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区护士排班方式的探讨

刘诗红;毛桂珍;刘贞

关键词:病区护士, 排班方式, 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病房护士排班方式.方法 2002年6月~2003年6月内二病区根据病区护理工作任务、专业特点和不同年龄、技术职务的护理人员数量,动态参照每季考评结果,按照整体护理要求科学设计班次,将病区护理工作分两小组(血液组和内分泌组),每组配有责任组长和专业护士,对病人实施全身心的护理.结果该排班方式运行1年来,患者满意率上升(由上年的84%上升为96%),病床使用率上升,未发生病人对护理组投诉现象,病区未发生显性安全事件,医护、护护、护患关系融洽.结论该排班方式对患者有益,对科室发展有利,显示出整体护理效应,临床科室切实可行.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参脉注射液减少肝癌介入化疗后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应用参脉注射液减少肝癌介入化疗后的副作用.方法将49例接受介入化疗的肝癌患者分两组,治疗组加用参脉注射液,观察对比两组介入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1)治疗组止吐有效率95.7%,对照组80.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43.5%,对照组76.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介入化疗后加用参脉注射液能够减轻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现象,提高介入化疗的效果.

    作者:苏乌云;常虹;石东英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酒精性肝硬化致乳糜样腹水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83岁,因厌食、乏力、腹胀、腹围进行性增大20天入院.否认肝炎病史.饮酒60年,饮酒量每日>100ml达10年以上,甲、乙、丙、丁、戊肝炎分型均为阴性,并除外了其他类型肝硬化,除外肾炎及其他病史,查体:体温36.6℃,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10.5kPa,意识清楚,消瘦,巩膜无黄染,两面颊毛细血管扩张,肝掌(-),腹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肝未触及,脾隐约触及,全腹无压痛,腹水征(+),双下肢水肿.

    作者:矫铁文;贾丽红;孙颖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谈如何认识和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公布并正式施行后,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笔者认为,条例已经正式公布,这就标志着讨论修改阶段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进入实施执行阶段,现在的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态度对待它,如何发挥各种有利因素贯彻执行好.

    作者:刘庆春;张韶峰;郝瑞生;姚玲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豆制品的生产与食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制作原理就是破坏大豆原有的组织结构,取出其中以蛋白质为主体的可溶性成分,大豆制成的豆浆是群众喜爱的大众化传统食品,其消化率可达85%,确实是一种价廉物美的植物蛋白饮料.食用植物蛋白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蛋白质,还可以避免胆固醇的增加,在当今社会更为受到推崇.但由于大豆中含有一些对生理有害的抗营养因子物质,加工不当,对人体会产生有害作用.下面是通过对一起食用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来阐述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以期引起人们重视.

    作者:陈志东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清脑止痛汤治疗偏头痛56例

    近3年来,笔者应用清脑止痛汤对5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治疗观察,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大成;王汝红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34例临床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脑实质退行性疾病.据上海地区调查: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55岁以上为2.5%,60岁以上为3.46%,65岁以上为4.61%,其中AD占2/3[1].65岁以上老人发病的相对危险性(RR值)为5.35,与恶性肿瘤的5.58相接近.75岁以上RR值高于其他所有疾病[2].目前该病尚缺乏对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有效的药物.

    作者:周如倩;林水淼;王健;郁志华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加味温胆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30例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中风是临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从1998~2002年采用加味温胆汤治疗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威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氨力农抢救围术期急性心力衰竭6例体会

    围术期急性心力衰竭,是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需要迅速有效地治疗,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康荣田;刘雅;路红梅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双子宫双侧宫腔妊娠并一侧流产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25岁.因停经62天、阴道流血伴下腹隐痛3天就诊.妇科检查:单阴道,双宫颈,阴道及右侧宫颈口见少量陈旧性和新鲜出血,子宫前位,如孕3个月大小,右侧宫角饱满,位置较左略高,子宫底部不平,中央处可扪及一凹陷,将宫体分为两部分.化验检查:尿HCG(+).临床诊断:双子宫畸形,先兆流产.超声检查:子宫形态成不对称哑铃状;大小9.6cm×6.3cm×10.6cm,左侧部分较右侧大,双侧宫腔内见妊娠囊显示,左侧宫腔内妊娠囊形态规则,大小4.1cm×3.0cm×3.8cm,内见胚胎回声1.7cm×1.0cm×1.1cm,可见原始心管规律搏动;右侧宫腔内妊娠轮廓不清,形态不规则,大小3.2cm×1.9cm×2.4cm,内部见不规则斑片状实质性回声1.3cm×0.8cm×0.8cm,未见原始心管搏动.超声诊断:双子宫畸形;双侧宫腔内妊娠;右侧宫腔妊娠不全流产;左侧宫腔内妊娠,如孕8~9周.

    作者:邵永富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臂丛复合颈丛麻醉用于锁骨骨折病人的应用

    高位肌间沟臂丛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部分病人麻醉效果欠佳.我院2001~2002年采用臂丛复合加颈丛复合麻醉,用于锁骨骨折病人行手术治疗,麻醉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毕书英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逆行指背动脉蒂的指背岛状皮瓣邻指指端缺损的修复

    目的探讨一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2000年4月~2002年1月,应用逆行指背动脉蒂的邻指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通过指蹼处两条指背动脉和掌背动脉的Y-V延长,使两条指背动脉串连起来,大大延长了血管蒂,从而可使皮瓣覆盖到指端的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单,易于推广,不损伤手指主要动脉.血管蒂长(长可达6~7cm),可较好地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娄宏亮;杨连根;韩守江;安小刚;苗杰;李晓东;琚童军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有机磷中毒施行导泻与灌肠的疗效分析

    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关键是迅速清除毒物,阻止毒物再吸收.以往治疗有机磷中毒的常规首选措施是采用早期彻底洗胃加导泻,其效果不佳.我科2001年1月~2003年1月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彻底洗胃加高位清洁灌肠,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珍;王青丽;张润英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中药治疗卵巢囊肿28例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笔者近2年来,利用中药试治28例,介绍如下.

    作者:泮风英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母乳性黄疸32例

    我院于2001年6月~2003年6月诊治母乳性黄疸(BMJ)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闯;石小湘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内镜下手术治眼眶肿瘤、血肿

    本院近5年来对8例眼眶病变患者行鼻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水龙;骆沙鸣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76例临床分析

    2001~2003年,我院共收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7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矫铁文;贾丽红;孙颖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鼻尖畸形的整复治疗

    目的整复治疗鼻尖部畸形.方法采用鼻翼-鼻小柱缘切口径路,对鼻软骨进行塑形和鼻尖部外覆皮肤予以修整,纠正鼻尖部畸形.结果自1998年6月~2003年5月,本组26例,经3个月~2年术后随访,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鼻尖畸形整复的手术难点在于鼻软骨支架的塑形和鼻部外露皮肤的调整.

    作者:谭军;朱轶;钟茜;刘东平;吴文娟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疗效.方法对经肾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3.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敏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老年多发骨折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骨折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预防和治疗原则.方法收集1996年5月~2002年12月入院治疗的老年多发性骨折73例,分析其SIRS的发生、治疗及死亡情况.结果 73例中SIRS发病率为60.3%,发生SIRS者死亡率为15.9%.结论老年多发性骨折的SIRS发病率及其死亡率均高于普通人群多发性骨折患者,其治疗应维持循环稳定、改善微循环,保护器官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抗炎、营养补充、代谢支持,并加强并存症的处理.

    作者:刘克斌;李五洲;徐双迎;张继恩 刊期: 2003年第17期

  • 感染性疾病及其休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或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使很多严重感染得以治愈,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日益增加,使得很多原先敏感的抗生素变为无效的用药,尽管开发了不少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但仍不能控制细菌的耐药问题.本文就目前中医传统的清热解毒药研究进展,增加抗感染的手段,也为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发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

    作者:陶岳多 刊期: 2003年第17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