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椎动脉入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

康超文;刘觉仕

关键词:动脉入路, 治疗,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显影, 椎动脉造影, 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 右眼, 结膜充血, 脑血管, 颈内动脉闭塞, 后交通动脉, 症状缓解, 眼球, 视物模糊, 人民医院, 球囊闭塞, 海绵窦内, 动脉供血, 盗血
摘要:患者男,18岁.2008年5月因骑摩托车发生车祸,头部受伤导致右眼球隆起,右眼结膜充血、水肿、肿胀,视物模糊、视力明显下降.于2008年11月11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脑血管DSA造影:诊断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于12日予以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闭塞.术后症状缓解出院,2个月后冉次出现右眼球外突,眼结膜充血,眼周可闻及杂音,考虑海绵窦内有其它分支动脉供血,海绵窦瘘再发.于2009年2月24日再次来我院行脑血管DSA造影: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不显影;左侧颈内动脉造影示前交通动脉增粗,有侧大脑前及右侧大脑中动脉经前交通动脉显影,双侧大脑前、大脑中动脉显影无异常,同时见右侧颈内动脉远段显影盗血致右侧海绵窦显影,右眼静脉明显增粗.左右椎动脉造影示大脑后及小脑动脉无异常,右侧后交通动脉明显增粗,并见向前部盗血致右侧颈内-海绵窦显影.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脾血管内皮肉瘤1例

    患者女,73岁.发现左上腹包块3 d.查体:左上腹肋缘下可触及一大小约8cm×10 cm包块,质硬,无压痛.伴贫血及血小板减少.CT检查:平扫示脾脏体积明显增大,达7个肋单元,其内密度不均,见不规则大片状低密度灶,CT值为30~65Hu;增强示脾脏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脾血管瘤.全麻下行睥切除术后送病检.

    作者:韩义明;蒋春樊;梁晋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无痛胃镜在超高龄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在超高龄患者申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80岁以上患者,分为无痛胃镜组及普通胃镜组,每组50例,比较检查前、检查中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检查中反应及检查后感受.结果:无痛胃镜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普通胃镜组,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检查前、检查中血氧饱和度变化,无痛胃镜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普通胃镜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痛胃镜组检查中血压、心率下降,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普通胃镜组检查中血压、心率明显增加,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有完善的应急抢救措施及严密监护的情况下,超高龄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是可行的、安全的.

    作者:许捷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盐酸氯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阻滞时的时效,与利多卡因的感觉及运动阻滞效应进行比较.方法:40例患者于L2~3椎间隙行硬膜外阻滞并向上置管4 cm,仰卧位后随机注入3%氯普鲁卡因450 mg或2%利多卡因300 m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30 min的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阻滞平面,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肌肉松弛程度.结果:450 mg氯普鲁卡因和300 mg利多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后在10和15 min时,血压出现下降趋势,心率出现上升趋势,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前者痛觉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后者;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阻滞平面和肌肉松弛程度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450mg氯普鲁卡因和300mg利多卡因均可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氯普鲁卡因更适合用于短时间手术.

    作者:赵新民;唐秀晨;宋正亮;段满林;杨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管吻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血管扩张性疾病和血管闭塞性疾病以及血管损伤等发病率的逐渐增加,对血管移植、血管缝合与修补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血管及微血管的吻合技术,直接关系到血管远端的组织器官能否存活,在血管外科及显微外科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对血管吻合技术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有良好的即时通畅率,还要有更好的远期通畅率和抗牵拉张力等.本文拟就血管吻合的传统缝合方法和非缝合方法等做一综述.

    作者:宋庆伟;杨广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丙型肝炎病毒RNA聚合酶在HepG-2细胞的稳定表达及活性分析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RNA聚合酶(NS5B)在肝癌细胞株HepG-2的稳定表达与活性.方法:Sca I酶切合有丙型肝炎病毒NS5B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5B,线性化的pcDNA-5B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转染细胞.阳性细胞经基因组PCR、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体外RNA聚合酶试验和荧光素酶试验鉴定稳定表达NS5B蛋白的RNA聚合酶活性.结果:NS5B基因可整合到转染的HepG-2细胞的染色体上,并能有效转录和表达.体外RNA聚合酶试验和荧光素酶试验表明稳定表达的NS5B在体外和细胞内均具备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结论:肝细胞HepG-2可以稳定表达丙型肝炎病毒NS5B,且具备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

    作者:熊舒珺;吴晓玉;孔令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煤矿井下工人腰背痛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煤矿井下工人腰背疼痛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了解煤矿工人腰背痛的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萍乡市属新岭煤矿所属矿区在册职工8 630人进行调查研究.统计腰背疼痛的发病率,与其他非煤矿人群的发病率比较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探索影响煤矿工人腰背痛的相关因素.结果:煤矿工人腰背疼痛发病率为62.9%:井下工的发病率为:67.6%,井上工的发病率为:40.22%,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潮湿、通风道风量和外伤是影响井下工人总体腰背痛的主要因素,β值分别为1.302、0.615和0.674,尤其对回采工明显,β值分别为2.107、1.257和0.399. 结论:年龄、井下工龄、外伤史、吸烟、饮酒、潮湿、噪音、进风道的进风量、寒冷、震动等可能是煤矿井下工人诱发腰背痛的危险因素,其中潮湿、进风道风量和外伤史是主要危险因素;而工作服装的保暖和防潮性能是煤矿工人腰背痛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张建萍;鲁世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3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经确诊3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根据患者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以及疼痛程度的改变.结果:所有病例经过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治疗,病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高度为(9.21±4.85)mm,椎体成形术后为(19.38±4.66)mm(P<0.05).术前患者的VAS评分为(8.29±1.22)分,术后降至(2.47±0.88)分(P<0.01).术前患者cobb角为(21.24±6.58)°,术后恢复至(12.12±5.68)°,P<0.05.随访2~18个月,平均12.3个月,2例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导致死亡而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随访.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可有效减轻疼痛、恢复病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甘嘉亮;何承建;左昌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必要性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必要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60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前未行气管推移训练,对照组30例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观察两组病例中食管(咽)损伤、咽喉部疼痛、吞咽障碍、咽喉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现咽喉(食管)相关并发症7例,对照组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结论: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并不一定是必须的.

    作者:张国妹;万冬花;姚剑英;周玉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T引导下激光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联合应用激光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1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6个突出椎间盘,CT引导下穿刺突出椎间盘靶点,注射60 μg/mL臭氧3~5 mL,CT扫描观察臭氧分布情况,激光进行椎间盘内多点烧灼,再次向椎间盘内注射60μg/mL 臭氧10~15 mL,退针至椎间孔处注射40μg/mL 臭氧10 mL.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前、后VAS评分自身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根据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2%.结论:联合应用激光和臭氧能够优势互补,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治疗效果大化,是一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海涛;关家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人黄斑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老年人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进行测定并分析.方法:51例老年人(102眼),男37例74眼,女14例28眼,平均年龄69岁.应用stratus OCT快速黄斑扫描模式(fast macular thickness)对其进行扫描,比较性别、眼别之间的厚度差异,分析年龄与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除右眼内环鼻倒男性的厚度大于女性外(P<0.05),其余象限性别之间均无差异;右眼内环鼻侧、外环颞侧厚度大于左眼(P<0.05),其余各象限眼别之间均无差异;年龄与各象限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在老年人,性别之间、眼别之间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是有差异的.

    作者:韩云飞;郭海科;张洪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TIA患者,按照其入院时间先后编号,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应用SPSS软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肠溶阿司匹林100mg晚餐后服用,1次/d.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50mg,1次/d,辛伐他汀胶囊20mg睡前服用.两组均连续服药1年,每6个月检查血脂、肝肾功能,若化验血脂下降至正常,治疗组辛伐他汀减至10 mg/d,维持服用.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显效率为7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2%,显效率为45.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明显好于治疗前,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无脑出血、胃肠道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结论:氯吡格雷片联合辛伐他汀胶囊治疗TIA安全、有效.

    作者:粟显才;罗曙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氨基末端脑钠肽检测评价川崎病患儿心脏损害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估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心脏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对照组为20例正常体检儿童,实验组为30例KD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患儿12例,未发生CAL惠儿18例,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测定早期充盈峰速E峰和晚期充盈峰速A峰,计算E/A值;同时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E/Ea值.结果: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KD急性期内,有CAL组NT-proBNP明显高于无CAL组,(P<0.01).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Sa、Ea、Ea/Aa及E/Ea有显著相关关系(P值均<0.05),与LVED、LVEF、E/A及Aa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T-proBNP可用于KD辅助诊断,也可用于预测CAL的发生.血浆NT-proBNP是反映心功能的经典生化指标;KD急性期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明显,TDI指数可作为反映KD患儿左心功能的敏感指标.本文用TDI指数和NT-proBNP评价KD患儿的心功能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书琴;陈桃;杜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的定位标记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的理想定位标记.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度收治心绞痛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90例以腹股沟皮肤皱褶/动脉搏动为标记穿刺股动脉,100例以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为标记穿刺股动脉,50例以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为标记穿刺股动脉,观察穿刺相关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静脉血栓、出血、更换穿刺血管、拔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并了解各定位标记的使用情况.结果: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仍然是临床介入医生常使用的股动脉穿刺入路的体表定位标记,而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穿刺法应用却很少;以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穿刺法较腹股沟韧带/动脉搏动和腹股沟皮肤皱褶/动脉搏动定位标记的穿刺有明显减少的并发症,但出血的发生率相仿.结论:X线指导股骨头定位为冠状动脉造影股动脉穿刺血管入路的理想标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力;魏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没有史气管舒张药治疗下,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在轻、中度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中的价值.方法:42位轻、中度急性哮喘发作患者随机分成:NPPV组(n=21)和对照组(n=21),在研究前两组均给予静注甲基强的松龙(40mg/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0、40、60min评估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结果:NPPV组在治疗后RR、HR、SaO2、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NPPV治疗能改善轻、中度急性哮喘发作的症状.

    作者:骆健峰;赵建平;朱丹;陈慧;涂军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预后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的意义以及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应用18F-FDG-PET对20例新生儿检查.凡PET诊断为HIE者,归为HIE组,共15例;PET提示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共5例.第一次PET检查在生后第7~14天,11例同时检查头颅MRI或CT,共16例提示PET或CT/MR异常.此16例患儿于生后4~6个月做第二次PET检查,9例同时行MRI/CT检查.结果:第1次PET检查的20例新生儿中,15例提示大脑不同部位的葡萄糖低代谢病灶,并有HIE的临床表现:11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8例与PET相符.第二次PET检查的16例惠儿中,8例提示有大脑不同部位低葡萄糖代谢改变;9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6例与PET相符.第2次PET检查提示存在大脑低密度代谢病灶的8例患儿中,7例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其中5例早期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经早期干预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出现脑瘫;1例经随访没有精神-运动发育异常的表现.结论:FDG-PE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和预后的早期评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优于MRI和CT.

    作者:钟敏泉;钟劲;余宇晖;梁穗新;邝素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评估时已使用1~2种口服降糖药而空腹血糖≥7.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2008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2种降糖药物(不包括噻唑烷二酮类),符合空腹血糖≥7.0mmol/L,肝肾功能正常.接受盐酸吡格列酮(卡司平)治疗,从15 mg/d开始,每月复查空腹微机血糖,若≥7.0 mmol/L,增加15 mg/d,若空腹微机血糖<7.0 mmol/L则维持原剂量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入组的57例2型糖尿痛患者观察12周,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A1c有下降趋势,剔除了因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的影响因素后,HbA1c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2)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后TC和LDL-C有轻度升高,TG、HDL-C变化不大.(3)不良反应有心功能不全(1例)、下肢水肿(1例)、低血糖症(1例),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磺脲类、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吡格列酮能安全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作者:傅晓莹;邓海鸥;杨华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双臂肱动脉血压的差异性及对比研究

    目的:为了调查左右双臂间本质上是否存在血压差异及其程度,寻找血压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深层次原因.方法:参加健康体检人群及本院职工共464例,采用双臂同步自动血压测量仪(欧姆龙-752型)记录血压.实验室检查均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获得一系列生化指标,通过问卷方式获得患者信息.并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左右侧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右侧偏高.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血压差异分别为(1.62±7.404)mmHg、(1.18±5.629)mmHg.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相对差异与各研究因素均无关,舒张压相时差异可能与脉压(P<0.001)、胆固醇有关(P<0.05).收缩压绝对差异与年龄、脉压、心率有关;舒张压绝对差异与年龄有关(P<0.001).结论:双臂间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存在显著性.血压差异可能与年龄、脉压、胆固醇有关.因此,单侧的血压测量可能掩盖、延误了高血压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为此,应推荐使用双臂同步测量血压,取其高一侧的数值指导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同时对于脉压的变化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胡雪珍;杨鹏麟;王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B族链球菌的耐药性及红霉素与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

    目的:了解多种红霉素、四环素耐药基因在B族链球茵(CBS)中出现规律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药物敏感试验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检测203株GBS的低抑茵浓度,用D试验法方法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MLSB)耐药表型,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未发现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诺普汀/达福普汀耐药菌株,但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中介率分别是9.3%、4.9%;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5.3%、45.0%、87.1%、红霉素耐药基因以ermB为主,两种或两种以上erm基因阳性的GBS占12.3%,四环素耐药基因以tetM和tetO为主.结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仍可作为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GBS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药物应用应给予重新评价.ermB是GBS对红霉素耐药的重要基因,在GBS中检出国内少报道的ermC及ermTR基因;应关注非孕妇女,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感染的监测和防治.

    作者:陈惠玲;邓家德;叶惠芬;陈英姿;张伟红;李焕庭;杨银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初进高原创伤性休克大鼠的救治作用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对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救治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初进高原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乳酸林格液(LR)组输注1.5倍失血量LR,HSH4组输注HSH4 mL/kg,HSH6组输注HSH 6 mL/kg,每组10只.HSH4和HSH6组一次(5 min内)静脉输注复苏液总量;LR组在20min内榆注LR总量.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血压、血气指标的变化和动物存活情况.结果:3组复苏液均能改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的部分指标,维持时间超过2 h,延长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但HSH4和HSH6组的效果较LR组佳,且HSH6组效果好.结论:HSH 4、6 mL/kg输注对初进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有较好的早期救治作用,剂量以6 mL/kg较为合适.

    作者:路建;耿智隆;朱玉霖;罗建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丹参与甲基泼尼松龙联用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丹参和甲基泼尼松龙对急性肺损伤(AII)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l(AQP-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内毒素(LPS)3 mg/kg气管内滴入建立大鼠LPS吸入性ALI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损伤组、甲基泼尼松龙组(LPS+甲基泼尼松龙)、丹参组(LPS+丹参)、联合用药组(LPS+甲基泼尼松龙+丹参).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湿/干重(W/D)比、肺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AQP-1表达.结果:经气管滴入LPS可致大鼠发生ALI.与LPS损伤组相比,单用甲基泼尼松龙或丹参组B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W/D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AQP-1表达则明显升高(P<0.01),以联合用药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联合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和丹参对ALI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肺组织AQP-1高表达有关.

    作者:程青;唐忠志;陈忠庆;李军尧;王忠强;邬明;郭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