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斌;李五洲;徐双迎;张继恩
1 病历摘要患者,女,37岁,因口服里素劳后出现周身无力1周,皮肤及巩膜黄染3天于2001年11月28日收入院.该患者前1周患灰指甲自服里素劳8片后出现发热、周身倦怠乏力、厌食伴有恶心及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自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到附属医院诊治,经消炎、支持、对症治疗后,病情无好转.入院前3天病人乏力、厌食逐渐加重,伴有腹胀,同时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呈豆油色,无皮肤瘙痒,无四肢关节痛,无发热,无呕血及黑便,无鼻及齿龈出血,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入院时查体:急性病容,皮肤及巩膜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6.86×109/L,RBC 4.01×1012/L,Hb 128g/L,PLT 139×109/L.尿常规、便常规均未见异常.肝功:ALT 449.U/L,AST 457U/L,γ-GT 74U/L,TBIL 173.1μmol/L,DBIL 168.13μmol/L,TP 76g/L,ALB 43g/L.肝炎各项分型:甲、乙、丙、丁型肝炎均检查阴性.
作者:孙颖;矫铁文;贾立红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抗生素是治疗或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使很多严重感染得以治愈,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日益增加,使得很多原先敏感的抗生素变为无效的用药,尽管开发了不少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但仍不能控制细菌的耐药问题.本文就目前中医传统的清热解毒药研究进展,增加抗感染的手段,也为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发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
作者:陶岳多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骨折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预防和治疗原则.方法收集1996年5月~2002年12月入院治疗的老年多发性骨折73例,分析其SIRS的发生、治疗及死亡情况.结果 73例中SIRS发病率为60.3%,发生SIRS者死亡率为15.9%.结论老年多发性骨折的SIRS发病率及其死亡率均高于普通人群多发性骨折患者,其治疗应维持循环稳定、改善微循环,保护器官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抗炎、营养补充、代谢支持,并加强并存症的处理.
作者:刘克斌;李五洲;徐双迎;张继恩 刊期: 2003年第17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83岁,因厌食、乏力、腹胀、腹围进行性增大20天入院.否认肝炎病史.饮酒60年,饮酒量每日>100ml达10年以上,甲、乙、丙、丁、戊肝炎分型均为阴性,并除外了其他类型肝硬化,除外肾炎及其他病史,查体:体温36.6℃,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10.5kPa,意识清楚,消瘦,巩膜无黄染,两面颊毛细血管扩张,肝掌(-),腹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肝未触及,脾隐约触及,全腹无压痛,腹水征(+),双下肢水肿.
作者:矫铁文;贾丽红;孙颖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内转移灶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1994年1月~200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600例大肠癌,同期135例伴有肝转移患者.结果 26例右半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转移灶分布在左、右肝和全肝的分别有3例(11.54%)、16例(61.54%)和7例(26.92%),而在109例左半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分别为17例(15.60%),35例(32.11%)和57例(52.29%).结论右半大肠癌肝转移主要分布在右肝,而左半大肠癌肝转移主要分布在全肝.
作者:孙建伟;贾玲;杨昆宪;纳智明;陈居敏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典型病例不难作出诊断,但有些病例仅局限于某一系统有突出表现,其他系统无或有轻微症状时,常被误诊或漏诊,现将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贾全心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整复治疗鼻尖部畸形.方法采用鼻翼-鼻小柱缘切口径路,对鼻软骨进行塑形和鼻尖部外覆皮肤予以修整,纠正鼻尖部畸形.结果自1998年6月~2003年5月,本组26例,经3个月~2年术后随访,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鼻尖畸形整复的手术难点在于鼻软骨支架的塑形和鼻部外露皮肤的调整.
作者:谭军;朱轶;钟茜;刘东平;吴文娟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一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2000年4月~2002年1月,应用逆行指背动脉蒂的邻指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通过指蹼处两条指背动脉和掌背动脉的Y-V延长,使两条指背动脉串连起来,大大延长了血管蒂,从而可使皮瓣覆盖到指端的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单,易于推广,不损伤手指主要动脉.血管蒂长(长可达6~7cm),可较好地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娄宏亮;杨连根;韩守江;安小刚;苗杰;李晓东;琚童军 刊期: 2003年第17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我院根据全国产后出血协作组制定的产后出血防治评分表[1],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于胎儿娩出后口服米索前列醇(米索)600μg,预防产后出血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彭鑫美;杨红霞 刊期: 2003年第17期
7月24日下午3点我站接到群众举报,我区一所幼儿园发现18例原因不明的发热腹泻病人,我站迅速前往,对该园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如下.
作者:贾冬莲 刊期: 2003年第17期
围术期急性心力衰竭,是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需要迅速有效地治疗,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康荣田;刘雅;路红梅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草酸铂(Oxalipntin OXA)与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LFP方案草酸铂130mg/m2静滴3h,第1天;CF 100mg/m2,静滴,第1~5天(CF静脉点滴一半时接点滴5-FU);5-FU 500mg/m2,静滴6~8h,第1~5天;21天为一周期.结果全组CR 9例,PR 19例,NC 8例,PD 12例,RR 58.33%.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 OXA联合5-FU、CF方案疗效肯定,经济实用,且主要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宋秀云;赵丽波;朱春凤;崔桂花;冷霜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关键是迅速清除毒物,阻止毒物再吸收.以往治疗有机磷中毒的常规首选措施是采用早期彻底洗胃加导泻,其效果不佳.我科2001年1月~2003年1月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彻底洗胃加高位清洁灌肠,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珍;王青丽;张润英 刊期: 2003年第17期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护士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临床实习学生要离开学校,到各临床医院、科室参与直接的护理工作.能否顺利的完成实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前的综合技能训练.我校经过周密的计划设计,在2000、2001年分别对护士专业进行了系统的技能训练,其结果收效显著.
作者:温艳茹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应用参脉注射液减少肝癌介入化疗后的副作用.方法将49例接受介入化疗的肝癌患者分两组,治疗组加用参脉注射液,观察对比两组介入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1)治疗组止吐有效率95.7%,对照组80.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43.5%,对照组76.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介入化疗后加用参脉注射液能够减轻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现象,提高介入化疗的效果.
作者:苏乌云;常虹;石东英 刊期: 2003年第17期
21世纪,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文明的进步及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对护理教育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怎样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护理教育体系和模式,进行护理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是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而示范课则不仅是进行护理教学改革实验的好阵地,推广先进护理教学经验的好形式,而且也是锤炼青年教员的好途径和以老带新提高护理教员素质的好方法.因此,精心组织开展优质示范课教学活动,让那些教学思想先进,教学内容科学,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技术精湛,教学组织严谨,教学艺术精深,教学管理严格,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员作教学示范,可促进和带动其他教员共同进行护理教学研究,改进护理教学方法和模式,以终达到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杨瑞;李亚洁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表现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1].近年来,对于小儿哮喘,无论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迅速有效地控制喘憋,解除气道缩窄,是提高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关键.现将我科2002年7月~2003年7月采用培美他尼合氨茶碱治疗儿童哮喘,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张玉华;刘文运;周桂荣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本院近5年来对8例眼眶病变患者行鼻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水龙;骆沙鸣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人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在目前低生育水平人口状况下,计划生育国策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亦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观察本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儿发生情况,了解其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此对本区四所接产医院分娩的13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邱美英;陆保玫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利用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在高位食管重建术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均于术中插入鼻肠营养管达十二指肠远端,术后第二天开始滴注营养液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术后静脉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5天、第10天监测体重、血浆蛋白.结果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无明显差异,前白蛋白则存在明显差异(P<0.01);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肠营养管可为高位食管重建手术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并对术后并发症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尹秋伟;王善政;张洪福;彭书华;丛波 刊期: 200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