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声嘶临床分析

王桂兰

关键词:
摘要: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月诊治以声嘶为主诉的患者共250例,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 250例中男134例,占53.6%,女116例,占46.4%.年龄小4岁,大75岁,平均年龄39.5岁.4~20岁35例,占14%;20~50岁160例,占64%;50~75岁55例,占22%.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解表剂临床运用体会

    解表剂,又叫发表剂,或称发散剂.它是由发汗,解肌,透疹等主要作用的药物组成,统称解表剂.解表剂是能够开泄腠理,驱邪外出或调和营卫,疏散表邪,从而解除外表证的方剂.

    作者:张玉晓;左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行为治疗及护理的意义

    行为治疗及护理是指护士运用行为疗法如工娱疗法及心理护理,去影响患者提高患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提高战胜疾病的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生存的价值和生命质量.在心理护理的同时采用行为治疗,对巩固疗效,获得生活自理和工作的能力,预防复发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我科采用行为治疗及护理在精神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介绍如下.

    作者:宋金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冠心病诊治性介入的心理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已成为诊断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效果显著,易被患者所接受.因多数患者对此了解较少,故有紧张、怀疑、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的配合及术后效果,因此,我们对16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措施,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影;左建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甲氰咪胍联合中药外用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扁平疣是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治疗方法较多,其疗效差异较大,我科于1999年以来,采用甲氰咪胍内服加中药外用治疗扁平疣7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中华;李伶;熊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T定位微创穿刺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护理体会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人创伤小,痛苦轻,争取了抢救时机,减轻了开颅手术对患者的身心创伤,2000年1月至今,我科应用此方法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24例,临床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海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周围型肺癌临床与CT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临床新特点,总结其CT影像学特征.方法9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周边型肺癌患者,均经螺旋CT扫描,层厚10mm,肺窗、纵肺窗观查.结果首次就诊即发现纵隔淋巴结或心包、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及骨转移者53例.CT征象:病灶大直径1.2~10.cm,平均3.8cm,CT值为21.70~60.11Hu.分叶征44例,棘状突起22例,毛刺征34例,空泡征11例,支气管征8例,结节堆积征5例,钙化3例,胸膜凹征24例,血管集束征17例.结论本征发病部位以右肺上叶,其次为右肺下叶发病率高,分别占38.8%和30%.CT征象:分叶征,棘状突起,毛刺征、血管束征及胸膜凹征多见,钙化少见.首次就诊发现转移征象者达58.8%.

    作者:马显峰;董福仁;赵冰丽;杜伟;郭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给大量补液患者或间断补液患者带来许多方便,也为减少因每次注射带来的痛苦,特别适用于外科护理中,对禁食、化疗、脑水肿等患者间断补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莉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PUVA、UVB配合复方昆明山海棠汤治疗副银屑病46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9年以来应用PUVA、UVB配合复方昆明山海棠汤治疗46例副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玲;何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分部位观察93例病人颌骨骨折内固定后3~6个月骨折复位准确性、固定的稳定性、骨折愈合、关系的恢复程度等.结果93例颌骨骨折病人中,2例双下颌角间距离增大,而下1/3增宽;6例出现干扰;骨折愈合良好,无骨折线活动、移动及钛板松动脱落现象.结论应用小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肯定,具有固定准确,口腔功能恢复早,易于增加营养,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

    作者:管永昱;李明东;许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患病率日趋增高,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需要终生治疗.所以,它是一种必须接受教育的疾病[1].

    作者:时风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硫酸镁用于大肠癌术前全肠灌洗的临床观察

    大肠癌手术的传统术前准备方法系限制饮食,口服泻药及清洁灌肠.此方法耗时至少2~3天.自1998年起我科改用口服25%硫酸镁溶液后加服大量5%葡萄糖氯化钠液作全肠道灌洗,耗时少,肠道清洁彻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丹;陈妙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浅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院档案是医院历史全貌的真实记录.医院档案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其权威性、真实性是其它任何信息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档案资源的开发上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严重的影响了档案资源的开发,现就其影响档案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作者:马莉;祝文莉;丁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衣原体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与诊治

    1衣原体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冬春季节,气候干燥是细菌活动频繁时期,某些病原微生物伺机侵入人体而致病,衣原体是一种在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某些衣原体曾经被归为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气溶胶直接与患者、病畜、鸟类接触而传播,临床表现为肺炎和支气管炎.

    作者:张小平;周洪合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手术病理标本容器的制作与应用

    标本护理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在手术室的普及使用,每台手术后,均遗有一瓶以上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软包装塑料瓶.我们将废弃的空瓶进行利用,制作成标本容器,用于盛装术中切下的病理小标本,如阑尾、甲状腺腺瘤等,经过半年多的临床试用,医护人员反映该容器实用、方便.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炎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例报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小儿期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因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末梢血液出现大量异常淋巴细胞为特征.年长儿症状较重有时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较多,1999年10月~2000年4月我科接诊患儿11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申文忠;李丽;邵淑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干扰素组采用微波治疗加阴道用干扰素栓剂,对照组采用单纯微波治疗.结果两组在复发率与治愈率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微波联合干扰素是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玉芳;李广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肺结核致皮肤紫癜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因胸闷、咳嗽、发热,全身皮肤散在紫癜半个月,加重1天入院.该患者因紫癜到多家医院皮肤科用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H2受体阻滞剂治疗,紫癜未见减退.查体:T 38.5℃,R 18次/min.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紫癜.

    作者:李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榄香烯对实体瘤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榄香烯对实体瘤放射增敏作用,探讨佳给药途径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榄香烯作为放射增敏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放疗前予50mg/kg榄香烯腹腔内或瘤体局部给药,采用一次大剂量照射与分次照射,隔日测肿瘤大小,用倍增时间及抑瘤率计算放射增敏比,即ER值.于放疗14天后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榄香烯并用一次大剂量5Gy或10Gy照射时具有放射增敏效应,其ER值为1.83;榄香烯并用分次4Gy或8Gy照射时亦具有放射增敏效应,其ER值为1.896;一次大剂量照射与分次照射比较榄香烯增敏作用相当.腹腔内给药与瘤体局部给药放射增敏作用比较无差异,t检验P>0.05.榄香烯单药组CD4及CD4/CD8值高于对照组,t检验P<0.05;CD8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动物实体瘤研究表明榄香烯是较理想的放射增敏剂.

    作者:孙秀华;徐晓颖;邹丽娟;邓涛;郭丽英;李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可变速推注泵用于肌松药持续静脉输注

    目的评价可变速简易推注泵用于肌松药持续静脉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择期全麻患者分成四组(每组15例),采用MS16A可变速度简易推注泵分别持续静脉输注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琥珀胆碱和米库氯铵.结果肌松药输注146±57min.推注泵工作稳定,未出现任何故障,肌松程度稳定.结论简易推注泵可以安全地、有效地、方便地用于肌松药的持续静脉输注给药.

    作者:陈锡明;刘勤;黄延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刺五加与低分子右旋糖酐伍用治疗莱姆病性头晕158例分析

    莱姆病系螺旋体感染所致.其中56%的病人伴有头晕或以头晕为主症收入院.在治疗上一直无有效药物.近几年,笔者采用刺五加伍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158例此类病人,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洪华;梅淑芹;张晓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