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丘脑CRF相关肽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陈忠勇

关键词:下丘脑, CRFR, 相关肽, 及其受体, Urocortin, 能量平衡, 进展综述, 分解代谢, 神经肽, 证据, 机体, UCN3
摘要:CRF(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相关肽属分解代谢神经肽,包括CRF、UCN(urocortin)1、UCN2、UCN3、CRFR(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1、CRFR2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下丘脑CRF相关肽在机体能量平衡凋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下丘脑CRF相关肽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夹层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术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AD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据是否有CNS损伤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AD术后CNS损伤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型AD、高血压病史、手术总时间、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术中输血量、回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后第一次血气的氧分压是术后CNS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与CPB时间是AD术后CNS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痛史与CPB时间是AD术后CNS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小芳;王东进;张杰;葛敏;邵峻;陈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卵巢衰老的研究进展

    女性从胎儿到老年是渐进的生理过程,卵巢作为性腺器官,行使着周期性排卵与分泌性激素的重要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亦开始萎缩、衰老,并影响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卵巢衰老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逐渐累积的复杂的生物过程.随着年龄渐长,卵泡不断消耗,卵泡数目下降是卵巢衰老的主因;而机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卵巢微环境改变,剩余卵泡质量的降低亦与衰老息息相关.卵巢衰老以绝经为标志,40岁以前绝经称为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即病理性卵巢衰老.本文将就生理性卵巢衰老即正常女性的卵巢自然衰老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罗爱月;杨书红;王世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干眼症患者泪液中EGF放射免疫分析的价值

    干眼症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我们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干眼症患者和健康人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分析探讨在对干眼症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的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干眼症患者30例(60眼),均为我院眼科门诊确诊,且排除其它眼疾的患者,男10例,女20例,年龄18~83岁,平均55.19岁.健康对照组15例(30眼),男7例,女8例,年龄20~76岁,平均50.16岁.均排除眼部疾患.

    作者:杨春;张延军;孙士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头皮针胶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窒息时脐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用药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出生的需要脐静脉用药的新生儿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用七号头皮针管剪去针头进行脐静脉断面穿刺:对照组42例采用普通的穿刺针从华通氏胶外部进行穿刺.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为66.6%.结论:用头皮针管穿刺的方法能及时、有效地为新生儿抢救建立用药通道,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成书玲;宋梅;谭秋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吸烟患者(年龄<35岁)80例作为病例组,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动脉的内膜一中层厚度(1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系数(β).病例组再根据IMT分组;IMT<0.9mm为病例1组,1组患者再根据吸烟量分为1a组(烟龄小于5年,且<20支/d)及1b组(烟龄>5年,且>20支/d),IMT≥0.9 mm为病例2组.结果: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的DC、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病例组的B与吸烟、颈动脉IMT呈明显正相关.β与吸烟量r=0.789,P=0.00:B与颈动脉IMT r=0.715,P=0.000.结论:QIMT可较准确地测量颈动脉IMT,QIMT与QAS技术联合应用使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有机地结合,可成为深入研究颈动脉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咏芳;邹春鹏;罗洪霞;张荣;黄福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眼眶内色素性隆突性纤维肉瘤1例

    患者男,12岁.因右眼眼红、眼球渐进性突出2年余于2010年3月1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情况:右眼颞侧球结膜充血明显,眼球稍突出,眼球运动无受限.眼眶CT平扫提示右眼眶颞侧肿物.诊断:右眼眶内肿物.予全麻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灰褐色不规则组织一枚,2 cm×2 cm×2 cm大小,界尚清,有包膜,肿块切面实性;镜下检查:肿瘤大部分为梭形细胞,少量多核或者单核巨细胞弥漫束状,车幅状排列,可见黑色素沉着,局部浸润横纹肌束间,核分裂难见,呈低度分化状态.

    作者:吴伟;梁丽芳;徐微;魏二霞;徐小平;陆晓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脂素及FFA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脂素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106例T2DM患者(T2DM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内脂素、FFA和相关临床指标.结果: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FF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和空腹血糖是影响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变化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它可能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作者:周倩;何凌;梁伟;陈定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校正血钙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Durine-Salmon分期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钙校正前后对Durine-Salmon(DS)分期的影响,以及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4年6月至2010年7月确诊的63例MM患者初次入院时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根据MM的Durine-Salmon(DS)分期系统分别以校正前、后血钙值为基础比较DS分期,以及血清钙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血钙校正前后对DS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校正前对BUN的影响在低钙组和高钙组间差异显著,对Scr的影响在高钙-低钙组以及高钙-正常组间存在明显区别(P<0.05);血钙校正后对血BUN、Scr的影响在高钙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正血钙对MM患者DS分期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与反映肾功能损伤的Scr、BUN有重要关系,从而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亚琼;张磊;刘树业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rhGH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促炎介质介导性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肠道缺血再灌注(GIR)损伤大鼠促炎介质介导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4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GIR损伤组和治疗组,每组分为缺血前30 min,再灌注后48 h和72 h3个时相点(n=6).治疗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 h和12 h使用rhGH向大鼠腹壁皮下注射1 U/kg,每间隔12 h追加一次.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60 min)技术复制GIR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各时相点:(1)血浆内毒素(LP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2)肺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弹性蛋白酶(NE)、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变化;(3)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了大鼠GIR损伤模型,rhGH用药后可引起:(1)血浆LPS和INF-α水平与GIR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或P<0.05);(2)再灌注3 h和12 h用药组肺组织PLA,含量与GIR组比较在再灌注后48 h显著下降(P<0.05,P<0.01),其余时象点MPO、PLA2、NE活性与GIR组比较有不同程度变化,但均无统计学意义;(3)再灌注后3 h用药组肺组织的W/D与GI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rhGH能减轻促炎介质介导性肺损伤,可能与降低GIR损伤大鼠血液中LPS和TNF-α的水平和肺组织中PLA2活性有关.

    作者:郄文斌;屠伟峰;彭捷;陈茜;陈朝板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血红素加氧酶-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在多种实体肿瘤中高表达,与恶性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研究HO-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76例食管癌石蜡标本制成组织芯片,以28例癌旁组织、65例正常食管组织为对照,均采用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HO-1在食管组织细胞核、细胞浆及细胞膜中均有表达,正常组织中以细胞核表达为主,食管癌组织中以细胞浆/膜表达为主.在细胞核的表达上,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细胞浆及细胞膜表达上,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率(P<0.05),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浸润程度及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部位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O-1在食管癌的细胞浆/膜上具有较高的差异性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食管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可能与HO-1相关,HO-1有可能作为食管癌新的标志物以及评估食管癌进展的客观指标.

    作者:张健;朱成楚;陈保富;马德华;张波;万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G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肝癌及肝硬化惠者血清中GP73的表达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75例肝癌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的浓度,分析肝癌患者血清GP73表达与有无乙肝感染、肿块大小、门脉癌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GP73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1),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中AFP与GP73不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P=0.667),在所有入组HCC患者中,有41.3%上述两个指标中仅有一个升高,54.7%两者皆升高,而仅有4%两个指标均不升高.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GP73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CHILD分级、肿块大小、门脉癌栓、肝内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结果提示只有肿块大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ROC分析发现GP73和AFP联合检测后敏感性提高,曲线下面积增加.结论:血清GP73有可能成为肝癌的一个血清标志物,有一定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方玫玫;陈展洪;李星;吴祥元;林曲;董敏;陈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产科麻醉中呼吸管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随着剖宫产技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剖宫产成了产妇们广泛选择的产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是剖宫产术中常选择的一种麻醉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作用范围广,肌松良好,对胎儿和母体的毒性作用小等优点.低血压是腰硬联合麻醉常见的副作用,有文献报道[1]剖宫产时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56.5%以上.当产妇出现低血压时,与之相伴随的是头晕,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会引起胎盘灌注降低,进而引起胎儿宫内缺氧、酸中毒、神经发育受损等.本文对产妇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进行综述.并对吸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作者:田玲玲;缪缙;李雅兰;彭雪梅;席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外生性胃巨大间质瘤1例

    患者男,54岁,以发现上腹部包块2年入院.2年来患者自觉上腹部包块逐渐增大,期间曾到就近医院就诊,诊断为PHC.发病以来,患者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查体:上腹部膨隆,可触及一巨大质韧包块,表面凸凹不平,压痛不明显,边界清,肝区叩击痛阳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肝炎病毒阴性,肝肾功能正常,AFP等肿瘤学指标正常;腹部B超示:肝脏包膜光滑,肝左叶见15 cm×13 cm大小强回声块影,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中央部分液化,考虑肝左叶实性占位.腹部增强CT示:肝脏形态异常,表面光滑,肝叶比例失调,肝左叶及肝胃间隙可见巨大团块状低密度影,大断面约20 cm×12 cm,压迫胃体及胰腺,与胃壁分界不清,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动脉期-延迟期局部呈逐步强化,测CT值分别为30 HU、43 HU、55 HU,中心低密度未见强化,腹膜后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考虑PHC.

    作者:郭俊武;秦伟;李晓峰;党宝宝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脂蛋白(a)和同型半胱氨酸在诊断及鉴别脑卒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血浆中脂蛋白(a)[LP(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评价LP(a)和Hcy对脑卒中的诊断及鉴别作用.方法:对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浆中LP(a)和Hcy的测定,并用ROC曲线评价LP(a)和Hcy对脑卒中的诊断作用及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患者血浆中LP(a)和Hcy浓度明显升高且出血性脑卒中高于缺血性脑卒中,LP(a)和Hcy诊断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是0.854和0.893,LP(a)和Hcy鉴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是0.271和0.400.结论:脑卒中患者LP(a)和Hcy水平均明显升高,两者是诊断脑卒中的良好指标,但对鉴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不大.

    作者:叶芸;李苏亮;刘凯歌;激扬;王建军;刘佰学;郑乃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广东地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及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与广东地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HDAMI)患者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2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89例和晚发组187例,通过卡方分析、t检验及logistic回归法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对晚发组.旱发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生率较前者偏低(分别为48.1%,22.5%,P=0.000),而两组比较后发现男性发病率早发组较晚发组高(分别为85.4%,73.8%.P:0.009);另外生化指标中,早发组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均值较晚发组低(P=0.026),而血小板平均体积(分别为10.39±1.74,9.98±1.33,P=0.032)和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1.83±1.37,1.52±0.95,P=0.041)则显著高于晚发组.经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协同因素并筛选与冠心痛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因素后,与晚发组相比,其中男性、合并高血压病史及高甘油三酯、MPV与PCHDAMI更密切关联.结论:相对于晚发急性心肌梗死人群,男性、高血压病史、高甘油三酯及MPV水平是PCHD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及预测因素.

    作者:孙艳香;陶军;袁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后晚期耳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后耳损伤听力学的改变.探讨其病变部位及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方法:采用调强放疗模式对早期鼻咽癌患者(T1-2N0-1M0)行根治性放疗Dt(66~70 Gy/6~7 w).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后1个月、6个月、1年及2年后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并对包括就诊时年龄、患者性别、TNM分期、内耳剂量以及同步化疗在内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6个月后听阈升高>15 dB者占61.8%(47/76),2年后达76.3%(58/76).放疗后所有患者ABR检查与放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发生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DPOAE幅值较放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确诊时年龄以及同步顺铂化疗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晚期耳听力损伤发生率高,主要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耳损伤主要部位在内耳耳蜗,而听神经传导通路功能变化不明显;确诊时患者年龄以及放疗过程中合并同步化疗可能影响放疗晚期SNHL的发生.

    作者:杜莎莎;任陈;田允鸿;谢国柱;刘英;孙权权;袁亚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氨甲环酸血液麻醉在老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血液麻醉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男41例,女43例;年龄57~92岁,平均67岁.病因为骨性关节炎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后静脉点滴,3h后以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人数,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前、术中松止血带时和术后3 h检查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术中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术后可见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人数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松止血带和术后3 h时FIB、PT、AP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老年患者TKA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且不增加短期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杨国敬;吴安生;赵敏;刘敏;王伟良;蔡春元;林瑞新;张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肝硬化并结核性腹膜炎与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间临床特征比较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与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间临床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肝硬化患者共102例.其中肝硬化并TBP患者28例,肝硬化并SBP患者74例.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Child-Pugh分级、既往结核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结果:TBP主要发生于病毒性肝硬化患者(57.1%).child-Pugh分级主要分布在B级(75.0%),既往常有结核病史(71.4%),而SBP患者主要发生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52.7%);Child-Pugh分级主要分布在C级(77.0%);与肝硬化并SBP患者比较:肝硬化并TBP患者肝功能损害较轻,腹水白细胞计数较低,并且以淋巴细胞为主,腹水腺苷脱氧酶水平较高.余指标无差异.结论:肝硬化并TBP患者与肝硬化并SBP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上无差异,而导致肝硬化的病因、child-Pugh分级、既往有无结核病史、肝功能、腹水白细胞计数及各种白细胞比例、腺苷脱氨酶可作为鉴别两者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方红龙;吴金明;黄智铭;吴建胜;张雪琴;张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结肠液囊管一期修复猪结肠穿孔的研究

    目的:研究结肠液囊管能否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技术对结肠穿孔进行有效的一期修复,尤其是能否在结肠穿孔48~72 h以上,腹腔严重感染的环境下有效修复结肠穿孔.方法:将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5头,处理组采用结肠液囊管在电视腹腔镜下对结肠穿孔进行一期修补,对照组以传统一期穿孔缝合近段结肠造瘘,二期结肠回纳手术.修补后第7、14、21天检测穿孔愈合情况:比较穿孔部位的爆破压(BP)、愈合部位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D)及羟脯氨酸含量(HC).结果:处理组15例均顺利完成,无动物死亡,穿孔部位愈合良好,无肠管狭窄及坏死发生.术后第7、14、21天BP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14天处理组HC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第21天两组无显著差异(P=0.139):术后第7天MD处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结肠液囊管技术一期修复结肠穿孔是安全、可靠且有效.

    作者:王纯忠;黄宗海;沈三弟;史福军;陈飞;李建国;张全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的CT血管成像表现在临床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6例临床上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确诊为门脉高压的患者,CT检查时行薄层连续容积扫描,所获图像数据送工作站处理,主要使用以大密度投影(MIP)为主进行任意平面重组成像(MP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三维重建成像.结果:其中肝硬化患者12例,肝癌伴门脉高压2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例,特发性门脉高压1例;门静脉及其属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扩张,所测门脉主干平均直径为15.4 mm;侧支循环形成,16例中食管下端及贲门胃底静脉均有不同程度曲张,脾肾静脉形成自发分流2例,附脐静脉开放2例.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门脉系统的全面解剖信息,对临床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评估和随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曹继强;唐海亮;梁文;张永强;李照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