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登伟;俞伟杨;朱烨;朱科军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姑息治疗方法治疗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对145例无法行根治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各种姑息性内引流术.分成4组,分别为腹腔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组、开腹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组及内镜胆道塑料支架置入组和金属支架置入组.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黄疸下降比例,同时针对不同姑息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5例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中腹腔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0例,开腹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0例,内镜胆道支架引流术105例,其中塑料支架65例及金属支架40例.4组患者术后黄疸均迅速消退,术后减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69,P > 0.05);4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 < 0.01),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和金属支架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 < 0.05),而且塑料支架组在住院费用上更为低廉(P < 0.01);4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不能根治切除的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首选内引流术,不同姑息引流方法中以腹腔镜及ERCP微创技术费用低、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的关键是重视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有效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王蒙;王广义;张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格列卫治疗后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改变.方法:应用双色双融合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2 例接受格列卫治疗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对比治疗前后bcr/abl融合基因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出现融合基因变异,与患者肿瘤负荷、分型和分期无关.结论:格列卫治疗可诱导bcr/abl基因发生融合变异.
作者:邓兰;刘鲲;李洁;周雪云;胡亮杉;郭坤元;宋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对Bcl-2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细胞,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率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各实验组均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细胞增殖率随大黄素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实验组作用于胃癌细胞48 h后,凋亡细胞可以检出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实验组可不同程度地下调胃癌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并呈浓度相关性.结论:大黄素体外可以抑制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及诱导细胞的凋亡;大黄素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孙振华;卜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否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60例,按照1∶1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和对照组(安慰剂),予ACEI类或AT1RA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 mg/d)或安慰剂,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肾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59.4 ± 13.4,61.2 ± 13.5,P = 0.000).两组治疗前后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MCP-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MCP-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1 450.13 ± 1 369.84,779.33 ± 656.57,P = 0.001;39.69 ± 9.71,32.79 ± 6.74,P = 0.000).治疗前后二者定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陈辉;周道远;覃丹平;刘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评估其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放射抵抗(放射抵抗组)和同期配对的60例放射敏感(放射敏感组)的鼻咽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在接受放疗前Raf-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af-1表达与放疗效应的相互关系.结果:放射抵抗组与放射敏感组鼻咽癌组织Raf-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82% vs 22%)及强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 ).R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强度分别与鼻咽癌放疗抵抗正相关(r分别为0.600、0.447,均P < 0.01).把Raf-1阳性表达作为预测鼻咽癌放疗是否抵抗的一种指标,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78%,准确率为80%,阳性预测值为79%,阴性预测值为81%.结论:R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与鼻咽癌放疗抵抗呈正相关,可作为初筛鼻咽癌患者放疗内在敏感性的一种分子标记物,治疗前可根据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情况,实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李思维;郭翔;吕星;张海波;向燕群;王菲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并发淋巴漏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淋巴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18 例患者中,4例单纯引流后治愈;14例经留置管注入无水乙醇并继续引流,其中11例治愈,另3例经开放手术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淋巴漏多与术中漏扎淋巴管有关;充分的引流是治愈的关键,注射硬化剂可促进愈合,形成淋巴囊肿者多需开放手术治疗.
作者:周大海;李景勤;张金平;陈建中;魏永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应用于胃肠手术的安全性及个体化原则.方法:将采用FTS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置的180例择期胃肠手术患者(FTS组)与采用标准方法处理的110例患者(传统组)进行非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其一般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消化道瘘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FTS组的总体并发症及一般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 < 0.05);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但FTS组的消化道瘘发生率较传统组有增高趋势(2.2% vs 0.9%,P > 0.05).结论:FTS可显著降低胃肠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如应用不当可能增加消化道瘘的发生率,因此,FTS的临床应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作者:程黎阳;谢正勇;戴观荣;赵为国;康慧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盐酸山莨菪碱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30例门诊纤维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年龄65 ~ 83岁,分为两组.A组检查前10 min静脉小壶给予盐酸山莨菪碱10 mg,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检查开始前5 min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 ~ 3 mg和芬太尼1μg/kg.检查中有疼痛表现时,追加瑞芬太尼0.2 μg/kg.检查结束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2 ~ 0.3 mg,纳络酮0.2 mg.分别记录检查前即刻(T1),检查开始5 min(T2),检查结束(T3)时的HR、MAP、SpO2、镇静评分,大VAS评分、肠痉挛程度、入镜时间、瑞芬太尼总量及心动过缓等严重并发症.结果:两组各时点MAP、SpO2、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A组各时点HR明显高于C组;A组没有肠痉挛,C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肠痉挛;A组入镜时间(6.7 ± 1.4)min明显短于C组(11.1 ± 3.7)min;A组瑞芬太尼总量(0.2 ± 0.1)μg/kg明显少于C组(0.4 ± 0.2)μg/kg;A组VAS有减小趋势,没有出现心动过缓.C组检查中有3例出现程度较轻的心动过缓(低心率53次/min).结论:伍用山莨菪碱,能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缩短入镜时间,保持循环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
作者:刘芳;潘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9例急性铊中毒病例的分析,评价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铊中毒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0-12月住院的9例急性铊中毒患者(年龄小者2岁,平均25.5岁).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早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串联血液灌流的不同血液净化方式,观察其对血铊、尿铊下降幅度的影响.结果: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中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可显著降低血铊及尿铊浓度,降低血铊及尿铊浓度速度快,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其他副作用.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对降低铊中毒患者血铊及尿铊浓度迅速且效果显著,配合基础治疗安全有效,此方法可成为铊中毒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刘真真;赵显国;张宏涛;王欣芳;王凯;张倍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A-2518G多态性对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对330例AMI(AMI组)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未见冠脉病变者165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行MCP-1基因 A-2518G多态性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的AA(12.72% vs 17.27%,P = 0.239)、AG (56.36% vs 48.48%,P = 0.106)和GG(30.91% vs 32.24%,P = 0.480)基因型以及A(40.91% vs 41.52%)和G(59.09% vs 58.48%)等位基因频率(P = 0.8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MI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均P > 0.05).进一步对AMI组中77例早发AMI亚组进行基因型分析,亦未得出阳性结果(P > 0.05).结论:在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中,MCP-1基因A-2518G 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AMI 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何国平;师干伟;戚传平;高磊;沈丹丹;钱志宏;许联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67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行动力髋螺钉(DSH)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振坚;周世英;张力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和护理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8例,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40例,开腹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从术中和术后脏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近期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多方面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A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腹腔镜组在术后疼痛程度、切口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P < 0.05);在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出血、医源性损伤和吻合口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 > 0.05);但腹腔镜术中和术后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且与术前心肺基础疾病严重度显著相关,而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结论: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具有相对优势,但对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宜慎重,与麻醉师协同进行个体化评价十分必要;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改善心肺功能,及时发现处理合并症和并发症,是老年直肠癌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显蓉;杨庆强;徐林霞;周业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开胸手术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及心肺疾病史,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化验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良好,且心功能良好[无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 55 mm],年龄(57.02 ± 2.30)岁,拟行开胸手术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5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该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浆BNP水平,同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该组患者手术前后的LVEF和LVEDD.结果:该组患者术后第3、7天的血浆BNP水平[(153.48 ± 62.95,111.93 ± 47.11)pg/mL]均高于术前血浆BNP水平[(57.20 ± 28.62)pg/mL](P < 0.01),术后第7天LVEF[(47.09 ± 4.97)%]低于术前LVEF[(64.17 ± 4.87)%](P < 0.05),术后第7天LVEDD[(59.98 ± 4.86)mm]高于术前LVEDD[(49.74 ± 3.69)mm] (P < 0.05),且术前血浆BNP水平与术前LVEF无相关性(r = -0.075,P > 0.05)、与术前LVEDD呈正相关(r = 0.451,P < 0.01);术后血浆BNP水平与术后LVEF呈负相关(r = -0.426,P < 0.01)、与术后LVEDD呈正相关(r = 0.802,P < 0.01).结论: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开胸手术后血浆BNP水平高于术前血浆BNP水平,且术后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的降低而升高.
作者:崔洁;李平新;徐怡;侯本新;范志勤;薛峰;徐朱华;胡淑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是近年来国外新近出现的一种新的外科模式,它是将麻醉学、疼痛控制及外科手术方式等方面的新技术与护理新方法相结合,通过术前、术中、术后一系列综合措施的干预,从而达到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1].FTS已经在包括泌尿外科等诸多外科手术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作者:胡卫列;刘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因子4(Id4)及转录因子1(E2F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0例肾透明细胞癌(肾癌组)、10例癌旁(癌旁组)和10例正常肾组织(正常组)中Id4、E2F1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并分析二者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肾癌组Id4阳性表达率为67.5%,明显高于癌旁组的30.0%和正常组的20.0%(P < 0.05);肾癌组E2F1阳性表达率为75.0%,亦明显高于癌旁组的40.0%和正常组的20.0%(P < 0.05);二者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r = 0.588,P < 0.05);但两者阳性表达率与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 > 0.05).结论:Id4及E2F1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或单独或共同促进肿瘤形成,但对肾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不大;Id4、E2F1二者可为临床肾癌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抗肿瘤治疗靶点.
作者:吴剑;史子敏;朱安义;罗仪;林双泉;李里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慢性疼痛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问题是要找到合适的目的基因和能将目的基因送入靶组织或靶器官的载体系统.目前慢性疼痛基因治疗中常用的有反义寡核普酸(antisenseoligonueleotide,asODN)技术和RNA干扰(RNAi)[1]技术,而这些技术成功的运用有赖于靶向、高效的载体系统.因此积极发展新型高效、特异性强的靶向载体系统是基因治疗研究的重点.载体系统主要分为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两大类.由于病毒载体的安全性问题,现在更注重于非病毒载体递送系统的研究,现就非病毒载体递送系统这这几年取得了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春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抑癌基因ASPP1、ASPP2的表达,研究其与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与p53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SPP1、ASPP2和p53蛋白在90例NSCLC和25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ASPP1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ASPP1的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ASPP2在NSCL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 0.05),ASPP2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 > 0.05);ASPP1和p53表达呈负相关 (r = -0.259,P = 0.014),ASPP2和p53的表达状态无关(r = -0.119,P = 0.264).结论:ASPP1蛋白的低表达与NSCLC的恶性进展有关,ASPP1可能在诱导野生型p53细胞凋亡通路中起重要作用,ASPP2蛋白在NSCLC中与p53的表达无关,且可能不具有肿瘤特异性.
作者:胡红艳;张丽娟;魏万里;陈芸;冉凤明;王小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88例发病在6h以内的高度怀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hs-cTnT,并与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诊断性能用ROC曲线及AUC表示,并根据hs-cTnT、cTnI和CK-MB的阳性率,得出对NSTEM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1)NSTEMI患者hs-cTnT、cTnI及CK-MB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 < 0.001).(2)根据ROC曲线分析,hs-cTnT、cTnI和CK-MB的AUC分别为0.908、0.851、0.789,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32 ~ 0.985、0.763 ~ 0.939、0.695 ~ 0.883.(3)hs-cTnT以14 pg/mL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96.8%.而cTnI诊断临界点为0.08 ng/mL时,灵敏度为37.0%,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77.6%.CK-MB以4 ng/mL 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25.9%,特异度为93.4%,阳性预测值为63.6%,阴性预测值为79.2%.结论:hs-cTnT对NSTEMI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cTnI和CK-MB,有利于早期筛选NSTEMI患者并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作者:崔文娟;卢成志;唐志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黄素干预白蛋白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转分化过程中是否涉及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用5 mg/mL人白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α-SMA、E-cadherin、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蛋白呈时间依赖性诱导α-SMA、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调.使用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干预后,明显抑制了白蛋白诱导的上述效应.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与α-SMA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大黄素抑制人白蛋白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金国华;秦晓华;秦艳东;房向东;涂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2010年血铅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进行总结,了解目前云南省血铅检测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对各家参评实验室一次性寄放10个批号样本,其中5个批号进行准确度评价,另5个批号进行精密度评价,实验室检测数据通过网络或纸张回报,检验中心对所有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参加血铅室间质评的有12家实验室,有3家实验室成绩合格,实验室间CV小30.3%,大74.1%.精密度评价有5家实验室符合要求,RSD小为1.8%,大为50.6%.结论:本次室间质评反映出云南省临床血铅检测质量不容乐观,规范操作、提高检测人员水平和加强监管是提高检测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苏敏;赵崇吉;孙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