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闵行地区麻疹患者的病例分析

黄绍萍;卢水华;王介非;谢德胜

关键词:麻疹, 发病年龄, 麻疹疫苗, 并发症
摘要:目的:总结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上海闵行地区麻疹发病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收治的260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1)麻疹发病年龄在18~35岁之间有61.5%.(2)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患者有73.1%.(3)外地来沪人员占77.7%.(4)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高体温在38.5~40.2℃之间.在发热第3~5天出疹者占82.7%.(5)89.2%患者有典型皮疹经过.(6)46.2%患者可见麻疹黏膜斑,81.0%出现在病程第3~4天.(7)主要并发症有肝损(79.6%),结膜炎(38.5%),腹泻(23.1%),肺部感染(20.0%).结论:应加强麻疹疫苗的覆盖面,特别是对外地来沪人员及其子女.在育龄妇女中可进行麻疹疫苗的补种复种,进一步加强防病意识,减少流行季节麻疹的发病.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缺损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缺损的患者,行术前心理护理和针对性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防止皮瓣静脉危象发生.结果:术后出现皮瓣血管危象2例,经皮瓣抢救和其他处理,17例全部成活.结论:术前行心理护理和针对性训练,术后仔细观察皮瓣是皮瓣移植成功的关键护理措施.

    作者:左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高血压基因治疗回顾与展望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是心力衰竭、脑卒中、终末期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尽管高血压药物治疗得到长足发展,然而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愈高血压或完全逆转和预防与高血压相关靶器官的病理改变.

    作者:红梅;付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情感激励在1.5~3岁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情感激励式心理护理对1.5~3岁幼儿静脉输液时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静脉输液幼儿分为情感激励组(实验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00例.通过对实验组采取表扬、激励、暗示等心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依从率与手部注射部位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高于头部,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运用情感激励式心理护理能提高幼儿的合作程度及穿刺成功率.

    作者:蒙莹;马若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例1,患者女,29岁,主因发现上腹部肿物8年余,肿物持续性增大1年入院.查体:腹平软,剑突下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5 cm肿物,质中,边界尚清,活动度尚可,无触痛,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作者:向聚才;徐慧蓉;马小兵;王献华;佟树文;宋旭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美沙拉嗪片口服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片口服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56例U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蒙脱石散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美沙拉嗪片口服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老年UC,结合有效的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万阿娟;张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江门株诺如病毒重组鉴定及分析

    目的:对诺如病毒(norovirus,NoV)NoV/Jiangmen056/2006/china和NoV/Jiangmen380/2006/china株进行重组鉴定分析.方法:用JV12Y/JV13I、COG2F/GⅡ SKR、JV12Y/GⅡ SKR三对引物对NoV基因组不同区域分别进行RT-PCR,PCR产物纯化回收、测序,利用Clustal X、MEGA4.1、SimPlot3.5.1软件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果:NoV/Jiangmen056/2006/china株由Lordsdal株的RdRp区和Mexico株的capsid区重组而成,而NoV/Jiangmen380/2006/china株由NLV/VannesL169/2000株的RdRp区和SaKaeo-53株的capsid区重组而成.结论:Nov/Jiangmen056/2006/china和NoV/Jiangmen380/2006/china是两种不同型别NoV重组株,而后者是国内首次检出的新型G Ⅱ.b NoV重组株,上述结果丰富了我国重组NoV的研究资料.

    作者:宋灿磊;戴迎春;胡贵方;向文龙;聂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18、Fas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肝细胞Fas的表达与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EUSA法检查76例CHB患者(其中轻度29例、中度26例及重度21例)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IL-18水平.同时对46例愿意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的CHB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Fas表达强度.结果:CHB患者血清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JP<0.01),并且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IL-18的水平显著增高.CHB患者肝组织中Fas表达阳性强度也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强.结论:CHB患者外周血IL-18和肝细胞上表达的Fas均参与了肝脏的炎症过程,与CHB患者肝脏炎症发生的机理、炎症的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马清峰;王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骨桥蛋白在心脏重构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为磷酸化糖蛋门,在多种细胞有表达.Oldberg等[1]通过对大鼠骨肉瘤涎蛋白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克隆而分离出来的一种酸性蛋白并命名为OPN.初了解其介导骨细胞与骨基质的连接,在骨基质矿化及重吸收过程的作用.

    作者:徐玉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加替沙星与四环素治疗恙虫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加替沙星与四环素治疗恙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期间56例恙虫病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四环素口服,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加替沙星组总有效率73.08%,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恙虫病效果较四环素差.

    作者:赵国华;陈宝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股骨上段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在全麻下实施股骨上段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5~91岁,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菅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拔管前即刻(T3)、拔管后即刻(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两组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气管插管组T2、T3、T4时MA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拔管期气管插管组发生体动、呛咳、术后咽喉痛、声音沙哑较喉罩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套囊血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股骨上段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少.

    作者:葛叶盈;康亚梅;徐云;成建庆;陈跃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在短程抗菌治疗策略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短程抗菌治疗策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35例患者,根据应用抗生素的终临床指标分为对抗生素有反应组(A组)和对抗生素无反应组(B组),入院第1、3、5、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PC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第3、5、7天A组患者血清PCT水平逐渐下降,而B组患者PCT水平则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PCT对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大小,第1、3、5、7天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04 6、0.713 8、0.986 8、0.988 5,其中第3、5、7天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与第1天PCT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短程抗菌治疗策略中,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作为优化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指标.

    作者:马明洲;张铮;秦海东;徐英;沈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效果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方法:6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内镜套扎组(EVL组)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套扎组(PR+EVL组)接受治疗.结果:PR+EVL组有5例(14.7%)再出血,EVL组有13例(38.2%)再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VL组有4例(11.8%)死亡,EVL组有6例(17.6%)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与单用内镜套扎术比较,其能更有效地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再次出血,但对其生存期并无改善.

    作者:丁世华;刘俊;王建平;李开学;刘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6例均为单侧.病灶密度均较均匀,其中无明显坏死及钙化.位于肌锥内外弥漫生长3例,并见其包绕眼球生长呈铸型改变,与周围眼外肌、眼环分界不清,但眼环完整无局限性增厚;位于肌锥外泪腺区呈孤立状结节2例,病灶边界清晰,泪腺窝无明显扩大;位于结膜延眼睑蔓延1例.眼眶内脂肪间隙均清晰,增强后均呈轻、中等度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眼眶淋巴瘤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认识其改变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泮旭铭;田萍;祝跃明;金中高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用口器和面罩两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将48例6岁以上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成口器组和面罩组,分别用空气压缩泵通过口器和面罩吸入布地奈得、特布他林雾化悬液,检测两种方式用药前后的肺功能变化.结果:两种方式吸入布地奈得、特布他林雾化悬液后,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均有改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大呼气峰流速(PEFR)的改善率都大于15%.30min后口器组FEV,和PEFR改善率明显高于面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口器吸入布地奈得、特布他林雾化悬液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优于用面罩吸入.

    作者:管丽萍;荆新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14例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是指因腹腔炎症或阑尾等腹部脏器手术后,大网膜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导致横结肠功能紊乱,产生轻重不等的类似肠梗阻的症状.我院自1998-2009年共收治14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以探讨其病因和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陆志斌;龚红生;胡昇痒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yperten-sion,EH)患者中,约有1/3会出现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无论在人类[1-2]还是在动物模型[3]的研究均发现,高血压本身只能解释部分心脏指数改变的原因,其余高达60%的原因归咎于基因因素.

    作者:李青梅;丁艳华;娄金凤;朱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上海闵行地区麻疹患者的病例分析

    目的:总结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上海闵行地区麻疹发病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收治的260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1)麻疹发病年龄在18~35岁之间有61.5%.(2)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患者有73.1%.(3)外地来沪人员占77.7%.(4)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高体温在38.5~40.2℃之间.在发热第3~5天出疹者占82.7%.(5)89.2%患者有典型皮疹经过.(6)46.2%患者可见麻疹黏膜斑,81.0%出现在病程第3~4天.(7)主要并发症有肝损(79.6%),结膜炎(38.5%),腹泻(23.1%),肺部感染(20.0%).结论:应加强麻疹疫苗的覆盖面,特别是对外地来沪人员及其子女.在育龄妇女中可进行麻疹疫苗的补种复种,进一步加强防病意识,减少流行季节麻疹的发病.

    作者:黄绍萍;卢水华;王介非;谢德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与应变、应变率成像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心肌缺血的评估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VTI)、应变(S)及应变率(SR)成像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评估.方法:以冠脉造影为诊断标准,冠心病患者79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入选者均测量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Ss)及其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舒张早期峰值应变(S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Sa)及相应的应变率(SRe、SRa).结果:冠脉重度狭窄组患者的基底段、中间段的Vs、SRs、Ss、Ve及SRe,心尖段的SRs、Ve及SRe,基底段的Va及Sa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QVTI与S、SR能定量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75%的患者心肌缺血状况,对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蔡伟;姜铁民;刘淑红;周瑞娟;喻丽华;赵季红;董彦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甲状腺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护骨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状腺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在不同浓度甲状腺激素(0.1、1、50 nmol/L,T3)条件下培养24h.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OPG的含量,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OPG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浓度组T3(1 nmol/L)比较,低浓度组T3(0.1 nmol/L)内皮细胞培养液上清OPG的含量增加(P<0.05),OPG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高浓度组T3(50 nmol/L)内皮细胞培养液上清OPG的含量减少(P<0.05),OPG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HUVEC在低浓度甲状腺激素作用下OPG表达增加,提高甲状腺激素浓度可逆转该现象.

    作者:张军霞;向光大;孙慧伶;赵林双;侯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心脏转移1例

    患者男,71岁,气促进行性加重半年,无咳嗽、咳痰、发热,外院(深圳北大医院)CT检查示:左前纵隔肿物5 cm×8cm,左胸大量积液.我院颈部彩超示:左锁骨上窝多发实性光团,考虑肿大淋巴结.

    作者:肖霭仪;何炼图;汤庆;叶素敏;廖海星;郑玉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