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圆细胞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黄钦贤;胡毅;李海洋

关键词:卵圆细胞, 原发性肝细胞癌, 关系, HCC, 细胞去分化, 细胞起源, 死亡人数, 患者, 分化过程, 肝干细胞, 肝癌, 分化异常, 食管癌, 多因素, 多阶段, 病死率, 学者, 胃癌, 推测, 发病
摘要: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全球五大常见癌症之一,每年约有1百万患者发病[1].我国每年有11万患者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45%,其病死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而居第三位[2].HCC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共同积累的过程,有研究认为HCC的细胞起源是由成熟肝细胞去分化而形成,另有学者推测可能是肝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发生分化异常导致HCC的发生.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心电图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63例拟诊ACS患者进行D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DCG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8.78%、71.76%、90.12%、50.83%和77.13%.DCG结果对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DCG的诊断阳性率逐级升高(P<0.05).结论:DCG对诊断AC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可较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多支病变.

    作者:李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特性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在位内膜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2例EMs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及24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的Ki-67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应用TUNEL技术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特性.结果:EMs在位内膜细胞分泌期凋亡指教(AI)低于同期时照组子宫内膜(P<0.05);EMs在位内膜组织Ⅲ~Ⅳ期AI低于Ⅰ~Ⅱ期(P<0.05):EMs在位内膜组织Ki-67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EMs在位内膜组织Ⅲ~Ⅳ期Ki-67蛋白的表达与Ⅰ~Ⅱ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因凋亡能力下降并非高度增殖导致细胞活性升高,在位内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在EMs的病理生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针对在位内膜的EMs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娄华;王宝金;王兴玲;郝大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机体防御肺部感染中的作用

    趋化因子(ehemokine)是目前已知大的哺乳类动物细胞因子超家族[1].自1992年国际免疫学会议首次命名至今,已发现至少50余种趋化因子及20余种趋化因子受体.大量研究表明,趋化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2].本文将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特性,以及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文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大鼠急性脊髓完全性损伤后血脊膜屏障通透性的变化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完全性损伤后血脊膜屏障(blood-spinal cord barrier,BSCB)通透性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选用wistar大鼠48只,制作Allen氏脊髓打击模型(打击当量300 gcf),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脊髓损伤组(n=42),后者又根据伤后不同时间点分为2、8、24、48、72 h以及1、2周组,每组6只,再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只.A组从大鼠股静脉注射2%的伊文恩蓝(Evens blue,EB),通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组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水肿变化情况.结果:随着脊髓损伤时间的延长,脊髓组织EB蓝染的范围逐渐增大,荧光光斑数量增加,强度增强,24~48 h达高峰,与脊髓组织内水肿时间一致,72 h后水肿逐渐减轻,其内开始出现坏死灶,1~2周可见明显大小不等的囊腔形成,未见EB蓝染.结论:脊髓损伤后BSCB的通透性增高,并在24~48 h达高峰,72 h后逐渐下降,1周后BSCB通透性明显减小.

    作者:李宽新;李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变应原检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变应原检测结果和性别、年龄分期的关系.方法:将我科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256例患儿应用酶免疫分析法行特异性IgE(包括食物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测定.年龄分为婴幼儿期(0~3周岁前)、学龄前期(3~5周岁前)、学龄期(6~10周岁前)和青春期(10~20周岁前),分析变应原检测结果在年龄分期和性别分布上存在的不同.结果:男164例,女92例;男女比率1.79∶1.平均年龄(7.4±3.2)岁,婴幼儿期84例,学龄前期83例,学龄期52例,青春期37例.吸入性变应原105例;食物性变应原81例;混合性变应原43例,变应原阴性27例.结论:变应原检测结果在四个年龄分期的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吸入性变应原学龄前期多,食物性变应原学龄期多,混合性变应原婴幼儿期多,变应原阴性青春期多.变应原检测结果在各组性别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入性变应原男女比例为5.3∶1,食物性变应原男女比例为2.4∶1,混合性变应原男女比例为5.3∶1,阴性男女比例为1.5∶1.

    作者:茅松;刘光陵;夏正坤;高远赋;樊忠民;任献国;何旭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经皮肾镜Ⅰ期治疗肾铸型结石合并脓肾45例

    目的:探讨肾铸型结石合并脓肾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合并脓肾的肾铸型结石患者45例,其中术前明确脓肾诊断27例,术中穿刺后发现脓肾18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尿培养,经抗感染治疗后行经皮肾镜治疗,术中穿刺成功后常规扩张至F24标准肾镜通道,根据结石坚硬程度分别用EMS超声或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手术时间控制在2 h内,如结石无法清除,予留置肾造瘘管、双J管后再行二期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情况行造瘘管间断呋喃西林冲洗.结果:术后复查,一期手术取尽结石32例(71%),8例仍有较多结石残留,行二期取石,5例残留结石较小,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不同程度发热,17例体温超过38.5℃,常规行血培养,未见有菌血症或败血症.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工作通道大,冲洗液容易流出,配合EMS超声碎石,肾盂内压力低,不易引起肾内逆行感染,可一期治疗合并脓肾的肾铸型结石.

    作者:周大庆;王坚;李文刚;庞翔;余小祥;江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主动脉夹层与肌球蛋白重链1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重链11(MYH11)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关系.方法:从主动脉夹层患者(107例)及对照组(110例)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并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以及小等位基因频率(MAF≥10%)对MYH11的SNPs进行了选择.后通过基于单碱基引物延伸原理的Multiplex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对所有的DNA样本进行SNPs基因型检测.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中.MYH11基因rs1050111等位基因频率(12.4%)显著低于对照组(23.8%,P<0.05),两组之间其余3个位点(rs1050113、rs1050162 rs880071)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H11基因rs105011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可能相关,CC基因型可能是主动脉夹层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作者:黎明;钟诗龙;罗建方;冯宇亮;朱杰宁;余细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后射血分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40%与<40%两组的差异,并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患有DCM临床体征符合NYH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9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2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72例,LVEF<4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分析方法确立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既往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VSD与LVPWD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逐步分析显示,高血压及IVSD为观察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罹患高血压与IVSD为DCM后发生射血分数正常的CHF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刘源;唐其柱;李利娜;黄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性早熟女孩骨龄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性早熟女孩骨龄(BA)与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0例江西地区性早熟女孩和70例江西地区正常对照组女孩骨龄,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型.结果:骨龄提前组的ERα基因Xba Ⅰ基因型和正常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ERα基因PvuⅡ基因型、ERβ基因Rsa Ⅰ基因型、ERβ基因Alu Ⅰ基因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α基因XbaI多态性与女孩性早熟骨龄提前有关.

    作者:杨玉;杨利;柯江伟;谢理龄;段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进展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肝胆外科一项重要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40年间得到不断发展,现已被世界各地所推广应用.其具有诊断确切、疗效好、创伤小、副作用少及费用低等优点.但其属于有创操作,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包括疼痛、出血、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等.其中胰腺炎是内镜F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常见、凶险的并发症.

    作者:张骏;王亚军;李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Rh-SAA介导3T3-LI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机制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Rh-SAA对3T3-LI脂肪细胞的JNK活化及JNK抑制剂干预下Rh-SAA对3T3-LI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探讨Rh-SAA介导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第一组为无Rh-SAA干预的对照组,第二组为20 μg/mL Rh-SAA干预脂肪细胞组(RhvSAA组),第三组在20μg/mL Rh-SAA干预前12 h,予JNK抑制剂SP600 125 50 μmol/L预处理(以下称JNK抑制剂组),培养48 h后,采用3H-2-DG摄入法检测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率,采用免疫印迹了解JNK的活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μg/mL Rh-SAA处理脂肪细胞48 h后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下降了26%(P<0.01).JNK抑制刺组较Rh-SAA处理组葡萄糖摄取增加了15%(P<0.05);对照组、Rh-SAA组和JNK抑制荆组的p-JNK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00%、166%和107%.Rh-SAA组与对照组比较,JNK的磷酸化程度增加了66%(P<0.01):JNK抑制刺组与Rh-SA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与时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JN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Rh-SAA介导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关键信号分子.提示干预JNK的活性有望成为治疗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叶夏云;罗晓红;曹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肝硬化水平以及肝脏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与肝硬化水平以及肝脏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7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Cys C水平,通过Child分级后比较各指标对肝功能变化的反映程度以及了解Cys C与ALT、AST的相关性.此外,选取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38例,其切除标本的非瘤体组织部位行Masson染色以显色纤维化肝脏组织,线性回归分析Cvs C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结果:在以Child分级的比较中,血清Cys C与AST比ALT更能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同时,CysC与ALT、AST均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Masson染色以及线行回归分析发现,血清Cys C水平与肝脏纤维化水平有明显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9.994x-3.149,R2=0.818,P<0.001.结论:血清CysC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水平以及肝脏纤维化程度,有可能成为临床上判断慢性肝脏疾病肝功能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苏松;丁玉辉;贺凯;李波;穆冬;张孟瑜;冯春红;夏先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1例

    患者男,69岁,主因右眼视力急剧下降3个月,于2010年12月16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既往高血压多年.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8,不能矫正;左眼1.2.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眼底:右眼视盘边界清,色正常,黄斑区大片深层出血及血液性色素上皮脱离,黄斑区中心凹颞上可见橘红色形状不规则的结节样病灶(见图1).

    作者:孙则红;陈俊娥;张冬梅;李文英;龚晓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药物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无效造血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氡酸(NAC)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CFU-GM)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体外影响.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NAC和ATRA联用及单用与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后CFU-GM的变化,应用ELISA方法,观察不同浓度NAC与患者及正常人体外培养后上清液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0.3 mM NAC浓度使MDS患者CFU-GM增高、TNF-α浓度降低(P<0.01),3μM ATRA使MDS患者集落数明显增加(P<0.01),而对正常人无明显影响(P>0.05),NAC与ATRA联用较单用NAC集落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NAC、ATRA可改善MDS无效造血,可试用于MDS的治疗.

    作者:王志英;乔振华;张子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帕洛诺司琼预防高致吐性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帕洛诺司琼和格拉司琼分别联合地塞米松预防以大剂量顺铂为主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观察和评价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高致吐性化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以大剂量顺铂为主化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帕洛诺司琼0.25 mg,静脉推注;对照组:格拉司琼3 mg,静脉滴注;两组均联合地塞米松12 mg,静脉推注,均于化疗前30min给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急性呕吐的完全有效率分别为82.1%和78.6%,恶心的改善率分别为64.3%和60.7%,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有效率分别为60.7%和39.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和格拉司琼分别联合地塞米松预防以大剂量顺铂为主方案化疗所致急性呕吐和恶心疗效相当,对于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有效率前者优于后者,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良好,推荐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作为高致吐性化疗方案的常规药物.

    作者:巴楠;吴敏;王利娟;张红巧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神经肽Y系统在高剂量咖啡因、可可碱诱导的大鼠焦虑行为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咖啡因、可可碱对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及神经肤Y系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咖啡因30 mg/kg、咖啡因60 mg/kg、可可碱30mg/kg、可可碱60 ms/kg灌胃给药.给药后30 min测试大鼠焦虑行为及检验海马神经肽Y-mRNA、Y1-mRNA、Y2-mRNA水平.结果:(1)较之对照组,咖啡因60mg/kg组TO、EO、EC、TE(P=21.774,P=0.001)、E0%(x2=5.336,P=0.044)、TO%(x2=7.750,P=0.019)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可可碱30mg/kg组在各个指标上均明显增高(P<0.05).(2)咖啡因60 mg/kg组NPY-mRNA的表达增高(F=13.961,P=0.004),而可可碱30 mg/kg组NPY-mRNA明显降低(F=7.597,P=0.020),Y1-mRNA(F=10.541,P=0.009)、Y2-mRNA(F=4.532,P=0.040)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高剂量的咖啡因具有致焦虑作用,而高剂量的可可碱有抗焦虑作用,神经肽Y系统与他们的作用机制有关.

    作者:潘集阳;廖继武;田径;刘亚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染料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染料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为指导乳腺癌的SLN活检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间108例行SLN结活检的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x2检验分析影响染料法乳腺癌SLN活检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年龄、肿瘤长径、体重指数、肿瘤位置和肿瘤免疫组化结果).结果:年龄≤60岁者其SLN检出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者(P=0.009):肿瘤长径≤3 cm者其SLN检出率显著高于肿瘤长径>3 cm者(P=0.02);BMI<25者其SLN检出率显著高于BMI≥25者(P=0.03).肿瘤不同位置(外象限、内象限或中央区)其SLN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免疫组化结果(C-erbB-2是否阳性,ER是否阳性,PR是否阳性)对其SLN检出率无明显影响(P值分别为0.21、0.39、0.56).结论:年龄、肿瘤长径和体重指数是影响染料法乳腺癌SLN检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年龄≤60岁者,肿瘤长径≤3 cm者及BMI<25者其SLN检出率较高.

    作者:贾兴东;张忠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氟伐他汀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P27和PC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a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氟伐他汀(fluvastatin)对P27和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10只;IRI组即对照组10只;Fluvastatin治疗组(Flu组)10只.术前3 d给予Fluvastatin(2 mg/kg)灌胃.造成缺血再灌注肾病模型,术后24 h处死大鼠,取肾脏做组织学检查,检测P27和PCNA在肾组织内表达的部位、程度.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Flu组较IRI组形态学变化有所减轻.细胞增殖指数(Cell Proliferative Index,PI)以IRI组增殖明显,Flu组与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ham组P27表达程度高,IRI组P27水平降低,Flu组P27表达水平复又升高,与IRI组比较(P<0.01).相关分析:肾小管评分与PI成正相关(r=0.872,P<0.01);肾小管评分与P27成负相关(P=-0.713,P<0.01);PCNA和P27的表达呈负相关(P=-0.609,P<0.01).结论:肾缺血再灌注24 h后P27水平下降和PCNA水平升高,氟伐他汀可以进一步增强P27的表达,并使PCNA的表达受到抑制,使细胞周期停滞,有助于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DNA的修复,从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作者:田蕾;孙洞箫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及痰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及其与肺功能的相互关系,为COPD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我院住院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及治疗后缓解期患者30例和30例健康受试者.检测COPD患者治疗前及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的肺功能,测定血清和诱导痰上清液中MMP-9、1-GF-β的水平,并分析MMP-9及TGF-β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ECOPD与缓解期患者血清及痰液MMP-9和TGF-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高于缓解期(P<0.01).AECOPD组血清及痰MMP-9水平均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765,P<0.01;r=-0.821,P<0.01),AECOPD组血清及痰TGF-β水平均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428,P<0.01;r=-0.596,P<0.01).结论: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及痰中MMP-9、TGF-β1含量不同,且与肺功能具有一定相关性,它们在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蔚;翁婷;孟文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卵圆细胞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全球五大常见癌症之一,每年约有1百万患者发病[1].我国每年有11万患者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45%,其病死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而居第三位[2].HCC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共同积累的过程,有研究认为HCC的细胞起源是由成熟肝细胞去分化而形成,另有学者推测可能是肝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发生分化异常导致HCC的发生.

    作者:黄钦贤;胡毅;李海洋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