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RNA干扰降低COX-2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徐滨;李媛媛;张宝刚;赵云;刘雨清

关键词:乳腺肿瘤, 环氧化酶-2, RNA干扰, 增殖, 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小RNA干扰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COX-2蛋白表达及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已合成的小RNA干扰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株,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通过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iRNA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转染后72 h,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的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COX-2减低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比对照组细胞明显受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早期凋亡增加(P<0.05).结论:利用siRNA技术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COX-2蛋白的表达:同时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并可诱导其凋亡的发生.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酸性蛋白的表达意义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对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的SD大鼠30只,Allen's法打击T9~T10脊髓节段,用BBB法评估后肢的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法观察GFAP的表达.结果:BBB评分和行为观察,发现大鼠脊髓损伤后有自行恢复率68%;对照组显示GFAP在脊髓各个部位均有表达;实验组脊髓损伤1 d后,损伤区域GFAP表达增加,可达损伤区附近、软脊髓膜下的白质和脊髓中央管均有GFAP的表达,脊髓损伤3~5 d后,脊髓损伤区域和邻近的周边区域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并逐渐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GFAP的表达逐渐下降,GFAP的表这于损伤2周后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脊髓损伤后的微环境适合胶质细胞增生,对中枢系统损伤修复产生影响.

    作者:李宽新;王维山;史晨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小脑扁桃体切除并枕大池重建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切除并枕大池重建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ACM-SM)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9例ACM-SM患者,采用下疝小脑扁桃体切除并行枕大池重建术,按照Tator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或恶化,随访69例患者,65例症状显著改善;核磁共振复查34例,结果显示枕大池均解剖成形,32例脊髓空洞消失或明显缩小.结论:小脑扁桃体切除并枕大池重建术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Arnold-Chiari畸形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包长顺;杨福兵;刘亮;王斌;夏祥国;詹书良;陈礼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应用光动力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在不同照射强度下血卟啉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鼠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制备Hp相关性胃炎动物模型,分为A1和A2组,应用血卟啉衍生物(HpD)进行灌胃,C组(感染对照组),应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3个感染组按顺序(A1,A2,C)均给予波长630nm输出功率分别为50、100、100 mW/cm2经灌胃器照射,能量密度累积15 J/cm2,非感染对照组(D组)未经PDT照射.照射后4周,处死所有小鼠,取胃窦和胃体部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改良吉姆萨染色及H-E病理染色.结果:经PDT处理后,结合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改良吉姆萨染色结果显示A2组Hp阴性率为73.33%(P<0.05).H-E病理染色显示各感染组经PDT治疗后炎症明显减轻,非感染组经PDT治疗后可见轻微炎症反应.结论:PDT能明显减轻Hp相关性胃炎的炎症程度,并可杀灭Hp,不损伤正常胃黏膜.

    作者:刘会领;罗雁;邹满意;梅玫;陆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肾上腺素α2受体调控MAPK通路对VILI大鼠肺部炎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α2受体调控的炎症信号传导MAPK通路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大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5组:常规潮气量通气组(C,8 mL/kg,呼吸频率9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组(H,20 mL/kg,呼吸频率50次/min),大潮气量通气盐酸右旋美托咪啶处理组(D,参数设置同H组),大潮气量通气育亨宾处理组(Y,参数设置同H组),大潮气量通气+盐酸右旋美托咪啶+育亨宾处理组(D+Y,参数设置同H组).观察肺部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IL-1B、IL-6和IL-10,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其和磷酸化水平.结果:和C组相比,H组、D组、Y组和D+Y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BALF中的TNF-α、IL-1β、IL-6、IL-10和MIP-2,以及肺部磷酸化ERK1/2均有明显增高.H组、Y组和D+Y组相比,D组肺组织和BALF中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结论:α2受体激动荆能通过调控MAPK通路显著减轻VILI所造成的肺部炎症反应,提示α2受体在VILI所造成的肺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吕婧;忽新刚;黎镇赐;于霖;丁宁;许立新;余守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喉罩通气复合Narcotrend监测在老年患者下肢血管血栓超声消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复合Narcotrend监测应用于下肢血管血栓超声消融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拟行下肢股动、静脉血栓超声消融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S组,n=40)和气管插管组(T组,n=40).两组麻醉诱导和术中维持药物相同,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罩)前(T1)、插管(罩)后1 min(T2)、插管(罩)后3 min(T3)、拔管(罩)前即刻(T4)、拔管(罩)后1min(T5)、拔管(罩)后3 min(T6)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NarcotrendI指数(NI),同时记录围术期呛咳、喉痉挛等呼吸道并发症情况及术中知晓例数.结果:在T2、T3、T4、T5各时点,T组的SBP、DBP、HR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NI指数明显下降,在T2、T4、T5、T6时点S、T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呛咳、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疼痛,T组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喉罩较气管插管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插管期和苏醒期的心血管反应及呼吸道并发症,Narcotrencl监测为麻醉深度监测提供量化指标,能明显提高老年患者下肢股动、静脉血栓超声消融术的麻醉质量.

    作者:邓龙姣;康茵;孙柯;徐金东;王越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Med19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含Med19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方法:用PCR技术获得Med19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入酶切后的线性慢病毒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PCR及测序鉴定.脂质体转染法共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包装成慢病毒,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滴度.结果:成功获取Med19基因,测序证实所获取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荧光显微镜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均证实pGC-FU-Med19携有正确的Med19基因,并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滴度为2×109 TU/mL.结论:成功构建Med19基因慢病毒表达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晓艳;李莉华;郭子健;饶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早产与生殖道感染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旱产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生殖道感染主要致病菌.方法:前瞻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及分娩的病例共1 832例,排除内外科合并症、产科原因所致流产、早产及生殖道器质性病变所致早产等情况外,将参与研究者按照初次产前检查是否存在生殖道感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于研究组成员,随机分为接受抗生素治疗(A组)、未接受抗生素治疗(B组)(所有抗生素治疗均根据药敏结果进行).结果:发生流产的机率:生殖道感染组(B组)发生率为3.2%,与A组及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A组(2.2%)与对照组(2.0%)之间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28~31+6周早产发生率B组(13.6%)较A组(6.1%)及对照组(1.6%)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2~33+6周早产发生率与妊娠28~31+6周相似,妊娠34~35+6周早产发生率3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同时A组在28~31+6及32~33+6周发生的早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病原菌依次为:无乳链球菌(42.2%)、大肠埃希氏菌(33.7%)、表皮葡萄球菌(10.8%)、其他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13.3%),此外支原体阳性率(62%),多伴发其他生殖道细菌感染.结论:早产与生殖道感染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较早期早产的发生,通过针对病原菌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作者:杨春艳;胡小平;周沫;柳艳丽;梁穗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凝血酶敏感蛋白-1在慢性移植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大鼠肾组织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与慢性移植肾病的关系.方法:依照国际标准CAN实验大鼠模型,以F344大鼠作供者,Lewis大鼠作受者,行原位异体肾移植,建立大鼠CAN模型,作为CAN组.以Lewis大鼠做供、受体,行原位异体肾移植,作为对照组.16周后,观察两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SP-1及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N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明显升高(P<0.01);根据Banff97评分标准,对照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而CAN组肾小球硬化率达24%以上,可见明显的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严重的血管内膜纤维化,两组移植肾Banff评分结果差异显著(P<0.01);TSP-1在对照组弱表达,TGF-β1仅有少量表达,而CAN组TSP-1、TGF-β1阳性表达面积显著增强,可见于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结论:TSP-1在CAN大鼠移植肾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TGF-β1的上游分子参与TGF-β1介导的慢性移植肾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米永杰;文莉莉;李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的冠心病治疗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除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外的另一个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SHPT患者冠心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与非SHPT患者有所不同,而透析患者与非透析患者其冠心病治疗的效果和风险也存在差别,下面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论述.

    作者:李卓;梁馨苓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PI3K/PTEN信号通路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成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受多种促进/抑制机制构成的平衡系统调节,并受血管生成开关的控制.研究发现,PI3K/PTEN信号通路不仅在细胞增殖、凋亡中发挥作用[1],且是血管生成各类信号通路的调节中心,决定着血管的终生成状态.本文就PI3K/PTEN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江克华;董自强;宋兴福;袁红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NF-κB p65与ICAM-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 p65与ICAM-1蛋白在49例食管鳞癌、3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NF-κB p65及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两者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NF-κBp65和ICAM-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均>0.05).NF-κBp65和ICAM-1蛋白表达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NF-κBp65及ICAM-1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永霞;李道明;李海梅;高冬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两种培养基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

    目的:比较AIM V、OpTmizer两种培养基对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的增殖、表型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7位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分别应用AIM V、OpTmizer两种培养基体外常规诱导CIK细胞,于培养第3、7、10、12、14、17、21天时,计算CIK细胞扩增倍数: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8、CD56分子的表达;通过LDH释放实验比较两种培养的CIK细胞对K562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培养的10、12、14、17、21 d,OpTmizer扩增倍数明显高于AIM V(P<0.05):平均CD56+及CD3+CD56+细胞频数,两组均高于基线(P<0.05);平均CD3-CD56+细胞频数,OpTmizer组高于基线(P<0.05);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OpTmizer扩增CIK细胞效率明显高于AIM V,而扩增的细胞亚群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两组基本相同,OpTmizer比AIM V更适合于体外诱导培养CIK细胞.

    作者:张克;姜维;周建;陶然;李溢柔;李进;马世武;侯金林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影像三维重建在直肠肿瘤诊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直肠肿瘤患者进行直肠肿瘤数字解剖模型构建及三维图像构建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直肠癌和直肠息肉患者36例,行肠道准备后使用CT进行薄层扫描及数字模型构建;手术后取患者病理标本,将二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变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部突起、凹陷及肠管狭窄,可用于分析肿痛与周围结构的相互有关系,重建的三维图像与直肠肿瘤大体标本一致性较高.结论:此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肿瘤的整体形态,更好地分析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利于指导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俞金龙;黄宗海;崔春晖;黄淑馨;史福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醋酸钙联合生理钙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醋酸钙联合生理钙透析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60例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透治疗伴有高磷血症的患者分为试验组(醋酸钙)和对照组(碳酸钙)各30例,分别接受8周治疗.治疗4周和8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第4周和第8周,与试验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磷及钙磷乘积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血钙、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时的校正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及全段甲状旁腺素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醋酸钙联合生理钙透析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高磷血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陶一鸣;梁馨苓;王文健;刘双信;夏运风;李志莲;史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斑块稳定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对发病72 h内住院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ACI患者78例(A组)、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46例(B组)和健康对照者28例(C组)进行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斑块的情况,用ELISA法检测血浆TGF-β1含量.结果:A组斑块以脂质型斑块(60.9%)为主,B组以纤维钙化型(56.6%)为主;A组的TGF-β1水平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01).结论:TGF-β1参与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在ACI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彭忠兴;甄毅锋;陈瑞芳;洪铭范;杨焰;刘爱群;蔡小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的预防

    子宫内膜息肉(EMP)指局部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以及伴随的血管过度生长,有时还具有平滑肌突入至子宫腔内,是异常子宫出血与不孕症的常见原因[1-3].笔者探讨了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的预防,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碧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牙周韧带无痛局部麻醉注射技术在拔牙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牙周韧带(PDL)麻醉开展拔牙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收集拔牙病例共224例,以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PDL麻醉开展拔牙手术,了解麻醉效果,并比较上、下颌拔牙PDL麻醉效果的差异以及在炎症、非炎症状态下拔牙PDL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全部224例拔牙病例PDL麻醉总有效率达到83.48%.上颌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89.47%,下颌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82.26%,统计学x2检验(x2=1.262 7,P>0.25)显示两者PDL麻醉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炎症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76.92%,非炎症拔牙的PDL有效率84.91%,统计学x2检验(x2=1.084 7,P>0.25)显示两者PDL麻醉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以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PDL麻醉拔牙,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具体操作时,在注射技巧方面需要加以改进提高,以克服由于病患牙病变导致的非理想性注射条件而所造成的麻醉不全.

    作者:许竞;巫燕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食管癌肉瘤1例

    患者男,54岁,因吞咽困难10 d于2011年4月1日入院治疗.患者10 d前开始出现进食米饭哽噎感,伴左侧肩胛部轻度酸痛.胃镜示:距门齿30 cm处,食管壁见黏膜巨大隆起,大小约6cm×4 cm,活检质脆易出血,考虑食管癌.钡餐造影示:食管中段充盈缺损,管壁僵硬,黏膜中段破坏,考虑为食管癌可能性大.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空肠造瘘术,术中见食管中段奇静脉下一肿块,约4 cm×3 cm×3 cm,质硬,与奇静脉及主动脉粘连,上段食管扩张,下肺静脉旁及隆突下淋巴组织肿大.术后送常规病理检查,巨检:食管一段,长11 cm.距一端3 cm处见-5 cm×2.5 cm×2 cm大小隆起型肿物,境界清楚,肿物切面灰白,实性,质较硬.

    作者:邱莎莎;邓晓;吴志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应重视急性肾损伤预后超越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相关研究表明AKI与住院期间死亡率、肾脏替代率、住院时间甚至远期终末期肾病发生和死亡率相关.因此,如何减少AKI发生(一级预防)和降低AKI相关不良预后(二级预防)是近年研究热点.动物实验表明,AKI过程是可逆的,在损伤早期合理的干预可以逆转损伤进展[1].因此,AK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作者:史伟;梁馨苓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含漱防治放射性口咽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时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性口咽炎反应的疗效观察及防治,并与常规使用含漱液进行比较.方法:将本科住院的7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予放疗,每组35例,治疗组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200μg+生理盐水250 mL分次舍漱后咽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500 mL+庆大霉素24万U++vitB125 000 mg+2%利多卡因20 mL分次舍漱后咽下.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严重程度、口腔黏膜炎的分度、愈合时间.结果: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液含漱组的急性放射性口咽黏膜炎出现较晚,多在放射治疗>10 Gy后出现;而对照组多出现在10 Gy时,治疗组的Ⅲ、Ⅳ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液含漱可降低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发生率,并可促进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愈合,缩短总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凤琼;张莉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