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氦氖激光治疗81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

全国良;陈毅丽

关键词:
摘要:采用氦氖激光照射下关穴及阿是穴治疗81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其中50例显效,1例好转,总有效率88.4%.探讨激光对本病的镇痛作用大多是通过穴位及病灶区的照射来完成的.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与风寒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银Ⅰ号煎剂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确切病因尚未清楚,治疗方法多样,笔者运用自拟银Ⅰ号煎剂治疗银屑病多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先;张缙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放液治疗24例临床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采用双针鞘内脑脊液置换法治疗12例,并与传统方法治疗12例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田秀芬;刘继连;宋贺卫;刘占丰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线粒体DNA突变与肿瘤的关系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t DNA)是真核细胞中唯一存在的独立于核DNA之外的遗传物质,与细胞的氧化磷酸化功能密切相关.mtDNA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决定了它是致癌物作用的重要靶点,易受致癌因素的损伤而发生突变.mtDNA的突变可削弱正常的呼吸功能,释放高水平的活性氧(ROS),进而增加肿瘤发生的危险性,所以mtDNA被认为与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现就mtDNA突变与消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等实体瘤以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作一简单的综述.

    作者:吴晶晶;邵建永;吴秋良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双眼视觉的临床观察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refractive accommodative esotropia),以下简称(RAET)是婴幼儿常见的后天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之一.

    作者:栾瑛;王淑霞;辛浩蓉;王丹;刘斌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补血愈障口服液制剂工艺研究

    补血愈障口服液由当归、枸杞、青蒿、丹参、制马钱子组成,具有补肾活血、通络益髓之功效.主治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多年临床应用,疗效确切.为更好地保证制剂质量,扩大生产,我们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了该口服液的佳工艺条件.

    作者:李汉高;张立梅;陈瑞玉;李义清;罗洪庆;赵世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番泻叶的临床应用

    番泻叶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植物狭叶番泻和尖叶番泻的小叶,前者主产于印度、埃及和苏丹.后者产于埃及的尼罗河上游地区.我国广东、海南岛及云南有栽培.通常于九月间采收,除去杂质,晒士,生用.

    作者:李明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精神病人的抗药心理分析与护理

    精神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病人会产生许多抗药心理而影响疗效,针对病人产生的各种心理,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申莉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45例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45例,并设有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4.40%,对照组有效率为56.7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7.10227,<0.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文辉;吴京华;来长荣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特点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565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部活检组织作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慢性胃炎的发生率为100%,其中单纯慢性胃炎435例(27.80%),伴有十二指肠球炎373例(23.83%)、滤泡样改变557例(35.59%)、十二指肠溃疡276例(17.64%)、胆汁反流142例(9.07%)、食管炎112例(7.16%),伴胃粘膜脱垂34例(2.17%).除十二指肠溃疡男女比例为1:0.57外,余无性别差异.除胃粘膜脱垂与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病变的发生率与年龄显著相关.1565例中Hp阳性为936例,阳性率为59.80%,阳性率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粘膜活动性炎症的发生率与Hp感染有非常密切关系,565例中粘膜活动性炎症占975例,p阳性组906例,占92.92%,阴性组69例,占7.08%,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其中慢性胃炎Hp阳性组粘膜炎症呈活动性占75.29%,而阴性组仅占9.43%,十二指肠球炎分别占84.51%和10.63%,滤泡样改变分别占92.46%和15.75%,十二指肠溃疡分别占96.89%和7.84%.结论 (1)上消化道疾病患儿Hp阳性率为59.80%,阳性率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年龄的增长而升高;(2)粘膜的病变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3)Hp阳性率越高,粘膜病变越重,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越高.

    作者:查健忠;李冰冰;戴星;康宏庄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螺内酯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48例年龄>55岁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给予螺内酯20mg,每天1次,治疗1年,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及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并对比其变化.结果脉压(P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IMT)治疗前后分别为(75±8)mmHg、(64±9)mmHg(P<0.01)及(11.4±1.7)mm、(9.1±2.2)mm(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内酯对降低脉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运和;陈宁南;傅强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复方昆明山海棠抗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昆明山海棠抗迟发型变态反应的药效学和药理学,并与昆明山海棠单剂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以及无复方昆明山海棠的复方合剂组相比较.方法以二硝基氟苯(DNFB)为致敏剂,建立起Balb/c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动物模型,通过灌胃给药,测定小鼠耳部的肿胀程度差、重量差及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来判断各组药物的药效学;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小鼠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真皮间隙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以阐明复方昆明山海棠的药理作用.结果复方昆明山海棠实验组的左耳激发前后的厚度差、激发后左右耳的厚度差及组织块的重量差、局部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及皮损中ICAM-1均小于生理盐水对照(P<0.01),且小于昆明山海棠单剂组及无昆明山海棠的合剂组(P<0.05).结论复方昆明山海棠有显著的抗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其作用比单剂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以及无昆明山海棠的复方合剂强,作用机制部分是抑制表皮真皮内ICAM-1的表达,从而减少局部淋巴细胞的浸润,减轻变态反应.

    作者:农祥;何黎;万屏;邹勇莉;刘玲;郭晋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所知的作用强的促进血管形成因子之一,在肿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与肿瘤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为探讨VEGF在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36例肺癌血浆中VEGF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建荣;李双林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氟康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氟康唑(C13H12F2N6O,luconazole)化学名称:α-(2,-二氟苯基)-α-(1H-1,,4-三唑-1-基甲基)-1H-1,,4-三唑-1-基乙醇,为新一代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略带异臭,味苦;在乙醇中溶解,在水中微溶.氟康唑是新近推出的一种广谱全身局部均可应用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高效、低毒、性质稳定、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半衰期长等特点.近年来,由于真菌感染日趋增加,氟康唑以其抗菌谱广、疗效高、耐受性好倍受青睐.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及现阶段制剂开发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驰;宋沧桑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沐舒坦雾化吸入佐治放射性肺炎疗效观察

    放射性肺炎是肺癌放疗过程中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不可避免的受到照射损伤而出现的肺部炎症反应.治疗上除使用强有力抗生素、激素外,还应给予化痰治疗,促进痰液排出.我们观察了38例放射性肺炎,综合治疗相同,分别给予沐舒坦针剂及糜蛋白酶雾化吸入,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黎容清;黄文英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自体牙再植临床应用与观察

    自体牙再植是选择患者的病变牙齿,经各种牙齿治疗方法无效时(如牙髓治疗、根管治疗)需要拔除病牙但要保持面部形态或咀嚼功能而进行的自体牙再植手术治疗.

    作者:李彦武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外耳道癌误诊2例

    基底细胞癌、囊腺癌在临床虽不罕见,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报道迄今并未见到,外耳道基底细胞癌临床极为少见,囊腺癌发生在外耳道又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两种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外耳道炎、软骨膜炎、耳道息肉等容易混淆.患病史询问不清,临床检查缺少仔细认真等是造成误诊原因之一.如在追记病史中发现经治不愈的,应考虑为本病的可能,应及时局部活检、明确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乔华;孙树东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中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免疫遗传易感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位点基因多态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技术,分析52例PBC患者与43例健康对照HLA-DRB1、DQB1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布,以相对危险度(RR)代表相关程度.结果HLA-DRB8基因频率在PBC患者中较健康对照显著增加(18.27%对4.65%,RR=5.61,χ2=9.52,P<0.01),其他等位基因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进一步对HLA-DR8等位基因亚型的分析表明,PBC患者DRB1.0804的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显著增高,但并未发现基因序列与疾病临床表现间的关系.结论HLA-DRB10804位点可能与PBC的易感性相关.

    作者:姜小华;仲人前;方晓云;安峰;胡寅;孙建文;孔宪涛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B型超声对肝脏占位病变诊断的性质定位分析

    目的探讨B型超声诊断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5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B超检查,后经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 54例肝脏占位病变中,超声符合52例占96.3%,不符合2例占3.7%.结论 B型超声检查可提高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确定肝占位病变的部位、性质,对治疗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作者:何秀兰;孔秀琴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几种采血管对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影响

    自动化仪器的大量使用及血液的保存对血样原始性状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使真空采血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电解质测定是临床上救护急症危急病人必做的急诊项目,其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玉红;张鹏;刘岩 刊期: 2003年第24期

  • 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体会

    脾脏是腹腔内实质性器官,血运丰富,易受外伤,尤其是闭合性左上腹、左下胸部受伤时容易受损伤.脾破裂在临床上主要危险是腹腔内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死亡率高.来诊后如能迅速及时抢救与护理,不但能减少死亡率,而且为手术赢得时间.我院普外科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8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宋君;刘天荣 刊期: 2003年第24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