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静;张步春;徐亚伟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期与稳定期肺康复的依从性.方法:将113例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急性期康复组(76例)及稳定期康复组(37例).急性期康复在患者感染控制,症状缓解出院时即开始.稳定期康复在感染控制,症状缓解并稳定达8周时开始.康复项目包括步行锻炼及呼吸锻炼,持续8周.患者需完成康复日记,接受随诊及随访.结果:稳定期康复组患者步行锻炼、呼吸锻炼以及肺康复总的时间、次数、依从性得分均高于急性期康复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稳定期康复组步行锻炼、呼吸锻炼、肺康复总的时间、次数依从性好的百分率均高于急性期康复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COPD患者康复依从性较低,急性期康复依从性比稳定期康复差,提示应重视COPD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康复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梁少英;岑慧红;郑则广;陈沁;崔立谦;罗俏玲;曾丽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CPT-11)联合顺铂(DDP)的 IP方案与足叶乙甙(VP-16)联合DDP的EP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1例初治广泛期SCLC患者,随机分为IP组(CPT-11 + DDP)和EP组(VP-16 + DDP).IP组:CPT-11 65 mg/m2,静脉滴注,d1、d8,DDP 25 mg/m2,静脉滴注,d1 ~ d3;EP组:VP-16 100 mg/m2,静脉滴注,d1 ~ d3,DDP 25 mg/m2,静脉滴注,d1 ~ d3.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以上者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随访中位生存时间(OS).结果:IP组有效率(RR )65.6%,疾病控制率(DCR) 87.5%;EP组RR 58.6%、DCR 82.8%,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中位生存期IP组、EP组分别为10.4个月、9.7个月,1年生存率IP组和EP组分别为40.6%、37.9%,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两组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IP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率低于EP 组(P < 0.05),IP组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EP组(P < 0.05),两组恶心呕吐、胆碱能综合征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IP方案治疗SCLC的疗效与EP方案相当,毒副反应能耐受,可作为广泛期SCLC 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汪晓洁;李丽华;寿涛;陈庆;陈雪丹;缪堃;胡静;杨立波;曾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检测67 kD层粘连蛋白受体(67L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食管鳞癌组织和26例非典型增生食管黏膜组织、23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67LR和MMP-7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1)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癌旁非典型组织和癌组织中,67LR、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依次增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01).(2)不同浸润深度的食管鳞癌组织中,67LR蛋白阳性表达率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MMP-7蛋白阳性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05).(3)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中67LR、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 < 0.05或P < 0.01).(4)67LR蛋白的表达与MMP-7呈正相关(P < 0.05).结论:67LR、MMP-7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MP-7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有关,而67LR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无关;67LR 、MMP-7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王晓兰;华新宇;陈奎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患者男,49岁,因频发性下腹部疼痛并血尿1个月于2012年2月21日入院.偶有排尿不畅病史,因经济原因一直未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 mmHg(1 mmHg = 0.133 kPa).心肺检查无异常表现.双肾区无叩击痛,各输尿管压痛点及膀胱区无压痛.尿常规提示酸碱度7.6,白细胞16个/HP,亚硝酸盐阳性,蛋白阴性,白细胞1.395 × 109/L,管型阴性,尿潜血(++).尿酸、血脂、肝肾功能正常.泌尿系彩色超声示左肾内可见多个点状强回声,双肾内可见片状强回声、边界清,多考虑钙化灶;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膀胱充盈尚可,壁完整,增厚毛糙,其内可见径线大约3.8 cm的多个强回声、伴声影.追问病史患者8年前因车祸致双下肢瘫痪、长期卧床.我科于2012年2月23日成功实施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取出大小不等结石10余个.
作者:赵宪龙;陆玲;张大富;常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老年外伤危重患者血皮质醇(Blood Cortisol)浓度、危重病评分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老年外伤危重患者入院24 h内记录的APACHEⅡ评分和测定Blood Cortisol、血糖(BS)、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浓度的变化.结果:(1)老年外伤危重患者组Blood Cortisol、T3和T4[(396.79 ± 126.68)nmol/L,(1.37 ± 0.62)pmol/L,(108.2 ± 12.1)pmol/L]明显低于非老年组[(447.05 ± 131.32)nmol/L,(2.14 ± 1.07)pmol/L,(114.5 ± 21.7)pmol/L],而BS浓度(12.36 ± 6.17)明显高于非老年组(9.27 ± 2.36)mmol/L,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老年外伤危重患者随APACHEⅡ评分的上升,Blood Cortisol浓度先升后降,BS浓度逐步上升,且不同APACHEⅡ评分组间Blood Cortisol、BS、T3和T4浓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3)死亡组的老年外伤危重患者APACHEⅡ评分与BS浓度明显增高,Blood Cortisol浓度(278.06 ± 66.39)nmol/L比存活组(401.21 ± 112.40)nmol/L明显下降,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4)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老年外伤危重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Blood Cortisol、T3和T4浓度呈负相关,与BS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外伤危重患者Blood Cortisol与BS浓度有明显变化并呈分离现象且与APACHEⅡ均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三者结合可作为评估老年外伤危重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王雄明;韦华;罗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发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血脂水平以及其预后.方法:收集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并选择同期住院的60例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对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进行可比性分析,再对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血脂水平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典型症状压榨样疼痛比例(55.00%)与非糖尿病组(76.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糖尿病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血脂水平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典型临床症状中压榨样疼痛不比非糖尿病组患者明显,往往以上腹痛、恶心及腹泻等其他临床症状入院治疗,在临床上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特别关注其早期典型临床症状.同时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过性血糖过高对其治疗及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对非糖尿病组患者也应在监测血糖的情况下,给予合理的治疗.
作者:田恒松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评价经静脉和经冠脉内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AMI患者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急诊AMI患者80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及负荷量替罗非班注射液给予方式分为A组21例(经静脉组)、B组31例(经冠脉组),C组28例(常规治疗组).观察PCI术后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分级情况,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对心功能的影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替罗非班经静脉和冠脉两种给药方式较对照组更能改善PCI术后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分级(P = 0.015),改善心功能(EF值:P = 0.000;E/A > 1例数:P = 0.012).30 d内死亡率3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346),但替罗非班使用组(经静脉或冠脉)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小出血并发症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3),具体为A组> B组> C组;替罗非班使用组(A、B两组)血小板较对照组低,但均无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3 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结论:经冠脉内及经静脉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均可有效改善PCI术后血流情况,改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何文凯;李明琰;邢晓雯;陆东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6 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286例SLE患者中血小板正常患者占75.5%(215/286),减少患者占14.0%(40/286);239例患者检测了aCL(IgG、IgM、IgA一型或两型阳性),aCL阳性占25.1%(60/239),aCL阳性组的血小板计数、APTT、FIB、PT、TT、3P试验、FDP、D-D与aCL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LE伴高LDL-C组血小板计数、APTT、PT、TT与LDL-C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IB、3P试验、FDP、D-D与LDL-C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CL阳性对SLE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无明显影响;SLE伴发LDL-C增高的患者血小板计数较高、APTT、PT时间缩短,但纤溶指标无明显改变.
作者:杨辉;于新发;谢双锋;尹松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多途径保护肾脏,如降低尿蛋白水平、抗炎、抗纤维化、抑制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过度表达等[1].足细胞(podocyte)为肾脏主要滤过屏障之一,其损伤、凋亡与脱落可导致蛋白尿生成,促进肾脏病变进展.国内外众多体外实验证实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改善足细胞的损伤.本文就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足细胞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廖春分;丁洪成;廖勇敢;程长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PICC导管管理方案.方法:将349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7-12月置管的150例,共计7 64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为对照组;2011年1-8月例,共计13 785个导管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管理方案(central line care bundle,CLB),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CRBSI 13例,发生率1.70‰,实验组CRBSI发生9例,发生率0.65‰,两组比较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该集束化管理方案能有效地预防PICC导管CRBSI的发生.
作者:周薇;何佩仪;刘丽兰;卫建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了解2010-2011年广西各地医院就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的变迁情况.方法:对所收集的广西各地医院检验科就诊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检验报告支原体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所调查广西6家医院共1 578例感染者检出的支原体中,解脲支原体(Uu)对林可霉素、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达44.61%、33.75%和27.22%;人型支原体(Mh)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8.79%、8.47%和8.14%;Uu + Mh双重感染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79.51%、79.21%和71.68%;男性Uu感染率比女性高,而女性Mh及Uu + Mh感染率均比男性高.结论:广西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混合感染、耐药现象严重,建议将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氧氟沙星等药物重新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
作者:黄颉刚;陈晓燕;祝文坚;韦银花;赵秀兰;李海芬;张恒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早期的干细胞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上.现在发现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存在一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BMSCs 是与HSC截然不同的一类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神经元样细胞[1-2].在新近的研究中,人们还发现它可以向内胚层及外胚层的细胞分化[3-4],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现有研究指出BMSCs可促进离体培养的小鼠卵母细胞的存活、发育及成熟[5].BMSCs还易被外源基因转染和表达,因而可能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6-8].
作者:张俊山;田发明;张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偏执型与未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验(WCST)分别对处于发作期、未服药治疗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偏执型的26例患者(偏执型组)、未定型的27例患者(未定型组)和3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执行功能进行评估,并以阴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症状.结果:(1)在WCST中,偏执型和未定型分裂症患者的总反应数、随机错误数、错误应答百分率和随机错误应答百分率(偏执型组分别为95.31 ± 23.12、43.42 ± 26.20、72.98 ± 10.50和43.56 ± 19.15;未定型组分别为91.22 ± 25.07、40.22 ± 25.77、72.79 ± 15.03和41.69 ± 18.5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6.72 ± 26.40、19.94 ± 15.79、56.71 ± 15.99和25.84 ± 13.24)(均P < 0.001);两患者组正确应答百分率(偏执型组为26.77 ± 10.13,未定型组为28.42 ± 12.25)均低于对照组(43.28 ± 15.99)(均P < 0.001);两患者组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持续错误应答百分率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偏执型与未定型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2)偏执型组PANSS量表妄想症状评分显著高于未定型组,WCST结果与妄想症状评分无相关关系.结论: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偏执型和未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执行功能缺陷,与PANSS量表妄想症状评分无相关关系.
作者:吴东辉;朱艳玲;高北陵;张耀文;刘哲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科技进步,心脏起搏器在心血管内科得到广泛应用,心脏起搏器植入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成熟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心脏起搏器应用的增加,伴随产生的植入后感知功能异常和心律失常等情况也逐渐增多[1],如何在随访中监测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心电变化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组采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CG)检测和12 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3 月进行的65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进行联合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肖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Lipo-PGE1,凯时,国药准字H10980023,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效果,确定合适的前列腺素E1的剂量.方法:入选肾功能受损患者130例,均接受动脉造影检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不同剂量的前列腺素E1.于冠脉造影术前及术后48 h及7 d监测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尿微球蛋白水平,记录使用前列地尔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实验组患者冠脉造影术后48 h血肌酐、血尿素氮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冠脉造影术前使用前列腺素E1可改善术后的肾脏功能,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其中20 μg被证明在效益和耐受性方面为有希望的剂量.
作者:刘伟静;张步春;徐亚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无创双相正压通气(BiPAP)模式用于无痛肠镜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无痛肠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鼻导管吸氧组(A组,n = 40)和BiPAP组(B组,n = 40).以芬太尼、丙泊酚全麻诱导后,两组均以5 mg/(kg·h)丙泊酚维持麻醉,检查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体动反应,静脉注射0.5 mg/kg丙泊酚加深麻醉,观察2 min后,继续操作,如若再次出现体动反应,重复静注丙泊酚,直至能够满足检查为止.麻醉诱导即刻给予A组患者面罩吸氧(2 L/min),给予B组患者无创BiPAP通气(氧浓度27%).连续监测患者ECGⅡ、SpO2和血压,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后1、3 min SpO2,及需要托下颌辅助呼吸的次数,同时记录患者有无发生舌后坠、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结果:A组患者麻醉后3 min SpO2明显低于B组,检查中需要辅助呼吸的概率(37.5%)也明显大于B组(0%).两组舌后坠的发生率、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iPAP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术患者呼吸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氧合,规避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艾青;王志萍;刘林汉;吴硕雄;汪昊星;李筱;安明昊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苦参碱能否重新诱导HepG2细胞DLK1基因被印记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RT-PCR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HepG2细胞后DLK1基因表达水平变化;MTT、transwel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苦参碱作用后HepG2细胞的增殖、凋亡及侵袭力的变化.结果:HepG2细胞经苦参碱处理后,DLK1基因的Mrna 表达量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均降低,细胞抑制在G1期.结论:苦参碱能有效地抑制DLK1基因的表达,且能抑制肿瘤细胞HepG2生长、增殖和侵袭能力.
作者:罗耀玲;黄铀新;刘瑶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影响.方法:在正常葡萄糖(5.5 mmol/L)或高糖(16.8 mmol/L)条件下以50 ~ 5 000 pmol/L艾塞那肽孵育HUVECs,硝酸还原酶法检测HUVECs的一氧化氮(NO)释放量,荧光法检测细胞内eNOS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HUVECs内eNOS 1177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和总蛋白水平,real time RT-PCR检测eNOS mRNA水平.结果:正常葡萄糖条件下,艾塞那肽使HUVECs释放NO增加,提高细胞内eNOS活性及1177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提高eNOS总蛋白水平.高糖条件下,艾塞那肽仍具有上述作用,且可提高eNOS mRNA水平.结论:艾塞那肽可上调HUVECs中eNOS的活性和表达,使NO释放增加,可能是其发挥降压及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丁丽;张锦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间,25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膀胱镜下水扩张及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共8次.在水扩张前及扩张后3、6及9个月通过疗效问卷及ICSI、ICPI、VAS、尿流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大膀胱容量以及通过疗效问卷、ICSI、ICPI、VAS检测所显示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在膀胱水扩张后3个月时效果明显.无毒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及间质性膀胱炎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徐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外科住院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信息,电话随访患者围术期不良体验及术后疼痛控制状况,为提高围术期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术前1个工作日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的外科、妇科、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手术及麻醉信息、术前关心的问题、住院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术后电话随访以下内容:住院过程中的痛苦经历、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以及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938份,其中有效答卷903份.术前焦虑的发生率为18.7%,术前抑郁的发生率为14.4%,焦虑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9.5%.术前患者对于手术及康复的问题关注多,对麻醉及疼痛问题的关注其次,对于住院花费等问题关注较少.患者对于术后镇痛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在其回顾住院过程的痛苦经历时,主要的问题依然是术后疼痛.心脏、乳腺、胸外科、骨科手术的患者更多发生术后急慢性疼痛.结论: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的术前成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术前患者主要担心手术及康复的问题,对麻醉及疼痛的担心较少.术后镇痛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术后急慢性疼痛多发生在心脏、乳腺、胸外科、骨科手术的患者,对这类人群应加强术后镇痛治疗.
作者:张明;冯艺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