壁、前间隔、心尖运动减低;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RVSP32 mmHg;EF:0.46.2010年5月20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行德国百多力三腔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左心室起搏电极送至冠状窦侧壁静脉远端;将右心室起搏电极送至右心室中下部室间隔处;将右心房起搏电极送至右心耳.2012年4月26日CDFI:左房34 mm,左室D48 mm,室间隔12 mm,左室后壁11 mm,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EF:0.55.
作者:张恒;罗显荣;邓鹤秋;赵晓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女,30岁,身高155 cm,体重40 kg.诊断混合痔人院,拟在腰麻下行痔上黏膜吻合术(PPH).患者既往体健,无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血常规凝血及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入手术室监测基本生命体征,BP 120/70mmHg,五导联ECG正常,HR 86次/min,SPO298%.用20G留置针开放上肢外周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常规消毒侧身于L2~3间隙腰麻穿刺顺利,脑脊液回流通畅,5 s内向头侧注入0.5%的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5 mL(布比卡因7.5 mg+ 20%葡萄糖0.5 mL),即刻改平卧位,约5 min针刺测麻醉平面T8.主刀医生要求俯卧剪刀位手术,麻醉医生与护士协助将患者翻为俯卧位,并摇手术床至臀高头低足低位(俯卧剪刀位).约1 min患者打哈欠,手动测无创BP 80/40 mmHg.患者仍不断打哈欠,嗜睡,面色转白.
作者:师小伟;刁枢;刘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男,20岁,以“纳差、乏力1月,右膝关节疼痛3d”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囚出现纳差、乏力,伴低热、腹胀,就诊于我院,实验室检查示:ALT 391 U/L,AST 246 U/L,GGT 206U/L,ALP 109 U/L,ALB 28.7 g/L,PT18.50S,PTA 42%,ANA 1∶100,ASMA1∶320,免疫球蛋白IgG 17.96 g/L,免疫球蛋白IgM 7.56 g/L,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阴性,抗“O”44.53 IU/mL,ESR 105mm/h,CRP 129.04 mg/L,dsDNA、RF、CCP阴性,依据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简化评分标准评为6分,临床拟诊为“AIH”,行免疫抑制治疗及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肝功能好转后出院.
作者:张致淏;孙长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方法:120例择期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布托啡诺20 μg/kg(B1组)、布托啡诺30 μg/kg(B2组)、布托啡诺40 μg/kg(B3组)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观察四组呼吸循环变化、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1、B2、B3组与C组相比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5);B2、B3组术中无痛率明显高于B1、C组(P<0.05);术后1、4、8hB1、B2、B3组与C组比较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而术后1、4hB2、B3组VAS评分又明显低于B1组;B3组术后头晕嗜睡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30 μg/kg剂量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输卵管结扎术,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谢颖超;曾静贤;朱喜超;何智恒;潘应生;梁影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预防感染措施对术后急性感染发生的影响,探讨目前预防感染措施的可能的不足之处.方法:对2009-2012年间在泌尿外科门诊及住院男性患者,共236例,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调查他们近期喹诺酮类使用史,糖尿病史、慢性便秘史、术前是否灌肠、术后急性感染发生率,对术后发生感染者的血、尿样本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近期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患者较近期未使用者在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更容易发生急性感染(P=0.017),对喹诺酮类耐药的比例较高、糖尿病史、慢性便秘史、是否灌肠、先前穿刺史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无明显影响.结论:近期喹诺酮类使用史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目前前列腺穿刺预防使用抗生素方案可能需要改进.
作者:刘坤;孟峻嵩;徐宗源;傅广波;庄海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在视神经脊髓炎(NMO)和复发性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r-LET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NMO和15例r-LETM住院患者进行VEP检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NMO组:与正常组P100比较,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波幅显著降低(P<0.05);潜伏期异常率高于波幅异常率.r-LETM组:与正常组P100比较,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波幅显著降低(P<0.05);波幅异常率高于潜伏期异常率.两疾病组P100比较,NMO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波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MO的VEP特点为潜伏期延长为主,伴或不伴波幅下降,严重时波形消失.VEP能够检出r-LETM的亚临床视神经病灶,有助于对NMO的早期诊断.
作者:邓田;谢炳玓;姚源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含有骶髂关节脱位骨折的22例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了后路手术治疗分析,探讨应用7.3 mm空心螺丝钉特点.方法:对22例的骶髂关节脱位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治疗,分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在C臂X线机透视下攻入1~2枚直径7.3 mm的60 ~ 75 mm空心松质骨拉力螺丝钉.结果:术后随访6 ~ 36个月,术后2~4周患者可在床上坐起,6周后可扶拐下地活动,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螺钉钢板断裂.拍片检查对比提示: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折术后位置无位移,根据Matte标准评定:本组优17例,良好4例,可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好3例,优良率86.3%.结论:经后入路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骨折可有良好的治疗疗效,但需要对其的选择要根据损伤的解剖部位及类型、移位的方向程度、术前的复位程度,对术中复位的难易程度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
作者:樊晓海;甄平;薛云;周顺刚;厉孟;邓晓文;李旭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孕产妇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对83例孕产妇意外伤害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ICD-10对意外伤害原因及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孕期的意外伤害分布及构成比.结果:孕产妇意外伤害中交通意外占首位,跌落伤占第二位;中期妊娠发生率高,早期妊娠发生率次之,晚期妊娠发生率低;意外伤害后发生产科并发症妊娠晚期高.结论:加强对孕产妇意外伤害的监测,开展安全意识的健康教育,采取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是预防孕产妇意外伤害的主要措施,当意外伤害发生后的处理提倡产科医师早期参与院前急救和院内多科室的综合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雪霞;孔欣;张娟辉;李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尿α1-微球蛋白(o1-M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规律,为术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首次行肾移植术患者,于术毕即刻、术后1、3、5、7、14d采集尿和静脉血标本.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α1-MG、SOD和MDA含量;同时检测血清肌酐(SCr)浓度.观察肾功能恢复过程中尿α1-MG、SOD和MDA含量变化,并分析它们与SCr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在肾移植术后两周内,尿α1-MG、SOD和MDA的峰值均出现在术后早期(P<0.05).随着时间推移,尿α1-MG、SOD、MDA呈递减性下降;且尿α1-MG、SOD和MDA与SCr相关性良好.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尿α1-MG、SOD和MDA的动态监测对研究肾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重要意义,亦可作为反映肾功恢复的指标.
作者:祝卿;胡正杨;金建国;赵喜越;朱梅帧;林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SpA)是以巾轴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慢性进展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1],以强直性脊柱炎(AS)为原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aSpA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其中Treg/Th17亚群失衡在aSpA发病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IL-23/IL-23R/Th17/IL-17轴可能是导致aSpA广泛炎症和骨质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aSpA病理特点是滑膜增生,淋巴样浸润和血管翳的形成,随之造成骨骼侵蚀和软骨破坏,终发生骨性强直.
作者:苏培培;米存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重新探讨定义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的检测“灰区”.方法:以乙肝表面抗原定值质控血清为标本对ELISA和电化学发光(ECLIA)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比较试验;同时用ELISA试剂盒检测由ECLIA检测为乙肝表面抗原弱反应性的标本,从而重新考虑ELISA试验时的复查“灰区”设定.结果:ELISA检测灵敏度为0.5 IU/mL,ECLIA检测灵敏度为<0.125 IU/mL;经过筛选标本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由ECLIA检测为乙肝表面抗原弱反应性的标本的S/CO值为0.24~1.结论:ECLIA的检测灵敏度高于ELISA;同时为了防止漏检,目前ELISA检测HBsAg的所使用的复查“灰区”有必要进一步扩大.
作者:吴子安;徐宁;邱智詠;李涛;易四维;何文军;罗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iabetic mellitus,DM)与非DM患者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分布特征,分析IOP与DM相关全身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试验组为2型DM患者150例和对照组212例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相关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详细眼部检查等;比较DM患者与非DM患者IOP高低,同时分析DM状态、血糖控制情况、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等DM相关因素与IOP的关系.结果:DM患者IOP(16.14±3.36)mmHg高于非DM患者(14,98±3.0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9,P=0.005).IOP与DR严重程度无关(F=0.386,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r=0.30,P<0.001)、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r=0.22,P<0.05)和胆固醇(r=0.17,P<0.05)可能是IOP的影响因素.结论:DM组IOP显著高于非DM组,性别、BMI、胆固醇水平可能与IOP相关.
作者:崔颖;韩云飞;孟倩丽;郭海科;张敏;张冠荣;罗晓阳;黄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同期施行房颤外科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心胸外科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201例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房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排除5例术后死亡病例,根据术后住院期间的心律监测结果,98例维持稳定的窦性心律,其余98例出现房颤复发.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房颤病程、高血压病史、术前左房内径是术后早期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病程长、高血压病史、术前较大的左房内径影响瓣膜病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可指导我们术前筛选更为适宜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房颤治疗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陈从涛;曹海龙;武忠;王东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双膦酸盐(bisphosphates,BPs)类药物是治疗骨过度吸收性疾病的有效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改变骨代谢及骨重建来发挥作用[1-2].随着BPs的临床普遍应用,其副作用越来越突出.2003年Marx首次报道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jaws,BRONJ),随后临床报道病例越来越多,深受学者们重视.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BRONJ可能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宋志强;董伟;戚孟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靶肌肉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正中神经损伤及预防肌肉萎缩的效果.方法:30例正中神经缺损,行神经显微修复后,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术后靶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00AU,另一组为靶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3,6个月肌电图检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动作电位幅值,肌纤颤电位波幅,观察肌肉萎缩情况,评估肢体运动感觉功能.结果:靶肌肉注射bFGF组相比对照组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上和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上增加,术后3个月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bFGF组和对照组的运动感觉功能均获得较高的优良率,分别为93.3%和86.6%,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bFGF组相比对照组肌肉萎缩不明显,纤颤电位波幅较低,在术后1、3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靶肌肉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在早期能明显促进神经再生,延缓肌肉萎缩.
作者:刘焕兴;王萧枫;杨益宇;季日旭;王苹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