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病毒载体介导CD55基因抑制对BxPC-3细胞生长的影响

何政;王敏;田锐;朱峰;李旭;林帆;秦仁义

关键词:胰腺肿瘤, RNA干扰, CD55, 慢病毒载体
摘要:目的:探讨CD55基因对胰腺癌BxPC-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CD55-RNAi-LV转染BxPC-3细胞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CD55-RNAi-LV转染BxPC-3细胞后,与对照细胞相比,细胞凋亡率增高至(33.84 ± 1.09)% (P < 0.05);细胞增殖率降低至(30.06 ± 0.97)% (P < 0.05),细胞停滞于G1期为(65.41 ± 3.59)% (P < 0.05).结论:胰腺肿瘤细胞系BxPC-3细胞中CD55基因表达可能对其生长有调控作用,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新靶点.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病毒载体介导CD55基因抑制对BxPC-3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CD55基因对胰腺癌BxPC-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CD55-RNAi-LV转染BxPC-3细胞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CD55-RNAi-LV转染BxPC-3细胞后,与对照细胞相比,细胞凋亡率增高至(33.84 ± 1.09)% (P < 0.05);细胞增殖率降低至(30.06 ± 0.97)% (P < 0.05),细胞停滞于G1期为(65.41 ± 3.59)% (P < 0.05).结论:胰腺肿瘤细胞系BxPC-3细胞中CD55基因表达可能对其生长有调控作用,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新靶点.

    作者:何政;王敏;田锐;朱峰;李旭;林帆;秦仁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清非细菌性病原体抗体在成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选择成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清非细菌性病原体IgM抗体的差异性,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出现发热、反复咳嗽、咽喉疼痛的呼吸道感染的4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成人307例(男189例,女118例),儿童109例(男64例,女45例),采用真空采血管收集血液3.0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使用西班牙VIRCELL,S.L.公司生产的荧光免疫分析(FIA)试剂盒(批号:11N403),在Leica DMLB2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立克次体(COX)、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副流感病毒(PIV)8种病原体IgM抗体的苹果绿色荧光着色情况.采用?字2检验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成人血清非细菌性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是MP > RSV > IV-A > IV-B > ADV > PIV > CP > COX,儿童MP > IV-B > PIV > IV-A > RSV > ADV > CP,COX;成人和儿童的二重及以上的感染率均较高,但成人和儿童无差别.结论: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非细菌性病原体感染率较高,以MP感染率高,且二重以上的感染相对较高,提示在对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治疗中应高度重视非细菌性病原体的控制.

    作者:曾瑜;陈晓玲;孙云芝;高志芬;兰庆萍;吴波;张朝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近期预后及其死亡风险方程

    目的:了解出血性脑卒中(ICH)患者术后的近期预后,构建死亡风险方程,为救护措施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方法:纳入手术治疗的242例首发ICH患者,追踪术后30 d生存情况.结果:(1)本组ICH 患者30 d生存率为78.0%.(2)死亡组与生存组在年龄、收缩压、血K+、NIHSS评分、GCS评分、出血部位、脑中线结构移位和发病到手术时间的暴露水平不同(P < 0.05).其中年龄(RR = 1.949)、出血部位(RR = 2.256)、NIHSS评分(RR = 1.075)和发病到手术时间(RR = 2.336,RR = 2.89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3)死亡风险方程:h(t,X)/h0(t)=Exp[0.668年龄+0.841出血部位+0.072 NIHSS评分+0.849(发病到手术时间6 ~ 12 h)+1.063(发病到手术时间≥ 12 h)].方程、NIHSS评分、发病到手术时间、出血部位、年龄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5、0.692、0.662、0.642和0.614.结论:ICH术后具有高病死率,NIHSS评分、发病到手术时间、出血部位和年龄均可用于预后的评估,以多个指标综合评估预后的可靠性更佳.

    作者:柴宗举;孙红卫;亓自强;贾涛杰;闫晓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手法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关节软骨组织发生进行性退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改变,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一方面,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现代人群活动强度和频率增加,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又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些都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非常高.KOA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情绪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我们选择 2009年10月至 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KOA患者40例,对其手法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改变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杰;张国超;简松胜;梁勇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B1激肽受体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B1激肽受体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其在粥样斑块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0例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70%)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斑块组)的手术标本,并依据术前症状分为无症状斑块组(n = 15)和有症状斑块组(n = 25),另收集人肠系膜动脉标本作为对照组(n = 15).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测定各组B1激肽受体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B1激肽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斑块组B1激肽受体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症状斑块组B1激肽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无症状斑块组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1激肽受体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稳定性密切相关.

    作者:郭亚培;张敏;王建平;吴世陶;王兵;刘恒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非镇痛组),每组100例.观察新生儿的Apgar评分,出生后3、6和12个月时回院随访,进行婴儿体格发育状况评估;而在6和12 个月时点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智力发展指数(MDI)和运动发展指数(PDI),对婴儿智力和运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婴儿在3、6和12 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头围和胸围等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6和12个月时的MDI和P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婴儿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和智力、运动能力等发育情况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付卫星;康佳丽;熊美丽;潘慧瑜;郭幼平;潘时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无痛病房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护理应用

    疼痛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也是所有骨科住院患者为担心的问题.它直接影响许多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目前世界医学领域内正在提倡无痛护理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而创建无痛护理病房就是使患者得到高质量和舒适的服务,通过建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个体化、多模式镇痛等方法使患者在无痛的条件下接受诊疗和护理,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我科无痛病房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神经节苷酯联合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光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MBP)及NBNA评分、BAEP的影响,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4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入院后即刻予以常规蓝光照射及支持治疗;试验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神经节苷酯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液中MBP含量,同时进行NBNA评分及BAEP检查,观察两组血液中MBP水平及NBNA评分、BAEP的改变.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BNA评分明显改善,MBP水平明显降低,BAEP异常耳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两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早期应用神经节苷酯联合光疗能更有效治疗和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系统损伤,值得在新生儿科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凤;黄润忠;张应金;李燕凤;梁淑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方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后,原位手术再通及溶栓治疗效果的优劣.方法:维持性透析内瘘闭塞者68例,根据排除标准,终有51例符合入组标准,随机分成两组,即手术治疗组(n = 26)、溶栓组(n = 25).手术治疗组方法:切开动静脉内瘘取出血栓,切除狭窄血管或扩张血管,使内瘘通畅.溶栓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溶栓.结果:手术治疗组26例患者中,23例患者术后动静脉内瘘畅通,触及明显血管震颤,其中21例术后第2天行可以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达250 mL/min以上,成功率88.5%.溶栓组25例患者中,有15例溶栓成功,成功率为60.0%,结果显示治疗组成功率比溶栓组高,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成熟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后原位手术再通率较尿激酶局部溶栓组高,增加内瘘闭塞后的复通率.

    作者:薛志强;曾石养;蒋重和;彭翔;苏海燕;曾建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P38和P-GSK3β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38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P38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38和P-GSK3β分别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两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 (P < 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503 P < 0.05).结论:P-P38和P-GSK3?茁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杨华英;沈艳峰;石洁;席丰;孙冬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在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42例急症胸痛患者(终确诊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54例患者),分别于胸痛发作2、2.5、3、3.5、4、4.5、5、6 h 采静脉血进行hs-cTnT、普通肌钙蛋白T(cTnT)检测.结果:针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数据比较:hs-cTnT组在胸痛2 h即可出现异常升高者;而测定cTnT在胸痛2 ~ 2.5 h期间未出现阳性标本,胸痛3 ~ 4 h才少部分异常升高,两组之间在2 ~ 4 h的时间段内差异存在显著性(P < 0.01);hs-cTnT组在胸痛< 4 h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87.0%和86.5%,cTnT组的分别为72.2%和89.6%.结论:hs-cTnT与cTnT相比,该检测方法可在胸痛2 ~ 4 h内检出更多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且更加利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

    作者:陈波;杨万勇;周利龙;郭乃芸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创伤性支气管狭窄术后肺水肿的防治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后由于未及时确诊或因卫生条件、患者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及时得到手术治疗,断裂局部肉芽增生、瘢痕化可导致主支气管的完全闭塞、肺萎缩.肺萎缩时间越久,术后肺功能恢复越差、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王晓伟;陈和忠;金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术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经阴道无痛取卵术的效果.方法:90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分为3组(n = 30).A组:瑞芬太尼0.2 ?滋g/kg;B组:瑞芬太尼0.3 ?滋g/kg;C组:瑞芬太尼0.4 ?滋g/kg;3组均复合丙泊酚2 mg/kg.记录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手术时间、丙泊酚总量、取卵数、患者睁眼时间和离床时间.同时记录体动次数、呼吸抑制、辅助呼吸、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术后半小时随访恶心呕吐发生率,腹痛评分,以及患者和术者满意度.结果:3组手术时间、取卵数量、患者睁眼时间和离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丙泊酚总用量小于A组(P < 0.05).A组患者体动≥2次的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 < 0.05),C组患者呼吸抑制和辅助呼吸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B组(P < 0.05).体动次数、手术时间和腹痛评分与取卵数量均呈正相关(P < 0.05).结论:瑞芬太尼0.3 μg/kg复合丙泊酚2 mg/kg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在达到满意麻醉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作者:李雪;乔青;冯艺;沈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ERCP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下,约70%~80%的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一部分患者经治愈后反复发作,称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RAP常见病因为胆道疾患、饮食不当、酗酒、高脂血症以及一些少见的如胰腺分裂,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胰腺肿瘤等.一部分患者在入院后常规检查和无创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RAP患者,进一步的病因检查和治疗手段的选择成为难题.ERCP和EUS 被认为是诊断胆管和胰管疾病的金标准[1-2].然而ERCP由于其有创操作和并发症风险等原因在病因诊断上已逐渐被MRCP所取代.然而在对一些如胆泥、胆管微结石,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上优于MRCP.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医院都没有超声内镜检查.因此,本文就这部分常规检查和MRCP检查阴性既往归于特发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患者行ERCP检查,探讨其在这些患者的病因诊断中价值.

    作者:陈勇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肠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对利奈唑胺等新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肠球菌属的分布特征及对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等新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实验采用小抑菌浓度(MIC)法,运用统计学软件EpiInfor2000、WHONE5.4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在所有170株受检肠球菌中,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其他肠球菌分别占52.9%、41.2%和5.9%.检出肠球菌株数多的标本是尿液,其余为胆汁和血液等.药敏结果表明,肠球菌属总体耐药水平较高,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极度敏感,屎肠球菌除对氯霉素、四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的耐药率低于粪肠球菌以外,对其他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利奈唑胺对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MIC值大多为1和2 μg/L.72%粪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的MIC值大于2 μg/L,而80%的屎肠球菌对其的MIC值则小于2 mg/L.结论:临床肠球菌属感染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利奈唑胺对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显示出了强大的抗菌活性,而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只对屎肠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或选用利奈唑胺治疗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所引起的感染,同时密切关注抗菌药物的MIC值变化,以此延长药物的使用寿命.

    作者:胡锡池;万林;胡仁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他汀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推动了相关指南的更新.但在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领域,他汀仍主要作为预防性药物,随着他汀多效性研究证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主张他汀应作为治疗性药物尽早应用在AIS急性期,本文将综述他汀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

    作者:凌冰;徐武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无创监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围术期心功能变化

    目的:研究不同危险分层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围术期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非心脏手术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依次分为Ⅰ组(低危)、Ⅱ组(中危)、Ⅲ组(高危)和对照组(无高血压病),每组30例.围术期监测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HR.结果:与T0比较,4组T1时CO、HR、SVR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组间比较,T0 ~ T6 时4组CO有先代偿增加后下降的趋势,SVR却持续增加,而HR到高危才表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危险分层越高,CO、HR抑制越明显,SVR 越大;中危以上患者应监测心功能;高危患者心肌代偿功能明显减弱.

    作者:张继如;季永;朱小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米贝地尔对罗哌卡因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T型钙通道拮抗剂米贝地尔对罗哌卡因致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罗哌卡因诱发神经细胞毒性是否与T型钙通道相关.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4组:SH-SY5Y细胞正常培养组(A组); SH-SY5Y细胞5 ?滋mol/L米贝地尔培养组(B组); SH-SY5Y细胞3 mmol/L罗哌卡因培养组(C组);SH-SY5Y细胞5 ?滋mol/L米贝地尔+3 mmol/L罗哌卡因培养组(D组).各组细胞分别在有或无3 mmol/L罗哌卡因处理开始时(T0)、处理后1 h(T1)、6 h(T2)、12 h(T3)、24 h(T4),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A组相比,C组、D组在T1、T2、T3、T4时点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 < 0.05);但C组降低幅度更明显,C组与D组比较,两组在T1、T2、T3、T4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随时间的递增其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在T4时凋亡率达到高;D组在T1、T2、T3、T4时点的细胞凋亡率明显比C组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罗哌卡因对SH-SY5Y细胞有毒性作用,米贝地尔可减轻罗哌卡因诱发的神经细胞损伤,提示罗哌卡因诱发神经毒性可能与T型钙通道有关.

    作者:周树勤;文先杰;李乐;赖露颖;张庆国;徐世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初诊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和CD45/CD19双参数散点图设门,以CD19-APC/CD45-PerCP/CD10-FITC/CD34-PE为主的抗体组合检测53例68份完全缓解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微量残留病细胞.结果:53例初发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出18种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98.11%患儿存在CD45、CD10、CD19、CD34表达量的异常.12例存在0.012% ~ 0.55%的白血病细胞,为微量残留病阳性,5例保持初诊时的免疫表型异常,7例发生免疫表型变化,占58.33%,只用CD19-APC/CD45-PerCP/CD10-FITC/CD34-PE一组抗体组合发现10例微量残留病阳性(83.33%).结论:根据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用CD19/CD45/CD10/CD34为主的抗体组合能够有效监测微量残留病.

    作者:吴韶清;廖灿;谢闺娥;孙新;黄以宁;叶铁真;赖冬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Issemann和Green在20年前发现了第一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s).自此以后,PPARs在心血管领域的作用得到广泛的关注.PPARs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为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在脂代谢及糖代谢中起关键作用.PPARs有3种亚型PPARα、PPARβ/δ及PPARγ.其中,PPARα与心血管系统的研究为深入,其降脂作用已被广泛关注[1],除此之外,近来研究[2-4]发现PPARα的激活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及心衰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而且也参与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等多种过程.本文就PPAR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永;肖颖彬;郝嘉;何凤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