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54例

罗鹏;李志刚;张勇;方忠;李锋

关键词:结核, 脊柱, 椎间植骨, 前路手术, 内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一期病变椎体切除椎体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54例病变累及1-5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2~4周,一期行前路病灶彻底清除,病变椎体切除或半切除,椎管减压,自体髂骨、肋骨椎体间植骨,脊柱前路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卧床4~8周,继续正规化疗12~18个月左右.观察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及结核有无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4年,平均3.5年,结核病灶顺利愈合,术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的1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基本恢复,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失效,畸形明显矫正,无复发病例.结论:前路一期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利于病变切除彻底,椎管减压满意,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术后结核无复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移植肾急性排斥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Foxp3的动态监测

    目的:探讨移植肾急性排斥(AR)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中又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肾移植术后16例发生AR的患者及15例顺利恢复患者,无排斥反应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oxp3水平进行动态监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Foxp3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FCM)细胞内染色检测PBMC细胞内Foxp3分子,观察Foxp3翻译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Foxp3的变化规律.结果:排斥反应组术后Foxp3转录水平低于移植肾正常组,两组相比在术后多个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翻译水平术后第5、10天也低于移植肾正常组(P<0.05).ROC曲线证明术后第7天Foxp3 mRNA可较好的诊断移植肾AR反应,敏感度80.1%.特异度77.2%.结论:肾移植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Foxp3水平与AR反应相关,其变化可作为肾移植AR的诊断指标.

    作者:李川江;于立新;付绍杰;徐健;邓文锋;杜传福;王亦斌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病例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8~36岁,平均31岁;病程2~9个月,平均5个月;疗效评价依据Mac Nab腰腿痛评价标准以及改良Prolo功能评分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2.5~3 h.平均2.7 h;出血量200~280 mL,平均250 mL;下地活动时间4~7 d,平均5 d;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Mac_Nab标准疗效很好17例,占63%,好6例,占22.2%.轻度好转4例,占14.8%,无一例复发再次手术.术前Prolo功能评分平均为(10.5±1.6)分.改良Prolo评分平均为(17.0±0.9)分.结论: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X-tube通道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陈育岳;隋文渊;石林;王建华;夏虹;尹庆水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子宫内膜癌Ⅰ型和Ⅱ型miRNA表达谱差异的分析

    目的:分析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及良性子宫内膜组织间MiRNA表达谱差异.方法:收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及良性患者内膜组织,采用mirVana RNA isolation kit提取总RNA,利用芯片检测miRNA表达谱差异.结果: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及良性内膜组织间均有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Ⅰ型内膜癌与良性内膜组织间存在59个表达差异miRNAs,Ⅱ型内膜癌与良性内膜组织间存在13个差异表达miRNAs,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间存在30个差异表达miRNAs.结论: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间miRNA的表达差异可能与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薛纪森;张乾;李晓琳;胡燕;杨孝军;颜笑健;郑飞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喉罩通气复合Narcotrend监测在老年患者下肢血管血栓超声消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复合Narcotrend监测应用于下肢血管血栓超声消融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拟行下肢股动、静脉血栓超声消融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S组,n=40)和气管插管组(T组,n=40).两组麻醉诱导和术中维持药物相同,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罩)前(T1)、插管(罩)后1 min(T2)、插管(罩)后3 min(T3)、拔管(罩)前即刻(T4)、拔管(罩)后1min(T5)、拔管(罩)后3 min(T6)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NarcotrendI指数(NI),同时记录围术期呛咳、喉痉挛等呼吸道并发症情况及术中知晓例数.结果:在T2、T3、T4、T5各时点,T组的SBP、DBP、HR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NI指数明显下降,在T2、T4、T5、T6时点S、T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呛咳、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疼痛,T组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喉罩较气管插管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插管期和苏醒期的心血管反应及呼吸道并发症,Narcotrencl监测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量化指标,能明显提高老年患者下肢股动、静脉血栓超声消融术的麻醉质量.

    作者:邓龙姣;康茵;孙柯;徐金东;王越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细胞核形态定量在小细胞肺癌的纤支镜细胞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涂片中,多参数的细胞核形态定量分析对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HMIAS-2000医学图文分析测量系统,对组织学确诊的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的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核进行形态定量研究(腺癌48例、鳞癌28例、小细胞癌22例,阴性对照组40例).结果:在22个形态定量参数中,小细胞肺癌与良性对照20项参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16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的多参数的形态计量揭示了纤支镜刷片细胞学的细胞核形态学计量特征,对辅助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文清;郭华雄;龚平;赵廷宽;李春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牙周韧带无痛局部麻醉注射技术在拔牙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牙周韧带(PDL)麻醉开展拔牙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收集拔牙病例共224例,以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PDL麻醉开展拔牙手术,了解麻醉效果,并比较上、下颌拔牙PDL麻醉效果的差异以及在炎症、非炎症状态下拔牙PDL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全部224例拔牙病例PDL麻醉总有效率达到83.48%.上颌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89.47%,下颌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82.26%,统计学x2检验(x2=1.262 7,P>0.25)显示两者PDL麻醉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炎症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76.92%,非炎症拔牙的PDL有效率84.91%,统计学x2检验(x2=1.084 7,P>0.25)显示两者PDL麻醉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以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PDL麻醉拔牙,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具体操作时,在注射技巧方面需要加以改进提高,以克服由于病患牙病变导致的非理想性注射条件而所造成的麻醉不全.

    作者:许竞;巫燕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肾上腺素α2受体调控MAPK通路对VILI大鼠肺部炎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α2受体调控的炎症信号传导MAPK通路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5组:常规潮气量通气组(C,8 mL/kg,呼吸频率9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组(H,20 mL/kg,呼吸频率5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处理组(D,参数设置同H组),大潮气量通气育亨宾处理组(Y,参数设置同H组),大潮气量通气+盐酸右旋美托咪啶+育亨宾处理组(D+Y,参数设置同H组).观察肺部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IL-1B、IL-6和IL-10,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其和磷酸化水平.结果:和C组相比,H组、D组、Y组和D+Y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BALF中的TNF-α、IL-1β、IL-6、IL-10和MIP-2,以及肺部磷酸化ERK1/2均有明显增高.H组、Y组和D+Y组相比,D组肺组织和BALF中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结论:α2受体激动荆能通过调控MAPK通路显著减轻VILI所造成的肺部炎症反应,提示α2受体在VILI所造成的肺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吕婧;忽新刚;黎镇赐;于霖;丁宁;许立新;余守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NF-κB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又称核转录因子,具有和某些基因上启动子区的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基因转录的功能.在非激活条件下,NF-κB在大多数细胞类型的细胞浆内与其抑制蛋白IκB家族紧密结合而呈无活性状态.NF-κB在激活后,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参与调控多种基因的转录.大量研究表明,它可以被多种刺激剂,如TNF-α、IL-1、蛋白激酶C激活剂、脂多糖(LPS)等激活[1-2].NF-κB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通过调控细胞激酶、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因子及早期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基因的转录而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病理生理过程[3].其持续活化可作为多种实体肿瘤的标志,现就其与泌尿系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映秋;史子敏;鲁雄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模式的探讨

    血液透析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基础和理化研究,于1950年开始在临床应用.早期的治疗方式是间断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仅仅为了维持患者的生命,80年代碳酸氢盐透析迅速地代替了醋酸盐透析,此后血液透析就围绕改善透析质量、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开展研究工作,并逐渐带动了其他血液净化疗法的发展: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浆交换、血液灌流、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tus renal replaeement therapy,CRRT)、免疫吸附等.

    作者:尹良红;管保章;刘皤娜;胡波;李佛兰;伍冠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Med19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含Med19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方法:用PCR技术获得Med19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入酶切后的线性慢病毒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PCR及测序鉴定.脂质体转染法共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包装成慢病毒,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滴度.结果:成功获取Med19基因,测序证实所获取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荧光显微镜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均证实pGC-FU-Med19携有正确的Med19基因,并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滴度为2×109 TU/mL.结论:成功构建Med19基因慢病毒表达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晓艳;李莉华;郭子健;饶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早产与生殖道感染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旱产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生殖道感染主要致病菌.方法:前瞻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及分娩的病例共1 832例,排除内外科合并症、产科原因所致流产、早产及生殖道器质性病变所致早产等情况外,将参与研究者按照初次产前检查是否存在生殖道感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于研究组成员,随机分为接受抗生素治疗(A组)、未接受抗生素治疗(B组)(所有抗生素治疗均根据药敏结果进行).结果:发生流产的机率:生殖道感染组(B组)发生率为3.2%,与A组及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A组(2.2%)与对照组(2.0%)之间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28~31+6周早产发生率B组(13.6%)较A组(6.1%)及对照组(1.6%)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2~33+6周早产发生率与妊娠28~31+6周相似,妊娠34~35+6周早产发生率3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同时A组在28~31+6及32~33+6周发生的早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病原菌依次为:无乳链球菌(42.2%)、大肠埃希氏菌(33.7%)、表皮葡萄球菌(10.8%)、其他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13.3%),此外支原体阳性率(62%),多伴发其他生殖道细菌感染.结论:早产与生殖道感染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较早期早产的发生,通过针对病原菌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作者:杨春艳;胡小平;周沫;柳艳丽;梁穗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超声弹性应变率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中弹性应变率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并寻找其佳诊断临界点.方法:对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123个甲状腺病灶的弹性成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用ROC曲线法探讨弹性应变率的佳诊断界点.结果:弹性应变率在良恶性结节中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找出佳的诊断临界点为2.49.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83.0%、85.4%、68.1%、96.1%.结论:弹性应变率具有定量分析的作用,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作者:梁婷;丛淑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与血清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与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本院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7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72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CD40L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血小板CD40L与血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小板CD40L水平(3.96±2.36)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3.77±2.53,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与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6和0.519,均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作者:楚罗湘;吴昊;赖沙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年龄及基础卵泡刺激素与卵巢反应性及IVF-ET治疗结局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及年龄与卵巢反应性及IVF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402例不孕症患者新鲜周期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bFSH水平组合不同年龄分组患者:低龄高bFSH组(226例)(年龄<38岁且bFSH≥12 IU/L)与高龄低bFSH组(182例)(年龄≥38岁且bFSH<12 IU/L),比较两组卵巢反应性和IVF-ET结局的差异.结果:低bFSH组患者获卵数目明显多于高bFSH组(P=0.016),但两组Gn用药天数及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周期取消率、周期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低龄高bFSH组患者在胚胎种植率(P=0.00)、临床妊娠率(P=0.002)及流产率(P=0.030)三方面的结局明显优势于高龄低bFSH组.结论:基础FSH是评估卵巢反应性的良好指标,但不能较好地预测妊娠结局;年龄是预测IVF治疗结局的较独立指标,与终的临床妊娠、流产结局密切相关.

    作者:滕依丽;林文琴;赵军招;林金菊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L-1β及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30例)和无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0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IL-1β与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LE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无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中的表达(P<0.01),IL-1β和MMP-9随白内障程度的增加阳性表达逐渐增高(P<0.05),且在糖尿病性白内障LEC中IL-1β与MMP-9正相关(r=0.576,P<0.01).结论:IL-1β和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青春;蔡小军;李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姜黄素预防造影剂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优维显370诱导的大鼠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造影剂肾病组(CIN)和姜黄素防治组(CUR),每组各5只.分别每隔15min尾静脉注射吲哚美辛、L-NAME和优维显370(8 mL/kg)建立大鼠CIN模型.姜黄素在注射优维显370前5 d开始灌胃.所有大鼠均在注射造影剂后24 h杀检.用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肾脏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姜黄素预防治疗显著降低造影剂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指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肾髓质淤血程度、肾脏MDA水平、血肌酐和肾重指数(均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抗氧化活性而预防造影剂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从而预防CIN发病.

    作者:彭炎强;史伟;陈永松;梁馨苓;钟卓衡;叶智明;闫纯英;吴旻;林潭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的冠心病治疗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除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外的另一个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SHPT患者冠心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与非SHPT患者有所不同,而透析患者与非透析患者其冠心病治疗的效果和风险也存在差别,下面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论述.

    作者:李卓;梁馨苓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房颤复律方法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心室仅接受部分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的冲动,故心室率120~180次/min,节律不规则.房颤分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痛、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高心病常见,部分长时间阵发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称为特发性房颤.

    作者:杨丽嵘;王晨霞;白延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影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首次化疗效果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首次化疗结果的因素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139例ALL患儿首次化疗的有关指标与化疗效果(完全缓解或非完全缓解)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提示除年龄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首次化疗CR有关,其余各项变量均与首次化疗CR无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OR=-0.636,95%CI为0.30~0.95,P=0.003)是导致儿童ALL首次化疗非完全缓解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伴外用血高白细胞的儿童ALL,其首次化疗完全缓解率较低,应引起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张耀东;熊昊;张小玲;谭利娜;胡群;刘双又;张柳清;刘爱国;孙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心肌Cx43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是哺乳动物心脏主要的连接蛋白,它在心脏发育及心脏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缺血预处理(iscln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C)是强的两种缺血心肌内源性保护方法.研究表明,Cx43对IPC及IPOC心脏保护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就Cx43在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其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涂荣会;陈立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