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IV/HCV混合感染相互作用特点的研究进展

王海斌;游晶;陈红英;刘怀鄂;杨微波;张小丽

关键词:感染者, 艾滋病, 混合感染, 患者, 肝脏功能损害, 机会性感染, 易感人群, 生存质量, 母婴传播, 静脉吸毒, 恶性肿瘤, 传播途径, 致死率, 性传播, 数据表, 生存期, 发生率, 大基数, 中国, 疫情
摘要:自从我国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疫情逐渐扩散蔓延,截止至2011年底,据中国CDC估计,我国存活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与此同时,我国HCV感染者目前约有4 000万人,约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四分之一,居世界之首.上述数据表明我国HIV及HCV感染者现已存在很大基数,加之两者存在着相似的传播途径(如性传播、多次输血、静脉吸毒及母婴传播等)及易感人群,致使发生HIV/HCV混合感染的现象相当常见.自从HAART开展普及以来,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现已得到明显提高,艾滋病相关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显著下降,但是由HIV/HCV混合感染而引起的肝脏功能损害已成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SF1与HMGB1和IL-10作用分子机制的体外研究及意义

    目的:本研究以RAW264.7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烧伤血清刺激建立烧伤细胞模型,在体外研究HSF1的抗炎症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烧伤血清刺激前后RAW264.7细胞中HSF1与NF-κB表达,凝胶阻滞法(EMSA)检测HSF1与炎症因子HMGB1和抗炎症因子IL-10基因启动子区相互作用,同时检测NF-κB是否参与上述的相互作用.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的RAW264.7细胞几乎不表达HSF1,少量表达NF-κB,加入烧伤血清刺激后大量表达HSF1和NF-κB.HSF1与HMGB1和IL-10基因的启动子区HSE有相互作用.NF-κB不参与HSF1与HMGB1和IL-10基因启动子区HSE的结合.结论:HSF1与HMGB1和IL-10的启动子区HSE结合,抑制HMGB1的表达,促进IL-10的表达.在炎症反应中HMGB1和IL-10的表达不直接受NF-κB的调节.

    作者:艾云智;陈丹;罗文福;张先安;罗成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环吡酮胺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环吡酮胺阴道乳膏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RVVC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7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环吡酮胺软膏阴道给药,5 g/d,连用7d;对照组硝酸咪康唑栓阴道给药,200 mg/d,连用7d.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用药24h内症状缓解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27%(26/37)和44.12%(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停药后1周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59%,对照组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在停药后的1、3、6个月有显著降低复发率,分别为0%、0%、5.71%,而对照组停药后的1、3、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7.85%、25.00%、46.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P< 0.01).结论:吡酮胺阴道乳膏治疗RVVC的疗效明显,且能显著降低复发率,优于传统治疗药物硝酸咪康唑栓.

    作者:何叶;曾定元;李晶晶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鼻内镜鼻窦开放后两种鼻腔填塞材料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应用效果,指导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选择合适的填塞物.方法:应用凡士林纱条和胶原蛋白海绵分别作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术腔的填塞物,记录填塞期间鼻腔胀痛,止血效果,拔出时出血情况,取出鼻腔填塞物后鼻腔黏膜情况及术后两周鼻腔粘连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填塞期间舒适度胶原蛋白海绵优于凡士林纱条,拔出胶原蛋白海绵时伤口渗血情况明显小于凡士林纱条组,胶原蛋白海绵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凡士林纱条填塞后的鼻腔黏膜.术后两周鼻内镜下检查鼻腔黏膜发现胶原蛋白海绵组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凡士林纱条组.结论: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填塞止血以胶原蛋白海绵为佳,患者不适感轻,鼻腔黏膜损伤轻.

    作者:谷李欣;丁小军;邓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补偿医学在小儿哮喘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补偿医学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新确诊哮喘的患儿中愿意接受为期6个月的包括健康教育、心-身疗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在内的补偿医学治疗的患儿67例为研究组,在不愿意接受的患儿中选取病情及年龄等一般情况相仿数量的患儿67例为对照组.除补偿医学治疗外,所有患儿均按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干预前后儿科哮喘生命质量问卷评分及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测定结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生命质量问卷评分在症状(62.7±23.1 vs.54.3±20.5,t=2.2263,P<0.05)、活动(23.4±8.2 vs.20.1±6.9,t=2.5205,P<0.05)、情感(47.6±15.9 vs.40.8±12.7,t=2.7352,P< 0.01)三个维度及总得分(133.8±40.1vs.115.2±37.4,t=2.7765,P<0.01)上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FEV1(2.4±0.7比2.1±0.6,t=2.6201,P<0.05)、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91.8±28.4 vs.82.1±26.6,t=2.0405,P< 0.05)也较对照组高.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补偿医学对患儿进行治疗,可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改善患儿肺功能.

    作者:陈双雯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Nup88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核孔蛋白复合体蛋白88 (Nup88)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40例乳腺癌及4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Nup88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up88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P<0.001);乳腺癌组织学分化越低、临床TNM分期越晚、淋巴结有转移,Nup88 mRNA表达水平越高(均P<0.05);Nup88 mRNA表达与cerbB-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Nup88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表达可作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擘;李芳;田延锋;赵增仁;江建军;王园园;贺新奇;张丽静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普通肝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影响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间质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同时,肝素组雾化吸入肝素25 mg,每日3次;对照组吸入生理盐水.疗程14d.治疗前及结束后检测血气分析、肺功能及临床指数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素组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由治疗前(42±3)%上升到(52±5)%;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由治疗前(45±4)%上升到(58±2)%;血氧分压由治疗前(61±4)%上升到(78±3)%;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减低明显(3.45±0.14 vs.6.85±0.20,P<0.05),D-二聚体转阴率(15/21)和(7/21);临床指数由治疗前5.2±1.1下降到2.6±0.2,P<0.05.结论:普通肝素雾化吸入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纤维化和抗凝,可用于治疗间质肺疾病.

    作者:王红阳;禹江涛;李立群;刘信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人细胞因子IL-12p70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Ag85A融合基因重组卡介苗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可表达融合蛋白IL-12p70-Ag85A的重组卡介苗,为结核病新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穿梭表达质粒pMV361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rpMV361-IL-12p70-Ag85A.将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以电转化方式导入BCG基因组构建重组卡介苗rBCG-IL-12p70-Ag85A.通过抗生素筛选、重组卡介苗基因组PCR扩增及测序,以及western-blotting对重组卡介苗进行鉴定.结果:经鉴定,重组卡介苗成功构建,并可表达融合蛋白IL-12p70-Ag85A.结论:重组卡介苗rBCG-12p70-Ag85A构建成功,并可高效表达目的蛋白.

    作者:邓仪昊;何红云;张本斯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E-cad、α-cat、β-cat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癌中E钙黏蛋白(E-cad)、α-环连蛋白(α-cat)、β-环连蛋白(β-cat)的表达,了解其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α-cat、β-cat在10例正常卵巢组织及32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临床病理指标.结果:E-cad在卵巢上皮癌组织的细胞膜中均有表达,并随着分期越高、分化越低表达强阳性率越低,在黏液性囊腺癌中强阳性率表达比浆液性囊腺癌高.65.6%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α-cat表达为弱阳性,并随着分期越高、分化越低,其弱阳性率越高,在黏液性囊腺癌中的弱阳性表达率比浆液性囊腺癌高.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细胞质及细胞核的β-cat异质性表达占75%,且与分期、分化成正相关.结论:卵巢上皮癌组织中E-cad、α-cat、β-cat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相关,并与肿瘤的分化、分期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温如玉;曾蕾;郑巧灵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中HLA-G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AM)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 (HLA-G)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择36例AM患者的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以35例非AM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各组内膜HLA-G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HLA-G的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P=0.000 60.05,0.005 9),在位与异位内膜间HLA-G的阳性表达率以及阳性表达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457 7,P<0.05),且HLA-G的表达与月经周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M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中均可见HLA-G的异常表达,HLA-G可能在AM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谭金凤;王宁宁;吴艳欣;谢洪哲;廖悦华;刘泳冬;钟苗;梁莉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手术处理

    十二指肠是结肠肝曲癌易受侵器官,原来普遍认为结肠肝曲癌侵润十二指肠即失去根治机会,因而多给予姑息处理.通过对结肠肝曲癌浸润十二指肠患者根据不同临床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处理方式,我们发现部分患者仍能达到根治效果,预后良好.现就2003年8月至2011年7月21例住院手术的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赫永金;余国庆;王建锋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生长激素缺乏儿童心理行为研究

    目的:了解生长激素缺乏(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儿童心理行为的状况,探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对GHD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62例GHD儿童均予国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0.1IU/(kg·d),睡前皮下注射,疗程均达12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测试并观察他们的身高变化,并与50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1)GHD儿童予国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身高增长明显;(2)CBCL测试:GHD儿童治疗前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及心理行为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男孩主要表现为抑郁、交往不良、社会退缩、多动方面,女孩主要表现为抑郁、社会退缩、违纪方面.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后12个月测试,男、女治疗组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及心理行为粗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生长激素缺乏儿童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引起重视;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GHD儿童不良的心理行为.

    作者:谢理玲;李守明;杨玉;郑淑华;杨利;周斌;吴限;邹海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EGCG对雨蛙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EGCG对雨蛙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组又分为造模后8、12、24h(各6只).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雨蛙素(50 μg/kg),7次,建立小鼠AP型.治疗组在造模后1、3、6h腹腔注射EGCG(25 mg/kg).造模成功后8、12、24 h处死小鼠,切取胰腺,测定血清中AMY、TNF-α、IL-6、MDA的含量,测定胰腺组织NF-κB水平及胰腺组织学观察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小鼠血清淀粉酶、IL-6、TNF-α、MDA、胰腺组织NF-κB表达、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结果,模型组相应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组应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相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EGCG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下调TNF-a、IL6表达和提高对氧自由基清除,从而减轻实验室小鼠胰腺炎胰腺组织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

    作者:杨卫振;脱红芳;彭彦辉;张万星;暴雷;杨月卿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肺隔离症24例临床分析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早于1946年由Pryce提出,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大约占肺部先天性疾病的0.15%~ 6.00%.本文分析我院2006-2011年经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6-2011年我院呼吸科及胸外科经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24例患者.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所见病变特点、术后病理特点,以及随访结果.

    作者:陈亮;孟自力;洪永青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浓度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同下肢周围血管病变(PAD)的关系.方法:入选105例T2DM患者,根据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PAD组(49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Non-PAD)组(56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C(HbA1c)、C反应蛋白(CRP)等血液生化指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的浓度,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血管检查.结果:T2DM组患者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T2DM患者中PAD组25(OH)D3浓度明显低于Non-P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AD与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BMI、HbA1c、CRP、LDL-C呈正相关(r=0.56=0.16,均P< 0.05),与25(OH)D3呈负相关(r=-0.4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血管病变与25(OH)D3浓度具有独立相关性(β=-0.37,P<0.01).结论:血清25(OH)D3浓度与T2DM患者PAD发生有关.

    作者:刘金霞;张才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一种简易的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疗效

    目的:比较一种简易的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按体重调整剂量与按经验调整剂量在控制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者随机分为“0.1组”和“经验组”.0.1组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2 U/(kg·d),调整剂量方案为每天增加0.1 U/kg;经验组甘精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及调整剂量方案依据内分泌专业高级职称医师个人经验而定.FBG的目标值定为≤7.0 mmol/L.结果:0.1组与经验组FBG达标时FBG水平(5.9±0.9 vs 6.0±0.9) mmol/L、达标时间(3.3±1.4 vs 3.2±1.3)d、甘精胰岛素日剂量(0.43±0.14vs 0.48±0.17)U/(kg·d)及低血糖发生率(3/35 vs 5/36)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控制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按体重调整甘精胰岛素剂量的方案简单易学,安全有效.

    作者:李小维;麦坤仪;李万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HIV/HCV混合感染相互作用特点的研究进展

    自从我国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疫情逐渐扩散蔓延,截止至2011年底,据中国CDC估计,我国存活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与此同时,我国HCV感染者目前约有4 000万人,约占全球总感染人数的四分之一,居世界之首.上述数据表明我国HIV及HCV感染者现已存在很大基数,加之两者存在着相似的传播途径(如性传播、多次输血、静脉吸毒及母婴传播等)及易感人群,致使发生HIV/HCV混合感染的现象相当常见.自从HAART开展普及以来,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现已得到明显提高,艾滋病相关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显著下降,但是由HIV/HCV混合感染而引起的肝脏功能损害已成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海斌;游晶;陈红英;刘怀鄂;杨微波;张小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样病变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样病变不同病理结果的超声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样病变的不同病理结果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总结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要点及不同病理结节的声像图特征.结果:良性结节(结甲、腺瘤、结节型桥本氏甲状腺炎)50例,恶性结节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9例,其中2例漏诊,淋巴瘤1例).结论: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的结节样病变的良恶性的鉴别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汉涛;吴丽桑;周瑞莉;安秀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噬菌体法检测利福平耐药在耐多药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噬菌体检测利福平耐药性在快速早期诊断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09-2011年诊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痰噬菌体检测利福平耐药结果和培养法的药物敏感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在药物敏感试验证实RFP耐药的患者中,82.7%为耐多药肺结核.(2)在菌阳肺结核中耐多药肺结核患病率24.6%.其中初治和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耐多药肺结核分别为4.1%和54.9%.(3)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噬菌体法检测RFP耐药阳性率为79.0%.(4)噬菌体法和培养法检测RFP耐药有较好的相关性(r=0.587).结论:噬菌体法检测RFP耐药性与耐多药结核病诊断符合率较高.噬菌体法测定RFP耐药可以作为耐多药的早期诊断依据.由于噬菌体法检测快速、方便和简易,它可以作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作者:丁秀秀;谭守勇;谭耀驹;邝少佳;邝浩斌;黎燕琼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634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6.94%(44/634);其好发高危因素包括:流产次数》2次、剖宫产史、前次分娩有胎盘粘连并产后出血史;(2)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组子宫切除率为31.82%(14/44),未植入组子宫切除率为1.19%(7/590),有显著性差异(x2=119.97,P<0.005).其中剖宫产史、子宫颈部位膨大是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3)保守治疗采取子宫下段连续环形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碘仿纱条填塞成功率达100%.结论:(1)有剖宫产史、多次流产史或胎盘粘连并产后出血史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应高度怀疑胎盘植入,术前评估及准备充分;有利于减少母儿危害.(2)子宫下段环形连续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填塞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而对有割宫产史,术中发现子宫颈部位膨大者,如有短时间无法控制的出血,应果断地采取子宫切除手术,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凌芝;郑九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甲磺酸罗派卡因和盐酸罗派卡因在臂丛腋入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

    罗哌卡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研究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腋路神经组织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21~56岁,体重55 ~ 75 kg,男32例,女28例,无麻醉过敏史,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20mL(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商品名卡路利,批号:20070232)+2%盐酸利多卡因10 mL+ 0.9%氯化钠10 mL,B组0.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瑞典Astra Zeneca AB商品名耐乐品批号IA1562)+2%盐酸利多卡因10 mL+0.9%氯化钠10 mL.

    作者:康志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