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培;米存东
目的:探讨自体回收骨回植与取髂骨块植入在后路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34例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其中单节段28例,两节段6例,共40个椎间隙.术中椎管及患侧神经根彻底减压,由患侧切除椎间盘组织,大范围刮除软骨板直至终板,使用取髂骨块或切除的椎板等骨质打压植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腰椎X线片、CT变化,并测量椎间高度.进行JOA评分,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40个椎间隙均获融合,未发生植入骨的移位及严重并发症.X线示术后椎间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8周JOA评分为25.1+2.8,与术前11.3±3.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种植骨方法术后4周、1年对比无显著差别.结论:使用自体回收骨回植的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可作为治疗腰椎失稳的优化方法,较取髂骨创伤小,简单、经济.
作者:陈振中;陈小勇;郑凡;吴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2只12周龄糖耐量异常的OLETF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干预组(50、100、200 μg/kg),8只同种系LE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束时,所有大鼠均检测糖脂及骨代谢指标.结果:生理盐水组OLETF大鼠与LETO组相比,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P<0.05),骨钙素及降钙素差异无显著性;利拉鲁肽干预后,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骨钙素、降钙素升高.结论:利拉鲁肽能够改善自发糖耐量异常动物模型糖脂代谢及骨代谢状况,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延缓或预防高糖所致的骨质恶化.
作者:程彦臻;郭南京;杨力;孙嘉;孙楠;张桦;蔡德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1-2],多见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螺钉内固定、接骨板内固定、防旋髓内钉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哪种术式合理尚无定论.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对在本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髋动力螺钉(DHS)治疗并随访,我们的经验表明PFNA与DHS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疗效,但与DHS相比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固定牢靠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雄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GM)的检测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分为IPA组与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半定量测定BALF GM和血清GM抗原,用统计学方法了解BALF GM检测的诊断效率.结果:以GM值为0.5作为阳性界值时,BALF GM和血清GM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81.2%、60.0%、94.5%;52.4%、89.1%、52.2%、95.0%.以GM值为1.0作为阳性界值时,BALF GM和血清GM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可达100.0%,但BALF GM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66.7%和90.1%)明显高于血清GM检测(28.6%和81.0%).结论:BALF GM试验以1.0作为阳性界值,对IPA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娟;高伟良;冯清洲;刘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年轻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时行卵巢自体带血管移位+阴道延长手术前后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内分泌水平变化.方法:实验组49例,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卵巢移位+阴道延长,对照组51例,行腹式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卵巢移位+阴道延长.结果:两组手术前后性生活质量及内分泌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阴道长度、性生活满意度、激素水平、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达到了保留卵巢功能,维持激素水平,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腹腔镜手术有微创、恢复时间短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南阳;苑中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男,12岁,因“突发脐周疼痛伴恶心、呕吐11h”入院.该患者缘于入院前11h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无向他处放射,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量少,无含咖啡样物质,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无发热、畏冷、寒战,就诊于当地卫生院,予“肌注654-2及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处理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即转诊我院.急查血常规示:WBC 13.84×109/L,GR 90.7%.血淀粉酶正常.腹部立位片未见明显异常,遂拟“急性胃肠炎”收入科.入科查体:体温36.4℃,血压115/90 mmHg.腹平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减弱.
作者:黄思付;傅懋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致死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目前DMD在治疗上仍然无突破.干细胞可替代局部受损的骨骼肌细胞,改善dystrophin的表达,促进肌肉的再生.中医药综合治疗可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中医药对干细胞治疗有促进和保护作用.两者可成为该病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笔者在临床应用研究中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DMD的疗效,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的DMD患者19例,均为男性,就诊年龄7~20岁,病程3~15年.
作者:卢爱丽;王国征;代喜平;冯梅;高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三种温度热应激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ffusion,IR)大鼠肠黏膜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体温+假手术对照组(Ctrl);正常体温+肠IR组(IR);38.5 ~ 39℃热应激+肠IR组(39IR);40~ 40.5℃热应激+肠IR组(40.5IR);41.5 ~ 42℃热应激+肠IR组(42IR).检测肠黏膜HSP72蛋白表达水平、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3活性.结果:HSP72蛋白表达水平随预处理温度增高而增加.三个温度预处理组Caspase-3活性比IR组明显降低(P<0.01).凋亡指数:40.5IR、42IR组比IR组明显降低(P<0.01),39IR组虽有下降,但与CTRL、IR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温度热应激预处理能诱导肠黏膜表达不同水平的HSP72蛋白,对肠黏膜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40.5℃温度水平的处理可能为佳选择,其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作者:王丹妹;何佟;吉丽敏;翁阳;罗志飞;莫燕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实体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除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外,还对周围健康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凡接受过放疗的患者几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同部位和器官的纤维化疾病,皮肤因其基底细胞层及毛细血管对放疗的敏感性通常会成为常见受累部位,因此皮肤纤维化是放射治疗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临床表现为皮肤外形的改变(干燥,鱼鳞状),皮肤弹性消失与皮肤挛缩,皮肤坚硬难以捏起折痕,可伴发毛细血管扩张,疼痛与瘙痒[2].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进展性的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的生存质量[3].
作者:贾谊君;吴克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食管内灌注盐酸是否可以诱导豚鼠迷走神经相关的食管-支气管反射通路神经肽表达发生改变.方法:18只豚鼠,体重(400±50)g,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S组和盐酸组.将胃管插入豚鼠食管中、下端,灌注含0.5%胃蛋白酶的0.1 mol/L HCl,连续14d.灌流固定,取气管、支气管、肺组织、结状神经节,免疫组化法检测SP、NK-1、NKA、NKB的表达程度及表达部位变化,结果用半定量方法表示(灰度).结果:盐酸组气道黏膜、结状神经节SP、NKA表达明显增强,显著高于空白组和NS组(P< 0.05及P<0.01).结论:慢性食管内灌注盐酸可以诱导豚鼠产生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及迷走神经介导的食管-支气管反射通路发生神经化学改变,提示胃食管反流相关的呼吸疾病中有神经中枢的参与.
作者:刘春丽;姚卫民;陈如冲;罗炜;钟南山;赖克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男性患者,67岁,反复胸闷、心悸4年,加重半月余于2012年5月5日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力衰竭(Ⅲ)、心律失常、房颤频发房早射频消融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右肾结石.术前CDFI:LA40 mm;LV51 mm;IVS14 mm;VPW13 mm;侧壁、前间隔、心尖运动减低;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RVSP32 mmHg;EF:0.46.2010年5月20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行德国百多力三腔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左心室起搏电极送至冠状窦侧壁静脉远端;将右心室起搏电极送至右心室中下部室间隔处;将右心房起搏电极送至右心耳.2012年4月26日CDFI:左房34 mm,左室D48 mm,室间隔12 mm,左室后壁11 mm,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EF:0.55.
作者:张恒;罗显荣;邓鹤秋;赵晓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由MP感染引起肺炎称为MPP.近年来,MPP有上升趋势,冬春两季常有小规模流行[1].其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治疗手段相对单一,若病情延误、治疗不及时常常会引起多系统肺外并发症.目前,抗氧自由基治疗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是否可以在MPP治疗中沿用这一思路临床报道较少,本文就MPP患儿hs-CRP和氧自由基表达关系作一探讨,以其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杨楠;刘力铭;郭晓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男,20岁,以“纳差、乏力1月,右膝关节疼痛3d”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囚出现纳差、乏力,伴低热、腹胀,就诊于我院,实验室检查示:ALT 391 U/L,AST 246 U/L,GGT 206U/L,ALP 109 U/L,ALB 28.7 g/L,PT18.50S,PTA 42%,ANA 1∶100,ASMA1∶320,免疫球蛋白IgG 17.96 g/L,免疫球蛋白IgM 7.56 g/L,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阴性,抗“O”44.53 IU/mL,ESR 105mm/h,CRP 129.04 mg/L,dsDNA、RF、CCP阴性,依据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简化评分标准评为6分,临床拟诊为“AIH”,行免疫抑制治疗及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肝功能好转后出院.
作者:张致淏;孙长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过去的十年里,人们一直积极开发和验证磁共振生物标记物检测早期关节软骨变性地方法[1].近认为在空间上解决的水的扩散率用于评估软骨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性能具有很大的潜力[2].目前越来越多的软骨微创疗法和新颖的药理治疗策略不断涌现[3].这样就强凋需要精确定量诊断工具,提供早期诊断、分期和检测功能用于调整治疗目标[4].扩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就可以用来研究关节软骨退变或修复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作者:周芳;田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预防感染措施对术后急性感染发生的影响,探讨目前预防感染措施的可能的不足之处.方法:对2009-2012年间在泌尿外科门诊及住院男性患者,共236例,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调查他们近期喹诺酮类使用史,糖尿病史、慢性便秘史、术前是否灌肠、术后急性感染发生率,对术后发生感染者的血、尿样本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近期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患者较近期未使用者在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更容易发生急性感染(P=0.017),对喹诺酮类耐药的比例较高、糖尿病史、慢性便秘史、是否灌肠、先前穿刺史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无明显影响.结论:近期喹诺酮类使用史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目前前列腺穿刺预防使用抗生素方案可能需要改进.
作者:刘坤;孟峻嵩;徐宗源;傅广波;庄海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ERBD)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胆系感染的细菌谱.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93例,根据胆管梗阻情况分别施行ERBD或PTCD.对围手术期的胆道感染,进行血及胆汁细菌培养.术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对再次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同样进行血或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围手术期:术前合并胆系感染者98例(50.77%),术后新发胆系感染10例(5.18%).术后随访:6个月内发生1次感染者104例,其中25例反复发生胆系感染.血培养显示术前胆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茵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及粪肠球菌.术后、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内血或胆汁培养显示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及粪肠球菌、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革兰阳性茵,ESBLs菌株明显增多.结论:胆系感染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及行ERBD或PTCD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了解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及行ERBD或PTCD术后胆系感染的细菌谱,有助于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并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
作者:乔秀丽;宋文冲;李爱君;高孝忠;褚衍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女,26岁,2011年5月16日就诊入院.主诉为渐进性双下肢无力8年.患者于18岁后逐渐出现跑步不如先前,比同龄人差,行走、普通农业劳动、肢体力量无明显变化.自20岁起,开始自觉上楼梯及下蹲起立动作费力,走平坦道路正常,双上肢无异常.24岁妊娠期开始发现明显双下肢无力,登楼梯及下蹲起立困难,并发现双下肢肌肉萎缩,远端明显,进行性加重,并伴有走路姿势改变,呈摇摆步态.患者18岁前发育及日常活动与同龄人无明显差异.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也无其他肌无力或肌萎缩患者.
作者:郑麒;陈芳;李希芝;王媛;葛汝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重新探讨定义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的检测“灰区”.方法:以乙肝表面抗原定值质控血清为标本对ELISA和电化学发光(ECLIA)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比较试验;同时用ELISA试剂盒检测由ECLIA检测为乙肝表面抗原弱反应性的标本,从而重新考虑ELISA试验时的复查“灰区”设定.结果:ELISA检测灵敏度为0.5 IU/mL,ECLIA检测灵敏度为<0.125 IU/mL;经过筛选标本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由ECLIA检测为乙肝表面抗原弱反应性的标本的S/CO值为0.24~1.结论:ECLIA的检测灵敏度高于ELISA;同时为了防止漏检,目前ELISA检测HBsAg的所使用的复查“灰区”有必要进一步扩大.
作者:吴子安;徐宁;邱智詠;李涛;易四维;何文军;罗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初步探讨补体系统与唐氏综合征(DS)的相关性.方法:联合采用蛋白组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分析,对6例孕DS母体和6例正常母体血清中补体相关的差异蛋白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采用蛋白组学技术共在DS母体血清中鉴定5种补体成分:CFB、C4A、CFH、CFHR1和CFHR;5种补体差异蛋白中,4种在母体血清中显著增高(CFB、C4A、CFH、CFHR1),仅CFHR2含量降低;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与补体与血凝通路显著富集,这些差异蛋白质与免疫应答补体替代途径显著相关(P=9.7E-10).结论:补体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其中CFB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这些补体成分是否能作为产前筛查的实验室指标需要大量的临床验证.
作者:王新红;虞斌;王秋伟;张玢;史烨;黄瑞萍;邵世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适压力的相关因素,探讨能否根据OSAHS的严重程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确定其适治疗压力.方法:收集空军总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间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HS并进行整夜人工CPAP压力滴定的47例患者,分析适压力值与性别、年龄、颈围(NC)、体质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氧减指数(ODI)的相关性.结果:适压力值与BMI,AHI呈正相关(r值分别=0.362,0.354),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8,P<0.05).结论:适压力值不仅与AHI有关,还与年龄、BMI有关,不能仅根据AHI确定OSAHS患者的适治疗压力.
作者:李燕;高和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