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林
静脉血标本采集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操作技能,成人患者临床常使用真空管,选取肘静脉股静脉进行采血,但对于婴幼儿,由于静脉解剖特点及小儿易哭闹,损伤技术难度较大,采用成人方法采血不易成功,我们于2002年10月将婴幼儿采血法改良为真空管接5、5 1/2号头皮针进行采血取得成功.
作者:石继梅;贾素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病理变化与呼吸链电子漏的关系.方法将健康Wistar大白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制作缺血模型后,分别于各组设定的条件下迅速取下骨骼肌提取线粒体,测定抗氰呼吸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血、缺血再灌注后的各组抗氰呼吸都比对照组增加(P<0.01),应用3-硝基-N-甲基水杨酰胺(NSMA)的4、7组分别与相应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抗氰呼吸明显减低(P<0.01);再灌注组病理变化严重,肌纤维排列紊乱严重,糖原颗粒减少,线粒体膜断裂,并出现自溶的髓样小体,经NSMA治疗后的病理变化显示肌纤维排列紊乱有明显改善,正常清楚,大部分线粒体完整.结论缺血、缺血再灌注、缺血给药再灌注后骨骼肌的病理变化与线粒体电子漏的多少呈正相关性.
作者:夏舒萌;张德琛;吴小晶;于卫江;史辛波;陈立芳;郑戈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自拟正骨1、2、3号方治疗骨伤三期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的创伤骨折病人20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创伤骨折病人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固定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骨折的早、中、晚(后)期分别加服自拟正骨1、2、3号方,并随症加减.对照组:骨折病人经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后只常规治疗,不服用正骨1、2、3号方.两组疗程均为6周.每天观察患处局部肿痛消除情况及每2周复查X光片了解骨痂生长速度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对消肿止痛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8.8%;经X线照片所示,治疗组骨痂生长时间出现较对照组早,治疗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约2.2~4.3周.结论自拟正骨1、2、3号方具有镇痛、迅速消肿、抗炎、促进骨折愈合及费用较少,无毒副作用、方法较简单等优点,对近、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邓信昌;黄福东;潘鑫辉;张会忠;程肖兰;梁晓 刊期: 2003年第23期
随着套管针在临床的广泛运用,三通管在全麻过程中,也体现了较好的实用性,我科2000年4月~2003年2月,运用套针管连接三通管进行小儿全麻手术,既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也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进行,现将运用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维拉帕米25mg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价值.方法14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通过射流雾化器吸入25mg维拉帕米,分别于吸入前、吸入20min、吸入后1、2、3、4、5h测定峰流速(PEF)、血压和心率,同时进行呼吸困难和哮鸣音的评分.8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吸入喘乐宁气雾剂200μg的对照研究.结果吸入维拉帕米后PEF显著改善,吸入前为(296.00±29.20)L/min,吸入后的高值平均为(346.43±28.29)L/min(P=0.001,t=-4.428).平均PEF改善率为(22.22±6.37)%.吸入后1h开始呼吸困难明显好转(P<0.05).吸入后4h和5h哮鸣音评分显著改善(P<0.05).吸入后心率显著降低,平均心率自吸入前的(89±2.62)次/min,下降至吸入后低平均值(79.33±1.11)次/min(P=0.005).血压无明显变化.吸入维拉帕米25mg与吸入喘乐宁气雾剂200μ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25mg维拉帕米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减慢心率的作用可对抗呼吸困难及心率增快.尚需应扩大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广发;王秀珍;阙呈立;何冰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小儿髋关节急性暂时滑膜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疾病,是小儿外科引起髋部疼痛及跛行常见病,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就疾病本身而言,其诊断及治疗并不十分复杂,但有的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特别是没有小儿外科专科经验和特长的医师,则误诊机会更多,误诊误治致使原本疾病加重,且造成较严重的合并症--髋关节周围炎.本院自1998~2003年收治急性暂时髋关节滑膜炎共19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世佩 刊期: 2003年第23期
肿瘤学的研究受到社会上的广泛的重视,投入众多的高科技人才和财力,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好的早期诊断肿瘤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本文笔者在肿瘤的临床工作和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肿瘤诊断方法的设想,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的检测,特报告如下.
作者:徐汉友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前雾化吸入疗法已广泛用于临床,就本科3年来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经验总结如下.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10mg,氨茶碱0.25g,糜蛋白酶4000U,雾化吸入,每日2次,用于止咳化痰,庆大霉素有抗炎作用,氨茶碱有平喘作用,糜蛋白酶能迅速分解蛋白质,稀化痰液,有利于痰液咳出,激素的局部应用,明显减少了副作用.
作者:李新国;李新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为寻求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对良恶性胸水进行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生化分析技术以及电化学发光技术对已确诊为恶性胸水组47例,良性胸水组45例进行淀粉酶(AMY)与CA125、CA199、CEA平行对照检测,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恶性胸水组AMY(P<0.001)极显著地高于良性胸水组.结论提示对胸水进行AMY检测作为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等优点.
作者:王健;李建红 刊期: 2003年第23期
根据我院2000年3月至今,应用博乐欣治疗抑郁症患者32例,疗效确切,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62例抑郁症患者全部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1994年修订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确诊[1].
作者:卢贤强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宫颈裂伤是阴道分娩中常见的软产道损伤之-,如损伤严重可致大量出血、休克,甚至危及产妇生命.本文收集我院1990年10月~2000年8月,10年中足月阴道分娩中宫颈裂伤30例产妇.分析产生原因,做好防治工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树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本文对8例因车祸引起肢体损伤致截肢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表现为正、负两方面的效应,针对这两种心理效应,分别采取护理措施,使病人在身心两方面均能达到良好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方小琴 刊期: 2003年第23期
中医理论的建构有其自身的特点,利用数字语言研究中医理论是中医现代研究的新领域;数字技术介入传统解剖学,扩展了解剖学研究领域.中国数字虚拟人在中医数字化领域应用广泛,中国数字虚拟人体研究必将推动中医数字化研究.
作者:秦建增;齐向东;胡志奇 刊期: 2003年第2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多,本院病人来源主要以农村为主,非知识型老年病人(大于60岁,小学以下及文盲)占了相当的比例.本院对60例非知识型老年糖尿病病人用药情况进行了追踪随访,结果表明:非知识型老年糖尿病病人用药依从性差,严重影响了血糖的控制率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建红;江红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前,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过去一个时期难以治理的顽疾.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特别是药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已成为当前一项必须而且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和民族医药企业的发展.
作者:龙良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自1996年以来,我科运用中药内服配合熏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型,疗效满意,并与单纯服用中药治疗作疗效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陈会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三钾二枸橼酸铋和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4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及观察.结果洛赛克与三钾二枸椽酸铋合用组,在溃疡愈合率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方面均优于单用洛赛克组,在溃疡复发率方面与后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1年后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洛赛克与三钾二枸橼酸铋合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比较理想的方案.
作者:左慧荣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已成为妇女的主要死因之一.我们国家属于乳腺癌的低发区,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已上升到女性癌中的第二位[1].纵观百年来乳腺癌的治疗历史,手术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申英末;蒋宏传;王克有;马凤藻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鼻-鼻窦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1993~2003年共10年间诊断的16例鼻-鼻窦淋巴瘤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鼻-鼻窦淋巴瘤的局部和全身症状、体征、影像学结果、实验室检查以及误诊情况.结果鼻-鼻窦淋巴瘤有以下特征:(1)局部表现和全身表现不平行,全身症状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更加明显;(2)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的粘膜、软骨、骨坏死和粘膜组织的增厚;(3)使用广谱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4)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较少见.结论鼻-鼻窦淋巴瘤临床上可以发现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王剑;倪道凤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SABS的剂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我院临床诊断的54例重症SARS患者各组临床表现及疗效.结果根据甲泼尼龙(MP)初始剂量分为<160mg/d组、160~500mg/d组、≥500mg/d组,按MP大剂量分为冲击组和非冲击组.Mp初始剂量为160(16,800)mg/d,高剂量为500(16,1000)mg/d.MP于发病后6.5(1,27)天使用,7(1,1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胸片肺部阴影全部吸收或达到遗留病变需(20.04±6.51)天.9/54例临床症状再次加重(16.67%),33/54例治愈出院(61.11%),16/54例好转出院(29.63%),5例死亡(9.26%).初始剂量与体温恢复正常所用的天数有相关性,R=-0.425,P=0.005.冲击组、非冲击组肺部遗留病变分别为8/32例和8/17例(25.00%vs.47.06%),P=0.20,无统计学差异.病程中高LDH与肺内遗留病变有弱相关,R=0.334,P=0.019.结论重症患者病程中高DH可能提示恢复期肺内是否遗留病变.糖皮质激素起始剂量影响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只要病例选择得当,短期冲击治疗相对安全.
作者:李楠;王广发;马靖;聂立功;李海潮;阙呈立;张红;章巍;李雪迎;徐小元;陆海英;王贵强 刊期: 200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