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加胜;王煊;陈卫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合适的脑电熵指数水平和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方法:60名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SE55组)和B组(SE45组).在脑电熵监测下对两组患者实施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诱导,待A组和B组患者SE值分别降至55和45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SE值达到目标值时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和麻醉诱导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B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麻醉诱导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实施麻醉诱导时将脑电熵sE目标值设定于55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满意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为(3.1±0.8)μg/mL.
作者:孙海涛;孙莉;薛富善;王海;张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合并妊娠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妊娠分娩的52例精神疾病患者的妊娠用药过程、分娩情况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42例发作期的患者分娩时,剖宫产32例(76.2%),早产4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新生儿轻度窒息2例;稳定期患者10例,剖宫产4例(40.0%),无不良妊娠结局.所有新生儿均未见畸形.结论:精神疾病患者病情至少稳定2年后妊娠及孕中晚期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很有必要;对发作期的患者分娩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钟秋平;彭东桃;黄俊;张洪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以降低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成立循证小组,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选择佳护理证据,制定护理方案,对2009-2010年接受手术的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方法,与2007-2008年间接受常规手术护理的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比较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为8.82%,单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59%,而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15.76%.单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85%,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规范对糖尿病手术患者术中管理,能减少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对糖尿病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意义重大.
作者:郭月琼;许俐文;熊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暂时性抽动障碍是多见的一种类型.一般起病年龄多见于4-7岁,在近年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患儿是在婴儿期发病,越来越多的幼儿期暂时性抽动障碍患儿前来就诊,对这部分患儿,常规的氟哌啶醇首选用药治疗不良反应尤为明显,影响了治疗的安全性及依从性.
作者:潘丽雯;梁惠慈;肖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居泌尿系统肿瘤第二位.易复发及浸润转移生长是恶性肿瘤的固有特征,主要与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关,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作者:汪建焜;习小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34例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手术,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年,平均7个月.结果:术后2个月内有10例出现肩关节外展及前屈受限,其中8例出现肩关节酸胀疼痛.按Karlsson标准评定疗效,优24例,满意10例,差0例.34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1年均取出内固定,无断钉,无肩锁关节再脱位.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后出现的肩关节酸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可能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锁骨肌肉止点重建不佳等有关,多在手术后2个月消失.
作者:刘宇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创伤后距骨坏死的发生和进程,提出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1例距骨骨折和脱位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于伤后3-24 h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拍片复查.结果:17例一期手术后2-6个月,平均4.2个月,发生缺血性坏死,二期行胫距或胫距跟关节融合术,随访足站立和行走无明显障碍;4例经一期手术复位内固定后.术后随访1~3年,未发生缺血性坏死,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距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与骨折脱位的程度和首次手术治疗有关,坏死多发生在手术或创伤后6个月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对距骨血供的破坏和减轻患者的创伤,关节融合是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谭晓毅;杜远立;蔡瑾;武斌;李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男,44岁,会计.主因发现左腕部搏动性包块3年就诊.无外伤史及介入治疗史,查体:左桡动脉处可见-2.0 cm×3.0 cm的椭圆形包块,可触及搏动,尺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
作者:齐一侠;张建;俞恒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循证小组,提出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佳证据运用于循证护理实践.结果:82例患者中有效者73例,死亡9例.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我们对患者的护理更细致、规范,同时对培养护士循证医学的理念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实施循证护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作者:王倩;游桂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外营养治疗手段对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摄入的影响和不同营养方式与生长发育情况的关系.方法: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包括超低出生体重儿)按照肠外营养(PN)应用的时间分为两组,组1:PN<10 d,平均(4.97±2.25)d,共计37例;组2:应用PN≥10 d,平均(14.11±5.70)d.共计47例.记录两组出生体重及住院期间的体重变化(每天测量1次),逐日记录两组生后4周内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液体及能量摄入量,比较分析两组生后4周内的营养摄入和生长情况.结果:组1在生后第2、3、4周摄入能量、总液体量、蛋白质、脂肪均大于组2,组1能量早于组2达到120 Kcal/(kg·d),而生后第1周两组则相差不大.且早期建立肠内营养、PN时间短的婴儿体重下降幅度小,平均体重增长快,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早,体重较早达到出院标准(2 000 g),住院时间短.结论:早期进行胃肠道喂养、应用PN时间短的营养方式能提供更足够的能量及营养素以满足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凌雅;钱燕;姜赛芝;余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时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232例均分别采用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统计目测和定量脑血流灌注减低率,利用脑血流灌注断层图像,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比值,以比值绝对值大于10%确定为灌注减低:然后利用双侧小脑半球、颞叶和基底节区清晰的层面勾画各自感兴趣区,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大脑半球各部位与小脑比值.结果:血管重建术前后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者双侧比值法目测检出率分别为81.5%和37.1%.定量检出率为52.6%和22.0%.目测与定量检出符合率为64.5%和59.3%.小脑比值法治疗前后目测栓出率分别为95.7%和48.3%.定量检出率为87.9%和44.8%,两者符合率为91.9%和92.9%.无论血管重建术前还是术后,小脑比值法和双侧比值法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对于单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90.7%和94.8%,对于双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22.2%和92.6%,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痛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比双侧比值法具有更加准确、客观的重要价值.
作者:马潞娜;张东;李立伟;王骁;李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gsl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及经脐入路内镜手术(TUES)技术在腹腔镜腹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OTES及,TUES技术,自行设计了肛门转换器,标本切除后经此肛门转换器拖出,完成了5例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采用,TUES完成右半结肠及直肠癌各1例.结果:手术过程用时平均260min,术中平均失血量约为110mL,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随访0.5-1年无腹壁穿刺孔或切口肿瘤复发,术后患者腹部切口未见明显瘢痕,美容效果良好.结论:经过我们加以改良,NOTES及TUES技术在腹腔镜腹部外科临床实际运用中操作更为简单、实用,改进后的技术对器械要求不高,既克服了单孔技术的操作难度大的问题,也改良了NOTES技术因入路带来的伦理、感染、内瘘等问题,同时仍然具备NOTES及TUES技术入路隐蔽、体表无创口或微小瘢痕、创伤小等特点,有临床实用价值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杜吉义;陈江;李家辉;刘叔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鉴别腕背隆凸综合征和腕背腱鞘囊肿,以减少误诊率.方法:2007年以来我门诊手术处理腕背腱鞘囊肿102例,其中复发17例,11例经再次手术后至今无复发,另外6例手术后再次复发,后经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为腕背隆凸综合征.结果:6例患者分别行手术治疗.切除腕背滑囊及凿除增生骨质,随访5例患者均无复发,4例患者无任何症状,1例患者仍感腕背疼痛、腕无力.结论:腕背隆凸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绝大多数患者以腕背逐渐增大的囊性包块就诊.临床上极易误认为是单纯的腱鞘囊肿,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经第2、3腕掌关节背侧切线位x线片即可资以鉴别.
作者:孙洋;李涓涓;朱国新;赵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对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途径与方法的选择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术前经超声、CT、MRI检查有10例,单行超声检查15例,行超声和MRI检查25例,依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途径与方法.结果:影像检查提示腔静脉阻塞型39例,肝静脉阻塞型6例,混合型5例.选择从股静脉途径行腔静脉戍形术24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3例,肝静脉成形术2例;从颈内静脉与股静脉途径行腔静脉成形术17例,肝静脉成形术9例.结论:重视术前的影像检查,可指导介入治疗途径及方法的选择,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黄加胜;王煊;陈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癌与肺感染患者之间生化成分含量以及蛋白组学变化,用于筛选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分别测定肺癌和肺感染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等10项生化成分含量,进一步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胸腔积液与血清的比值.(2)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TTR蛋白化学修饰.结果:(1)肺癌患者血清中CHO、ApoA-1、TTR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肺感染患者;而肺感染患者胸腔积液中ADA的活性高于肺癌患者.(2)计算个体胸腔积液与血清生化成分含量比值,肺癌患者,TTR蛋白比例显著高于肺感染患者,ADA减低,与血清变化趋势相同,但更加明显.(3)肺癌患者及肺感染患者血清TTR蛋白均出现3种修饰类型,而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cysgdly-TTR明显增高.结论:联合分析胸腔积液与血清TTR蛋白的比值和化学修饰,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肺癌与肺感染.
作者:段红茹;王庆艳;马玉株;宋林;葛鹏;孙续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与正常对照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脂联素(APN)水平,探讨二者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空腹状态下AMI患者(AMI组)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RBP4和APN水平,并常规化验FPG、TC、TG、HDL-C、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患者RBP4水平显著升高,APN水平显著降低,HDL-C显著降低,FPG显著升高.AMI组与对照组血清RBP4和APN水平均有性别差异,男性RBP4水平显著高于女性,但APN水平显著低于女性.结论:AMI患者存在RBP4和APN水平变化和性别差异.
作者:丁玉静;邱丽君;苏卫东;崔亚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A19-9对胆管细胞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价值,并对诊断界点(cut-off value)进行确定,以期对CA19-9应用于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用化学微粒子免疫发光法检测胆管细胞癌患者、肝细胞癌患者、肝血管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CA19-9,绘制ROC曲线.结果:胆管细胞癌患者血清CA19-9较肝细胞癌患者、肝血管瘤患者及健康对照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管细胞癌与肝血管瘤比较的ROC曲线显示AUC为0.882,诊断界点值为55.09 μ/mL时,敏感度达81.8%,特异度速99.0%;与肝细胞癌比较的AUC为0.830,诊断界点值为63.58 μ/mL时,敏感度达81.8%,特异度达87.5%.结论:血清CA19-9检测对于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与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习浩;刘荣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克隆Nestin基因启动子序列,并研究其调控能力.方法:用高保真酶PCR扩增出小鼠Nestin启动子全序列、核心序列,pcDNA3.1质粒双酶切切掉CMV启动子序列,将Nestin基因启动子序列插入到原CMV启动子位置,pEGFP-N1质粒双酶切下EGFP序列,克隆入pcDNA3.1多克隆位点中,重组构建质粒,分别用Nestin启动子全序列和核心序列调控EGFP基因的表达.重组质粒分别转染Nestin+细胞和Nestin-细胞,观察EGFP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克隆出Nestin基因启动子全序列和核心序列.经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正确.二序列皆能调控EGFP在各种细胞内的表达.结论:Nestin基因启动子全序列和核心序列具有非特异性调控能力.
作者:张丽;袁红花;袁凤刚;朱孝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女,33岁,诊断:(1)宫内孕27+2周、3/0、LOA;(2)前置胎盘并失血性休克;(3)瘢痕子宫;(4)先兆早产.术前检查血常规:HBC 76 g/L、Hct25.5%:凝血时间:PT 16.2 s、PTA55.8%、TT 43.7 s.因其已经接受过两次剖宫产手术,胎儿已经死亡,由于盆腔粘连严重,手术操作异常困难,术中出现大出血.
作者:陈燕;高昌俊;肖志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1年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所有在我院住院治疗的NSTEMI患者160例,随访12~24个月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因冠心痛再次住院).结果:随访12-24个月期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64例(41.6%),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26例(16.9%),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38例(24.7%).进行亚组分析,年龄大于65岁组、肾功能不全组、射血分数低于50%组主要心血管事件(25.5%:3.3%;50%:10.8%;26.9%:11.8%)及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31.9%:13.3%;41.7%:21.5%;34.6%:19.6%)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期间血运重建显著减少主要(3.3%:25.5%)及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6.6%:36.2%)的发生.结论:NSTEMI患者预后差,病死率、再次住院率及血运重建率高,住院期间血运重建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郑权秀;魏丽萍;齐向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