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王卫;全胜麟;李莹

关键词:高血压, 动脉硬化, 氨氯地平, 血管内膜, 瑞舒伐他汀
摘要: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 例,分为试验组40 例和对照组40 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5 mg,1 次/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1 次/晚,治疗12 个月,比较两组IMT、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2 个月后,颈动脉IMT、收缩压、TG、TC、LDL-C 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IMT 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的IM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更好地延缓IMT 进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FABC预处理方案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目的:探讨以FABC 预处理进行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相关临床预后因素.方法:2004 年8 月至2010 年8 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FABC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马法兰,环磷酰胺,足叶乙甙或替尼泊甙)治疗23 例成人高危ALL 患者,应用Kaplan-Meier 法及Cox 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于+14 ~ +21 d 获完全供者植入,骨髓获CR 或CRi,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分别为12(4 ~ 43)d 和12(5 ~ 44)d;aGVHD 及cGVHD 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7.8%和84.2%.中位随访21(4.4 ~ 70.5)个月,移植相关死亡率为21.7%(5/23),复发率为17.4%(4/23);死亡(8/23)原因:复发3 例,肺部真菌感染2 例,移植相关性微血管病、巨细胞病毒肺炎和cGVHD 各1例.3 年的预期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是(54.4 ± 14.6)%和(51.9 ± 14.1)%.预后分析显示:cGVHD是DFS 独立有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为0.062(95%可信区间0.007 ~ 0.584,P = 0.015).结论:FABC预处理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成人高危ALL安全有效的方法,cGVHD是长期无病生存的独立有利因素.

    作者:翁建宇;杜欣;凌伟;吴萍;吴穗晶;罗成伟;郭荣;陆泽生;刘晓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以反应性关节炎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阑尾炎1例

    患者女,22 岁,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 年,平素予强的松10 mg/d 口服,病情稳定.2011 年8 月31 日突发右膝关节钝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略缓解,无发热、咽痛、腹泻等不适,关节痛逐渐加重,不能行走,并出现双手指关节胀痛.3 d 后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发热.查体:T 37.4℃,P 76次/ min,R 21 次/ min,BP 110/70 mmHg,神志清楚,颜面未见红斑,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可,腹膨隆,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肌稍紧张,压痛(+),以麦氏点压痛为甚,四肢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马义平;杨俊;刘旦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状腺术后引流方法的改进

    甲状腺疾病为常见多发病, 常需要手术处理[1].手术完毕一般需常规放置引流, 以引流创面渗液和观察创面有无活动性出血等情况[2],从而防止术后渗血、出血积聚所引起的致命窒息,以及防止血肿形成引起术后切口感染、愈合不良.传统的引流方法有:(1)经切口放置皮片, 这种引流属被动引流,且皮片菲薄,易脱落,易受切口挤压,导致引流不畅[3],达不到彻底引流的要求, 创面内往往会有残余血肿形成,不利于伤口愈合,且术后6 h 内伤口包扎敷料即被渗血浸湿, 给患者以负性心理刺激,术后1 d 内常需更换敷料1 ~ 3 次,易导致细菌感染,增加切口的感染几率.

    作者:李小平;黄彧禾;路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154例

    目的:探讨通络扶正汤内服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5 例中风后肢体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4 和111 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络扶正汤内服,每日2 次;同时配合针灸相关穴位,每日1 次,1 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比较两种疗法的差异;同时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标准和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得出相应的BI 和Fugl-Meyer 评分并加以对比.结果:1 个月后,按照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治疗组BI、Fugl-Meye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络扶正汤内服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及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尹建中;黄智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及其主要研究进展

    自20 世纪60 年代Dr Joiner 通过左心导管注射靛青绿后发现超声回声信号增强,1968 年美国Rochester 大学Gramiak 等[1]首次将自制的微泡(microbubble)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来,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超声靶向微泡(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造影剂的出现,使其在超声医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 对疾病进行靶向显影与治疗,为疾病的研究、诊治提供了一种新型、经济、前景广阔的方法.

    作者:茹翱;田新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癫痫持续状态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动态变化及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联合腹腔注射制作大鼠SE模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对照组、地西泮干预组、实验组SE 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及脑组织中NSE、IGF-1 水平.结果:(1)实验组大鼠在SE 发作后6 h,血清和脑组织NSE水平开始升高,12 ~ 24 h 达高峰,72 h 开始下降,并持续至SE 发作后1 周.实验组除1 h 组外各时间点血清及脑组织NSE 浓度比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明显升高(P< 0.05).(2)实验组大鼠血清IGF-1 水平在24 h后降低,1 周内持续降低,实验组血清NSE 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脑组织IGF-1 水平在大鼠SE 发作后12 h 开始升高,48 h 达高峰,72 h 开始下降,1 周后趋于正常,实验组血清、脑组织IGF-1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之间血清及脑组织NSE、IGF-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E 后存在明显脑损伤,SE 大鼠血清及脑组织NSE 水平变化趋势一致,而血清IGF-1 变化趋势与脑组织中IGF-1 变化趋势刚好相反,NSE、IGF-1 可能为临床SE 诊断、评价严重程度、预测预后提供一项敏感的生化指标.

    作者:张细六;刘素芝;周元林;朱宗亚;李卫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 例,ASA 分级Ⅰ~Ⅱ级,年龄25 ~ 60 岁,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 例:普瑞巴林组(P 组)和安慰剂对照组(C 组).P 组在术前2 h 口服普瑞巴林150 mg,C 组术前2 h 口服安慰剂作为对照.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恢复室观察时间、术中平均BIS 值;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Ramsay 镇静评分;患者意识恢复时的数字疼痛评分(NRS);麻醉药物用量;术后PCA 芬太尼用量;并发症.结果:(1)两组术中丙泊酚总量、瑞芬太尼总量、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P 组的Ramsay 镇静评分(1.71± 0.51)比C 组(2.53 ± 0.47)明显降低(P<0.05),意识恢复时NRS 评分(2.86 ± 0.88)比C 组(6.23 ± 1.03)明显降低(P<0.05);(3)P 组患者术后1 h(114.28 ± 43.59)、2 h(158.65 ± 58.72)、4 h(213.81 ± 62.45)、8 h(341.08 ± 94.47)的PCA 泵芬太尼用量比C 组1 h(185.93 ± 49.77)、2 h(225.64 ± 60.85)、4 h(285.49 ± 59.14)、8 h(395.44 ± 87.99)显著减少(P<0.05);(4)P 组术后24 h 的头晕发生率(25%)比C 组(10%)明显增高(P<0.05),躁动发生率(7.5%)则比C 组(37.5%)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可有效抑制瑞芬太尼所致的术后痛觉过敏.

    作者:黄辉;刘德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舒肝解郁胶囊与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 例PSD 患者随机分为舒肝解郁组和黛力新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 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定其疗效,并观察两者的副作用.以症状量表(TESS)评定其不良反应.结果:与黛力新组相比,舒肝解郁组HAMD 评分和NIHSS 评分的减分率均较高(P< 0.01),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 0.01).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可明显改善PSD 的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副作用少,适合PSD 的急性期和长期维持治疗.

    作者:叶庆红;陈志斌;唐锴;刘树娇;陈梅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 例,分为试验组40 例和对照组40 例,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5 mg,1 次/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1 次/晚,治疗12 个月,比较两组IMT、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2 个月后,颈动脉IMT、收缩压、TG、TC、LDL-C 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IMT 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的IM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更好地延缓IMT 进展.

    作者:王卫;全胜麟;李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 年2 月至2011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重度COPD 患者53 例,将患者分成研究组28 例和对照组25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研究组吸入噻托溴铵,同时给予美沙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分、随访期内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医疗费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FEV1以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78.69 ± 4.61)%,(2.87 ± 0.23)L 以及(70.04 ± 4.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下降,仅为(1.62 ± 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均明显减少,仅为(0.43 ± 0.16)次/年人和(0.13 ± 0.06)次;而医疗费用则明显增加,可达(12 375.40 ± 471.2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症状均较为轻微,未影响继续用药,且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丙酸氟替卡松治疗COPD,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COPD 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瑞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T 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患者的腹腔液T 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内异症患者腹腔液CD3+、CD4+ T 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内异症腹腔液CD8+ T 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异症组腹腔液CD3+、CD4+、CD8+ T 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子宫肌瘤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肌瘤组腹腔液CD4+ T 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3+ T 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CD8+ T 细胞明显升高(P<0.05).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CD3+、CD4+ T细胞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而CD8+ 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相比,两组腹腔液CD3+、CD4+和CD8+ T 细胞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度组腹腔液CD4+/CD8+比值低于轻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腹腔液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检测腹腔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靳丽杰;杜丹丽;张燕;叶国柳;王素侠;吕合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佛山市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佛山市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的患病情况,以提高对脊柱侧凸的防治水平.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以佛山市五区18 798名7 ~ 15岁学生为对象,应用脊柱侧凸三检法进行普查.Cobb 角≥10°者确诊为脊柱侧凸.结果:18 798 名受检学生中三检阳性156 例,阳性率8.3‰,男性患病率6.9‰,女性患病率9.7‰,Cobb 角10 ~ 19° 129 例,20 ~ 39° 21 例,39°及以上者6 例.以特发性侧凸居多(150 例),侧凸节段以胸腰段为多,其次为胸段、腰段及双弯.结论:佛山市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女性患病率较高,且侧弯角度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柯扬;何家雄;潘志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促血管生成素-2与胎儿生长受限发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母血、脐血血清中的水平和在胎盘组织上的表达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剖宫产分娩足月FGR 患儿的孕妇30 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剖宫产分娩正常足月婴儿的孕妇3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母血和脐血血清中Ang-2 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 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中Ang-2 的表达.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母血血清中Ang-2 的水平分别为(8.86 ± 0.43)ng/mL、(19.31 ± 0.25)ng/mL.实验组和对照组脐血血清中Ang-2 的水平分别为(10.92 ± 0.41)ng/mL、(22.28 ± 0.23)ng/mL;实验组和对照组胎盘组织中Ang-2 的表达分别为118.17 ± 1.59、151.64 ± 1.64.实验组母血和脐血血清中Ang-2 的水平和胎盘组织中Ang-2 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实验组胎盘组织中Ang-2 的表达与母血血清Ang -2 水平呈正相关(r = 0.93,P<0.01);实验组胎盘组织中Ang-2 的表达与脐血血清Ang-2 水平呈正相关(r = 0.93,P<0.01);母血血清中Ang-2 水平与脐血血清中Ang-2 水平呈正相关(r = 0.99,P<0.01).结论:母血和脐血血清中Ang -2 水平均降低和胎盘组织中Ang-2 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FGR 的发病过程.

    作者:程国梅;管秀娟;张婷;崔世红;刘萍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过敏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

    患者女,49 岁.因呼吸困难、大汗、胸闷、憋气、遗尿10 min,于2011 年7月28 日就诊.入院前10 min,因上呼吸道感染,在院外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01001025)静脉滴注.用药4~ 5 min 后,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停药后未行特殊处理急来我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此次发病前2 d 曾静脉滴注菌必治, 疗效欠佳而改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查体:脉搏未触及,血压测不到,大汗,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颜面苍白.

    作者:陈敏卓;郭成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了解北方人群各亚型的分布,以用于判断临床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法:342 例浸润性乳腺癌,按照免疫表型分为5 种亚型:腺腔A 型、腺腔B 型、正常乳腺样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对比分析5 型患者的分布比例、发病年龄、肿瘤大径以及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结果:在5 型中,腺腔A 型例数多(39.2%),其次为腺腔B 型(30.7%)、HER2 过表达型(16.7%)、基底细胞样型(7.6%),正常乳腺样型例数少(5.8%).发病年龄各型以40 ~ 59 岁年龄段多.结论:在5 型中,腺腔A 型所占比例高;40 ~ 59 岁为各型乳腺癌高发年龄组;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肿瘤大径和多枚淋巴结转移比例高,提示预后更差.CK14 角蛋白对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诊断有协助作用.

    作者:陆春燕;吕凤菊;陈浩华;张红梅;才秋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并行测定对监测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除甲状腺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除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并行测定对监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I 清除甲状腺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 例甲状腺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DTC 术后患者,经131I 清除甲状腺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患者血清Tg 作并行检测(DTC 患者术前、术后清除甲状腺前的血清与131I 清除甲状腺3 个月后的血清同时检测),并按不同Tg 水平分组比较,作统计学分析.结果:68 例DTC 患者中,10 例血清Tg < 4.14 ng/mL(2 例DTC 复发/转移,1 例TgAb 阳性);14 例血清4.14 ng/mL < Tg < 14.46 ng/mL(5 例DTC 复发/转移,3 例TgAb 阳性);44 例血清Tg > 14.46 ng/mL(34 例DTC复发/转移,25 例TgAb 阳性);采用字2检验对不同血清Tg 水平的组间作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Tg 并行测定对监测DTC 131I 清除甲状腺后复发/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兴祥;郑吉祥;楼云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内镜下套扎术治疗痔疮出血8例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 形成痔的原因很多,认识并不一致,有肛衬垫下移、血管增生、静脉丛曲张、遗传及肛管狭窄等学说[1].目前肛垫下移学说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出血为痔疮常见的并发症, 因血管扭曲扩张管壁薄弱导致破裂形成血肿,血肿破裂而出血;痔水肿嵌顿导致感染,坏死组织脱落而引起出血.我中心自2008 年2 月至2011 年2月应用内镜下套扎术对8 例肠镜检查时发现痔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聂川;李政文;尧登华;肖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长期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使用Neuroform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18例Neuroform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均在术后3 年以上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除2 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伴轻度狭窄形成外,其余16 例患者均未发现支架内狭窄迹象;14 例动脉瘤体完全无显影,4 例患者有动脉瘤颈轻度复发迹象.结论:Neuroform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长期效果良好,长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巴华君;孙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程大隐静脉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发生率的研究

    目的:评估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因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而行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的患者被纳入本项研究,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接受神经系统检查以确定潜在的和已发生的感觉神经受损.结果:总计139 个肢体施行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其中12%因疼痛,78%因下肢沉重感,9%因影响美观而接受手术.术后感觉神经缺陷在第6 周和第3 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8%,99%的患者在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原有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结论: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是较低的.大多数的患者接受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治疗静脉曲张是有效的.

    作者:张郁林;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黄烨;张立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股沟区颗粒细胞瘤1例

    患者女,65 岁,因右侧腹股沟区肿物10 余年, 于2010 年10 月前来就诊.患者10 余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皮下有一约0.5 cm × 0.5 cm 大小质硬肿物,无明显自觉症状,故一直未予以治疗,后肿物逐渐增大,遂来就诊.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患者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2.5 cm× 2.5 cm 大小肿块,正常肤色,稍高出皮面,触之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欠佳,无触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刘文芳;邢卫斌;叶文静;孙则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