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3K/Akt信号通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邹潇;曾玉兰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肺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摘要: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A549间充质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TGF-β1组及抑制剂组,正常对照组不加入TGF-β1,TGF-β1组加入10 ng/mL TGF-β1,抑制剂组加入TGF-β1(10 ng/mL)和PO3K的抑制剂Ly294002(10 nmol/L),72 h后通过RT-PCR检测各组A549细胞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及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间充质细胞标志物纤连蛋白(Fn)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p-Akt)水平的变化.所有实验至少重复3次.结果:正常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有E-cad表达及微量的α-SMA、Fn、p-Akt表达;TGF-β1组E-cad的表达下调,α-SMA、Fn、p-Akt的表达上调;抑制剂组与TGF-β1组比较E-cad的表达上调,α-SMA、Fn、p-Akt的表达明显抑制.结论:PI3K/Akt途径参与TGF-β1介导的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过程,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可有效抑制TGF-β1介导的肺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过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氧化应激与重症哮喘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全球性上升的趋势.

    作者:蓝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分次伽玛刀治疗单发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行分次伽玛刀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次伽玛刀治疗且随访到的49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剂量为4~6 Gy/次,总剂量32~36 Gy,分6-8次完成,等剂量曲线50%.结果:全组随访1~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98个月,总有效率为73.47%,临床获益率为95.92%;中位生存时间为10.3个月,1年生存率36.73%,2年生存率10.20%.结论:分次伽玛刀治疗单发脑转移瘤疗效好,副反应小,症状改善明显,可以提高惠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燕华;徐子海;容谦;农惠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改良NOTES及TUES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gsl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及经脐入路内镜手术(TUES)技术在腹腔镜腹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OTES及,TUES技术,自行设计了肛门转换器,标本切除后经此肛门转换器拖出,完成了5例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采用,TUES完成右半结肠及直肠癌各1例.结果:手术过程用时平均26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约为110mL,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随访0.5-1年无腹壁穿刺孔或切口肿瘤复发,术后患者腹部切口未见明显瘢痕,美容效果良好.结论:经过我们加以改良,NOTES及TUES技术在腹腔镜腹部外科临床实际运用中操作更为简单、实用,改进后的技术对器械要求不高,既克服了单孔技术的操作难度大的问题,也改良了NOTES技术因入路带来的伦理、感染、内瘘等问题,同时仍然具备NOTES及TUES技术入路隐蔽、体表无创口或微小瘢痕、创伤小等特点,有临床实用价值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杜吉义;陈江;李家辉;刘叔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dx2-siRNA对胃癌细胞Survivin和Caspase-9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Cdx2小分子干扰RNA(Cdx2-siRNA)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及Survivin、Caspase-9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针对Cdx2基因的siRNA寡核苷酸以及阴性对照siRNA.将人胃癌MGC-803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阴性对照组和Cdx2-siRNA组分别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阴性对照siRNA或Cdx2-siRNA成功转染进细胞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24 h时MGC-803细胞凋亡的变化,并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胃癌MGC-803细胞中Survivin和Caspase-9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dx2-siRNA组MGC-803细胞的凋亡率为(12.5± 0.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Cdx2-siRNA组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14±0.04)和(0.51 ±0.12),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Cdx2-siRNA组Caspase-9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98 ±0.24)和(1.78 ±0.41),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x2-siRNA促进人胃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urvivin的表达、增强Caspase-9的活性有关.

    作者:杨杰;王晓通;谢玉波;肖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创伤后距骨坏死的进程及治疗

    目的:探讨创伤后距骨坏死的发生和进程,提出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1例距骨骨折和脱位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于伤后3-24 h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拍片复查.结果:17例一期手术后2-6个月,平均4.2个月,发生缺血性坏死,二期行胫距或胫距跟关节融合术,随访足站立和行走无明显障碍;4例经一期手术复位内固定后.术后随访1~3年,未发生缺血性坏死,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距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与骨折脱位的程度和首次手术治疗有关,坏死多发生在手术或创伤后6个月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对距骨血供的破坏和减轻患者的创伤,关节融合是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谭晓毅;杜远立;蔡瑾;武斌;李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影像检查对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途径与方法指导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对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途径与方法的选择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术前经超声、CT、MRI检查有10例,单行超声检查15例,行超声和MRI检查25例,依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途径与方法.结果:影像检查提示腔静脉阻塞型39例,肝静脉阻塞型6例,混合型5例.选择从股静脉途径行腔静脉戍形术24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3例,肝静脉成形术2例;从颈内静脉与股静脉途径行腔静脉成形术17例,肝静脉成形术9例.结论:重视术前的影像检查,可指导介入治疗途径及方法的选择,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黄加胜;王煊;陈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发作期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分娩的探讨

    目的:探讨精神病合并妊娠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妊娠分娩的52例精神疾病患者的妊娠用药过程、分娩情况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42例发作期的患者分娩时,剖宫产32例(76.2%),早产4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新生儿轻度窒息2例;稳定期患者10例,剖宫产4例(40.0%),无不良妊娠结局.所有新生儿均未见畸形.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病情至少稳定2年后妊娠及孕中晚期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很有必要;对发作期的患者分娩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钟秋平;彭东桃;黄俊;张洪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4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H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治疗和顸后.方法: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结果诊断HAL,评价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44例HAL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睾丸浸润等,所有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近半数患者属高白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者44例,其中B/M双表型33例、T/M双表型10例,B/T型1例.诱导化疗的总体完全缓解(CR)率为32%,34例接受治疗后11例获得CR,有2例巩固强化治疗后持续缓解,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个月(3~43个月),1例仅给予淋系和2例仅给予粒系的诱导未达到CR.结论:HAL患者存在着发病年龄偏大,高白细胞、预后不良型染色体改变比例较高.治疗上给予兼顾粒、淋二系的诱导和巩固化疗方案治疗,缓解率高及总生存期长.但长期疗效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赵广芬;黄先豹;陈艳;纪德香;卢玮;陈颖犁;杨赣萍;陈国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胰腺炎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与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VEGF在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D、E共5组.A、B、C组以5%牛磺胆酸钠(1 mL/kg)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D组以0.5%牛磺胆酸钠(1 mL/kg)注射制备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模型,E组以生理盐水注射作为对照.A、B、C组分别于建模后3、6、12 h处死大鼠,D、E组于建模后12 h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进行W/D测定,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VEGF浓度,以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NP模型组血清VEGF水平较AEP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NP模型组血清VEGF值与肺组织W/D比值无关(r=0.082,P=0.702),与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785,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时血清VEGF升高可能与肺组织水肿无关,其升高对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汤礼贵;兰丽琴;宋胜江;安慧敏;朱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探讨鉴别诊断肺癌与肺感染患者的生物标志物

    目的:探讨肺癌与肺感染患者之间生化成分含量以及蛋白组学变化,用于筛选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分别测定肺癌和肺感染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等10项生化成分含量,进一步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胸腔积液与血清的比值.(2)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TTR蛋白化学修饰.结果:(1)肺癌患者血清中CHO、ApoA-1、TTR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肺感染患者;而肺感染患者胸腔积液中ADA的活性高于肺癌患者.(2)计算个体胸腔积液与血清生化成分含量比值,肺癌患者,TTR蛋白比例显著高于肺感染患者,ADA减低,与血清变化趋势相同,但更加明显.(3)肺癌患者及肺感染患者血清TTR蛋白均出现3种修饰类型,而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cysgdly-TTR明显增高.结论:联合分析胸腔积液与血清TTR蛋白的比值和化学修饰,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肺癌与肺感染.

    作者:段红茹;王庆艳;马玉株;宋林;葛鹏;孙续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氧合功能及肺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氧合功能及肺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行右心导管术时,比较单纯高浓度吸氧患者8例与吸氧联合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患者10例肺动脉平均压与全肺阻力下降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吸氧联合肺动脉内注射米力农后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22±4.78vs 6.00±3.14)mmHg]与全肺阻力的降低[(3.25±1.13vs 1.63±1.98)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提高[(6.93±1.98)%vs(5.01±2.61)%],均优于单纯高浓度吸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力农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平均压,改善肺氧合功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可选择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肺动脉压药物.

    作者:于运福;史景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靶向微泡破碎联合半乳糖聚乙烯亚胺介导凋亡素基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碎(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联合半乳糖聚乙烯亚胺(PEI-Gal)介导凋亡素基因(VP3)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2)PEI-Gal组;(3)PEI-Gal+超声组;(4)PEI-Gal+超声+微泡组.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VP3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流式细胞仪、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PEI-Gal+超声+微泡组的转染效率为(28.83±2.07)%、VP3 mRNA水平为0.92±0.02,蛋白水平为1.65±0.06,HepG2凋亡率为(37.40±2.12)%,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结论:UTMD联合PEI-Gal可明显提高VP3基因转染HepG2细胞的效率及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增加HepG2细胞的凋亡率.

    作者:张园;朱惠明;李银鹏;王娜;姜岭梅;黄庆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左卡巴斯汀鼻喷剂辅助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47例

    儿童慢性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小儿的鼻窦发育不健全.鼻窦与鼻腔相通的暗道,又细又长,而鼻窦的窦口相对较大,鼻腔和鼻窦黏膜较嫩弱,感染很容易引起黏膜水肿,使窦口阻塞引流不畅.

    作者:李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皮肝穿门静脉联合经肝动脉热灌注治疗肝转移癌48例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门静脉入路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加热的化疗药物和碘油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方法:肝转移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采用经门静脉入路联合经肝动脉热灌注和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术后复查CT、MRI,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18、24个月,联合组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肝穿门静脉入路联合经肝动脉热灌注治疗肝转移癌疗效比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方法更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作者:独建库;李冠海;张明德;李珂;贺会江;孙高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母乳及婴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在婴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定量检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儿尿液及对应母亲乳汁中HCMV DNA,评估两者在诊断HCMV感染中的价值,并比较两者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1例疑似HCMV感染的婴儿,收集其新鲜尿液及对应的母亲乳汁,分别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检测HCMV DNA.结果:5l例疑似HCMV感染婴儿尿液中,有49例检测出HCMV DNA,阳性率为96.0%(49/51).51份婴儿母亲乳汁中,有37份检测出HCMV DNA阳性,阳性率为72.5%(37/51).对37例尿液与乳汁HCMV DNA均为阳性的患几,分别对尿液与乳汁HCMV DNA浓度取对数,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32(P<0.05).结论:婴儿尿液中HCMV DNA检测对于婴儿HCMV的感染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其母乳HCMV DNA检测,可以发现婴儿尿液和母乳HCMV DN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谢而付;黄珮珺;陈丹;张丽霞;戎国栋;潘世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儿喉罩拔除时机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自主呼吸恢复后,于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值拔除喉罩时患儿的气道及其他不良反应,探讨安全拔除喉罩时的OETCO2值.方法:纳入12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40组,于PEICI2 40 mmHg时拔除喉罩;45组,于PETCO2 45 mmHg时拔除喉罩;50组,于PnCO2 50 mmHg时拔除喉罩.每组各40例患儿.记录拔除喉罩前和拔除喉罩后即刻的血压和心率.同时观察拔除喉罩即刻及其后10min之内患儿是否有下颌松弛情况,及有无呛咳、咬管、屏气、喉痉挛等气道反应表现;有无低氧血症(SpO2<90%).结果:50组下颌松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40组与45组(P<0.05).40组患儿呛咳发生率(9.09%)明显高于45组和50组(均为0%,P<0.05).40组及45组患儿咬管、屏气及体动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50组(P<0.05).3组间喉痉挛发生卒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喉罩全麻后,当PETCO2为50 mmHg时拔除喉罩呛咳、咬管、屏气、体动、喉痉挛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能较平稳地拔除喉罩;且拔除喉罩后仅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度的气道不通畅情况,轻偏头部或轻托下颌可以纠正.

    作者:骆丽慧;谭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是否改善镇痛效果和减轻与芬太尼有关的副作用.方法:全组60例女性患者,年龄25~60岁,ASA I或Ⅱ级,全麻下行妇科手术.随机双盲分为两组n=30):F组-镇痛泵100 mL生理盐水中+芬太尼0.8 mg(8 μg/mL);FD组-镇痛泵100 mL生理盐水中+芬太尼0.8 mg+右美托咪定400 μg(4 μg/mL).观察记录:首次PCA时间;PCA按压总次数和无效次数:24 h芬太尼总用量;不同时段疼痛强度;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变化.结果:FD组患者术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F组[(440±19.6)μg vs(576±25.5)μg,P<0.01].术后2、4和8 h,FD组及MAP及HR明显较术前减少或降低(均P<0.01).FD组在术后0-24 h内恶心和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13%vs 40%和17%vs 40%,P<0.05);未发现心动过缓、血压过低、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现象.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可改善芬太尼镇痛效果,节俭芬太尼用量、减少有关副作用;提高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的满意度.

    作者:姚敏;张兆平;顾美蓉;高宏;孙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低流速肘静脉注射对比剂肺动脉时间密度曲线分析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同层动态对比增强技术研究对比剂在肺动脉中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将84例患者按对比剂注射速率不同分为2.0 mL/s组、3.0 mL/s组,对比剂注射时间均为30 s,绘制肺动脉时间密度曲线(TDC),对肺动脉TDC形态进行判读.并根据胸部增强CT判读有无肩部周围侧枝静脉对比剂充盈;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病例肺动脉TDC均可见峰值平台期;(2)随着对比剂注射速率的增加,肺动脉TDC无上升的平台期数量有所减少;(3)肺动脉TDC平台期形态的缓慢上升或无上升与肩部周围侧支静脉对比剂充盈相关.结论:(1)绝大多数情况下,肺动脉TDC均出现峰值浓度平台期,无论是缓慢上升的平台期或无上升的平台期;(2)有无肩部周围侧支静脉对比剂充盈可能是肺动脉TDC平台期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闫昆;张彩伢;陈国平;沈立;施俊华;干放;季伟刚;杨铁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预后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1年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所有在我院住院治疗的NSTEMI患者160例,随访12~24个月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因冠心痛再次住院).结果:随访12-24个月期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64例(41.6%),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26例(16.9%),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38例(24.7%).进行亚组分析,年龄大于65岁组、肾功能不全组、射血分数低于50%组主要心血管事件(25.5%:3.3%;50%:10.8%;26.9%:11.8%)及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31.9%:13.3%;41.7%:21.5%;34.6%:19.6%)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期间血运重建显著减少主要(3.3%:25.5%)及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6.6%:36.2%)的发生.结论:NSTEMI患者预后差,病死率、再次住院率及血运重建率高,住院期间血运重建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郑权秀;魏丽萍;齐向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保留变性真皮削痂植皮修复深度烧伤创面42例

    深Ⅱ度及混合度烧伤创面的修复一直是烧伤外科学领域研究与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如治疗不当多遗留瘢痕、形成各种挛缩畸形[1].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以保留变性真皮并移植大张自体皮修复手部深度创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2].

    作者:李华涛;李强;海恒林;吴胜刚;边琳芬;王黎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