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利福平敏感结核杆菌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定区序列循证分析

孟繁荣;刘志辉;谢贝;张言斌;谭守勇

关键词:分枝杆菌, 结核, 利福平, rPOB基因, 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 沉默突变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利福平敏感结核杆菌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ifampicin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RRDR)序列的多态性特征.方法:采用“rpoB AN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ChinaOR Hong Kong OR Macon OR Taiwan)”检索策略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文献,循证分析Pubmed数据库中截止至2013年4月30日有关我国结核杆菌rpoB基因突变分子特征的研究文献.结果:36篇文献纳入研究,5 136株利福平敏感结核杆菌rpoB基因RRDR序列信息得以分析,38株(0.74%)rpoB基因RRDR序列呈现基因突变,涉及8个位点,分别为511(11株)、533(7株)、531(6株)、526(5株)、516(4株)、518(2株)、519(2株)、521(2株)等,其中1株涉及511/526双位点.结论:我国结核杆菌rpoB基因RRDR序列存在沉默突变现象,并非所有RRDR序列改变均与结核杆菌利福平药物敏感性有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胃窦巨大溃疡为表现的混合型过敏性紫癜1例

    患者男,14岁.因腹痛、腹泻伴发热10 d,解黑便5d于2008年9月16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9月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上腹痛,大便5~6次/d,为黄色水样便,伴发热,高体温达38℃,9月11日,出现解黑便症状,2~3次/d,每次量少,约100 mL.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2/77 mmHg,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及紫癜,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软,上腹压痛,以右上腹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四肢关节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王缨;李弼民;戴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活与气道炎症的研究进展

    人肺中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分布广泛,不仅存在于气道平滑肌细胞,在气道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炎性细胞包括肺泡巨噬细胞膜上也有大量表达[1-2].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这两种疾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β2AR激动剂[3].尽管β2AR激动剂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气道平滑肌,然而由于肺内除了气道平滑肌细胞外,炎性细胞膜上也表达大量的β2AR,因而对气道炎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不尽相同,目前研究表明β2AR激动剂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主要与是否存在lipopolysaccharide (LPS)有关,在LPS 存在时,β2AR激动剂可以抑制LPS所致的炎症因子表达;无LPS时,β2AR激动剂激活受体后发挥促炎作用.本文对近年来体内外β2AR激活对气道炎症和(或)炎症因子表达作用的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王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以大量咳痰为表现的支气管肺泡细胞癌1例

    患者男,61岁,因咳嗽、咳痰半年于2012年3月3日入院.患者半年来持续咳嗽、咳痰,咳痰夜间明显,呈白色泡沫样,量约150 mL/d,伴有间歇发热,体温38℃左右,经积极抗感染治疗,体温正常,但咳嗽、咳痰症状无明显改善.曾多次胸片及胸部CT提示左下肺实变影,病灶在整个病程中有所进展.病程中无胸痛,无消瘦,无咯血,无盗汗,无喘息,无气急.因咳嗽、咳痰明显入住我院.病程中纳可,两便如常.查体:T 36.8℃,P78次/min,R 18次/min,BP 120/80 mmHg,神志清,呼吸平,口唇及肢端无紫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左右对称,两肺呼吸运动相等,语颤左下肺增强,叩诊左下肺实音,听诊左下肺呼吸音低.闻及湿啰音.心脏、腹部、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无异常.

    作者:刘伟春;孙嵘;倪军;袁玉屏;王蒨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动态监测价值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病情判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ICU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26例,死亡组18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6、12、24、48 h的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分别将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与治疗6h后的血乳酸、乳酸清除率与碱剩余及乳酸清除率与碱剩余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时及治疗6、12、24、48 h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水平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乳酸与APACHEⅡ分值呈正相关(r为0.83),6h乳酸清除率、碱剩余与APACHEⅡ分值呈负相关(r为-0.57、-0.75),6h乳酸清除率与碱剩余之间呈正相关(r为0.85).结论: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能较好评估感染性休克的严重性及治疗效果,动态监测两者变化可以作为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价的指标.

    作者:宋秋鸣;武道荣;冯开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Meis1在结直肠腺瘤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eis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meis1在结直肠腺瘤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RT-PCR结果显示meis1在正常肠黏膜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随着腺瘤癌的发展表达下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肠黏膜、腺瘤及癌中meis1的表达率分别为92.9%、87.5%及63.1%,腺癌与正常、腺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meis1表达部位随着正常黏膜向腺瘤癌发展过程中出现典型的胞核至胞浆异位,且异位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Meis1的表达下调及胞浆异位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进展相关.

    作者:邹云莲;杨慧;朱军;张进萍;严新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射频、微波、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及优势对比

    肿瘤消融治疗因具有微创、安全、可操作性高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常见的消融手段主要是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其中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属于热消融.3种消融方式因其原理的差别而各有其临床特点,在肿瘤的消融治疗中能够优势互补.

    作者:范卫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微波消融在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所谓骨肿瘤,是指来源或发生于骨及相关组织的肿瘤,包括原发与转移2类.骨肿瘤以实体瘤的形式存在,根据肿瘤性质及分期,其治疗手段除了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内科方法外,手术治疗也尤其重要.对于骨肿瘤手术,分为保肢手术和截肢手术2类,按照国际骨肿瘤保肢协会的规范,骨肿瘤专科治疗的保肢手术率应该达到85%~90%,目前,保肢手术已成为骨肿瘤手术的主流.要完成保肢手术,必须经过3个手术步骤,即肿瘤的完整切除、硬组织功能重建、软组织覆盖修复,而金属假体是常见的硬组织修复假体.但是,当肿瘤位于解剖结构复杂部位难以彻底切除而复发风险增加,金属假体重建面临排异、感染、松动、断裂等近、远期并发症时,人们开始试图寻找另一种有效的治疗骨肿瘤的方法.

    作者:张余;柯晋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microRNA的研究进展

    microRNAs (miRNAs)是1993年Ambro教授在研究线虫发育时序时先发现的.miRNAs与其靶mRNA分子组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参与机体发育、干细胞分化、心血管疾病、肿瘤、病毒感染等生理或病理过程[1].多种miRNAs在心血管系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中高度表达,影响VSMCs的转化,增殖和迁移等过程[2].miRNAs在VSMCs异常增生所引起的增生性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着重介绍在VSMCs 中特异性表达的miR-21、miR-143、miR-145、miR-221、miR-222、Let-7miRNA、miR-26a、miR-31、miR-146a对VSMCs增殖的影响.

    作者:朱明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经腹膜外途径与经腹途径腹腔镜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比较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两种入路(经腹腔途径与经腹膜外途径)的疗效.方法:输尿管末端狭窄并肾积水患者41例,平均年龄(34.57±10.06)岁,术前彩超、CTU或IVU等检查诊断为输尿管扩张,程度均为V级.41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其中22例采用经腹腔途经,19例采用经腹膜外途经.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及术中并发症.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腹膜外途径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经腹腔途径组[(101.89±11.85)minvs(87.27±10.77) min,P=0.000],而胃肠道恢复时间(1.63±0.49)dvs(2.55±0.51)d,P=0.000)和住院天数[(7.53±1.65)dvs(8.55±1.47)d,P=0.043)]经腹膜外途径组明显短于经腹膜外途径组.术后随访4~24个月,经B型超声、静脉肾盂造影对比显示,肾输尿管积水消失或好转,膀胱造影检查未见输尿管返流.结论:经腹膜外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点,乳头式再植有较好的抗返流和预防狭窄的效果.

    作者:胡伟能;欧阳晨思;傅斌;王共先;傅龙龙;王义兵;余月;习海波;刘伟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冠脉多支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其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冠脉造影(CAG)显示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CAG指导进行PCI组(A组,43例)和FFR指导行PCI组(B组,22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用量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B组较A组支架植入数量明显减少[(1.4±0.8)个vs.(2.5±1.1)个,P< 0.05],造影剂用量更少[(173.4±85.7)mL vs.(271.8±106.1)mL,P<0.05],经6个月随访,B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13.6% vs.20.9%,P>0.05).结论:该研究表明,FFR指导的PCI治疗安全有效,在提高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同时,明显减少了不必要的支架植入.

    作者:高丽华;陈欣;卢成志;张淑翼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密度脂蛋白功能差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保护因子,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临床上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也以升高HDL为重要靶标.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此认识提出质疑,在全身性炎症或代谢性疾病中,HDL的抗As作用减弱或消失,甚至表现出促As的作用,这主要与HDL的功能改变有关.本文就HDL的功能差异与As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翟振丽;马维红;李全忠;申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频电刀对扁桃体组织热损伤的研究

    目的:观察高频电刀在不同模式及功率下对扁桃体组织的热损伤差异,为临床使用高频电刀开展扁桃体部分切除手术提供参考.方法:90例行双侧扁桃体全切术的儿童,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全麻下用传统剥离法将双侧扁桃体分离至下极呈蒂状,圈套器套切离体前左侧用电凝模式、右侧改用电切模式在不同功率下切取2等份,A、B、C组的功率分别为15、20W;25、30W;35、40 W.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变性、坏死、缺损情况.结果:电凝模式及电切模式均在20 ~ 25W的状态下对扁桃体组织的热损伤深度低,与其他功率下的损伤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电刀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手术的佳功率为20 ~ 25W,在缺乏器械的单位及基层医院可考虑选用其电凝模式在该功率范围内开展扁桃体部分切除手术.

    作者:磨宾宇;戴文斌;孙文忠;冯海燕;李纪辉;韦富贵;朱汉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下NIT-1细胞胰岛素原合成的短期影响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在高、低浓度葡萄糖作用下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原合成的短期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将NIT-1细胞随机分为以下4组:LG组(培养液中含5.6 mmol/L的葡萄糖)、LGG组(培养液中含5.6 mmol/L的葡萄糖和20 nmol/L的GLP-1)、HG组(培养液中含16.7 mmol/L的葡萄糖)、HGG组(培养液中含16.7 mmol/L的葡萄糖和20 nmol/L的GLP-1).检测基线0h及葡萄糖和(或)GLP-1刺激后2、4、6、8、10h各组胰岛β细胞胰岛素原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基线时各组胰岛素原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 0.05),刺激2、4、6、8、10h后HG组、HGG组胰岛素原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而LG和LGG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HGG组胰岛素原表达量显著高于LG组、LGG组及HG组(均P< 0.05).HG组胰岛素原表达量显著高于LG组、LGG组(均P<0.05).胰岛素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刺激后4h达到高峰,而胰岛素原蛋白的表达量在2h达到高峰.结论:在高糖条件下,GLP-1短期刺激胰岛β细胞可显著增加胰岛素原合成,GLP-1联合高糖对胰岛素原合成具有协同作用.胰岛β细胞在受到高糖或高糖+ GLP-1刺激后胰岛素原蛋白表达的高峰要先于胰岛素原mRNA表达的高峰.

    作者:钟慕贤;刘红;荣曦;岳惠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出血型烟雾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治疗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所合并的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锁孔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结果:6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为脑室内出血.共6枚动脉瘤,其中破裂者5枚,未破裂者1枚;3枚动脉瘤位于主干供血动脉,分别为前交通动脉瘤2枚、颈内动脉瘤1枚;3枚位于末梢动脉,分别为脉络膜前动脉瘤2枚、丘脑前穿动脉瘤1枚.4枚动脉瘤采用神经导航引导的锁孔手术夹闭,2枚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所有患者均获良好疗效.结论:对于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所合并的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个体化地选择锁孔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卿;孙超;陈延明;陈爱林;许亮;兰青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结核

    脊柱结核引起的腰腿疼痛及功能障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危重原因之一.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共18例(男8例,女10例)老年性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后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平均年龄为66(60~76)岁,平均病程8(6~14)个月.结核椎体位于T6~L5之间,其中单节段结核11例(男4例,女7例),双节段结核7例(男4例,女3例),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或下肢疼痛、功能障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l例,B级2例,C级4例,D级7例,E级4例.

    作者:郭朝阳;陈云生;陈荣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登山致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自发性破裂1例

    患者男,68岁.1周前因劳累出现左侧腰部酸痛不适,为持续性钝痛,伴少量血尿1次,有时伴低热.于2012年5月17日收治入院.患者1周前旅游登山时憋尿,突然出现左侧腰部酸痛不适,之后有少量血尿1次.近期无外伤史,无结石、无肿瘤病史,10年前有肺结核病史.体检:神清,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左肾区压痛、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3.1×109/L.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B超示左肾盂轻度扩张,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未见结石.

    作者:张鑫;许金卫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CO2混合氧刺激脑血流SPECT对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力的评估

    目的:应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CO2混合氧吸入前后脑血流量的改变来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力(CvR).方法:血管造影确诊为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70%~ 90%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1~2周内分别进行1次静息99mTc-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和1次混合氧刺激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大脑半球各部位12个区域,计算各部位感兴趣区(ROI)放射性计数与小脑计数比值,≥85%为正常,<85%为局部脑血流量(rCBF)减低;比较吸入CO2混合氧后各个ROI与静息状态下各ROI的rCBF计数与小脑比值的同一部位差值用来评价CVR.结果:各ROI吸入CO2混合氧刺激前后rCBF放射性计数与小脑比值测定出现下列4种结果:A型,静息状态下及CO2吸入负荷试验后各ROI放射性计数与小脑比值均未见明显异常者共8例(96个ROI,差值>0);B型,静息状态下比值未见异常,CO2吸入后rCBF计数与小脑比值减低的共9例(39个ROI,差值<0);C型,静息状态下rCBF计数减低,CO2吸入后rCBF与小脑比值更低、且计数减低范围扩大者10例(62个ROI,差值<0);D型,静息状态下rCBF计数减低,CO2吸入刺激后rCBF与小脑比值反而升高者9例(24个ROI,差值>0).结论: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静息显像结合混合氧刺激负荷显像不仅可评价脑组织血流灌注障碍,而且可用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后的CVR的监测,帮助临床早期识别卒中高危人群,从而早期采用相应治疗措施,预防卒中发生.

    作者:马潞娜;石静;李立伟;王骁;李海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下颌骨颏部神经鞘瘤1例

    患者男,22岁,因“下颌正中颏部逐渐膨出肿大4个月余”入院.患者无任何先天异常或全身系统性疾病.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下颌骨正中颏部稍有隆起,无疼痛感,无下唇麻木,无口角歪斜,肿块逐渐缓慢增大.体查:下颌骨正中颏部膨隆,可触及一肿块,约4cm×5 cm大小,质中,活动度差,压痛(-),表面皮肤无明显异常.口内见下前牙前庭沟处约33、32、32、41区可见膨隆,触之较软,黏膜颜色正常,无红肿破溃,无触痛.33、32、31、41、42、43无松动,叩痛(-),牙髓活力正常.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B超:下颌低回声包块(性质待查).

    作者:张菲菲;严君烈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前列腺癌转移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下载前列腺癌转移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其中原发性局限性前列腺癌样本61例,前列腺转移癌样本25例,利用BRB-ArrayTools软件、STRING、ToppGene、GOEAST、DAVID等工具对前列腺癌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BRB分析筛选出210个前列腺癌转移差异基因,其中上调84个,下调126个.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R、FOS、JUN、ACTB、FN1、MYL9、MYH 11、MYLK、SPP1等基因以及Rho GTPase调节细胞骨架通路、整合素信号通路、钙粘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在前列腺癌转移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能有效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并获取生物内在信息,为下一步实验提供些有价值的线索.

    作者:李铁求;杨宇;李琦;邹亚光;石嵘;毛向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套细胞淋巴瘤伴复杂染色体异常1例

    患者男,60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腹股沟区肿块,站立时明显,近1个月来肿块明显,于2013年3月18日来我院就诊,查血示:白细胞132.72×109/L,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19×109/L,白细胞明显异常,考虑血液疾病可能,收入血液科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体检:患者一般情况可,未诉特殊不适.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20/80 mmHg,双侧颈部、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右腹沟区可及一大小约3 cm×3 cm包块,以站立时为甚,可掉入阴囊,平卧时可消失,双下肢无浮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随后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检测、FCM免疫表型分析、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等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并进行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治疗.

    作者:潘芹;王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