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武
自动化仪器的大量使用及血液的保存对血样原始性状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使真空采血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电解质测定是临床上救护急症危急病人必做的急诊项目,其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玉红;张鹏;刘岩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位点基因多态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技术,分析52例PBC患者与43例健康对照HLA-DRB1、DQB1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布,以相对危险度(RR)代表相关程度.结果HLA-DRB8基因频率在PBC患者中较健康对照显著增加(18.27%对4.65%,RR=5.61,χ2=9.52,P<0.01),其他等位基因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进一步对HLA-DR8等位基因亚型的分析表明,PBC患者DRB1.0804的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显著增高,但并未发现基因序列与疾病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论HLA-DRB10804位点可能与PBC的易感性相关.
作者:姜小华;仲人前;方晓云;安峰;胡寅;孙建文;孔宪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大量化学制剂进入生活,哮喘的患病与死亡率逐渐上升,发病年龄逐渐偏低.据许多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哮喘的患病与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由于大多数人群对哮喘的认识不足,导致哮喘发病及治疗后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有关知识的宣教,使哮喘病儿的自我管理工作走上正规.减少疾病的复发,巩固治疗效果,使预后向良性方面发展.
作者:柏文君;葛承环;张会芹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茵栀黄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64例,一组用茵栀黄治疗,另一组不用,其他治疗相同,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茵栀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佳,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梅玲 刊期: 2003年第24期
采用氦氖激光照射下关穴及阿是穴治疗81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其中50例显效,1例好转,总有效率88.4%.探讨激光对本病的镇痛作用大多是通过穴位及病灶区的照射来完成的.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与风寒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全国良;陈毅丽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番泻叶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植物狭叶番泻和尖叶番泻的小叶,前者主产于印度、埃及和苏丹.后者产于埃及的尼罗河上游地区.我国广东、海南岛及云南有栽培.通常于九月间采收,除去杂质,晒士,生用.
作者:李明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早期部分换血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将58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配为接受早期部分换血加丹参静脉滴注治疗组及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2日内红细胞压积HCT恢复正常的速度和比率及血糖恢复正常的速度和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部分换血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经济、安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炜茹;郭小芳 刊期: 2003年第24期
肝素是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心脏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随着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的进展,肝素的应用不断扩大.
作者:梅徽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用辨证综合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182例治疗并观察疗效.方法从多种病因观点出发,辨证分型以不同中药基础方内服调理;中药锡类散与西药灭滴灵液混合保留灌肠抗炎修复,配合中药制剂及能量药物静滴和血管内采用JH20-氦氖激光仪调节免疫功能及局部营养.结果 182例均经1~2个疗程治疗后明显缓解,其中显效者128例,好转54例,随访2~3年,除6例轻度复发(经再次治疗缓解)外,总有效率为96.7%.结论对于多种复杂性原因所致该病症,应用个体化综合辨证疗法全面调治,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施漫缨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本组对306例作ERCP术的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体会加以总结.结果术组资料306例,在护理工作密切配合下,成功率96%.结论 ERCP术是诊断及治疗胰胆管各种疾病的相对简单及安全的一项新操作,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对操作成败十分重要.
作者:徐宝珠;黄月爱;陈秋连;李素萍 刊期: 2003年第24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以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伤为主的免疫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我们于2000年7月~2003年7月对3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海东 刊期: 2003年第24期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1972年Sharp等提出的一种新的结缔组织病,其特征为临床具有类似于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DM)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混合性表现,并有血清学高滴度的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目前对MCTD究竟代表一独立疾病,还是SLE、PSS或多肌炎的亚型,或者是重叠综合征的一个类型,颇有争论.现在对MCTD患病率不详,一般估计可能高于多发性肌炎,而少于SLE.
作者:张华东;赵冰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笔者近3年应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肢体麻木症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秦周顺;王俊芳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为了使患者更好地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的发展,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增高因素及护理方法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
作者:曹玉兰;郭建波;黎协民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征、病理基础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疗效.方法对36例脑干梗死患者至少经两位神经科医师核查体征、并与头颅CT及MRI对照,分析探讨本病的特点.结果延髓和中脑梗死均具有交叉性麻痹,脑桥梗死则有不同的临床征象,可概括为四种类型:交叉性麻痹、四肢瘫、纯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并偏身感觉障碍.结论 (1)MRI是诊断脑干梗死有意义的检查,T不能确诊脑干梗死,但有助于排除脑干出血;(2)介入疗效优于非介入治疗.
作者:邢玉慧 刊期: 2003年第24期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refractive accommodative esotropia),以下简称(RAET)是婴幼儿常见的后天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之一.
作者:栾瑛;王淑霞;辛浩蓉;王丹;刘斌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精神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病人会产生许多抗药心理而影响疗效,针对病人产生的各种心理,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申莉 刊期: 2003年第24期
关于生物力学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医学界的各个领域,尚有许多学者致力于角膜力学性质的研究,对角膜生物力学性质的研究,能使人们更加了解某些疾病的本质.其对于揭示圆锥角膜,角膜变性等疾病的病因,人工角膜的研制,改善全眼的屈光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角膜生物力学性质的分析、圆锥角膜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变、角膜生物力学性质的分析在眼压测量及在屈光手术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质进行综述.
作者:栾春生;刘洋;陈晓明 刊期: 2003年第24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采用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法治疗12例,并与传统方法治疗12例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田秀芬;刘继连;宋贺卫;刘占丰 刊期: 200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8例.结果 17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3~28个月,平均18个月,优156例,良15例,可3例,差4例,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和椎间隙感染.结论为MED提高手术疗效,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具有良好的临床技能和技术同时,神经根必须得到彻底减压.
作者:骆宇春;汪建良;张焱;陈伟南 刊期: 200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