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伟;段宏;梁凯路;李浪;项舟
随着妇科腔镜技术的日趋普及,腔镜设备的不断完善,腹腔镜下手术逐渐增多[1].腹腔镜超声检查术(laparoscopic ultrasonography)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超声检查和腹腔镜外科相结合的新技术,它的应用使超声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腹腔镜超声探头的问世,为超声和腹腔镜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2-3].它是配合腹腔镜手术的一种新的超声检查途径,能够直接与器官表面接触,可以准确为临床提供病灶的性质及其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
作者:常立功;强桂芹;李丽;付彩虹;张克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临床上超过40种疾病可损伤呼吸道,影响人体呼吸功能.据British Lung Foundation报告,呼吸系统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气道可因外伤、感染、肿瘤等损伤[1],需行气管切除和重建.然而,当环形切除或缺损超过6 cm端-端吻合不能很好地修复气管,则需植入气管移植材料以达重建目的.
作者:赖远阳;李小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编码区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180例研究对象的β2-AR基因编码区第2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β2-AR基因2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OPD合并EH组、COPD非合并EH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OPD患者FEV1%预计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282、P = 0.755),与COPD合并EH组的血压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本研究中,β2-AR基因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老年COPD合并EH的发病无相关性.
作者:王成;杨皑岚;李华;毕鸿雁;傅玮萍;戴路明;陈芬;谭芳;符琴;田陆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特点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多形性,以巨怪形瘤巨细胞为主,核分裂像和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瘤细胞弥漫表达Vim、S-100、GFAP灶性阳性,Ki-67约为20%.结论:GCG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伴有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胶质肉瘤等鉴别.
作者:邱莎莎;邓晓;杨庆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下,约70%~80%的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一部分患者经治愈后反复发作,称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RAP常见病因为胆道疾患、饮食不当、酗酒、高脂血症以及一些少见的如胰腺分裂,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胰腺肿瘤等.一部分患者在入院后常规检查和无创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RAP患者,进一步的病因检查和治疗手段的选择成为难题.ERCP和EUS 被认为是诊断胆管和胰管疾病的金标准[1-2].然而ERCP由于其有创操作和并发症风险等原因在病因诊断上已逐渐被MRCP所取代.然而在对一些如胆泥、胆管微结石,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上优于MRCP.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医院都没有超声内镜检查.因此,本文就这部分常规检查和MRCP检查阴性既往归于特发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患者行ERCP检查,探讨其在这些患者的病因诊断中价值.
作者:陈勇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失眠是神经科、精神科及心理科患者常见主诉.<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1]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为:主诉入睡困难(DIS)或维持睡眠困难(DMS),或者为非恢复性睡眠(non-restorative sleep, NRS),至少持续1个月.NRS首次出现于DSM-Ⅲ-R,一直沿用至即将出版的DSM-Ⅴ[2].失眠常常导致患者白天功能受损,然而,相对于DIS和DMS,NRS的研究较少,国内目前还没有发表NRS的相关文章.但国外有研究报道[3],NRS白天功能受损情况比其他主诉如DIS和(或)DMS的严重.自从1994年DSM-Ⅳ出版以来,NRS越来越受到睡眠研究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NRS是否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或不依赖于其他失眠症症状而单独存在?NRS是否可作为一独立疾病以及如何治疗NRS?本文将就上述问题做一些探讨.
作者:刘亚平;潘集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的方法,将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瑞格列奈和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及生化指标、△I30/△G30比值、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两组均有明显的降糖效果,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P < 0.05);餐后0.5 h血清胰岛素明显升高(P < 0.05),说明二者均能刺激胰岛素早时相分泌,但空腹及餐后2 h血清胰岛素上升不明显(P > 0.05);△I30/△G30比值升高(P < 0.05),HOMA-β升高(P < 0.05),HOMA-IR下降(P < 0.05);但两组间比较,除2 h FIns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外,其余各组间均P > 0.05.结论: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给予瑞格列奈强化治疗同胰岛素一样可以良好控制血糖并改善胰腺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刘璐;曾姣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脾氨肽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患儿的疗效及对Th1 /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 例MPP患儿纳入实验组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脾氨肽2 mg连续睡前口服30 d,分别观察治疗的效果.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实验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儿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和8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患儿IFN-γ和IL-4水平在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这两组的IFN-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3个月患儿IFN-γ和IL-4水平在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治疗组的IFN-γ和IL-4水平均接近对照组(P > 0.05).结论:脾氨肽能增强MPP患儿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2介导的体液免疫,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提高儿童MPP的疗效.
作者:徐美玉;李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出血性脑卒中(ICH)患者术后的近期预后,构建死亡风险方程,为救护措施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方法:纳入手术治疗的242例首发ICH患者,追踪术后30 d生存情况.结果:(1)本组ICH 患者30 d生存率为78.0%.(2)死亡组与生存组在年龄、收缩压、血K+、NIHSS评分、GCS评分、出血部位、脑中线结构移位和发病到手术时间的暴露水平不同(P < 0.05).其中年龄(RR = 1.949)、出血部位(RR = 2.256)、NIHSS评分(RR = 1.075)和发病到手术时间(RR = 2.336,RR = 2.89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3)死亡风险方程:h(t,X)/h0(t)=Exp[0.668年龄+0.841出血部位+0.072 NIHSS评分+0.849(发病到手术时间6 ~ 12 h)+1.063(发病到手术时间≥ 12 h)].方程、NIHSS评分、发病到手术时间、出血部位、年龄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5、0.692、0.662、0.642和0.614.结论:ICH术后具有高病死率,NIHSS评分、发病到手术时间、出血部位和年龄均可用于预后的评估,以多个指标综合评估预后的可靠性更佳.
作者:柴宗举;孙红卫;亓自强;贾涛杰;闫晓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用于神经外科运动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期的效果,评价右美托咪啶在术中唤醒中的效果.方法:16例拟行大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术中需唤醒以确定大脑皮层功能区位置,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TCI全麻诱导,行气管内插管.调整丙泊酚血浆TCI浓度,维持麻醉深度级别Narcotrend Stage(NTS) D2 ~ E1,根据手术操作需要调整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2 ~ 6 ng/mL.取出颅骨后,A组停止输注丙泊酚,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8 μg/kg,15 min匀速静注.继以0.3 μg/(kg·h)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输注根据手术操作需要在2 ~ 6 ng/mL之间调整.A组准备唤醒时调整右美托咪啶输注速率为0.1 μg/(kg·h),调整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1 ~ 1.5 ng/mL.B组准备唤醒时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在1 ~ 1.5 μg之间,调整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在1 ~ 1.5 ng/mL之间,直至NTS上升至B0 ~ B2之间,行术中唤醒,唤醒期观察指标:唤醒时间、每分钟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唤醒期间指令反应情况.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诱发电位监测及电刺激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和病灶切除,然后再次实施全麻至手术结束.结果:唤醒时间A组显著长于B组,每分钟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A组显著少于B组;唤醒期间A组SBP、MAP、HR均低于B组;唤醒期间指令反应情况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功能区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期间,右美托咪啶在唤醒时间方面长于丙泊酚,不良反应的发生上少于丙泊酚,循环系统稳定性方面优于丙泊酚,对指令的反应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范凤飞;徐世元;张庆国;雷洪伊;许睿;刘中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方法,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且常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手术耐受力差,对麻醉有较高要求.SLIPA喉罩作为一种新型喉上通气装置,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患者膀胱肿瘤电切术,探讨全麻管理的特点.
作者:徐凯;胡毅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评估胃肠起搏器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9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胃下垂患者,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用胃肠起搏器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刺激,通过临床症状、EGG、X线钡餐造影和胃排空试验综合判断疗效.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经胃肠起搏器治疗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超过8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远低于治疗组(P < 0.01);治疗组EGG明显改善(P < 0.05 vs 治疗前),部分患者行胃排空试验,结果明显改善,而对照组EG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下垂患者经胃肠起搏器治疗后,胃的体位显著上升.结论:胃肠起搏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下垂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黄伟锋;欧阳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光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MBP)及NBNA评分、BAEP的影响,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4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入院后即刻予以常规蓝光照射及支持治疗;试验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神经节苷酯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液中MBP含量,同时进行NBNA评分及BAEP检查,观察两组血液中MBP水平及NBNA评分、BAEP的改变.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BNA评分明显改善,MBP水平明显降低,BAEP异常耳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两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早期应用神经节苷酯联合光疗能更有效治疗和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系统损伤,值得在新生儿科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凤;黄润忠;张应金;李燕凤;梁淑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定量评价不同血压水平对颈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组(HP组)5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HN组)30例和正常血压组(NP组)30例,常规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Eρ、β、AC、AI、PWV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均合并较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HN组较NP组排除混杂因素前IMT、Eρ、PWVβ差异值有显著性而排除混杂因素后仅PWVβ值差异显著(P=0.04),HP组较NP、HN组于排除混杂因素前后各硬化参数差异均显著.结论:血压升高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密切相关,但正常高值血压本身对颈动脉弹性无明显影响,其所合并的危险因素在动脉硬化及血压升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高血压早期,即使颈动脉未发生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血压已成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覃月秋;陈爱华;唐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8-2010年氯胺酮吸食病史(1 ~ 10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入院后建立护理治疗计划,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加强院外回访并促进健康行为等方法.结果:学会采用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护行为,才能较好掌握该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及巩固疗效的方法,各项治疗取得患者的配合,使下尿路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确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提高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爱娣;张金秀;张克云;徐晓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T型钙通道拮抗剂米贝地尔对罗哌卡因致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罗哌卡因诱发神经细胞毒性是否与T型钙通道相关.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4组:SH-SY5Y细胞正常培养组(A组); SH-SY5Y细胞5 ?滋mol/L米贝地尔培养组(B组); SH-SY5Y细胞3 mmol/L罗哌卡因培养组(C组);SH-SY5Y细胞5 ?滋mol/L米贝地尔+3 mmol/L罗哌卡因培养组(D组).各组细胞分别在有或无3 mmol/L罗哌卡因处理开始时(T0)、处理后1 h(T1)、6 h(T2)、12 h(T3)、24 h(T4),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A组相比,C组、D组在T1、T2、T3、T4时点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 < 0.05);但C组降低幅度更明显,C组与D组比较,两组在T1、T2、T3、T4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随时间的递增其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在T4时凋亡率达到高;D组在T1、T2、T3、T4时点的细胞凋亡率明显比C组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罗哌卡因对SH-SY5Y细胞有毒性作用,米贝地尔可减轻罗哌卡因诱发的神经细胞损伤,提示罗哌卡因诱发神经毒性可能与T型钙通道有关.
作者:周树勤;文先杰;李乐;赖露颖;张庆国;徐世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病例1 患者男,80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余,胸闷、气喘、呼吸困难1周,于2011年1月18日14﹕40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1年,冠心病病史21年,慢性支支气管炎病史21年,慢性肾功能衰竭、间断血液透析病史3年,有胃溃疡病史,2009年1月在本院行右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双腔).查体:T 36.4℃、P 90次/min、R 20次/min、BP 150/90 mmHg.神清,慢性肾病面容,胸廓呈桶状,双肺呼吸音稍粗糙,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及中等量哮鸣音,双下肢可见轻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杨春;朱高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经阴道无痛取卵术的效果.方法:90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分为3组(n = 30).A组:瑞芬太尼0.2 ?滋g/kg;B组:瑞芬太尼0.3 ?滋g/kg;C组:瑞芬太尼0.4 ?滋g/kg;3组均复合丙泊酚2 mg/kg.记录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手术时间、丙泊酚总量、取卵数、患者睁眼时间和离床时间.同时记录体动次数、呼吸抑制、辅助呼吸、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术后半小时随访恶心呕吐发生率,腹痛评分,以及患者和术者满意度.结果:3组手术时间、取卵数量、患者睁眼时间和离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丙泊酚总用量小于A组(P < 0.05).A组患者体动≥2次的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 < 0.05),C组患者呼吸抑制和辅助呼吸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B组(P < 0.05).体动次数、手术时间和腹痛评分与取卵数量均呈正相关(P < 0.05).结论:瑞芬太尼0.3 μg/kg复合丙泊酚2 mg/kg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在达到满意麻醉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作者:李雪;乔青;冯艺;沈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女,75岁,左鼻根部肿块逐渐增大伴流泪4年余.入院时查体:双眼视力0.6,左眼泪囊区触及约2 cm × 2 cm × 1.5 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差,无压痛,肿块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指压泪囊区未见脓性分泌物溢出,泪点位正,泪道冲洗不通,伴少许黏性分泌物溢出,左眼球向外上方轻度突出,眼球转动无明显受限.双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不浅,房水清,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 mm,对光反应灵敏,视网膜平伏.
作者:金琴辉;项振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38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P38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38和P-GSK3β分别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两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 (P < 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503 P < 0.05).结论:P-P38和P-GSK3?茁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杨华英;沈艳峰;石洁;席丰;孙冬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