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俐;廖卫平;孙卫文;高玫梅;陆雪芬
尼莫地平和川芎嗪联合应用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4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10例,女30例,年龄14~65岁,病史2~30年.多数患者曾在外院服用镇痛药疗效欠佳,均有反复发作相似症状,发作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脉搏、血压改变及情绪变化等.
作者:程秀红;宋艳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因右腕部肿胀,活动受限半年,于2003年6月10日入院.局部检查:右腕部中度肿胀,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局部压痛不明显,但劳累后酸痛,右腕关节活动受限,尺偏15°、桡偏15°、背伸40°、屈曲30°.
作者:金伟;屈国衡;侯跃华;盖铭文 刊期: 2003年第23期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为此,我们对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有效地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郝凤玲;马京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SABS的剂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我院临床诊断的54例重症SARS患者各组临床表现及疗效.结果根据甲泼尼龙(MP)初始剂量分为<160mg/d组、160~500mg/d组、≥500mg/d组,按MP大剂量分为冲击组和非冲击组.Mp初始剂量为160(16,800)mg/d,高剂量为500(16,1000)mg/d.MP于发病后6.5(1,27)天使用,7(1,1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胸片肺部阴影全部吸收或达到遗留病变需(20.04±6.51)天.9/54例临床症状再次加重(16.67%),33/54例治愈出院(61.11%),16/54例好转出院(29.63%),5例死亡(9.26%).初始剂量与体温恢复正常所用的天数有相关性,R=-0.425,P=0.005.冲击组、非冲击组肺部遗留病变分别为8/32例和8/17例(25.00%vs.47.06%),P=0.20,无统计学差异.病程中高LDH与肺内遗留病变有弱相关,R=0.334,P=0.019.结论重症患者病程中高DH可能提示恢复期肺内是否遗留病变.糖皮质激素起始剂量影响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只要病例选择得当,短期冲击治疗相对安全.
作者:李楠;王广发;马靖;聂立功;李海潮;阙呈立;张红;章巍;李雪迎;徐小元;陆海英;王贵强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比延迟与早期手术修补食道穿孔的疗效,讨论延迟手术修补食道穿孔的意义.方法把1985~2003年广州军区总医院及1999~2003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共46例经开胸行食道修补手术的食道穿孔患者,按发病至手术修补时间分成三组,A组<6h,10例;B组6~24h,15例;C组>24h,21例.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根据P值判定三组之间差别的统计学意义.变量包括术后食道瘘、术后脓毒血症、平均住院日和死亡率.结果A组术后食道瘘发病率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x2=1.41,P>0.05),A组和C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7.27,P<0.01),B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X2=4.31,P<0.05);A组平均住院日与B组、C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术后脓毒血症和死亡率与B组、C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延迟手术与早期手术修补食道穿孔相比,虽可增加术后食道瘘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但不增加术后脓毒血症及死亡率,远期生活质量良好;用大网膜加固或修补食道可减少瘘发生.
作者:刘继先;张本固;蒋仁超;乌达;陈保坤;牟志民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评价微创钻颅加尿激酶注入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例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患者,进行微创钻孔脑室外引流,同时脑室注入尿激酶,清除脑室内血肿.结果单侧脑室引流9例,双侧引流7例;恢复良好4例,生活基本自理4例,需他人照料4例;后期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其中脑室再出血死亡1例,术后合并肺感染、应激性溃疡死亡2例.结论微创钻颅加尿激酶注入是一种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史国恩;王志刚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为解决免疫组化贴片法中免疫组化笔的问题,自制简易免疫组化笔.方法将一次性筷子从中间折断,分成两根,削尖一端,把尖端用少许棉花裹紧,这样就制成了一只简易笔.用一小瓶倒入2ml树胶,将自制简易笔蘸少量树胶,围绕片子周围0.2cm处画圈,以不覆盖片子为宜.结果自制简易免疫组化笔的防水率达98%,而美国进口免疫组化笔及国产笔其防水率只达到85%左右,增强了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表达效果.结论自制免疫组化笔完全可以代替任何国产、进口免疫组化笔,且价格低廉.
作者:詹合琴;王廷华;赵秀君;金立得;吴蓝鸥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已成为妇女的主要死因之一.我们国家属于乳腺癌的低发区,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已上升到女性癌中的第二位[1].纵观百年来乳腺癌的治疗历史,手术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申英末;蒋宏传;王克有;马凤藻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改善因为下颌偏位引起咬合障碍的总义齿患者,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方法对20例患者,其中面部失衡患者1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6例,肌筋膜疼痛4例.采用哥特式弓描记法的口内描记法确定颌水平关系.结果对治疗前后的咀嚼功能、面部外形、颞下颌关节症状、肌筋膜痛进行分析,治愈17例(85%),好转3例(15%).结论哥特式弓形描记法是恢复正常颌位水平关系、治疗下颌偏位引起咬合障碍所致症状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功能障碍.笔者近年来用手法治疗肩周炎6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林瑞新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将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与传统的肌肉注射镇痛方法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观察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皮质醇、C反应蛋白-CRP)、内分泌(血糖和胰岛素)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4例ASAⅠ~Ⅱ级,肺功能正常,无免疫系统疾病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Ⅰ组:肌肉注射哌替啶组,患者术后感觉疼痛难忍时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Ⅱ组:病人自控镇痛(PCA)组,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由病人或家属在患者感觉疼痛时自行注射吗啡镇痛.监测患者术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疼痛评分(VAS)和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检测患者围麻醉期皮质醇、CRP、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PC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前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皮质醇、CRP、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基本平稳或略有下降,Ⅰ组则明显升高.结论术后有效镇痛有助于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莉;陈玉玲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为寻求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对良恶性胸水进行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生化分析技术以及电化学发光技术对已确诊为恶性胸水组47例,良性胸水组45例进行淀粉酶(AMY)与CA125、CA199、CEA平行对照检测,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恶性胸水组AMY(P<0.001)极显著地高于良性胸水组.结论提示对胸水进行AMY检测作为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等优点.
作者:王健;李建红 刊期: 2003年第23期
一般说来,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下降过程,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或90°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仅有5%~10%胎头枕部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称为枕后位.
作者:俞小萍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鼻-鼻窦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1993~2003年共10年间诊断的16例鼻-鼻窦淋巴瘤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鼻-鼻窦淋巴瘤的局部和全身症状、体征、影像学结果、实验室检查以及误诊情况.结果鼻-鼻窦淋巴瘤有以下特征:(1)局部表现和全身表现不平行,全身症状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更加明显;(2)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的粘膜、软骨、骨坏死和粘膜组织的增厚;(3)使用广谱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4)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较少见.结论鼻-鼻窦淋巴瘤临床上可以发现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王剑;倪道凤 刊期: 2003年第23期
宫颈裂伤是阴道分娩中常见的软产道损伤之-,如损伤严重可致大量出血、休克,甚至危及产妇生命.本文收集我院1990年10月~2000年8月,10年中足月阴道分娩中宫颈裂伤30例产妇.分析产生原因,做好防治工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树义 刊期: 2003年第23期
我院肛肠科于2002年2月~2003年4月,在痔疮肛瘘等手术后,采用双氯芬酸钠栓肛门给药,经960例病人的疗效观察,镇痛效果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李气石 刊期: 2003年第23期
我科自2002年6月起对普外科术后病人常规应用心电监护仪,至2003年6月共监测病人375例,在术后护理中发现应用心电监护仪与用传统的血压计、听诊器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指标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胡晓晖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前雾化吸入疗法已广泛用于临床,就本科3年来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经验总结如下.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10mg,氨茶碱0.25g,糜蛋白酶4000U,雾化吸入,每日2次,用于止咳化痰,庆大霉素有抗炎作用,氨茶碱有平喘作用,糜蛋白酶能迅速分解蛋白质,稀化痰液,有利于痰液咳出,激素的局部应用,明显减少了副作用.
作者:李新国;李新梅 刊期: 2003年第23期
随着套管针在临床的广泛运用,三通管在全麻过程中,也体现了较好的实用性,我科2000年4月~2003年2月,运用套针管连接三通管进行小儿全麻手术,既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也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进行,现将运用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华 刊期: 2003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瘀痛净合剂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服用瘀痛净合剂,对照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常规治疗相同.结果在治疗组,治愈15例(46.9%),显效8例(25.0%),有效5例(15.6%),无效4例(12.5%);而对照组,治愈6例(18.2%),显效9例(27.3%),有效13例(39.4%),无效5例(15.1%);瘀痛净合剂与盐酸氟桂利嗪在治疗偏头痛有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痊愈率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瘀痛净合剂在治愈偏头痛的治愈率上优于盐酸氟桂利嗪.
作者:孙莉;张霄峰 刊期: 200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