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超文;刘觉仕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临床救治中,对心、肺、肾等脏器功能进行支持已经深入人心,但对肠屏障功能的维护和支持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以为危重患者只要不发生应激性溃疡或缺血性结肠炎,胃肠道便平安无事.实际上,绝大多数失血性休克可造成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导致肠道内的细菌移位和内毒素吸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i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1].
作者:罗声政;王瑞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世界上排名第4位导致残疾的原因,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倾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至2020年,神经精神疾病将是中国第一大疾病负担,占中国疾病负担的15.5%,而抑郁症占所有神经精神疾病负担的45%.近数十年来,精神药理学的发展,为抑郁障碍的治疗开辟了一片美好的前景,然而如何在众多的抗抑郁药物中选择一种安全有效、副反应少的药物呢?安非他酮的问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安非他酮属氨基酮类化合物,于1989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广泛用于抑郁障碍和戒烟的治疗.
作者:廖继武;潘集阳;杨惠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的理想定位标记.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度收治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90例以腹股沟皮肤皱褶/动脉搏动为标记穿刺股动脉,100例以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为标记穿刺股动脉,50例以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为标记穿刺股动脉,观察穿刺相关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静脉血栓、出血、更换穿刺血管、拔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并了解各定位标记的使用情况.结果: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仍然是临床介入医生常使用的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体表定位标记,而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穿刺法应用却很少;以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穿刺法较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和腹股沟皮肤皱褶/动脉搏动定位标记的穿刺有明显减少的并发症,但出血的发生率相仿.结论: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为冠状动脉造影股动脉穿刺血管入路的理想标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力;魏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血管扩张性疾病和血管闭塞性疾病以及血管损伤等发病率的逐渐增加,对血管移植、血管缝合与修补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血管及微血管的吻合技术,直接关系到血管远端的组织器官能否存活,在血管外科及显微外科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对血管吻合技术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有良好的即时通畅率,还要有更好的远期通畅率和抗牵拉张力等.本文拟就血管吻合的传统缝合方法和非缝合方法等做一综述.
作者:宋庆伟;杨广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HBV D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观察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384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M和HBV-LP,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835,P<0.001).87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HBV-LP阳性率为87.4%.97例HBeAg阳性患者HBV-LP阳性率92.8%,98例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率68.4%.肝功能异常的乙型肝炎患者HBV-LP阳性率为95.8%,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患者的63.3%.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程度和肝细胞的破坏,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观察和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郝建华;张然蓉;张健华;张庆侠;冯静霞;谢世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者男,54岁,农民,因咳嗽,咳痰,胸闷10 d入院.发病前曾有野外作业史,伴有活动后轻气促,乏力,咳白色黏痰,大便秘结,纳差,发病后无发热,咯血,腹痛,头痛,胸痛等,当地卫生站多次就诊后疗效欠佳而来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就诊.
作者:古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Manumycin对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Manumycin(0、0.5、1、2、4、8 μmol/L)掺入细胞,作用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RT-PCR检测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MTT法显示,1~8 μmol/L组对K56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1~8μmol/L组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1).RT-PCR结果显示1~8 μmol/L组细胞的survivin mRNA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Manumycin可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的表达有关.
作者:汪茗;戚之琳;谢向荣;毕富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出院后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延续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除常规出院宣教外,定期电话访谈及组织参加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课堂,1年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家长的疾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诊率远高于对照组(P<0.005).1年内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对出院后胃食管反流患儿家长延续健康教育,能提高家长疾病护理知识和技巧,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伟;吴小君;刘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国肿瘤的发病牢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局部或全身的放疗及化疗等方法均末能使其疗效得到明显的提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的基因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原癌基凶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细胞凋亡基因的缺失是许多肿瘤的发生机制.FHL2是一种适应蛋白,能与其他多种癌基因产物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调节基因表达,维持细胞结构,介导细胞黏附、细胞运动和信号传导等[1-2].目前认为.FHL2在肿瘤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在肿瘤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均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FHL2基因与肿瘤的父系作综述如下.
作者:杨洲;严文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并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半定量检测了138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COX-2蛋白表达,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结合改良Giemsa染色法对胃黏膜标本Hp感染状态进行判定.结果:COX-2在浅表性胃炎、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的表达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胃癌中COX-2表达率(69.5%)显著高于其在浅表性胃炎(10.0%)、癌前病变(37.6%)中的表达率(P均<0.01),癌前病变中COX-2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其在浅表性胃炎中的表达率(P<0.01).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OX-2表达与月Hp感染状态显著相关,Hp阳性组COX-2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Hp阴性组(P<0.001~0.01).结论:COX-2在胃癌、癌前病变中高表达,提示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p感染诱导胃癌前病变COX-2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也可能是Hp致癌机制之一.
作者:钱铖;刘明东;邹晓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专业化护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5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腔内后装放疗配合体外放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进行放疗前评估、准备、阴道冲洗、放疗后指导、放疗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通过专业化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结论: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专业化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陈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左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其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传统的全脑血管造影虽仍为诊断该类疾病的佳方法,但属于有创检查,具有0.05%~0.3%的并发症或死亡危险[1].经颅多普勒(TCD)和CT血管造影(CTA)为目前常用的两种无创检查方法.本文对临床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51例患者应用16排CTA检查,评价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皖生;徐小辉;陈华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直肠前突在排便困难、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例中占30.6%~62.0%,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因创伤大,感染发生率高而慎用.自2006年以来,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痔瘘科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道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对免疫缺陷大鼠发酵支原体(Mf)、梨支原体(Mpi)感染的治疗效果,试图为HIV免疫缺陷患者Mf和Mpi感染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4只清洁级SD大鼠,其中60只制备免疫抑制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组1和组2分别为Mf、Mpi感染红霉素治疗组,组3和组4分别为Mf、Mpi感染在氧氟沙星治疗组,组5和组6为Mf、Mpi感染未治疗组,并设非免疫抑制和NS对照,计算各组致死率.取保护组和非保护组大鼠肺、肾、脑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大鼠致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死亡大鼠血液中支原体再培养阳性.电镜结果显示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大鼠的肺、肾及脑组织细胞结构显著改善.结论: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对免疫抑制大鼠Mf、Mpi感染有治疗作用.
作者:陈之力;李勇;周丽萍;卢中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清胰通腑泄热消胀特色疗法结合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SAP患者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13例,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组1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时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疗法.结果:治疗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退时间、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缩短,手术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治疗重痘急性胰腺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邹嘹南;何军明;谭志健;蔡炳勤;陈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12例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不良反应严重的是过敏反应.本组11例(占9.12%)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反应.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做出有效的判断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有效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选青;陈妙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傀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滇南小耳猪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5)、缺血后处理组(IPC组,n=5)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用球囊封堵冠脉建立猪闭胸式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监测心电及血压,用ELISA法测定缺血前及再灌注2、24 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再灌注72 h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再灌注2 h和24 h,IPC组和IR组的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均明显高于缺血前基础值(P<0.05):组间比较,再灌注后IPC组TNF-α和IL-6水平均较IR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0值明显增高(P<0.05).经TTC染色测心肌梗死的面积,S组未发生心肌梗死,IPC组为(10.89±2.02)%,IR组为(23.26±3.13)%,IPC组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孙海梅;郭涛;喻卓;许汪斌;窦兴葵;孟照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对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救治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初进高原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乳酸林格液(LR)组输注1.5倍失血量LR,HSH4组输注HSH4 mL/kg,HSH6组输注HSH 6 mL/kg,每组10只.HSH4和HSH6组一次(5 min内)静脉输注复苏液总量;LR组在20min内榆注LR总量.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血压、血气指标的变化和动物存活情况.结果:3组复苏液均能改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的部分指标,维持时间超过2 h,延长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但HSH4和HSH6组的效果较LR组佳,且HSH6组效果好.结论:HSH 4、6 mL/kg输注对初进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有较好的早期救治作用,剂量以6 mL/kg较为合适.
作者:路建;耿智隆;朱玉霖;罗建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钙镁合剂联合维生素B6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接受FOLFOX4方案化疗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3组,A组单用维生素B6,B组单用钙镁合剂,C组联用钙镁合剂和维生素B6防治神经毒性.神经症状采用奥沙利铂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评定.结果:化疗4~6个周期后3组不同药物干预下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总发生率分别为A组25/41(60.97%).B组23/37(62.16%),C组17/50(34.00%),C组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2 5).结论:钙镁合剂联合维生素B6能有效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作者:陈建时;卢明东;杜晓群;李丕宏;黄和;郑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丹参和甲基泼尼松龙对急性肺损伤(AII)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l(AQP-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内毒素(LPS)3 mg/kg气管内滴入建立大鼠LPS吸入性ALI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损伤组、甲基泼尼松龙组(LPS+甲基泼尼松龙)、丹参组(LPS+丹参)、联合用药组(LPS+甲基泼尼松龙+丹参).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湿/干重(W/D)比、肺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AQP-1表达.结果:经气管滴入LPS可致大鼠发生ALI.与LPS损伤组相比,单用甲基泼尼松龙或丹参组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W/D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AQP-1表达则明显升高(P<0.01),以联合用药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联合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和丹参对ALI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肺组织AQP-1高表达有关.
作者:程青;唐忠志;陈忠庆;李军尧;王忠强;邬明;郭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