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碧秀;吴昕;陈颂卿;綦娜;王颖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156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胃渍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平分为A、B组,A组(观察组)78例给予莫西沙星、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B组(对照组)78例给予左氧氟沙星、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A组临床症状、溃疡愈合、HP根除的有效率分别为91.03%、89.74%和88.46%;B组分别为67.95%、70.51%和70.5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组根除失败的患者接受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其HP根除率为91.30%,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97% vs 10.26%).结论: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对HP感染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詹春光;李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患者女,17岁,反复突然瘫倒3个月加重1个月,米我院变态反应科门诊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始无诱因反复突然瘫倒,当时双目紧闭、问答不语、全身间断抽搐,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无咬舌,无大小便失禁.
作者:王学艳;任华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剖宫产子宫切口部妊娠(全称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e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目前对其诊断、治疗尚尤统一标准.随着剖宫产率增高此病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如果误诊,易发生大出血及子宫切除风险.
作者:唐孟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的基础上加用空心钉加强内固定治疗Evans 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军号;许楚才;刘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胰腺固定于腹膜后,背靠脊柱,很少受外伤,胰腺外伤占腹部闭合伤的2%~5%.一旦受伤说明暴力强大,损伤程度多严重,如胰腺破裂、胰液外溢.胰腺周围有 很多重要的脏器和大血管,外伤常伴其他脏器的严重损伤,病情危重复杂,病程长,病死率高[1].
作者:闫素芝;张军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构建不同亚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重组质粒载体.方法:取成年小鼠大脑皮质提取总RNA,以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得到NCAM-120cDNA、NCAM-140cDNA和NCAM-180cDNA后用Xba Ⅰ、HindⅢ酶切,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酶切产物定向插入于质粒pcDNA4相应位点中,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其序列正确性.结果:PCR、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pcDNA4-NCAM-120、pcDNA4-NCAM-140及pcDNA4-NCAM-180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pcDNA4-NCAM-120、pcDNA4-NCAM-140和pcDNA4-NCAM-180的重组质粒,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不同亚型NCAM的作用及其作用的差异性.
作者:詹利;王特为;孙广运;杨朝鲜;邓莉;高小青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溶血卵磷脂(LPC)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及其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牛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LPC,分别培养6、12、24h,RT-PCR检测TGF-β2 mRNA表达水平,半巢式RT-PCR检测TGF-β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LPC的浓度为40 μmol/L作用12 h后,TGF.B2 mRNA水平明显高于浓度为20 μmol/L和60 μmol/L.LPC浓度改变对TGF-β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LPC能调节牛视网膜内皮细胞TGF-β2的表达;LPC对TGF-βⅡ型受体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喻日成;黄竹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心境障碍患者躁狂与抑郁症状混合存在较早就为人们所认识,习惯称为混合状态,根据其临床特征又可分为混合性躁狂及混合性抑郁.
作者:廖继武;潘集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伴有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的操作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56例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对疼痛缓解(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和评价.结果:共进行115个椎体的成形术治疗.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2.5~5 mL,术中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者51例.VAS术前评分(8.32±1.48)分,术后(2.23±1.65)分.术前与术后比较P<0.01: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脊柱畸形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效、但相对复杂和高风险的手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技术要求.
作者:张毅;赵新建;廖绪强;陈显辉;黄星球;吕超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别嘌醇降低血尿酸水平,观察其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方法:选择轻中度慢性肾衰竭伴有轻度高尿酸血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别嘌醇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2例.给予别嘌醇治疗组患者别嘌醇100~3mg/d,控制血尿酸于正常范围内.慢性肾衰竭药物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期限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差异.观察终点为:血肌酐较基线翻倍,进入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或血清肌酐>707μmmol/L),全因死亡.结果: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有升高,但别嘌醇治疗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t=2.331,P=0.023和t=3.673,P=0.001).别嘌醇治疗组有8例患者达观察终点,时照组有18例患者达观察终点,别嘌醇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59%比56.25%.X2=5.111,P=0.024).结论:别嘌醇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可明显延缓轻中度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作者:邓英辉;张沛;刘华;贾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患者男,43岁.既往1990年因心肌炎、心律失常行心脏起搏器安装,1998年拆除起搏器后心脏留有电极.2006、2007年有肺炎史.2009年2月发现患糖尿病.于2009年2月19日主诉因发热1个月余,胸痛5 d入院.
作者:黄李芳;张海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泌尿系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起病缓慢,迁延难愈.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迁延应用中药解毒八正散内服、外用前列安栓直肠给药,治疗本病53例,效果满意,并与两药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的53例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ED/PEA-15蛋白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PED/PEA-15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1±0.301、0.64±0.101和0.565±0.077,PED/PEA-15 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2.5%、32.5%和16.7%.肝癌组织中PED/PEA-15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且PED/PEA-15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德光;吴益峰;高振明;梁锐;庄成君;王立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磷酸化P38的表达,并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在12、24、48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LPS组、参附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 mRNA、蛋白及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48 h)组EPCR tuRNA、EPCR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参附(12、48 h)组EPCR mRNA、EPCR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LPS(24 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LPS(12 h)组、参附(12、48 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LPS可以从转录、蛋白水平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可能是通过P38 MAPK途径实现的:参附注射液可以调节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的影响,从而对脓毒症起到防治作用.
作者:张近波;张小乐;许国斌;李智强;董志兵;王文龙;李传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ractor,HGF)作为诱导剂,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在第4代MSCs中添加HGF(20 ng/mL)对其进行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大鼠MSCs贴壁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诱导后细胞呈梭形,排列方向渐趋一致,有肌管样结构形成,未观察到转化细胞的自主搏动.Troponin T及Connexin43的表达呈阳性,并可见清晰肌小节.RT-PCR检测MLC-2A、MLC-2V、α-MHc、β-Actin mRNA表达阳性.结论:大鼠MSCs体外在HGF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作者:章培军;张丽红;郭敏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1~2周.结果:随访12~60个月,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无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关节脱.术后根据Harris评分,优8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2%.结论:非骨水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满意的方法,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疼痛,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对于较年轻患者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5-aza-dc)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1、0.5、2.5、12.5μmol/L)的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于不同作用时间(6、12、24、48 h)处理人膀胱癌细胞株T24,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5-aza-dc在不同时间作用下T24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5-aza-dc在处理T24细胞24 h后的凋亡率变化情况.结果:MTT提示各浓度的5-aza-dc对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分析结果示,不同浓度5-aza-dc处理24 h后T24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不同药物浓度组在同一作用时间下,T24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药物浓度在不同作用时间组之间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浓度为12.5 μmol/L的5-aza-dc作用24 h时对T24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明显.结论:5-aza-dc有抑制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生长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其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
作者:徐宁儒;刘春晓;郑少波;李虎林;徐亚文;许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及机械通气带来的不适,特别是采用容量控制的通气模式的情况下,会产生人机配合不好,为了避免人机拮抗,影响通气效果以及避免气压伤等后果,需要对这些患者采取镇静处理[1].
作者:孙凯;张劲松;刘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检测Survivin和Rb2/p130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份NSCLC石蜡标本中两者的表达.结果:(1)Survivin mRNA及蛋白随TNM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率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者较无转移者阳性表达率增高(P<0.01).(2)Rb2/p130mRNA及蛋白随TNM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3)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Rb2/p13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4)Survivin蛋白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6.9%)显著低于阴性组(17.9%)(P<0.05),Rb2/p130蛋白阳性组术后5年存活率(16.7%)显著高于阴性组(7.1%)(P<0.01).结论:Survivin与Rb2/p130的表达水平可能与NSCLC的进展和患者预后相关.
作者:常延河;郑素玲;伊雪;王俊然;王文雅;郑素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介入治疗已成为心内科疾病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虽然与外科手术比较,介人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其中心包填塞则是一类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而及早的识别和及时的处理则可挽救生命[1].
作者:胡标雄;罗骏;葛郁芝;盛国太;洪明;余茂生;吴晓枚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