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守宫散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或术后复发胃癌30例

张良军;夏黎明

关键词:胃肿瘤, 生存质量, 复方守宫散, 化疗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守宫散治疗晚期或术后复发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守宫散联合化疗,并与单纯化疗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一般状况(KPS)改善情况、生存质量改善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并对60 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KPS 评分的有效率分别为:45%和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有效率超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8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守宫散能改善晚期或术后复发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亦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药物组合治疗结石性肾绞痛372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组合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止痛效果,副作用及24 h 复发率,为急诊科医师治疗肾绞痛提供借鉴.方法:将我科自2010 年2 月1 日至2011 年9 月30 日372 例明确诊断为结石性肾绞痛的患者,分成3 个治疗组,分别为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加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组(A 组)、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加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组(B 组)、硫酸罗通定注射液加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治疗组(C组),观察不同组间的止痛效果、副作用及24 h 复发率.结果:A 组总有效率为98.70%,B 组总有效率为93.94%,C 组总有效率为72.09%,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 组副作用发生率为3.25%,B 组副作用发生率为19.70%,C 组副作用发生率为55.81%;A 组24 h 复发率为5.19%,B 组24 h 复发率为17.42%,C 组24 h 复发率为63.95%.结论:A 组和B 组是较理想的治疗肾绞痛方法,具有止痛效果好,副作用较少,24 h 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李晓锋;叶泽兵;覃海森;刘兴涛;曹举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 例,ASA 分级Ⅰ~Ⅱ级,年龄25 ~ 60 岁,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 例:普瑞巴林组(P 组)和安慰剂对照组(C 组).P 组在术前2 h 口服普瑞巴林150 mg,C 组术前2 h 口服安慰剂作为对照.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恢复室观察时间、术中平均BIS 值;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Ramsay 镇静评分;患者意识恢复时的数字疼痛评分(NRS);麻醉药物用量;术后PCA 芬太尼用量;并发症.结果:(1)两组术中丙泊酚总量、瑞芬太尼总量、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P 组的Ramsay 镇静评分(1.71± 0.51)比C 组(2.53 ± 0.47)明显降低(P<0.05),意识恢复时NRS 评分(2.86 ± 0.88)比C 组(6.23 ± 1.03)明显降低(P<0.05);(3)P 组患者术后1 h(114.28 ± 43.59)、2 h(158.65 ± 58.72)、4 h(213.81 ± 62.45)、8 h(341.08 ± 94.47)的PCA 泵芬太尼用量比C 组1 h(185.93 ± 49.77)、2 h(225.64 ± 60.85)、4 h(285.49 ± 59.14)、8 h(395.44 ± 87.99)显著减少(P<0.05);(4)P 组术后24 h 的头晕发生率(25%)比C 组(10%)明显增高(P<0.05),躁动发生率(7.5%)则比C 组(37.5%)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可有效抑制瑞芬太尼所致的术后痛觉过敏.

    作者:黄辉;刘德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癫痫持续状态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动态变化及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联合腹腔注射制作大鼠SE模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对照组、地西泮干预组、实验组SE 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及脑组织中NSE、IGF-1 水平.结果:(1)实验组大鼠在SE 发作后6 h,血清和脑组织NSE水平开始升高,12 ~ 24 h 达高峰,72 h 开始下降,并持续至SE 发作后1 周.实验组除1 h 组外各时间点血清及脑组织NSE 浓度比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明显升高(P< 0.05).(2)实验组大鼠血清IGF-1 水平在24 h后降低,1 周内持续降低,实验组血清NSE 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脑组织IGF-1 水平在大鼠SE 发作后12 h 开始升高,48 h 达高峰,72 h 开始下降,1 周后趋于正常,实验组血清、脑组织IGF-1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之间血清及脑组织NSE、IGF-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E 后存在明显脑损伤,SE 大鼠血清及脑组织NSE 水平变化趋势一致,而血清IGF-1 变化趋势与脑组织中IGF-1 变化趋势刚好相反,NSE、IGF-1 可能为临床SE 诊断、评价严重程度、预测预后提供一项敏感的生化指标.

    作者:张细六;刘素芝;周元林;朱宗亚;李卫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的超声诊断以及之后保守治疗过程中的超声改变.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且予保守治疗的9 例患者,分析超声诊断结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超声监测资料,并结合血HCG 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首次检查诊断为包块型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7 例,另2 例首次门诊超声检查为滋养细胞肿瘤,入院行清宫术前超声复查后更正诊断.9 例患者均入院予保守治疗,住院期间按疗程每5 ~ 7 天复查一次,出院后仍每周复查一次,其超声结果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超声在明确诊断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至关重要,在保守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及治愈后随访都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华;杨健;李星云;陈兴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 rs1799983G>T 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分析120 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TOF 组)、124 例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患者(TGA 组)和136 例非先天性疾病患者(对照组)eNOS rs1799983 G>T 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eNOS rs1799983 G>T 基因多态三种基因型GG、GT、TT 在TOF 组、TGA 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77.1%(GG)、21.2%(GT)、1.7%(TT),80.5%(GG)、19.5%(GT)、0%(TT)和82.2%(GG)、17.8%(GT)、0%(TT),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与携带eNOSrs1799983 GG 基因型的个体相比较,携带eNOS rs1799983 GT等位基因型与TOF和TGA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OR = 1.27,95% CI = 0.68 ~ 2.37)和(OR = 1.12,95% CI = 0.60 ~ 2.10)].结论:eNOS rs1799983 G>T 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黄伟聪;顾海勇;旷文安;张辉;刘瑞平;孙成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椎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2例

    硬膜外血肿是颈椎术后并发症之一.能引起神经功能减退的硬膜外血肿的发病率较低,但其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将引起严重的后果.我科自2007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行颈椎手术198 例, 出现硬膜外血肿而行血肿清除术的2 例, 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冬松;张绍昆;牛丰;闫明;刘理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遗传学异常及分辨IGH重排亚型的意义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1q21 扩增、13q14 缺失、p53 缺失、IGH 重排等位点异常及分辨IGH 重排亚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9 例初诊MM 患者及10 例其他疾病伴幼稚浆细胞增生患者骨髓细胞,用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其细胞遗传学异常,并对IGH 重排阳性患者进行三种IGH 重排亚型检测.结果:29 例初诊MM 患者中,17 例通过FISH 检出1 种及以上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58.6%),核型分析只检出3 例异常(10.3%).11 例IGH 重排阳性患者中有3 例IGH/FGFR3 阳性,5 例IGH/CCND1 阳性,无IGH/MAF 阳性.结论:FISH 技术在MM 遗传学检测方面优于核型分析技术,IGH 重排阳性患者有必要进行IGH 重排亚型检测.

    作者:李力;邝丽萍;庞妍;伍九龙;肖芷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程大隐静脉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发生率的研究

    目的:评估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因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而行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的患者被纳入本项研究,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接受神经系统检查以确定潜在的和已发生的感觉神经受损.结果:总计139 个肢体施行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其中12%因疼痛,78%因下肢沉重感,9%因影响美观而接受手术.术后感觉神经缺陷在第6 周和第3 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8%,99%的患者在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原有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结论: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是较低的.大多数的患者接受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治疗静脉曲张是有效的.

    作者:张郁林;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黄烨;张立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马凡综合征儿童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行Bentall(带瓣人造血管置换)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7 年7 月至2010 年7 月6 例马凡综合征儿童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 例患儿均行Bentall手术,5 例患儿康复出院,其中1 例死亡.结论:儿童马凡综合征行Bentall 手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控制血压;术后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出血情况的监护以及抗凝药物使用的护理,是促使患儿尽快度过危险期,降低术后死亡率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何振爱;王玮;李莉;凌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位截根术治疗牙源性皮瘘的疗效

    牙源性皮瘘是指由于牙病所致的牙齿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从面颈部皮肤排脓的通道.据统计颌面部瘘道来源于感染的占60%,肿瘤占7%,创伤占7%,胚胎和其他占28%.其中感染来源于牙齿的占80%.慢性根尖周炎是引起颌面部皮瘘的常见原因,智齿冠周炎也可以形成皮瘘, 本文主要探讨100 例因慢性根尖周炎引起并且根尖周阴影大于3.0 cm 的牙源性皮瘘的治疗方法.

    作者:卢丽虹;胡顺广;魏远坚;陈少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瑞代不同输注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比较持续及分次鼻饲滴注瑞代液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60 例2 型糖尿病伴发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炎症指标、营养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与营养支持前比较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在2 型糖尿病伴发脑血管意外患者中,鼻饲营养液瑞代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血糖增幅及波动均较小,超敏CRP 水平较低.结论:持续滴注鼻饲营养液可能是糖尿病伴脑卒中不能进食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和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余玉慧;林昭宇;陈献东;刘隽;王怡淳;诸乐飞;金洁娜;陶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了18 例AMI、21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0 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入院即刻样本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出阳性率,检测了18 例确诊为AMI 患者入院5 个不同时间点(入院即刻和入院后6、24、48 h 及5 d)hs-cTnT、CK-MB、hs-CRP 浓度,动态监测比较AMI 组、UA 组、SA 组入院6 h 内hs-cTnT 浓度变化率.结果:确诊为AMI 患者入院即刻hs-cTnT、CK-MB、hs-CRP 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8.9%、72.2%、77.8%,明显高于UA 组的47.6%、9.5%、4.8%和SA 组的40.0%、0.0%、5.0%.入院各时间点不同指标(hs-cTnT、CK-MB、hs-CRP)检测中,hs-cTnT在6 h 检测浓度达高峰,CK-MB 在24 h 检测浓度达到高峰,hs-CRP 在48 h 检测浓度达高峰,5 d 时hs-cTnT 依然持续处于高值,CK-MB、hs-CRP 基本恢复正常.动态检测hs-cTnT 在AMI 组、UA 组、SA 组的浓度变化率,AMI 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hs-cTnT 检测能够为AMI 的更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合动态监测hs-cTnT 浓度的变化率更能鉴别诊断疑似AMI 患者.

    作者:汤希凡;秦辛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槲皮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480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5、10、20、40、80、160 μmol/L)的槲皮素及50 mg/L 的5-Fu(阳性对照组)在不同时间(24、48、72 h)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法(CCK-8)检测槲皮素对SW480 细胞生长的影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槲皮素处理后SW480 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槲皮素对SW480 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CCK-8 法检测显示槲皮素对SW480 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经槲皮素处理的SW480 细胞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呈明显凋亡状态;PI 染色FCM 分析发现槲皮素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SW480 细胞G2/M 期细胞累积,且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槲皮素对人结肠癌SW480 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能诱导SW480 细胞凋亡,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药物.

    作者:林增海;马涛;孟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过敏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

    患者女,49 岁.因呼吸困难、大汗、胸闷、憋气、遗尿10 min,于2011 年7月28 日就诊.入院前10 min,因上呼吸道感染,在院外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01001025)静脉滴注.用药4~ 5 min 后,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停药后未行特殊处理急来我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此次发病前2 d 曾静脉滴注菌必治, 疗效欠佳而改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查体:脉搏未触及,血压测不到,大汗,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颜面苍白.

    作者:陈敏卓;郭成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青蒿琥酯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凋亡、胀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诱导人急性白血病(AL)原代细胞凋亡、胀亡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提取1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液进行原代细胞培养,以对数生长期细胞为干预点,将不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于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青蒿琥酯对人AL 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青蒿琥酯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蒿琥酯对人AL骨髓原代培养细胞有抑制作用;青蒿琥酯具有诱导人AL 骨髓原代细胞凋亡和胀亡的作用,青蒿琥酯可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 含量,同时促进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 的释放.结论:青蒿琥酯可诱导人AL 原代细胞凋亡和胀亡,线粒体途径可能是青蒿琥酯诱导白血病细胞死亡的主要途径.

    作者:黄利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基因芯片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产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主要途径.产前诊断可靠、先进、科学的手段是DNA 水平的基因诊断.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目前产前细胞遗传学检测的金标准,它可以检测5 ~ 10 兆碱基的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异常,包括缺失、重复以及其他染色体重排.基因芯片技术的灵敏度则比核型分析提高了100 倍,它可以检测千碱基对级的染色体缺失或重复,尤其对诊断微缺失或重复综合征,如DiGeorge 综合征优势较大[1].近期有研究[2]报道,核型分析可能导致由染色体拷贝数异常(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s)引起的疾病,因此基因芯片被推荐作为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的首选方法.此外基因芯片具有容量大、高自动化、大规模效应,这种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产前诊断中.本文对目前基因芯片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柴红娟;施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应用的时机选择和指征.方法:对于153 例因吸入性损伤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其中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分别为29、55、69例.按气管切开时机选择的不同将117 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而36 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紧急气管切开组.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烧伤面积平均为(47.76 ± 21.40)TBSA%,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13 例,中度42 例,重度62 例,治疗后死亡29 例;紧急气管切开术组烧伤面积为(24.34 ± 15.87)TBSA%,其中轻度16 例,中度13 例,重度7 例,治疗后死亡15 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比较,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大(P<0.01),损伤程度重(P<0.05),而死亡率低(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头颈部重度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作者:李文军;彭本刚;全世明;苗旭涛;王欣;孙轶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及其主要研究进展

    自20 世纪60 年代Dr Joiner 通过左心导管注射靛青绿后发现超声回声信号增强,1968 年美国Rochester 大学Gramiak 等[1]首次将自制的微泡(microbubble)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来,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超声靶向微泡(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造影剂的出现,使其在超声医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超声靶向微泡造影剂, 对疾病进行靶向显影与治疗,为疾病的研究、诊治提供了一种新型、经济、前景广阔的方法.

    作者:茹翱;田新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家兔急性脑干机械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S100β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目的:研究家兔急性脑干机械性损伤后S100β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健康家兔36 只打击脑干部位,分别于损伤后0、2、4、8、16、24、48、72 h 取脑干,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S100β mRNA 表达量变化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00β蛋白含量.结果:损伤后24 h 内S100βmRNA 表达减少,24 h 这一时间点表达增加后又减少;损伤后0 h 家兔脑干中可见S100β蛋白均匀分布在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及突起中.脑干机械性损伤后2 h,星形胶质细胞结构破坏,突起消失;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S100β含量逐步增加,24 h 达到高峰,之后减少,但仍高于0 h(P< 0.05).结论:S100β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损伤的敏感生化指标,S100β的含量变化可作为检测脑早期缺血缺氧性损伤和预后的黄金指标;同时可以应用于法医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间的推断,为临床及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白慧健;邢开宇;石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骨钙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

    目的:探讨女性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与骨钙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将81 例女性T2DM 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A 组)36 例,血糖控制不佳组(B 组)45 例,并选取与A、B 组BMI、年龄和绝经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女性40 例(C 组)作为对照.对3 组对象血清骨钙素(BG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3、血钙、磷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 组血钙、磷水平差异无显著性.A 组和C 组BGP、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显著高于B 组(P<0.05).C 组BGP、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高于A 组(P<0.05);A 组和C 组血清β-CTx 水平均显著低于B 组(P<0.05).A 组与C 组比较,β-CTx 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糖控制不良可导致T2DM 患者血清BGP、25-羟维生素D3水平下降,β-CTx 水平升高,从而影响骨钙代谢.

    作者:李艳敏;张会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