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伟;易学明;黎介寿;杨国斌;王与荣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合并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时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入选高血压病不伴房颤75例(A组)、伴阵发性房颤30例(B组)、伴持续或永久性房颤20例(C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判定心律失常情况,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同时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协助评估心功能.结果:(1)3组间,C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RWT)、血浆BNP浓度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且均与其他2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5);(2)B组的LAD、IVST、LVPWT、LVESd、LVEDd、LVMI、RWT、LVEF、血浆BNP浓度大于A组,但仅LAD、LVMI、血浆BNP浓度达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房颤时左心结构及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且以合并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时显著.
作者:林文辉;邵健智;王齐增;李新祥;朱玲军;林斌;马湘俊;周仁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因子4(Id4)及转录因子1(E2F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0例肾透明细胞癌(肾癌组)、10例癌旁(癌旁组)和10例正常肾组织(正常组)中Id4、E2F1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并分析二者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肾癌组Id4阳性表达率为67.5%,明显高于癌旁组的30.0%和正常组的20.0%(P < 0.05);肾癌组E2F1阳性表达率为75.0%,亦明显高于癌旁组的40.0%和正常组的20.0%(P < 0.05);二者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r = 0.588,P < 0.05);但两者阳性表达率与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 > 0.05).结论:Id4及E2F1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或单独或共同促进肿瘤形成,但对肾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不大;Id4、E2F1二者可为临床肾癌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抗肿瘤治疗靶点.
作者:吴剑;史子敏;朱安义;罗仪;林双泉;李里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5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 d ~ 65岁,右冠状动脉动脉瘘28例,左冠状动脉瘘25例,漏入右房、右室、肺动脉、左房、左室分别为16、13、16、1、7例.单纯性冠状动脉瘘26例,余27 例合并有其他心脏外科疾病,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死亡2例,1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少量残余漏,2例心电图检查仍存在ST-T改变,余48例痊愈.随访2个月~ 5年,仅1例患者有轻微劳累后气促症状.结论:外科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当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和复杂心脏畸形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需谨慎.
作者:黄克力;朱平;吴若彬;郑少忆;肖学钧;卢聪;郭惠明;范瑞新;刘怀普;黄晶晶;王世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对Bcl-2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细胞,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率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各实验组均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细胞增殖率随大黄素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实验组作用于胃癌细胞48 h后,凋亡细胞可以检出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各实验组可不同程度地下调胃癌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并呈浓度相关性.结论:大黄素体外可以抑制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及诱导细胞的凋亡;大黄素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孙振华;卜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脏疾病(T2DKD)患者D-二聚体清除率与IgG清除率比(CD-d/CIgG)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将199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60例)﹑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组(EDKD组,6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脏疾病组(CDKD组,79例),另选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sD-d)、IgG(sIgG)及尿D-d(uD-d)、IgG(uIgG)浓度计算出CD-d/CIgG,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SDM组、EDKD组、CDKD组 CD-d/CIgG、sD-d、uD-d较NC组升高(P < 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CD-d/CIgG与hs-CRP显著相关(r = 0.63,P < 0.05=.T2DKD患者CD-d/CIgG水平随着尿白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T2DM患者CD-d/CIgG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T2DKD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
作者:张国明;胡礼仪;戎国栋;韩洪波;周业庭;马小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Neuropilin-1(NRP -1)mRNA在繁殖适龄期小鼠动情周期间以及不同周龄阶段小鼠卵巢中的表达.方法:选用繁殖适龄期不同动情周期小鼠以及不同周龄阶段小鼠,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卵巢中NRP -1 mRNA的表达.结果:NRP -1在小鼠不同动情周期卵巢中的表达在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比较其mRNA在不同周龄阶段小鼠卵巢的中表达显示,近绝育期32周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为3周组的2.94倍(P < 0.01),6周组的4.92倍(P < 0.01),11周组的2.29倍(P < 0.01).而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NRP -1 mRNA在小鼠卵巢中的表达不随动情周期而改变,且随着卵巢生理功能的下降而显著升高,提示NRP -1与卵巢衰老进程有关.
作者:沈薇;罗爱月;荣方方;杨书红;丁婷;赖志文;卢运萍;王世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男,73岁.因发热气喘1 d,于2010年5月15日21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d醉酒后不慎坠入粪池,捞起后感气喘,1 h后寒战发热,伴咳嗽,偶咳血丝痰,送入当地医院,测体温38℃,15日转入我院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有吸烟史30余年,10支/d,未戒烟.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96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10/70 mmHg.神智清楚,急性面容,平车送入病房,右侧颜面青紫.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较多湿性啰音,心率96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四肢皮肤见多处擦伤.
作者:高宝安;陈世雄;向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快速康复医学旨在帮助患者快速康复,缩短其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此理念一提出就备受关注.为使患者在心脏手术后能够快速有效康复,Krohn等[1]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曾采用一独特的麻醉和治疗方案,并受到Engelman等[2]的广泛推崇,继而产生了快速康复心脏外科(fast-track cardiac surgery,FTCS),其定义为针对心脏外科患者应用各种优化方法从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到出院的一个快速围手术期流程.
作者:王晓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细胞学特征以及与骨髓细胞学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非肝硬化引起血细胞减少的患者60例,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骨髓学诊断.肝硬化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按照骨髓增生度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度呈多样性,以增生明显活跃和增生活跃为多,肝硬化骨髓细胞学诊断呈多种类型.肝硬化血细胞减少患者与非肝硬化组的增生度分级不全相同(P < 0.01),骨髓细胞学诊断类型构成不全相同(P < 0.01).肝硬化患者骨髓增生度分级不同组间粒红比、粒系、红系、巨核细胞数不全相同(P < 0.01),明显活跃组粒红比、粒系低于活跃组,红系、巨核细胞数高于活跃组(P < 0.01);活跃组粒红比值低于减低组,红系、巨核细胞数高于减低组(P < 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骨髓增生度分级与骨髓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数相关,随着增生度分级下降,粒红比对应升高,骨髓红系、巨核细胞数对应下降;骨髓细胞学检查能够准确反映血细胞异常;骨髓学诊断意见为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向治纬;谢会忠;余丽君;田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否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60例,按照1∶1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和对照组(安慰剂),予ACEI类或AT1RA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 mg/d)或安慰剂,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肾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59.4 ± 13.4,61.2 ± 13.5,P = 0.000).两组治疗前后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MCP-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MCP-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1 450.13 ± 1 369.84,779.33 ± 656.57,P = 0.001;39.69 ± 9.71,32.79 ± 6.74,P = 0.000).治疗前后二者定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陈辉;周道远;覃丹平;刘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和护理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8例,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40例,开腹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从术中和术后脏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近期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多方面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A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腹腔镜组在术后疼痛程度、切口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P < 0.05);在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出血、医源性损伤和吻合口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 > 0.05);但腹腔镜术中和术后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且与术前心肺基础疾病严重度显著相关,而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结论: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具有相对优势,但对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宜慎重,与麻醉师协同进行个体化评价十分必要;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改善心肺功能,及时发现处理合并症和并发症,是老年直肠癌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显蓉;杨庆强;徐林霞;周业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姑息治疗方法治疗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对145例无法行根治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各种姑息性内引流术.分成4组,分别为腹腔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组、开腹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组及内镜胆道塑料支架置入组和金属支架置入组.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黄疸下降比例,同时针对不同姑息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5例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中腹腔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0例,开腹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0例,内镜胆道支架引流术105例,其中塑料支架65例及金属支架40例.4组患者术后黄疸均迅速消退,术后减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69,P > 0.05);4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 < 0.01),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和金属支架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 < 0.05),而且塑料支架组在住院费用上更为低廉(P < 0.01);4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不能根治切除的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首选内引流术,不同姑息引流方法中以腹腔镜及ERCP微创技术费用低、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的关键是重视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有效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王蒙;王广义;张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非心源性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及28 d病死率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心源性机械通气患者67例,在其上机24 h内测量NT-proBNP水平,并记录各项化验指标和临床生理指标,记录机械通气7 d脱机成功的人数,随访28 d患者是否死亡,比较不同结局患者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预测患者结局的佳NT-proBNP水平.结果:机械通气7 d脱机失败组较7 d脱机成功组、28 d死亡组较存活组,其NT-proBNP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后者(3 830 ng/L比492 ng/L,4 383 ng/L比706 ng/L).NT-proBNP预测7 d脱机率和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 ± 0.058和0.790 ± 0.057,佳界值点分别为780 ng/L和2 262 ng/L,NT-proBNP 预测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7 d脱机率和28 d病死率的能力优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结论:血NT-proBNP可成为非心源性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对于此类机械通气患者应改善心功能以争取及早脱机.
作者:李晓婕;付明;黄绍华;唐志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在择期胃肠道手术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公认,可明显改善术后脏器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甚至降低术后并发症.但是,目前国内外甚少关于FTS在急诊手术中应用的研究.本研究将探讨在急诊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应用FT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黎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应用于胃肠手术的安全性及个体化原则.方法:将采用FTS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置的180例择期胃肠手术患者(FTS组)与采用标准方法处理的110例患者(传统组)进行非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其一般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消化道瘘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FTS组的总体并发症及一般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 < 0.05);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但FTS组的消化道瘘发生率较传统组有增高趋势(2.2% vs 0.9%,P > 0.05).结论:FTS可显著降低胃肠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如应用不当可能增加消化道瘘的发生率,因此,FTS的临床应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作者:程黎阳;谢正勇;戴观荣;赵为国;康慧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致病因子,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0进行分离鉴定,采用DL-96细菌测试系统进行生化反应及药敏试验.结果:从12份标本中检出4株沙门菌Ⅱ,检出率为33.33%,分别来自2份水样便、1份肥肉和1份夹心油炸豆腐.4株沙门菌Ⅱ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氨曲南、美罗培南等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四环素、美满霉素等均耐药,耐药率达47.37%.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沙门菌Ⅱ引起的食物中毒,该菌对9种抗生素具有耐药.
作者:黄永亮;张宏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吸入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随机对比分析联合使用吸入性抗生素和单独使用静脉抗生素治疗VAP的临床效果.我院ICU的VAP发生率为25.8%,187例VAP患者被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吸入抗生素联合静脉抗生素,B组单独使用静脉抗生素.结果:A组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临床治愈率、痰培养转阴率明显高于B组,病死率、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使用吸入性抗生素能更有效的治疗VAP.
作者:柳梅;郑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20例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麻醉诱导后吸入1 MAC七氟醚维持麻醉,开始降压时通过调节瑞芬太尼的剂量0.2 ~ 0.5 μg/(kg·min),直至收缩压较基础值降低30%或MAP不低于60 mmHg.记录降压前即刻(T0)、降压后1 h(T1)、降压后2 h(T2)、降压后3 h(T3)、术后1 h(T4) 的MAP、HR、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同时测血气计算胃黏膜pH值(pHi).结果:与T0相比,MAP、HR、pHi在T1、T2、T3下降(P < 0.05),PgCO2在T1、T2、T3升高(P < 0.05),其余各指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行控制性降压后,可引起胃黏膜pHi可逆性改变,降压后3 h内的内脏灌注均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倪红伟;罗文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Van Neck病是一种发生于坐骨耻骨结合处的骨骺病,于1924年由Van Neck首先确认,并提供了病理诊断,故后人以其名字命名该病[1].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国内报告病例42例[2-4],所以该病临床上并不多见,有时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4],笔者曾见误诊为骨肿瘤给予手术治疗的病例,为此,有必要整理我院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并报告如下,以防止临床再次出现误诊误治现象.
作者:何登伟;俞伟杨;朱烨;朱科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男,19岁.因双侧后下牙长出额外牙影响舌体活动来我科就诊.患者近来发现双侧后下牙舌侧各萌出牙齿一颗影响舌体活动,且之前已经拔除左上前磨牙区颊侧萌出的额外牙齿一颗.家族其他成员牙列整齐,无类似病史.检查:全身各系统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段晓燕;赵广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