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蒋红君
目的:比较在人工流产术前分别口服米索前列醇与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0例早孕妇女分为两组,A组为米索前列醇组,在人工流产前2 h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0.4 mg.B组为利多卡因组,术前用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宫颈旁4、8点钟处各注射2.5 mL约5 min后手术,观察术中宫颈松弛、镇痛效果等.结果:术中宫颈松弛程度,A组与B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尤其在显效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 0.01);A组与B组镇痛效果比较,两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组与B组均对宫颈松弛与镇痛效果满意,两组方法安全、简便、有效,适宜在基层单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采用,尤其以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更受施术者及受术者接受,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燕婵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4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于PCI 术前、术后24 h测定肌钙蛋白I(cTnI);PCI术前、术后5 d、术后30 d测定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观察ACS患者随访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PCI术后24 h cTnI均显著升高(P < 0.01),A组较B组升高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两组在用药后5 d及30 d LDL-C和TC均显著下降(P < 0.01),40 mg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且30 d LDL-C达标率(即LDL-C≤1.8 mmol/L比例)更高(24% vs 66%,P < 0.01).(3)A组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2例)较A组(再发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5例、再发心绞痛需住院治疗3例共9例)显著降低(P < 0.05).(4)两组药物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ACS患者PCI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40 mg/d能显著降低LDL-C、TC、cTnI水平,提高30 d LDL-C达标率,降低围手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吴涛;邱健;洪长江;徐林;顾晓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mA1b)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了解MIF及mA1b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138例患者按WHO诊断标准分型,分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肾病但无明确冠心病依据的患者,采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观察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MIF及mA1b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MIF水平(32.61 ± 5.1)μg/L及mA1b水平(63.00 ± 15.2)mg/L高于无明确冠心病的患者MIF(14.32 ± 3.20)μg/L及mA1b(21.00 ± 10.0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患者MIF及mA1b水平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IF(6.37 ± 1.2)μg/L及mA1b(13.75 ± 5.75)mg/L.结论: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 MIF 及mA1b,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参考指标.
作者:吴碧红;孔耀中;肖观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eent assay,IF)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检测临床疑似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并进行相关性及对比分析.方法:IF法按说明书操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异的荧光核型为阳性;ELISA法按说明书操作,浓度≥18 U/mL为阳性,12 ~ 18U/mL为可疑,≤12 U/mL为阴性.结果:检测临床疑似自身免疫患者血清138份,IF法阳性50份,阴性88份,阳性率36.23%,ELISA法阳性78份,阴性60份,阳性率56.52%.经卡方检验 P < 0.01.其中IF法样本血清稀释倍数与ELISA法检测浓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99.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差异有显著性,ELISA法敏感度明显高于IF法.同时,IF法样本血清抗核抗体血清稀释倍数与ELISA法的浓度呈一定相关性.
作者:夏勇;李齐光;唐希才;邱志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膀胱血块填塞系泌尿生殖系统常见急症,是泌尿外科手术如: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镜检、膀胱手术等常见并发症,少数患者甚至是在膀胱腔内药物灌注化疗、肾穿刺活检术后及产后出现膀胱出血.常因血块填塞而致排尿梗阻,血块刺激膀胱收缩出现剧烈腹痛.
作者:张鑫圣;张颖;郑建萍;刘世雄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持续状态(SE)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SE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56例SE患儿的病因、发病年龄、发作类型、惊厥持续时间及控制时间、相关辅助检查、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影响SE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病年龄以3岁以内多见,以症状性病因常见,往往由治疗不规则及感染等诱发,发作类型大部分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出院时发作终止49例,发作减少5例,持续发作2例,其中发作持续时间≤60 min、使用咪唑安定持续静滴治疗者,近期疗效较好(P < 0.05).结论:SE患儿发病年龄以3岁以内多见,症状性病因常见,往往由不规则服用抗癫痫药物及感染诱发,发作类型大部分为CSE.发作持续时间、治疗方案与SE近期疗效密切相关(P < 0.05).
作者:黄月艳;秦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行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75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的1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行修补术,观察并记录放疗结束后1 h、放疗后6个月及行修补术后1 h双侧颈内动脉(ICA )、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值.结果:行放疗术的575例鼻咽癌患者,经统计有11例(1.91%)为脑脊液鼻漏.11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 3年,取材部位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嗅觉减退及鼻腔干燥病例,鼻腔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其中一次性修复成功者10例,二次修复成功者1例.结论:脑脊液鼻漏在鼻咽癌并发症中并不多见,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对其进行治疗,直视下操作,准确定位,损伤小,不损伤脑组织,避免开颅手术易致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裕茂;张乃崇;赖廷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了解鼻腔内激光照射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应用低强度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32例偏头痛患者,每天照射1次,每次30 min,7 ~ 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 ~ 3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SP含量变化.并设对照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剂量为10 mg/d,7 ~ 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 ~ 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2例,有效率93.8%.对照组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9例,有效率71.9%.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血浆SP的变化:治疗前(26.48 ± 4.22)pg/mL,治疗后(13.26 ± 3.76)pg/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血浆SP降低.结论:鼻腔内激光照射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并可以降低患者血浆SP.
作者:黄应杰;陈加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株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靶向hTERT基因的微小RNA(miRNA),构建4个重组表达质粒并转染人胆囊癌GBC-SD细胞株.48 h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TERT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靶向hTERT的4个重组质粒转染组的hTERT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 < 0.01).结论:靶向hTERT基因的特异性miRNA表达载体能有效地下调GBC-SD细胞中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吴斌全;邹敏;刘会春;鲁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明确磁导航导引系统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3-8月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86例,43例患者透视下以磁导航系统二维模式辅助调整磁导丝尖端的弯度和推送的方向,辅助导引导丝通过病变至靶血管的远端(磁导航组),其余43例患者以常规方法体外塑形导丝尖端和弯度,透视下手动旋转、推送导引钢丝通过靶病变至靶血管的远端(常规方法组).两组患者均予球囊预扩张后植入支架.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两组患者导丝放置成功率、导丝放置时间、导丝放置X线曝光量、平均造影剂使用量.结果:(1)磁导航组41例(95.3%)患者在磁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经皮冠脉介入治疗,2例因磁导航导丝进入冠脉内膜下假腔换用常规导丝完成手术,无死亡,无心血管事件.(2)磁导航组病变通过时间、放射透视剂量均高于常规方法组,但造影剂使用量低于常规方法组.结论:磁导航导引系统在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但是仍需经过一个学习曲线.
作者:孟康;朱华刚;吕树铮;陈韵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寻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手术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行的811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及钬激光碎石手术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尿路感染、结石位置以及大小、是否嵌顿和所用碎石方法等.分析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86.3%(700例)的患者手术成功.结石未完全清除,或需要其他碎石方法为5.55%(45例).66例(8.14%)出现并发症.单因素分析中结石嵌顿 (P < 0.001)、用气压弹道碎石 (P = 0.03)和病程大于3个月 (P = 0.047)是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与手术失败显著相关的因素有:输尿管结石嵌顿和用气压弹道碎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02和1.59.结论:输尿管镜碎石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结石嵌顿以及用气压弹道碎石是影响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
作者:章璟;赵玉隆;王国增;贺伟;石泉;姜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联合神经刺激器(nerve stimulator)用于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ASA Ⅰ~Ⅱ级需长时间上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Ⅰ组为对照组,采用头皮针盲探异感法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然后采用腋动脉穿透法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均给予1%利多卡因5 mL试验剂量后再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Ⅱ组为实验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采用24G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留置,然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两点均给予1%利多卡因5 mL试验剂量后再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中根据麻醉时间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间断追加0.375%罗哌卡因10 ~ 15 mL/次.术中持续监测SBP、DBP、MAP、ECG、SpO2,并观察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较Ⅰ组短(P < 0.05),Ⅰ组和Ⅱ组神经阻滞优良率分别为80%和92% (P < 0.05),改为全麻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定位明确,可以作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之一.
作者:罗中兵;张燕辉;宋晓阳;肖维民;杨俊哲;胡明;陶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老年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Ⅱ~Ⅲ级择期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 65岁)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n = 20)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n = 20),观察并记录患者入室平静后和给药后5、10、15、30、6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观察患者有无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等并发症;评定麻醉效果;检测患者入室后麻醉前(T0)、切皮后1 min(T1)、麻醉后30 min(T2)、60 min(T3)和术毕(T4)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和醛固酮(ALD)含量.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生命体征平稳,SBP、DBP、HR、SpO2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未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加重等心电图改变;CSEA组术中麻醉效果好于EA组;两组于T1、T2、T3血浆中PRA、Ang-Ⅱ、ALD水平与T0、T4值比明显降低(P < 0.05),CSEA组T1、T2、T3、T4时点血浆中PRA、Ang-Ⅱ、ALD水平明显低于EA组(P < 0.05).结论:EA和CSEA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患者RAAS系统具有抑制作用,CSEA阻滞更完善,抑制RAAS系统作用更强.
作者:何绮霞;卢燕;姚业兴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的直肠肛管测压技术,以研究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肛管直肠测压装置对2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查.结果:FC组力排时肛管剩余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FC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初始便意感容量、排便窘迫容量、大耐受容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FC组直肠初始感觉压力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而直肠初始便意感压力、排便窘迫压力、大耐受压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该肛管直肠测压技术可准确、重复地测量成人的肛管直肠压力.
作者:周立平;郭丽;何敏静;刘瑶;王丽;蔡文智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瘦素是否与老年患者包括临床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类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等指标相关联.方法:选择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T2DM组),IGT患者30例(IGT组),IFG患者30例(IFG组)和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循环瘦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等指标,用稳态模式(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T2DM组、IGT组和IFG组瘦素水平(*9滋g)分别为4.27 ± 1.82、4.15 ± 1.96、4.19 ± 1.9,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43 ± 0.31;HOMA-IR数值分别为3.48 ± 0.84、3.01 ± 0.67、3.24 ± 0.26,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3 ± 0.42;FINs、FPG、C-肽、HbA1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T2DM组、IGT组和IFG组在校正胰岛素抵抗后的胰岛细胞功能分别为178 ± 49、165 ± 59、170 ± 52,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46 ± 5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FINS、C-肽、HbA1c、瘦素水平是影响HOMA-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循环瘦素水平的升高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9茁细胞功能缺陷的危险因素.
作者:康雪冰;李元梅;刘月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对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肺结核单发厚壁空洞(空洞壁厚度大于3 mm) CT 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空洞,后经病理诊断为肺结核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为肺组织标本显示上皮样肉芽肿或抗酸染色阳性,经抗结核治疗后肺内病变吸收.结果:18例肺结核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年龄18 ~ 66岁,平均50.6岁;病程0.5 ~ 18个月,中位病程2个月.肺结核患者中发热12例,咳嗽10例,呼吸困难9例,浅表淋巴结肿大6例,胸腔积液5 例,心包积液3 例;胸部CT示空洞直径2 ~ 4 cm、空洞壁厚度5 ~ 15 mm.11例空洞外缘呈分叶征、毛刺征;7例空洞内缘不光滑;5例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胸廓骨质破坏.结论:对病程短、发热及淋巴结大、CT表现为单发厚壁空洞的患者应排除肺结核.
作者:佘巍巍;王昌明;曾锦荣;莫碧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48 h内HbA1c水平分为3组,A组:HbA1c ≥ 9.0%,B组:6.5% ≤ HbA1c < 9.0%,C组:HbA1c 在正常范围内,4.5% < HbA1c < 6.5%,对3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损伤程度、治疗后疗效评价比较.结果:A组、B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4 ± 6)分和(29 ± 5)分,明显高于C组(22 ± 5)分.A组、B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0 ± 5)分和(25 ± 5)分,明显高于C组(18 ± 6)分.A组脑梗死损伤中、重度者分别为35.0%和55.0%,B组脑梗死损伤中、重度者分别为29.4%和47.1%,明显高于C组中度者18.7%和重度者37.5%.A组、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52.5%和64.7%,明显低于C组81.3%.A组与B组相比,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损伤程度明显高于B组,总有效率较B组低.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HbA1c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有效控制HbA1c,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王志英;徐志松;杨国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围术期机械通气肺损伤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5-2010年期间长时间机械通气全麻患者50例[排除术前诊断为急性肺损伤(ALI)的患者].手术时间均在6 h以上.随机分为两组:前列地尔组(K组),对照组(C组),每组25例.麻醉前开放静脉通路,K组在麻醉诱导前和术毕分别将前列地尔10 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后静脉缓慢泵注(30 min内泵完);C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24 h检测以下项目:(1)VT、PAWpeam、PEEP、呼吸次数等,并计算肺有效动态顺应性(Cdyn);(2)桡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O2、P(A-a)O2、HCT,并计算氧合指数(OI);(3)以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和人肺泡表面活性特异蛋白D(SP-D);(4)记录术后7 d内患者出现ARDS/ALI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呼吸机治疗时间和预后.结果:与C组比较:(1)K组术中的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气道阻力下降,肺顺应性增高;(2)PO2和OI升高,而P(A-a)O2降低;(3)TNF-α和SP-D降低;(4)术后ALI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前列地尔对围术期机械通气肺损伤具有肺保护作用.
作者:陈立新;刘德昭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其与之配对的正常乳腺成纤维细胞,并初步探讨两者生物学性状的差异.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原代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其与之配对的正常乳腺成纤维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观测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标记,MTT及Western检测两者之间生物学性状差异.结果:分离得到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其与之配对的正常乳腺成纤维细胞,两者均高表达Vimentin低表达cytokeratin,且两者在形态及生物学性状有一定差异.结论:与配对成纤维细胞相比,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高表达α-SMA,且增殖能力增强.
作者:陈平波;墨青青;王蓓蓓;翁丹卉;吴鹏;陈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是人体下丘脑合成的一种由九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其在渗透压调节、心血管功能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自被成功分离及合成以来,AVP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成功用于血管扩张性休克、心肺脑复苏、尿崩症及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就AVP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胡益民;纪木火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