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丁旻珺;谢娟

关键词: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utsiein模式, 预后, Logistic回归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和抢救.方法:按Utsein模式要求登记本院急诊科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院内外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154例,对其可能与预后相关的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剐、基础疾病史对患者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开始至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复苏后72 h内的体温、复苏后第3天APACHEⅡ评分、复苏后有无肌阵挛或抽搐、复苏后血pH值、复苏后D-二聚体指标等7个指标对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开始至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复苏后72 h内的体温、复苏后第3天APACHE Ⅱ评分、复苏后有无肌阵李或抽搐、复苏后血pH值及复苏后D-二聚体指标.结论:心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开始至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复苏后72 h内的体温、复苏后第3天APACHE Ⅱ评分、复苏后有无肌阵李或抽搐、复苏后血pH值及复苏后D-二聚体指标是影响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基本指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用心脏超声对13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行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检查,同时检测血iPTH、Lp-a并作相关分析.结果:(1)随着肾功能下降,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值增加,心室射血分数(EF)下降;同时iPTH、Lp-a水平逐渐升高.(2)CKD各期iPTH水平与EF呈负相关(P<0.05),与LVMI呈正相关(P<0.05);CKD各期Lp-a水平与EF呈负相关(P<0.05),与LVMI呈正相关(P<0.05).(3)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iPTH与Lp-a呈正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可能与iPTH、Lp-a水平有关,控制iPTH、Lp-a水平对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文清;邢艳芳;黄丽;钱捷;梁敏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与骨髓瘤骨病的关系,研究其与骨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及骨髓瘤细胞株U266中细胞核因子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护骨蛋白(OP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mRNA转录情况,进而探讨其在MM骨病中的作用.结果:U266及MBD患者中,RANKL、MIP-1α及大部分NSE 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骨损害程度基本呈正相关,MM中OPG的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骨髓瘤骨病是一个多因子、多系统参与的复杂的、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

    作者:高维;李晓进;张学美;谭琳;聂波;李惠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黄连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心肌I/R模型,将5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7组:假手术组、心肌I/R组、溶剂(1%CMC-Na)对照组、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复方丹参组,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4 h后,复制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40min).观察再灌注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发生率和死亡率;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40min后,实验组较I/R组VT及VF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L/R组的SOD活力提高(P<0.05),而MDA生成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肌I/R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黄连解毒汤具有抗大鼠I/R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I/R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作者:付晓春;陈建军;王舰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改良低张法胃肠声学造影在胃肠间质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是发生于胃肠壁内外的一种非上皮性肿瘤.自2009年3月起,我科采用改良低张法胃肠声学造影对临床可疑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检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24例临床可疑胃肠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0~65岁,平均(57.2±12.3)岁.临床表现腹痛21例,腹部肿块11例,腹胀10例,黑便3例,贫血2例.

    作者:曾南萍;曾玲;张和林;祝中荣;易斐;吴艳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浅谈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深度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自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自创以来,在烧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对创面修复,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有很好效果[1-3].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9年9月,对32例深度烧伤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获得较好效果,现就我们运用这项技术所进行的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蔡佳;廖少彬;郑妙君;李冰丽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调查研究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8例,观察8周.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共72例患者完成随访,帕利哌酮组35例,利培酮组37例.治疗4周末帕利哌酮组PANSS各项减分率更明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时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帕利哌酮组治疗有效率为82.9%.利培酮组治疗有效率为86.5%,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时两组PSP值有不同程度提高,帕利哌酮组提高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无明显差异,但起效快,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社会功能.

    作者:周怀忠;王朔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综合医院心理科集体心理治疗模式实践与研究

    目的:对患有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强迫症的患者进行集体心理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为更安全、更有效地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心理科门诊就诊并依据有关标准分别诊断为抑郁痘、焦虑症和强迫症的患者各60例,分别按病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配合一般性的心理治疗,观察组使用同种药物治疗配合集体心理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第2、4、8周进行评定,抑郁症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焦虑症患者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强迫痘使用耶鲁布朗量表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第2、4、8周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的焦虑症患者仅在治疗8周之后,HAMA评分才比对照组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02).观察组的强迫症患者在治疗后第2、4、8周耶鲁布朗量表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观察组服用药物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抑郁症以及焦虑症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强迫症疗效并不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冯冬梅;梁颂游;代娟;郑会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单通道经皮肾镜下多种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90例

    目的:总结单一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90例上尿路结石均采用单通道PCNL结合不同碎石器治疗,鹿角形肾结石者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结石大小1.0 cm×0.8cm~3.5 cm×6.2 cm,平均1.7 cm×4.1 cm.结果:90例均一期碎石、取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平均出血量30 mL(10~100 mL),结石清除率为93.3%(84/90);6例残余结石均为鹿角形结石,主要集中于与通道平行的肾后组盏,少部分位于肾中盏,于术后1~2周行二期碎石术,平均手术时间50 min,结石总清除率为95.6%(86/90).4例术后仍有少量结石残留,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随访3个月,结石清除2例.结论:单通道经皮肾镜下多种碎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可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创伤及并发症.

    作者:刘士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血清生长激素结合蛋白在特发性矮小患儿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患儿血清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rowth hormone binding protein,GHBP)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在矮小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矮小症儿童320例.根据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激发试验GH峰值>10 ng/mL,筛选出ISS患儿200例为ISS组,健康体检儿童45例为对照组对其中34例ISS患儿用GH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血清GHBP水平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GHBP水平,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直线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SS组血清GHBP水平高于对照组[(242.74±203.75)pmol/L vs(102.45±16.24)pmol/L,P<0.05].血清GHBP水平与GH峰值无明显相关性.34例ISS患儿用GH治疗3、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GHB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GHBP水平升高可能与ISS的发生相关,ISS患儿通过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GHBP水平明显下降,提示GHBP可为ISS临床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卡;杨玉;杨利;谢理玲;柯江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索利那新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索利那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为10 d,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OABSS、PPBC、QOL评分及排尿日记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膀胱顺应性(BC)、初始尿意容量(FDV)、膀胱大压容量(MCBC)分别为(40.1±11.4)mL/cmH2O、(186±73)mL、(316±104)mL,较对照组[BC(54.9±16.9)mL/cmH2O、FDV(154±48)mL、MCBC(268±92)mL]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OABSS、PPBC及QOL评分分别为(5.12±1.46)分、(1.74±0.79)分、(1.43±1.02)分,较对照组治疗后[OABSS(7.49±1.92)分、PPBC(2.86±0.87)分及QOL(2.91±0.90)分]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观察组24 h尿急次数(1.5±0.7)次较对照组(2.3±1.7)次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采用索利那新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有效地改善尿急等症状,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广涛;包振虎;张连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79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53例)和对照组(64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及冠脉造影结果的差异,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糖尿病与再狭窄呈正相关(P<0.05).支架直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再狭窄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高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水平是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作者:刘房春;张春晓;齐向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尿液内皮素-1在先天性肾积水患儿中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尿液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肾积水患儿诊断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50例单侧UPJO患儿,均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或磁共振水成像(MRU)等检查证实,并排除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列为研究组;选取40例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患儿,列为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均在术前留取膀胱尿液标本.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尿液ET-1,同时测定尿肌酐(Cr).结果:研究组尿ET-1/C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T-1 845pg/mmol Cr为诊断界值,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0%,总准确率为82.5%.结论:尿液ET-1作为一个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敏感、特异、方便、非侵入性等优点,在先天性肾积水患儿的尿生物学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伏雯;夏慧敏;刘国昌;温英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血液透析患者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12例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0-2010年间在我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45例患者,其中12例1年以上未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针.结果:12例患者中平均(3.89±1.76)年未用促红素针(1~7年).Hb平均水平(13.8±1.84)g/dL,铁蛋白(86.2±84.1)ng/mL,甲状旁腺素(479±476)pg/mL,血清白蛋白水平、Kt/V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8.6±7.15)mg/L.血清促红素水平正常.肿廇标记物检查示3例患者CA125、1例患者TPSA、1例患者CEA轻度上升.9例非多囊肾患者仅4例超声检查见肾脏多发囊肿,1例子宫肌瘤.1例患者停用促红素5年后诊断肾癌.1例患者停用促红素1年后诊断肝癌.结论:极少数血液透析患者不需促红细胞生成素针也可维持Hb>11 g/dL,其病因以肾囊肿性病变和肿瘤多见.

    作者:王文荣;李秋芬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金标法与ELISA在检测脐血HBsAg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金标法和ELISA在检测脐血HBsA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脐血血清同时应用金标法和ELISA(一步法)测定HBsAg,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Kappa分析,两种测定方法具有一致性,但一致性不是很强.用ELISA两步法对结果不一致标本进行复核,经判读都为阳性(有1例为污染,两步法仍为阴性).结论:建议脐血测定HBsAg应用ELISA两步法.

    作者:葛高霞;张晓洁;邱胜丰;黎青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理结果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结果与抗病毒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肝活检结果分为轻、中、重度组,均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48周,观察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YMDD变异率、ALT复常率.结果:重、中度组在各时间点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虽高于中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48周重度组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轻度组.但与中度组无统计学差异,中度组在48周时高于轻度组.中、重度组24、48周ALT复常率与轻度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在24周轻度组YMDD变异率(17.1%)明显高于重度组(2.9%),至48周轻度组变异率达34.3%,明显高于中度组(17.1%)及重度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程度与抗病毒的疗效显著相关,肝脏炎症分级在中度以上时,抗病毒疗效较好,同时YMDD变异率也较低.

    作者:代雪枫;马勇;陈云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后颅窝手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后颅窝手术后常见的切口并发症包括皮下积液、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临床上并不少见,处理有时较棘手.我们于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后颅窝术后出现上述并发症的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后颅窝肿瘤15例,其中听神经瘤5例、脑膜瘤3例、胶质瘤4例、髓母细胞瘤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1瘤:枕大孔区畸形4例,小脑出血4例,外伤3例.年龄6~76岁,男16例,女10例.

    作者:王耿焕;张建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在线血容量监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线血容量监测(BVM)对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及降低透析中低血容量症状发生率的临床应用.方法:监测30例受试者在常规透析、普通调整透析及BVM调整透析不同阶段的相对血容量变化、低血容量症状的发生率、透后血管再充盈情况.结果:常规透析、普通调整干体重、生物反馈BVM调整透析阶段干体重分别为(58.90±7.72)、(54.63±6.78)、(53.91±7.9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阶段的低血容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7.33%、34.85%和22.89%,BVM调节透析阶段的发生率较前两者低(P<0.05);三阶段的停止超滤后10 min的相对血容量变化分别为1.68±1.13、1.57±1.20和1.25±1.38,BVM调整透析阶段较常规透析阶段更低(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率、脱水率与透后血管再充盈呈正相关.结论:BVM调整透析有助于正确评估干体重,降低透析中低血容量症状的发生率.监测透后再充盈情况有利于干体重的评估.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心血管代偿能力.

    作者:黎晓磊;陈红;孔耀中;黄英伟;邵咏红;肖观清;林敏娃;黄雪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CSEP监测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皮质脊髓柬神经元并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BrdU+NSCs组在SCI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较SCI组明显增多(P<0.05).CSEP-P波潜伏期比SCI组明显缩短(P<0.05).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与CSEP-P波潜伏期变化呈负相关(r=-0.914,P<0.001).BrdU+NSCs组与NS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SCI区域存活、迁移,并可减轻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缩短SCI后CSEP-P波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孔令胜;靳峰;郭强;张浩;韩光魁;胡亚伟;杨冬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联合检测肿瘤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癌胚抗原(CEA)联合血清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入选病例85例,分为肺癌组及良性病变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EA以及血清CEA、CYFRA21-1、NSE的含量.结果:肺癌组中检测的各项肿瘤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肺腺癌组中血清CEA、NSE与肺泡灌洗液CEA等指标水平要显著高于肺鳞癌组(均P<0.05),而肺鳞癌组中血清CYFRA21-1水平则要高于肺腺癌组(P<0.001).在单项指标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EA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联合4项肿瘤标志物可继续提高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EA联合血清CEA、CYFRA21-1、NSE的检测有助于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E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血清高,联合检测能提高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高少勇;林其昌;陈公平;林晓;赵建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YM155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YM155,4,9-二氢-1-(2-甲氧基乙基)-2-甲基-4,9-二氧代-3-(2-吡嗪甲基)-1H-萘并[2,3-d]咪唑鎓溴化物,分子式为C20H19N4O3.Br,分子量443.30,由Astellas制药公司合成,水溶性,体内外均可有效抑制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研究[1]表明当其浓度仅为0.54 nmol/L时就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内survivin的表达水平,有效杀伤肿瘤细胞.而鉴于survivrin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survivin靶向抑制措施在抗肿瘤治疗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2],现作为一线survivin特异抑制剂的YM155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近几年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作者:肖建华;曾文;游艳;董自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