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英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02例乳腺癌组织及50例乳腺癌旁组织的SATB1表达情况并分析SATB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AT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3%(146/202),在癌旁组织不表达(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ATB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与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分级有关(P < 0.05);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 < 0.05).结论:SATB1有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有望成为乳腺癌新的预后指标.
作者:谭晓虹;岑洪;郭保平;陈闯;劳永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致病因子,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0进行分离鉴定,采用DL-96细菌测试系统进行生化反应及药敏试验.结果:从12份标本中检出4株沙门菌Ⅱ,检出率为33.33%,分别来自2份水样便、1份肥肉和1份夹心油炸豆腐.4株沙门菌Ⅱ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氨曲南、美罗培南等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四环素、美满霉素等均耐药,耐药率达47.37%.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沙门菌Ⅱ引起的食物中毒,该菌对9种抗生素具有耐药.
作者:黄永亮;张宏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病,可侵犯脊髓前角、脑干及皮质运动神经元等,而致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ALS人群患病率(0.8 ~ 7.3)/106,年发病率约(0.2 ~ 2.4)/106,男女之比为(1.4 ~ 2.5)∶1,平均存活时间一般为31 ~ 43个月[1].ALS主要为散发型,5% ~ 10%为家族型,在20%的家族型患者中,有明确的SOD1基因突变.关于ALS的病因假说主要包括兴奋性氨基酸假说、遗传基因假说、自体免疫假说、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等[2].目前尚无特殊方法可治愈此病,其治疗困难的原因在于:(1)ALS潜在的病因尚不明确;(2)运动神经元的弥漫性死亡;(3)疾病诊断之前即存在线粒体、神经元变性的慢性原因.利鲁唑是目前唯一推荐用于该病的药物,但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ALS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全交界;陈卓铭;姚滔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5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 d ~ 65岁,右冠状动脉动脉瘘28例,左冠状动脉瘘25例,漏入右房、右室、肺动脉、左房、左室分别为16、13、16、1、7例.单纯性冠状动脉瘘26例,余27 例合并有其他心脏外科疾病,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死亡2例,1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少量残余漏,2例心电图检查仍存在ST-T改变,余48例痊愈.随访2个月~ 5年,仅1例患者有轻微劳累后气促症状.结论:外科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当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和复杂心脏畸形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需谨慎.
作者:黄克力;朱平;吴若彬;郑少忆;肖学钧;卢聪;郭惠明;范瑞新;刘怀普;黄晶晶;王世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黄素干预白蛋白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转分化过程中是否涉及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用5 mg/mL人白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α-SMA、E-cadherin、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蛋白呈时间依赖性诱导α-SMA、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调.使用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干预后,明显抑制了白蛋白诱导的上述效应.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与α-SMA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大黄素抑制人白蛋白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金国华;秦晓华;秦艳东;房向东;涂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对Bcl-2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细胞,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率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各实验组均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细胞增殖率随大黄素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实验组作用于胃癌细胞48 h后,凋亡细胞可以检出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实验组可不同程度地下调胃癌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并呈浓度相关性.结论:大黄素体外可以抑制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及诱导细胞的凋亡;大黄素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孙振华;卜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筛查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 患者的GABRG2基因,并探讨GEFS+与GABRG2基因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患者及110例正常对照组血样,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GABRG2基因的10个编码外显子及与mRNA 剪接有关的内含子进行筛查,对发现异常洗脱峰者进行测序.结果:未发现GABRG2基因突变,但发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位点:Exon2-89 T>A (rs2284782).这个SNP 位点在两组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ABRG2基因突变可能不是GEFS +患者主要的致病原因,SNP(rs2284782)在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中分布无明显差异.
作者:秦兵;刘超;朱其详;于美娟;石奕武;廖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在择期胃肠道手术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公认,可明显改善术后脏器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甚至降低术后并发症.但是,目前国内外甚少关于FTS在急诊手术中应用的研究.本研究将探讨在急诊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应用FT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黎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并发淋巴漏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淋巴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18 例患者中,4例单纯引流后治愈;14例经留置管注入无水乙醇并继续引流,其中11例治愈,另3例经开放手术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淋巴漏多与术中漏扎淋巴管有关;充分的引流是治愈的关键,注射硬化剂可促进愈合,形成淋巴囊肿者多需开放手术治疗.
作者:周大海;李景勤;张金平;陈建中;魏永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估经闭孔中段尿道无张力吊带术(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3月226例接受TOT手术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行TOT术患者207例,TOT术联合子宫切除和(或)阴道修补、盆底重建术患者19例.随访时间3 ~ 51个月,平均20.2个月.填写经过验证的短表ICI-Q-SF、PISQ-12、UDI-6/ⅡQ-7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膀胱残尿量(PVR)和大尿流率(Qmax)评估手术效果及术后中远期并发症风险.结果:所有患者无膀胱损伤、尿道损伤、闭孔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治愈率94.7%,有效率97.3%;终随访结果:治愈率90.3%,有效率92.9%.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症状及QOL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 < 0.01).有性生活患者术后PISQ-12评分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改善(P < 0.05).患者术后末次UDI-6及Ⅱ-Q7问卷总体评分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降低(P < 0.05),但29例患者术后末次UDI-6问卷梗阻项目评分较术前增加;20例患者术后末次UDI-6问卷尿频和尿急项目评分较术前增加.患者手术前后Qmax及PVR无统计学意义变化(P > 0.05).结论:TOT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微创、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方法.抗尿失禁术后患者系统的随访对于潜在并发症的提示至关重要.
作者:孙峰;方平;孙光;王岩;周煦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9例急性铊中毒病例的分析,评价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铊中毒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0-12月住院的9例急性铊中毒患者(年龄小者2岁,平均25.5岁).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早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串联血液灌流的不同血液净化方式,观察其对血铊、尿铊下降幅度的影响.结果: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中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可显著降低血铊及尿铊浓度,降低血铊及尿铊浓度速度快,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其他副作用.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对降低铊中毒患者血铊及尿铊浓度迅速且效果显著,配合基础治疗安全有效,此方法可成为铊中毒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刘真真;赵显国;张宏涛;王欣芳;王凯;张倍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Neuropilin-1(NRP -1)mRNA在繁殖适龄期小鼠动情周期间以及不同周龄阶段小鼠卵巢中的表达.方法:选用繁殖适龄期不同动情周期小鼠以及不同周龄阶段小鼠,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卵巢中NRP -1 mRNA的表达.结果:NRP -1在小鼠不同动情周期卵巢中的表达在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比较其mRNA在不同周龄阶段小鼠卵巢的中表达显示,近绝育期32周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为3周组的2.94倍(P < 0.01),6周组的4.92倍(P < 0.01),11周组的2.29倍(P < 0.01).而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NRP -1 mRNA在小鼠卵巢中的表达不随动情周期而改变,且随着卵巢生理功能的下降而显著升高,提示NRP -1与卵巢衰老进程有关.
作者:沈薇;罗爱月;荣方方;杨书红;丁婷;赖志文;卢运萍;王世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31碘治疗前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其与甲亢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克森人格问卷(EPQ)对48例131碘治疗前甲亢患者(甲亢组)进行测量并与4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比较.结果:甲亢组SCL-90在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和F10(其他)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F6(敌对)、F7(恐怖)、F8(偏执)和F9(精神病性) 因子分和总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 0.01=.EPQ测量:甲亢组的精神度(P)和神经质(N)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 0.01=,甲亢患者多属于抑郁质(内向不稳定型)人格,而对照组多属于多血质(外向稳定型)和黏液质(内向稳定型)人格特质.结论:甲亢患者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神经质的人格特征与甲亢的发病有关.
作者:何长武;黄莺;屈伟;王社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表皮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对分离培养的人表皮角质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为探寻其对皮肤的毒副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散酶分离表皮细胞,无血清培养法进行表皮细胞的培养,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对角质细胞生长的影响,Annexin V-FITC/7-AAD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im的变化,采用caspase-3 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以分散酶分离法成功得到8例人角质细胞,吉非替尼对人角质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依赖性.吉非替尼能明显提高bim表达水平,促进caspase-3的活性.结论:吉非替尼通过调节Bcl-2家族蛋白及激活caspase-3诱导人角质细胞凋亡,抑制角质细胞增殖,这可能是其皮肤毒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作者:赵成利;蓝飞晓;谭红梅;匡斌;邓国三;许鹏;王文;郭爱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以结肠为替代器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珠江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结肠为替代器官手术(其中结肠代膀胱59例,结肠代阴道23例)患者82例,分为传统治疗组42例(其中结肠代膀胱30例,结肠代阴道12例)和FTS组40例(其中结肠代膀胱29例,结肠代阴道1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手术并发症(咽喉疼痛、急性胃扩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FTS组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传统治疗组缩短,住院费用较传统治疗组降低,咽痛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患者急性胃扩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TS可有效促进结肠替代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厉周;蔡寨;付月;方素珍;韩帅;黄宗海;刘春晓;何援莉;朱卉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核中的反馈意见,探讨推进基金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提高获资助率.方法:通过回顾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近5年(2006-2010年)6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核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分析基金管理缺陷,制定改善策略.结果:对审核反馈意见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47项基金未获资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创新性不够、项目可行性差及立论依据不够充分、研究目标不明确,工作基础薄弱,人员、时间配置不合理等方面,完善管理政策后基金获资助率提高了36%.结论: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核反馈意见,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推进基金精细化管理,完善基金申报工作,有助于提高基金获资助率.
作者:李艺影;陈静;石微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慢性疼痛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问题是要找到合适的目的基因和能将目的基因送入靶组织或靶器官的载体系统.目前慢性疼痛基因治疗中常用的有反义寡核普酸(antisenseoligonueleotide,asODN)技术和RNA干扰(RNAi)[1]技术,而这些技术成功的运用有赖于靶向、高效的载体系统.因此积极发展新型高效、特异性强的靶向载体系统是基因治疗研究的重点.载体系统主要分为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两大类.由于病毒载体的安全性问题,现在更注重于非病毒载体递送系统的研究,现就非病毒载体递送系统这这几年取得了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春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Van Neck病是一种发生于坐骨耻骨结合处的骨骺病,于1924年由Van Neck首先确认,并提供了病理诊断,故后人以其名字命名该病[1].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国内报告病例42例[2-4],所以该病临床上并不多见,有时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4],笔者曾见误诊为骨肿瘤给予手术治疗的病例,为此,有必要整理我院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并报告如下,以防止临床再次出现误诊误治现象.
作者:何登伟;俞伟杨;朱烨;朱科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格列卫治疗后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改变.方法:应用双色双融合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2 例接受格列卫治疗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对比治疗前后bcr/abl融合基因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出现融合基因变异,与患者肿瘤负荷、分型和分期无关.结论:格列卫治疗可诱导bcr/abl基因发生融合变异.
作者:邓兰;刘鲲;李洁;周雪云;胡亮杉;郭坤元;宋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双石汤治疗放射治疗期间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将54例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头颈部癌患者分为双石汤(中药)组和地庆合剂(对照)组,两组主要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程度.结果: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中药组口腔黏膜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双石汤防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吕东来;陆林;胡宗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