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核形态定量在小细胞肺癌的纤支镜细胞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文清;郭华雄;龚平;赵廷宽;李春燕

关键词:肺肿瘤, 纤支镜刷片, 细胞学, 细胞核, 多参数, 定量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涂片中,多参数的细胞核形态定量分析对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HMIAS-2000医学图文分析测量系统,对组织学确诊的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的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核进行形态定量研究(腺癌48例、鳞癌28例、小细胞癌22例,阴性对照组40例).结果:在22个形态定量参数中,小细胞肺癌与良性对照20项参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16项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的多参数的形态计量揭示了纤支镜刷片细胞学的细胞核形态学计量特征,对辅助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意义.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桃壳炭与思密达治疗严重腹泻疗效观察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就用核桃壳炭与思密达治疗严重腹泻的两组疗效比较,进行了探讨.认为核桃壳炭在腹泻的治疗中取材方便、安全、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L-1β及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30例)和无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0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IL-1β与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LE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无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中的表达(P<0.01),IL-1β和MMP-9随白内障程度的增加阳性表达逐渐增高(P<0.05),且在糖尿病性白内障LEC中IL-1β与MMP-9正相关(r=0.576,P<0.01).结论:IL-1β和MMP-9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中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青春;蔡小军;李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具有显著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细胞遗传学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随着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预后相关因素被确认:如KIT、FLT3、NPM1和CEBPA等基因突变:微阵列技术也确认了一些与预后相关的独特的基因表达特征;microRNA的表达、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和DNA甲基化特征也发现了一些重要的AML预后亚型.这些新的预后相关因素的发现不仅对AML的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治疗指导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结合蛋白质图谱也确定了一些新的信号通路和治疗靶点,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在此本文将阐述一些新的与AML预后相关的基因改变.

    作者:武玉慧;涂三芳;郭坤元;李玉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模式的探讨

    血液透析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基础和理化研究,于1950年开始在临床应用.早期的治疗方式是间断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仅仅为了维持患者的生命,80年代碳酸氢盐透析迅速地代替了醋酸盐透析,此后血液透析就围绕改善透析质量、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开展研究工作,并逐渐带动了其他血液净化疗法的发展: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浆交换、血液灌流、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tus renal replaeement therapy,CRRT)、免疫吸附等.

    作者:尹良红;管保章;刘皤娜;胡波;李佛兰;伍冠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MRSA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MRSA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法.为降低医院MRSA感染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通过建立MRSA的监测,对高发科室进行主动筛查,隔离患者及携带者,制定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并督导实施.加强清洁、消毒、隔离工作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运用流行病学定量统计方法评估MRSA的控制效果.结果:2009年每千住院日新发MRSA分离量出现明显上升,2010年1月开始干预后,2010年每千住院日新发MRSA分离量出现明显下降.干预前与干预后的MRSA分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结论:通过加强监测,对高发科室进行主动筛查,建立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阻断传播途径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MRSA的医院感染,但应加强呼吸机的清洁消毒的管理以降低MRSA的下呼吸道感染.

    作者:温朝阳;方怡;邢丽珊;张薇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牙周韧带无痛局部麻醉注射技术在拔牙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牙周韧带(PDL)麻醉开展拔牙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收集拔牙病例共224例,以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PDL麻醉开展拔牙手术,了解麻醉效果,并比较上、下颌拔牙PDL麻醉效果的差异以及在炎症、非炎症状态下拔牙PDL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全部224例拔牙病例PDL麻醉总有效率达到83.48%.上颌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89.47%,下颌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82.26%,统计学x2检验(x2=1.262 7,P>0.25)显示两者PDL麻醉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炎症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76.92%,非炎症拔牙的PDL有效率84.91%,统计学x2检验(x2=1.084 7,P>0.25)显示两者PDL麻醉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以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PDL麻醉拔牙,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具体操作时,在注射技巧方面需要加以改进提高,以克服由于病患牙病变导致的非理想性注射条件而所造成的麻醉不全.

    作者:许竞;巫燕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胆总管探查不置T管引流一期缝合52例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是临床的经典术式,但近年来有临床工作者采用胆总管探查不置T管引流、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有较好效果的报道.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间对胆总管结石和可疑胆总管结石,并排除胆道恶性肿瘤及肝内胆管结石的52例患者,行探查一期缝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路祖科;林彬;许龙迪;王铁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透明质酸钠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对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72例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治疗5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能够减少OA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的含量,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进程.

    作者:吴斌;朱宁;邓明艳;毛静;张小莲;梁彩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中晚期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熊去氧胆酸护肝利胆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capsule,UDCA,商品名优思弗)在中晚期肝细胞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护肝利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采我科已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且Child-pugh评分为A或B级(≤7分)、BCLC分期为B期或C期的60例患者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再采用连续入组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综合护肝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原有常规综合护肝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全部病例在术前1 d、术后1 d(且在护肝治疗前)、术后2周记录外周血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评价熊去氧胆酸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熊去氧胆酸治疗组TBIL、TBA、ALP、γ-GT、ALT、AST分别下降为(28.3±2.6)μmol/L、(31.4±2.4)μmol/L、(161±27)U/L、(87±19)U/L、(39±24)U/L、(45±20)U/L,对照组TBIL、TBA、ALP、γ-GT、ALT、AST分别下降为(47.3±3.6)μmol/L、(55.4±2.4)μmol/L、(342±30)U/L、(185±23)U/L、(34±17)U/L、(39±23)U/L,两组间TBIL、TBA、ALP、γ-G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改善肝功能指标更明显;两组间ALT、AST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中晚期肝细胞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加用熊去氧胆酸能更有助于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艮好.

    作者:张磊;李勇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影像三维重建在直肠肿瘤诊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直肠肿瘤患者进行直肠肿瘤数字解剖模型构建及三维图像构建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直肠癌和直肠息肉患者36例,行肠道准备后使用CT进行薄层扫描及数字模型构建;手术后取患者病理标本,将二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变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部突起、凹陷及肠管狭窄,可用于分析肿痛与周围结构的相互有关系,重建的三维图像与直肠肿瘤大体标本一致性较高.结论:此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肿瘤的整体形态,更好地分析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利于指导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俞金龙;黄宗海;崔春晖;黄淑馨;史福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肾上腺素α2受体调控MAPK通路对VILI大鼠肺部炎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α2受体调控的炎症信号传导MAPK通路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5组:常规潮气量通气组(C,8 mL/kg,呼吸频率9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组(H,20 mL/kg,呼吸频率5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处理组(D,参数设置同H组),大潮气量通气育亨宾处理组(Y,参数设置同H组),大潮气量通气+盐酸右旋美托咪啶+育亨宾处理组(D+Y,参数设置同H组).观察肺部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IL-1B、IL-6和IL-10,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其和磷酸化水平.结果:和C组相比,H组、D组、Y组和D+Y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BALF中的TNF-α、IL-1β、IL-6、IL-10和MIP-2,以及肺部磷酸化ERK1/2均有明显增高.H组、Y组和D+Y组相比,D组肺组织和BALF中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结论:α2受体激动荆能通过调控MAPK通路显著减轻VILI所造成的肺部炎症反应,提示α2受体在VILI所造成的肺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吕婧;忽新刚;黎镇赐;于霖;丁宁;许立新;余守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并分析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的发生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M.D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C)对158例晚期癌症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全部症状进行检验,同时对每两个症状闻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自2008年7月至2010牟7月,总计158例患者完成了症状调查.PCA分析显示存在3个症状群,3个症状群均有较高的内部信度(Cronbach's α0.67、0.76及0.7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DASI-C各症状间均存在正相关(P<0.001).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存在着不同的症状群,对其认识有助于理解症状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而以症状群而非单个症状为目标的治疗将产生更多的临床获益,从而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霍丹;刘勇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小脑扁桃体切除并枕大池重建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切除并枕大池重建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ACM-SM)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9例ACM-SM患者,采用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并行枕大池重建术,按照Tator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或恶化,随访69例患者,65例症状显著改善;核磁共振复查34例,结果显示枕大池均解剖成形,32例脊髓空洞消失或明显缩小.结论:小脑扁桃体切除并枕大池重建术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Arnold-Chiari畸形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包长顺;杨福兵;刘亮;王斌;夏祥国;詹书良;陈礼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布地奈德预防小儿腺样体摘除术咽喉部并发症的应用

    由于手术与麻醉共用同一气道及小儿特有的呼吸道生理特点,全麻气管捕管下经鼻内镜小儿腺样体摘除术易并发咽喉部并发症.本文将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耳鼻喉科因腺样体肥大实施腺样体摘除术的患儿,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预防咽喉部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小凤;张文强;梁郁;郑艳文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对活化T细胞端粒长度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T细胞端粒长度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EA、K562细胞、SEA联合K562细胞以及抗CD3单克隆抗体分别刺激脐带血单核细胞,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端粒、hTERT及IL-7R表达.结果:SEA组、K562细胞组、SEA联合K562细胞组及抗CD3单抗组活化T细胞的端粒相对长度比值为1.63±0.08、1.06±0.06、3.24±0.61、1.37±0.07:hTERT的表达差异倍数为1.88±0.07、1.95±0.05、3.93±0.23、1.30±0.06;IL-7R表达差并倍数为6.61±0.52、12.81±0.34、17.42±0.50、4.87±0.66;SEA联合K562细胞组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SEA组对端粒长度影响大于单纯K562细胞组.结论:超抗原SEA可以直接刺激T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上调表达IL-7R,联合特异性抗原K562细胞株诱导T细胞活化上调效果更明显.

    作者:秦雅楠;王冠明;张鹏;林晨;高永鹏;田红霞;李扬秋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关节镜下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股骨髁软骨缺损

    目的:评价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utograft transfer system,OATS)修复膝关节股骨髁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股骨髁软骨缺损患者采用关节镜下OATS修复.缺损面积约2.0~4.0cm2,平均2.72 cm2.术后随访,对比手术前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MRI表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5~37个月,平均16.5个月.终随访Lysholm评分优4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术前Lysholm评分(36.5±3.8)分,随访终末时(86.2±5.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MRI T2加权像和脂肪抑制序列示移植骨软骨柱和周围软骨、软骨下骨间呈高信号,移植软骨和周围软骨基本平整.术后6个月高信号减少,软骨面平整.术后12个月移植软骨厚度与正常软骨相当.5例并发膝关节腔积血;2例患膝关节内有可以忍受的疼痛,其中1例偶有交锁.结论:OATS对膝关节股骨髁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满意,是一种实用的软骨修复技术.

    作者:伏治国;瞿玉兴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子宫内膜癌Ⅰ型和Ⅱ型miRNA表达谱差异的分析

    目的:分析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及良性子宫内膜组织间MiRNA表达谱差异.方法:收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及良性患者内膜组织,采用mirVana RNA isolation kit提取总RNA,利用芯片检测miRNA表达谱差异.结果: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及良性内膜组织间均有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Ⅰ型内膜癌与良性内膜组织间存在59个表达差异miRNAs,Ⅱ型内膜癌与良性内膜组织间存在13个差异表达miRNAs,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间存在30个差异表达miRNAs.结论: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间miRNA的表达差异可能与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作者:薛纪森;张乾;李晓琳;胡燕;杨孝军;颜笑健;郑飞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NF-κB p65与ICAM-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 p65与ICAM-1蛋白在49例食管鳞癌、3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NF-κB p65及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两者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NF-κBp65和ICAM-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均>0.05).NF-κBp65和ICAM-1蛋白表达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NF-κBp65及ICAM-1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永霞;李道明;李海梅;高冬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经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和介入术后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应用

    目的:评估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适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的不同,将582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aph,CAG)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220例)和B组(362例).A组患者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B组患者采用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及迷走反射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在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但迷走反射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并发症上并不优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同时其价格较昂贵,因此在选择病例时需非常谨慎,而不能作为经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的常规止血法.

    作者:杭涛;何松清;王立军;宫剑滨;程训民;彭永平;江时森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食管癌肉瘤1例

    患者男,54岁,因吞咽困难10 d于2011年4月1日入院治疗.患者10 d前开始出现进食米饭哽噎感,伴左侧肩胛部轻度酸痛.胃镜示:距门齿30 cm处,食管壁见黏膜巨大隆起,大小约6cm×4 cm,活检质脆易出血,考虑食管癌.钡餐造影示:食管中段充盈缺损,管壁僵硬,黏膜中段破坏,考虑为食管癌可能性大.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空肠造瘘术,术中见食管中段奇静脉下一肿块,约4 cm×3 cm×3 cm,质硬,与奇静脉及主动脉粘连,上段食管扩张,下肺静脉旁及隆突下淋巴组织肿大.术后送常规病理检查,巨检:食管一段,长11 cm.距一端3 cm处见-5 cm×2.5 cm×2 cm大小隆起型肿物,境界清楚,肿物切面灰白,实性,质较硬.

    作者:邱莎莎;邓晓;吴志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