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辨证施治

张华东;赵冰

关键词:
摘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1972年Sharp等提出的一种新的结缔组织病,其特征为临床具有类似于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DM)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混合性表现,并有血清学高滴度的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目前对MCTD究竟代表一独立疾病,还是SLE、PSS或多肌炎的亚型,或者是重叠综合征的一个类型,颇有争论.现在对MCTD患病率不详,一般估计可能高于多发性肌炎,而少于SLE.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特点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565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部活检组织作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慢性胃炎的发生率为100%,其中单纯慢性胃炎435例(27.80%),伴有十二指肠球炎373例(23.83%)、滤泡样改变557例(35.59%)、十二指肠溃疡276例(17.64%)、胆汁反流142例(9.07%)、食管炎112例(7.16%),伴胃粘膜脱垂34例(2.17%).除十二指肠溃疡男女比例为1:0.57外,余无性别差异.除胃粘膜脱垂与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病变的发生率与年龄显著相关.1565例中Hp阳性为936例,阳性率为59.80%,阳性率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粘膜活动性炎症的发生率与Hp感染有非常密切关系,565例中粘膜活动性炎症占975例,p阳性组906例,占92.92%,阴性组69例,占7.08%,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其中慢性胃炎Hp阳性组粘膜炎症呈活动性占75.29%,而阴性组仅占9.43%,十二指肠球炎分别占84.51%和10.63%,滤泡样改变分别占92.46%和15.75%,十二指肠溃疡分别占96.89%和7.84%.结论 (1)上消化道疾病患儿Hp阳性率为59.80%,阳性率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年龄的增长而升高;(2)粘膜的病变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3)Hp阳性率越高,粘膜病变越重,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越高.

    作者:查健忠;李冰冰;戴星;康宏庄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自拟银Ⅰ号煎剂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确切病因尚未清楚,治疗方法多样,笔者运用自拟银Ⅰ号煎剂治疗银屑病多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先;张缙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睡眠是人类和较高等动物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过程,它不仅具有维持个体生存的功能,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易化学习,形成记忆的功能.现代社会,睡眠问题日益突出,单从睡眠时间来讲,8世纪前人们的夜间睡眠时间普遍为9h左右,而现代社会人们的睡眠时间平均缩短了约2h.

    作者:曹明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与胰岛素抵抗

    近期研究证实,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还是可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内分泌器官,其中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前炎症细胞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等细胞因子、抵抗素、脂联素等激素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这些细胞因子和激素极有可能在胰岛素抵抗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仅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孙凤;李嘉萍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放液治疗24例临床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采用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法治疗12例,并与传统方法治疗12例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田秀芬;刘继连;宋贺卫;刘占丰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外耳道癌误诊2例

    基底细胞癌、囊腺癌在临床虽不罕见,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报道迄今并未见到,外耳道基底细胞癌临床极为少见,囊腺癌发生在外耳道又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两种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外耳道炎、软骨膜炎、耳道息肉等容易混淆.患病史询问不清,临床检查缺少仔细认真等是造成误诊原因之一.如在追记病史中发现经治不愈的,应考虑为本病的可能,应及时局部活检、明确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乔华;孙树东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茵栀黄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茵栀黄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64例,一组用茵栀黄治疗,另一组不用,其他治疗相同,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茵栀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佳,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梅玲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双眼视觉的临床观察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refractive accommodative esotropia),以下简称(RAET)是婴幼儿常见的后天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之一.

    作者:栾瑛;王淑霞;辛浩蓉;王丹;刘斌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脑震荡中医辨证施治临床探讨

    脑震荡系由轻度脑损伤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状群,其特点是头部外伤后短暂意识丧失,除有近事遗忘外,无任何神经系统缺损表现.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个别昏迷时间较长甚至死亡.意识恢复后,常有头疼、恶心、呕吐、眩晕、畏光及乏力,多有近事遗忘现象.

    作者:黄良文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鼻源性肿瘤的眼部并发症

    鼻源性肿瘤发病部位深在,症状隐袭,早期多为病人及医生忽视.由于毗邻关系密切,常向眼部侵犯.引起眼部一系列表现,有的甚至为病人的首发症状而被眼科误诊.本文报告我院5年来收治的鼻源性肿瘤眼部并发症者12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文梅;李振燕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辨证施治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1972年Sharp等提出的一种新的结缔组织病,其特征为临床具有类似于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DM)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混合性表现,并有血清学高滴度的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目前对MCTD究竟代表一独立疾病,还是SLE、PSS或多肌炎的亚型,或者是重叠综合征的一个类型,颇有争论.现在对MCTD患病率不详,一般估计可能高于多发性肌炎,而少于SLE.

    作者:张华东;赵冰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补气滋阴止血汤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30例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以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伤为主的免疫反应性疾病.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我们于2000年7月~2003年7月对3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海东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提高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疗效的关键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8例.结果 17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3~28个月,平均18个月,优156例,良15例,可3例,差4例,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和椎间隙感染.结论为MED提高手术疗效,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具有良好的临床技能和技术同时,神经根必须得到彻底减压.

    作者:骆宇春;汪建良;张焱;陈伟南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膝内腱鞘巨细胞瘤误诊为半月板囊肿1例

    腱鞘巨细胞瘤文献报告不多,而发生于膝关节的更属罕见.在临床上往往认识不足被误诊.近来笔者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储旭东;骆宇春;高建明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中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免疫遗传易感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位点基因多态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技术,分析52例PBC患者与43例健康对照HLA-DRB1、DQB1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布,以相对危险度(RR)代表相关程度.结果HLA-DRB8基因频率在PBC患者中较健康对照显著增加(18.27%对4.65%,RR=5.61,χ2=9.52,P<0.01),其他等位基因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进一步对HLA-DR8等位基因亚型的分析表明,PBC患者DRB1.0804的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显著增高,但并未发现基因序列与疾病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论HLA-DRB10804位点可能与PBC的易感性相关.

    作者:姜小华;仲人前;方晓云;安峰;胡寅;孙建文;孔宪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参芪片辅助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近期观察

    目的探讨参芪片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设计两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22)用CTX、ADM、5-FU方案化疗,治疗组(n=24)除用上述同样化疗外,辅以参芪片口服.毒副反应按WHO标准评价.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在血液学毒性(P<0.01)和胃肠道反应(P<0.01)方面都明显下降.结论参芪片可减少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的毒副反应.

    作者:宋晓文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肺心病急发期并发低渗血症10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发期并发低渗血症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23例肺心病急发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发现107例肺心病合并低渗血症患者,合并肺性脑病32例,肝损害17例,肾损害33例,死亡26例;低钠107例,低钾60例,低氯38例.结果本组患者除年龄、性别、肾损害方面与非低渗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结论低渗血症的发生与肝损害、肺性脑病关系密切,且常合并低钾、低氯、酸碱平衡失调、病死率高于非合并低渗血症者,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于慧玲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角膜生物力学性质的研究

    关于生物力学的研究已经渗透到医学界的各个领域,尚有许多学者致力于角膜力学性质的研究,对角膜生物力学性质的研究,能使人们更加了解某些疾病的本质.其对于揭示圆锥角膜,角膜变性等疾病的病因,人工角膜的研制,改善全眼的屈光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角膜生物力学性质的分析、圆锥角膜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变、角膜生物力学性质的分析在眼压测量及在屈光手术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质进行综述.

    作者:栾春生;刘洋;陈晓明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所知的作用强的促进血管形成因子之一,在肿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与肿瘤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为探讨VEGF在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36例肺癌血浆中VEGF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建荣;李双林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8例有病变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取尽结石或蛔虫,检查胆总管下端通畅,用无创线一期缝合胆管,经胆囊管插管胆道造影.结果 17例胆总管结石,例胆道蛔虫取净后,全部一期缝合,术中胆道造影肝内外胆管无异常.术后1例少量漏胆,进行保守治愈,全组术后9~12天治愈出院.结论肝外胆管结石、蛔虫已取尽,术中胆道造影证实肝内外胆管无异常,胆总管切开探查后胆管一期缝合,安全、有效.

    作者:王双全;张瑞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