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内静脉长期置管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皮氏罗尔斯顿菌2例

杨春;朱高峰

关键词:颈内静脉, 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感染, 罗尔斯顿, 慢性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病史, 支气管炎, 胃溃疡病, 慢性肾病, 呼吸困难, 肺呼吸音, 置管术, 哮鸣音, 双下肢, 既往史, 冠心病, 凹陷性, min, 胸闷, 胸廓
摘要:病例1 患者男,80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余,胸闷、气喘、呼吸困难1周,于2011年1月18日14﹕40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1年,冠心病病史21年,慢性支支气管炎病史21年,慢性肾功能衰竭、间断血液透析病史3年,有胃溃疡病史,2009年1月在本院行右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双腔).查体:T 36.4℃、P 90次/min、R 20次/min、BP 150/90 mmHg.神清,慢性肾病面容,胸廓呈桶状,双肺呼吸音稍粗糙,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及中等量哮鸣音,双下肢可见轻度凹陷性水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感染性心内膜炎170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抗菌药物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诊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我院170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将调查项目分别填入设计的调查表中,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基础病因方面,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比例高(85例,占51.8%),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49例,占29.8%),再次是风湿性瓣膜心脏病(30例,占18.3%);患者临床表现方面,发热常见(65例,占38.2%),其次为贫血和肝脾肿大;血培养阳性率40.7%,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21例,占56.8%),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占27.0%);170例患者平均抗感染治疗时间为 25 d,86%的患者抗感染疗程达到4周以上.治疗效果好转的有147例(占86.5%),死亡的3例(占1.8%),77%的患者抗感染治疗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前3位常见的基础病因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瓣膜心脏病;临床表现方面,发热常见,但其发生率已明显降低;常见的致病菌仍为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李英;张晓娟;佃少娜;谢迦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云南汉族老年人群β2-AR基因Gln27Glu多态性与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编码区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180例研究对象的β2-AR基因编码区第2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β2-AR基因2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OPD合并EH组、COPD非合并EH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OPD患者FEV1%预计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282、P = 0.755),与COPD合并EH组的血压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本研究中,β2-AR基因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老年COPD合并EH的发病无相关性.

    作者:王成;杨皑岚;李华;毕鸿雁;傅玮萍;戴路明;陈芬;谭芳;符琴;田陆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

    目的:通过探讨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15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6例术前误诊),分析其临床、胸片表现、64 排螺旋CT 影像特点及易误诊征象.全部患者均行胸部正侧位、CT平扫加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MPR重建.结果:(1)前纵隔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均较轻(平均28岁).(2)胸片对前纵隔淋巴瘤的定位尚准确,定性诊断价值不大.(3)CT 表现中,不规则肿块内部出现较大范围的液化区是造成前纵隔淋巴瘤误诊的主要原因,其中环形强化的类圆形囊变区尤为特别.结论:综合临床及影像特点,可提高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晓华;范家栋;山耘;黄晓英;刘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早产儿出院后专用配方奶对其骨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观察早产儿出院后专用配方奶对其骨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刚出院的早产儿并随机分为营养强化组(接受早产儿出院后专用配方奶粉喂养)和对照组(普通配方奶喂养).从出院时干预至矫正年龄6个月.矫正年龄1、6个月时进行胫骨声波速度(SOS)测量.结果:共入组符合入选标准的刚出院早产儿70例,营养强化组34例,对照组36例.入组时两组婴儿的胎龄、体重、身长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营养强化组早产儿在矫正年龄6个月时胫骨SOS值[(3 040.21 ± 83.24) m/s]显著高于对照组[(2 971.33 ± 78.46)m/s](P < 0.05).结论:早产儿出院后专用配方奶粉相对一般普通奶粉能显著改善早产儿骨强度情况,更加适用于早产儿,值得提倡.

    作者:黄益华;丁吴女;郑戈;张智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化疗采用XELOX方案; 对照组化疗采用顺铂+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每个周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46.67%,其中获得CR 1例,PR 13例,NC 8例,PD 8 例;对照组有效率为26.67%,其中CR 0例,PR 8例,NC 10例,PD 12例.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感觉障碍、手足综合征,但均未影响化疗进行.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卢志文;卢光;黄俭;黄宪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适合机械性取栓的急性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并评价适合动脉内机械取栓的急性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方法:血流临时阻断凝血酶注入法制作急性栓塞性脑梗死模型,利用颅内动脉取栓装置行机械性取栓.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经颅多普勒及病理检查来评价模型建立的效果,比较模型建立前后表观弥散系数(ADC)、大脑中动脉流速(Vmca)变化情况.结果:DSA显示制模的成功率为83%.栓塞6 h DWI显示梗塞灶,24 h病理检查TTC染色可见梗死区.取栓后颈总动脉再通率为80%,栓塞前后、取栓前后Vmca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取栓组与非治疗组6 h Vm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取栓组ADC值呈上升趋势,非治疗组ADC值下降,两组24 h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颅内动脉取栓装置的实验研究和疗效评价.

    作者:冯光;马廉亭;杨铭;冯雷;贺道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ERCP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下,约70%~80%的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一部分患者经治愈后反复发作,称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RAP常见病因为胆道疾患、饮食不当、酗酒、高脂血症以及一些少见的如胰腺分裂,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胰腺肿瘤等.一部分患者在入院后常规检查和无创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RAP患者,进一步的病因检查和治疗手段的选择成为难题.ERCP和EUS 被认为是诊断胆管和胰管疾病的金标准[1-2].然而ERCP由于其有创操作和并发症风险等原因在病因诊断上已逐渐被MRCP所取代.然而在对一些如胆泥、胆管微结石,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上优于MRCP.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医院都没有超声内镜检查.因此,本文就这部分常规检查和MRCP检查阴性既往归于特发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患者行ERCP检查,探讨其在这些患者的病因诊断中价值.

    作者:陈勇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痰热清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10 mL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42.5%),有效22例(55.0%),无效1例(2.5%);对照组显效8例(20.0%),有效28例(70.0%),无效4例(10.0%);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周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震动感觉阈值测定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

    目的:通过震动感觉阈值(VPT)测定,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方法:120例未发生足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VPT,同时测定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按VPT结果将患者分为VPT正常组和VPT升高组进行临床特征比较及糖尿病足病的相关分析.结果:120例糖尿病患者中,VPT正常组70例(58.3%),VPT升高组50例(41.7%),其中低度风险组9例(7.5%),中度风险组28例(23.3%),高度风险组13例(10.8%).两组间BMI、HbA1c、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VPT正常组比较,VPT升高组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FBG更高(均P < 0.05).相关分析显示VP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B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5、0.349、0.214).结论:VPT能客观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年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是影响糖尿病足溃疡的关键因素.

    作者:舒毅;陈幼萍;曾春平;罗少荘;潘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P38和P-GSK3β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38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P38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38和P-GSK3β分别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两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 (P < 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503 P < 0.05).结论:P-P38和P-GSK3?茁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杨华英;沈艳峰;石洁;席丰;孙冬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肿瘤标记物在不同组织来源的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观察4种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组织来源的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41例在我院首次诊断为鳞癌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中根据不同组织来源又将其分为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肠道来源等)、呼吸系统(包括咽喉部、支气管来源等)、泌尿生殖系统(包括男性、女性生殖道来源)3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未发现恶性肿瘤依据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腺癌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于鳞癌组和对照组;鳞癌组血清鳞癌抗原(SCC)水平高于腺癌组和对照组;在呼吸系统腺癌中血清CEA、CA199水平及其阳性率均较高(P < 0.05),在消化系统腺癌中CEA表达亦较高(P < 0.05).4种肿瘤标志物中SCC对鳞癌的灵敏度高;CEA对腺癌中的灵敏度高.联合检测能提高对鳞癌和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SCC = 1.15 ?滋g/L可提高诊断鳞癌的灵敏度,CA199 = 12.26 U/mL,AFP = 3.03 ng/mL,CEA = 3.28 ng/mL可分别提高诊断腺癌的灵敏度.结论: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鳞癌和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不同,对提示组织来源有一定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价值.

    作者:陈庆;刘升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体表胃肠起搏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研究

    目的:分析评估胃肠起搏器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9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胃下垂患者,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用胃肠起搏器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刺激,通过临床症状、EGG、X线钡餐造影和胃排空试验综合判断疗效.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经胃肠起搏器治疗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超过8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远低于治疗组(P < 0.01);治疗组EGG明显改善(P < 0.05 vs 治疗前),部分患者行胃排空试验,结果明显改善,而对照组EG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下垂患者经胃肠起搏器治疗后,胃的体位显著上升.结论:胃肠起搏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下垂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黄伟锋;欧阳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腔镜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 2011年 6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完成的33例经腹腔镜(腹腔镜组)和32例开腹(开腹组)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情况、病理资料、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163.6 ± 65.3)mL vs.(390.6 ± 187.3)mL,P < 0.001]、输血比例小[0 vs.18.8%,P < 0.001]、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早[(2.0 ± 0.8)d vs.(3.0 ± 0.9)d,P < 0.001;(3.7 ± 1.5)d vs.(5.7 ± 1.5)d,P < 0.001]、盆腔引流管拔除早[(3.2 ± 0.9)d vs.(5.3 ± 3.0)d,P = 0.001]、术后3 d 血红蛋白计数高 [(107.8 ± 11.9)g/L vs.(96.0 ± 17.8)g/L,P = 0.003]以及住院时间短[(11.1 ± 3.7)d vs.(14.7 ± 3.9)d,P <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量、盆腔引流量、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3 d 白细胞计数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开腹同类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微创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曹世姣;张广亮;夏伟兰;孙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慢病毒载体介导CD55基因抑制对BxPC-3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CD55基因对胰腺癌BxPC-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CD55-RNAi-LV转染BxPC-3细胞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CD55-RNAi-LV转染BxPC-3细胞后,与对照细胞相比,细胞凋亡率增高至(33.84 ± 1.09)% (P < 0.05);细胞增殖率降低至(30.06 ± 0.97)% (P < 0.05),细胞停滞于G1期为(65.41 ± 3.59)% (P < 0.05).结论:胰腺肿瘤细胞系BxPC-3细胞中CD55基因表达可能对其生长有调控作用,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新靶点.

    作者:何政;王敏;田锐;朱峰;李旭;林帆;秦仁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腺癌保乳治疗后局部复发的随访研究

    目的:总结乳腺癌保乳治疗术后局部复发的规律,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1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行保乳手术及综合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 6年.结果:217例患者随访期间内随访率为93.1%.共12例患者发生局部肿瘤复发,发生的时间第1 ~ 6年分别为0、6、4、0、1、1例;累积无复发率分别为100.0%、97.2%、95.4%、95.4%、94.9%、94.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35岁/>35岁,P = 0.032,OR = 1.752)、肿块的大小(≤3 cm/> 3 cm,P = 0.024,OR = 1.872)、TNM分期(TNM0/TNMⅠ/TNMⅡ,P = 0.016,OR = 2.164)均是保乳治疗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保乳治疗术后局部复发的高峰期在术后2 ~ 3年;年轻、大肿块和较晚的TNM分期是影响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隽婕;何炜;陈宏林;赵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国产OMOM 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 年8月至2011年7月间,应用OMOM 胶囊内镜(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生产) 对22例慢性腹痛患者进行检查,明确慢性腹痛的原因.结果:22例慢性腹痛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诊断小肠溃疡2 例(9 %),小肠息肉2 例(9 %),小肠黄色瘤2例(9%),小肠狭窄2例(9 %),非特异性小肠炎症4例(18%),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4.5%),小肠套叠1例(4.5%),回肠克罗恩病1例(4.5%),空肠多发憩室1例(4.5%),其余8 例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息肉、十二指肠球炎、结肠炎,2例无明显异常,其中7/22(35%)为症状无关的发现.结论:国产OMOM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而且安全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娅敏;刘锦涛;余细球;范东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自体筋膜移植填充声带沟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自体筋膜移植填充声带沟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5例声带沟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嗓音训练等.结果:5例患者均临床愈合出院.进行随访1 ~ 2年,患者发音正常.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刘翠兰;江琳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无痛病房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护理应用

    疼痛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也是所有骨科住院患者为担心的问题.它直接影响许多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目前世界医学领域内正在提倡无痛护理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而创建无痛护理病房就是使患者得到高质量和舒适的服务,通过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个体化、多模式镇痛等方法使患者在无痛的条件下接受诊疗和护理,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我科无痛病房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ARK5、MMP-2和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ARK5、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ARK5、MMP-2、MMP-9的表达 ;脂质体介导法将ARK5-siRNA转染入胃癌细胞株SGC-7901(siARK5/SGC7901细胞组),以SCRsiRNA转染组(scr/SGC7901细胞组)作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ARK5、MMP-2 、MMP-9蛋白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ARK5 、MMP-2、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6%、68%,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RK5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 < 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 > 0.05);转染后siARK5/SGC7901细胞组表达ARK5、MMP-2 和MMP-9蛋白水平降低,体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 < 0.05).结论:ARK5、MMP-2和MMP-9在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ARK5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和化学治疗的靶点.

    作者:崔若凡;张宝刚;姬静;郭文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颈内静脉长期置管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皮氏罗尔斯顿菌2例

    病例1 患者男,80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余,胸闷、气喘、呼吸困难1周,于2011年1月18日14﹕40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1年,冠心病病史21年,慢性支支气管炎病史21年,慢性肾功能衰竭、间断血液透析病史3年,有胃溃疡病史,2009年1月在本院行右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双腔).查体:T 36.4℃、P 90次/min、R 20次/min、BP 150/90 mmHg.神清,慢性肾病面容,胸廓呈桶状,双肺呼吸音稍粗糙,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及中等量哮鸣音,双下肢可见轻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杨春;朱高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