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欢
目的:改进Trachlight插管装置,提高国人困难插管的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男、女各50例,通过螺旋CT对中国人群的上气道解剖学解构进行三维重建,得出中国人群的Trachlight“J型”数据;将改进后的Trachlight插管装置应用于临床,并同原型Trachlight相比较.结果:中国人群口轴线与气道中轴线夹角为(69.71±7.22)°,气道中轴线从环状软骨水平至口轴线交点距离约为(6.22±1.17)cm.同原型Trachlight装置相比,改进后的Trachlight装置一次插管成功率提高至86.9%,插管时间缩短至(13.7±4.9)s,失败率降低至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改进的新型Trachlight困难气道插管装置,更适合中国人群的特点,具有更高的插管成功率,更强的易用性.
作者:陈建颜;赵晖;宋际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患者女,20岁,因“发育异常19年,阴蒂切除+会阴成形术后10年,雄激素高4年”入院.患者1岁时家人发现阴蒂较同龄女孩大,随着年龄增大,其身高较同龄女孩明显高7~8cm,阴蒂增长3 ~4 cm,6岁声音变粗,偏男音,出现腋毛,8岁后出现喉结;外院查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dir,ins (9);超声显像:双侧腹股沟区未探及明确睾丸回声,膀胱后方可探及子宫回声,此外可见大小为2.3 cm×1.3 cm略呈“粟子”形低回声区.考虑为前列腺.符合两性畸形声像图.诊断“女性假两性畸形”.
作者:陆雪梅;杨靓靓;王佳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在头颈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在我科行喉癌、甲状腺肿瘤、下咽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采用科室统一制定的单病种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住院安排流程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满意度由对照组的83%提高到93%,住院安排流程知晓率由对照组的65%提高到90%,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行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简化护理记录,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差错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对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意;严秋雁;周铨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无肝素抗凝血液净化在危重症患者应用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无肝素抗凝,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监测两组患者的滤器寿命、滤器及静脉壶凝血程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出血发生率、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下降率,观察不同静脉置管途径与滤器寿命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滤器寿命、滤器及静脉壶凝血程度、血BUN、血Cr下降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8h及治疗结束时,对照组APTT、PT均长于治疗组(P<0.01),对照组出血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经颈内静脉置管的滤器寿命明显长于股静脉置管(P<0.01).结论:无肝素抗凝出血发生率低,在危重症患者中的血液净化治疗中安全、有效,综合优势优于低分子肝素;选择颈内静脉置管途径的滤器寿命长于股静脉通路.
作者:肖秋生;马明远;张斌;邓梦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碳酸酐酶(CA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多种组织中的含锌的金属蛋白酶家族,至今在哺乳动物体内已发现13种CA同工酶和3种CA相关蛋白.碳酸酐酶Ⅲ(CAⅢ)[1]是这个家族中一个特定的成员,在慢缩骨骼肌纤维中分布非常丰富(细胞胞浆蛋白含量的10%),脂肪细胞(可溶性蛋白的24%),肝(可溶性蛋白的8%).其参与了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如骨骼肌损伤、心肌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重症肌无力等[2],本文旨在概述CAⅢ与骨骼肌损伤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显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拟诊冠心病的更年期女性患者73例,年龄45~55岁.所有患者均行腺苷负荷99mTc-MIBI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结果显示某一心肌节段在连续2个及2个以上不同断层层面出现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影,即为腺苷负荷MPI阳性.MPI阳性的患者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三支主要血管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即为CAG异常.结果:73例受检者中腺苷负荷MPI阳性者31例,其中CAG异常者23例.腺苷负荷MPI诊断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灵敏度85.1%(23/27)、特异度72.4%(21/29)、准确度78.6%(44/56)、阳性预测值74.2%(23/31)、阴性预测值84%(21/25).结论:腺苷负荷MPI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作者:谢梦梦;张遵城;董萍;董华;张悦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作为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后延续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住院患者,按术后治疗方案分为A组(GnRH-a+ LNG-IUS)、B组(LNG-IUS)、C组(GnRH-a)、D组(无后续治疗),随访2年对比各组疗效.结果:A组无复发,B、C、D组症状复发率为7.7%、12.0%、28.0%;术后各组患者子宫体积均明显缩小,PBAC评分明显下降(P<0.05);随访第1年及第2年,A、B组PABC评分、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和D组,C组子宫体积缩小比例显著大于D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后放置LNG-IUS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联用GnRH-a明显防止症状复发,单用GnRH-a有利于术后子宫体积的控制.
作者:杨筱祎;王刚;董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对小儿和成人坐骨神经进行定位比较,为临床提供资料.方法:用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10具,小儿尸体8具,完整取下臀大肌,暴露坐骨神经,用方格自身比例定位法观察、测量坐骨神经.结果:小儿坐骨神经出孔处距人体后正中线距离为(4.67±0.79)cm,成人坐骨神经出孔处距人体后正中线距离为(8.22±0.87) cm.小儿与成人坐骨神经同身比较,出孔处距人体后正中线/大转子距人体后正中线有差异显著性.结论:小儿坐骨神经出孔处位置比成人更靠近人体后正中线.
作者:许家洲;龙胜;吴小艳;薛黔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10% ~ 30%的严重疾病[1].约15%~60%的SAP将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或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周内其死亡率可高达60%[2].ARDS是早期引起SAP患者死亡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我科采用血液净化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锋;柳月珍;方凯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PEG、PEJ)的适应证不断扩大[1],有取代传统手术的趋势.近10年PEG、PEJ在我国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其短期临床观察已有文献报道,但长期观察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其对胃食管反流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效果等报道尚少,而且尚有一些争议[2].本研究对22例PEG、PEJ患者进行了随访,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营养状态的维持效果进行研究,以探讨PEG、PEJ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礼国;张刚;曾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肝静脉、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腔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下腔静脉闭塞型BCS的临床资料.分别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支架置入术.结果:本组35例BCS,除1例穿刺失败,成功对其中34例行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球囊扩张27例,球扩加支架7例.随访34例,平均随访(28.0±1.5)个月,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5.88%(2/34).结论:下腔静脉闭塞型BCS行肝静脉、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后闭塞段远、近心端静脉压力差降低超过10 mmHg以上,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明显,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的概率.
作者:于士龙;王徽;林易圣;孙宝胜;王江云;李彦豪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复杂,而2型糖尿病早期发病往往有较长一段时间的糖耐量异常阶段.氧化应激在糖耐量受损阶段即可出现,并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而加重,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只表现为动脉弹性顺应性减退、僵硬度增加等.循环内皮微颗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水平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相关,能反映内皮损伤和(或)内皮功能障碍,故本文就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与内皮细胞微颗粒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卢淑霞;范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SBK与LASIK矫正近视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行波前像差引导SBK 52例(104眼)和LASIK 58例(104眼).观察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无差别(P>0.05),但波前组术后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眼所占比例较LASIK组高(P=0.001).术后3个月,波前组手术期望值与实际矫正值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981x+0.189 (R2=0.905,P<0.05),而LASIK组为y=0.892x+ 0.839 (R2=0.892,P<0.05).结论:术后6个月,波前引导的SBK较LASIK在术后安全性、预测性上具有优势.
作者:罗武强;黄建忠;刘伟民;肖信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23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3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1次/2 h,上皮愈合后18例予0.1%氟米龙眼液每天4次,5例未予0.1%氟米龙眼液治疗,伴有眼睑及其他部位疱疹者全身予更昔洛韦0.25/d静滴,观察视力、角膜透明度和角膜新生血管、虹膜睫状体炎症、晶体情况、眼压.结果:23例经治疗均获痊愈,18例视力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13例达到低视力标准.18例形成了角膜白斑,11例形成角膜新生血管,11例伴有虹膜睫状体炎,4例伴并发性白内障.结论: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容易引起角膜混浊、角膜新生血管和虹膜睫状体炎,导致视力受损,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氟米龙眼液可以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作者:邹文进;梁海明;王松;黄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器械吻合技术对于提高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远期并发症的效价分析,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胸骨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术者手工吻合手术残端,研究组患者采用国产器械吻合技术处理手术残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远期并发症及对症处理效果.结果:器械吻合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手工吻合手术情况.器械吻合术后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效果彻底.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65.00%(x2=28.36,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器械吻合技术对于处理食管癌患者手术残端较人工吻合技术操作便捷、效果稳定、远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俊伟;葛林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阴性(L3/AFP<10%)肝癌的CT特点,为其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经临床和病理确诊AFP异质体阴性肝癌30例(研究组)和AFP异质体阳性(≥10%)肝癌4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CT特点,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研究组中,病灶<5 cm 19例(63.3%),单发16例(53.3%),边缘清晰光整17例(5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密度均匀为16例(53.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侵犯血管和肝内外转移分别为5例(16.7%)、2例(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动态增强研究组表现为“快进快出”16例(53.3%),“快进慢出”14例(46.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FP-L3阴性肝癌CT检查具有肿瘤体积小、数目少,不易侵犯血管和肝内转移等预后较好的影像学特点.
作者:胡仁健;唐栋;陈祖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能有效预防或治疗术后外科感染,减少相应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但目前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普遍存在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其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尤为严重[1-4].如抗菌药物使用无适应证、药物选择错误、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过长等,导致耐药菌的蔓延,临床疗效降低和不良反应增多,同时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医疗资源遭到极大浪费.因此,应当采取有力的措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以干预与管理.
作者:严鹏科;陈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Pentacam Scheimpflug眼前节综合分析仪可以提供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等前房参数的三维数据[1-2],本研究应用分析仪测量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前房参数,比较其变化趋势.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78例(200眼),其中女105例(118眼),男73例(82眼),年龄58~ 93(79.32±14.54)岁.
作者:王虎;刘清洋;郭海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单纯后路半椎体楔形截骨、选择性单侧椎弓根、凹凸侧交错置钉、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优缺点,探讨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对12例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病例采用单纯经后路半椎体楔形截骨、选择性单侧椎弓根、凹凸侧交错置钉、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进行矫形治疗.男3例,女9例;年龄11 ~ 17岁,平均14岁.胸腰段侧弯畸形8例,单纯胸段侧弯畸形2例,单纯腰段侧弯畸形2例,其中1例合并明显后凸畸形,Cobb角48°.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大75°,小45°,平均54°,所有侧弯均合并明显旋转畸形.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76 min,术中出血平均2 212 mL.术中固定螺钉5~8枚,平均7枚.术后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2年3个月.术后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大32°,小20°,平均26°,平均矫正率51.9%;1例后凸矫正后Cobb角21°,矫正率56.3%;身高增加平均2.8 cm;住院费用平均46 945元.结论:采用单纯后路半椎体楔形截骨、选择性单侧椎弓根、凹凸侧交错置钉、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方法,效果良好,适合于普通医院开展.
作者:程昌志;李贵谦;何少康;林舟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前,全球每年约有5.29万名妇女确诊为宫颈癌,当中约有2.75万人死于该病.据统计,83%的宫颈癌患者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已成为这些地区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1].大量研究表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密切相关.HPV是一种嗜上皮细胞性的病毒,能引致上皮组织增生.尽管大多数HPV感染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绝大部分病毒终会被机体的免疫力清除,但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却会大大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而目前对于宫颈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均未获得理想疗效,因此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对于预防癌症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冯桂芬;甘宝姗;周捷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