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位胰腺1例

李卉;高娃;李彦

关键词:乳腺根治术, 细胞癌, 上腹部, 症状, 饮食, 体重, 呕吐, 暖气, 经典, 黄疸, 患者, 黑便, 关系, 反酸, 恶心
摘要:患者女,61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2月入院.伴反酸、暖气.与饮食无明显关系.无恶心、呕吐、黄疸、黑便等症状.体重无变化.1997年因经典细胞癌,行右侧乳腺根治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特发性房颤左心房大小、室间隔厚度等心超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特发性房颤的左心房大小、室间隔厚度的变化和意义.方法:特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57例(55.4±10.2岁)和窦性心律个体(对照组)45例(52.9±7.9岁).经胸心脏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收缩期左房前后径(LAd)、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和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特发性房颤患者LAd和IVSd显著增大[LAd:(35.9±4.6)vs(30.0±3.3)mm,P<0.001;IVsd:(10.4±1.1)vs(9.4±1.4)mm,P=0.001].两组LVIDd和LVEF差异均无显著性.结果显示LAd大于均数组个体与小于均教组个体房颤出现率分别为85.7%和35.0%(OR:11.143,95%CI:4.042~30.719,P<0.001);IVSd大于均数组个体与小于均数组个体房颤出现率分别为71.1%和43.9%(OR:3.249,95%CI:1.420~7.473,P=0.005);不同LVIDd和LVEF分组患房颤风险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特发性房颤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左房扩大和左室肥厚,且两者均与房颤风险增高相关联.

    作者:傅锐斌;吴平生;吴书林;邱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治疗

    慢性肝病的进展或门静脉血栓等因素均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并由此出现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顽固性腹水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另一并发症,门静脉血栓虽然不是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但可以引起或加剧门静脉高压.

    作者:李常青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真空负压封闭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封闭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本科室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21例使用真空负压封闭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病例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结果:对该21例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所有患者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均治愈,治疗时间短者14 d,长者30 d.结论:真空负压封闭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护理重点是在糖尿病基础护理之上,注意负压引流管的通畅、创面负压的维持以及惠肢血运的观察.

    作者:林秀丽;杨浩瑾;周雷;赵圆圆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与血清学检查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CD)的临床表现与血清中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VitB12、叶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4例SCD患者的Hb、MCV、VitB12、叶酸检查结果,并与入院时神经系统损害程度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4例SCD患者,VitB12异常率约为79%,MCV异常率约为79%,Hb异常率约为58%,叶酸异常率约为30%.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和血清VitB12水平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r=0.525,t=-2.89,P=0.008),与血清叶酸水平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r=0.277,t=1.35,P=0.191).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与贫血程度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Hb:r=0.265,t=-1.287,P=0.211;MCV:r=0.184,t=0.880,P=0.388).Hb、MCV异常与VitB12之间有线性相关性(Hb:r=0.457,t=2.407,P=0.025;MCV:r=0.662,t=-4.139,P=0.000).Hb、MCV异常与叶酸降低之间有线性相关性(Hb:r=0.766,t=5.583,P=0.000;MCV:r=0.561,t=-3.178,P=0.004).结论:血清VitB12水平降低可引起造血系统与神经系统异常,与其程度有线性相关,可作为造血系统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一个评定指标.

    作者:靳梅;谢炳玓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明确标准化屋尘螨疫苗皮下注射免疫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标准化氢氧化铝吸附的屋尘螨疫苗安脱达SQ Der p(安脱达Der P,爱尔开-阿贝优公司,霍斯霍尔姆,丹麦)皮下注射免疫治疗4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52周,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0例病例均完成了研究.其中显效5%(2/40),有效67.5%(27/40),无效27.5%(11/40),总有效率72.5%(29/40).不良反应中1级反应9次(0.97%);2级反应21次(2.27%);3级反应3次(0.32%);无4级反应,没有一个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住院.结论:用标准化屋尘螨疫苗皮下注射免疫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52周,显著改善患者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及体征,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徐红;贺桂风;刘建国;李霞蓉;刘月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18、Fas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肝细胞Fas的表达与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EUSA法检查76例CHB患者(其中轻度29例、中度26例及重度21例)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IL-18水平.同时对46例愿意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的CHB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Fas表达强度.结果:CHB患者血清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JP<0.01),并且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IL-18的水平显著增高.CHB患者肝组织中Fas表达阳性强度也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强.结论:CHB患者外周血IL-18和肝细胞上表达的Fas均参与了肝脏的炎症过程,与CHB患者肝脏炎症发生的机理、炎症的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马清峰;王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股骨上段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在全麻下实施股骨上段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5~91岁,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菅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拔管前即刻(T3)、拔管后即刻(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两组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气管插管组T2、T3、T4时MA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拔管期气管插管组发生体动、呛咳、术后咽喉痛、声音沙哑较喉罩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套囊血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用于股骨上段手术患者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少.

    作者:葛叶盈;康亚梅;徐云;成建庆;陈跃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时机选择及其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时机选择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7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45例患者行手术取栓,18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7例患者给予初步诊治后自动出院.在手术取栓的患者中有35例经治疗后受累动脉远端血运恢复,肢体疼痛好转,皮温恢复正常.术后2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再次发生肢体急性缺血性坏死、截肢,3例缺血症状无明显好转.死亡3例患者中分别为腹主动脉栓塞2例和主动脉骑跨栓1例.结论:对于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患者,争取早期确诊,应早期手术,并配合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潜在的心脏疾病和重要脏器栓塞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亮;朱化刚;刘斌;谢文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症的终选择——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终末期肝病的必然结果.约半教以上的肝病患者甚至在肝功能尚处于代偿期时PHT已经存在,而且伴随着肝硬化的进展,PHT的风险度迅速增加,甚至超过原发疾病而成为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作者:金中奎;郎韧;陈大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缺损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缺损的患者,行术前心理护理和针对性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防止皮瓣静脉危象发生.结果:术后出现皮瓣血管危象2例,经皮瓣抢救和其他处理,17例全部成活.结论:术前行心理护理和针对性训练,术后仔细观察皮瓣是皮瓣移植成功的关键护理措施.

    作者:左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成纤维细胞蛋白激酶Cε和蛋白激酶Cα表达及转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Fs)蛋白激酶Cε(PKCε)和蛋白激酶Cα(PKCα)的表达及转位的影响,并探讨这两种PKC亚型在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以第2~4代MF8分实验组(加 AngⅡ10-6 mol/L)和对照组(不加 Ang Ⅱ)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PKC亚型ε和α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定位,Image-pro-plus 4.0版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对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统计.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和实验组PKC亚型ε都存在于膜、胞浆和核-细胞骨架,实验组强度明显增强,尤以核-细胞骨架为甚;对照组PKC亚型α主要存在于核一细胞骨架,而实验组α亚型存在于膜、胞浆和核-细胞骨架,强度都明显增加,尤以核-细胞骨架为甚:且PKC亚型ε和α荧光强度半定量比较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Ang Ⅱ对PKC亚型ε和α在MFs的表达和转位有显著影响,提示PKC亚型ε、α可能在MFs信号转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书琴;陈桃;杜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抑制剂对完全弗氏佐剂致痛大鼠背根神经结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时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痛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结(DRG)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致痛组、PD1组和PD10组.疼痛模型采用大鼠足底注射CFA 100μL.对照组及单纯致痛组经椎管内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10μL,每日2次.PD1组和PD10组分别经椎管内给予PD98059 1μg或10μg,每日2次.测定大鼠每日痛阈变化,3 d后RT-PCR法检测大鼠DRG内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注射CFA致痛后各组大鼠痛阈均显著降低,PD1组与PD10组大鼠痛阈均较单纯致痛组显著升高,PD1组与PD10组痛阈升高差异无显著性.单纯致痛组DRG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和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D1组、PD10组.除PD1组DRG中GLT-1表达高于对照组外,PD1组、PD10组及对照组DRG中GLT-1与EAAC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鞘内给予PD98059可减轻大鼠足底注射CFA引起的疼痛反应并减低致痛侧DRG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

    作者:苏小军;郝建华;郭正刚;李萌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54例实施介入栓塞手术的动脉瘤患者分为单纯七氟烷组(S组)和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P组).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65 mmHg左右.监测并记录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以及麻醉前、麻醉中、控制性降压中、手术结束后HR、有创MAP、SpO2.并观察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有无心率失常发生,记录控制性降压过程中七氟烷的浓度、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与S+P组相比较,在麻醉前、麻醉中、控制性降压中及手术结束后各时点的HR、MAP和SpO2差异均无显著性,但S组吸入七氟烷浓度高于S+P组.两组均未有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及心率失常发生.S组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与S+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组有3例出现术后躁动而S+P组没有一例出现术后躁动.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需控制血压的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优于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用量减少,停药后不会出现血压反跳,对心脏影响小,意识恢复和拔管快,清醒平稳未出现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介入手术控制性降压过程中.

    作者:秦玲;韩丽春;曾文斌;高昌俊;孙绪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与应变、应变率成像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心肌缺血的评估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VTI)、应变(S)及应变率(SR)成像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评估.方法:以冠脉造影为诊断标准,冠心病患者79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入选者均测量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Ss)及其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舒张早期峰值应变(S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Sa)及相应的应变率(SRe、SRa).结果:冠脉重度狭窄组患者的基底段、中间段的Vs、SRs、Ss、Ve及SRe,心尖段的SRs、Ve及SRe,基底段的Va及Sa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QVTI与S、SR能定量评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75%的患者心肌缺血状况,对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蔡伟;姜铁民;刘淑红;周瑞娟;喻丽华;赵季红;董彦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乐清市听力障碍人群社会适应能力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比较听力障碍人群与正常人群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及影响因素.方法:在乐清市3个实验点开展听力调查,并筛选出18岁以上听力障碍者162例,以90例普通听力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社会能力评定量表(RSSA)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比较听力障碍者与正常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听力障碍者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分数低于正常人(P<0.01);(2)不同年龄、城乡、家庭经济状况、听力损失级别的听力障碍者社会适应能力差异都比较明显(P<0.05).结论:听力障碍者社会适应能力低于正常人,年龄、城乡、家庭经济状况、听力损失级别均是听力障碍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徐静;孙乐球;朱翌;冯建琴;黄建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核黄素针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近年来小儿于足口病在我国各地呈高度多发甚至流行趋势,特别是并发肺出血、脑炎及心肌炎等致患儿死亡的危重病例的出现,全国各地媒体也屡有报道,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儿家长们的高度关心及重视.

    作者:陈雪绒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致肠壁明显增厚及蛋白丢失性肠病1例

    患者女,21岁,于2004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面部红斑伴关节痛、脱发,双手指出现雷诺现象.院外查抗SSA(+),SSB(+),抗ANA1:1000(+)颗粒型,ds-DNA弱阳性,尿常规正常.

    作者:丁尧海;张爱平;郭云珊;王艳侠;李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及控制基础疾病;术后做好双套管冲洗,保持负压引流.结果:患者预后良好,治愈出院,其中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陈丽莉;刘翠兰;林崇翔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伴结肠镜像转位并发左卵巢囊肿破裂1例

    患者女,23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30 h入院.30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剧痛,伴恶心,无发热,此后疼痛逐渐向右下腹转移,伴呕吐,无发热、寒战、腹泻.

    作者:肖帅;刘龙飞;李峰;周筱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心脏转移1例

    患者男,71岁,气促进行性加重半年,无咳嗽、咳痰、发热,外院(深圳北大医院)CT检查示:左前纵隔肿物5 cm×8cm,左胸大量积液.我院颈部彩超示:左锁骨上窝多发实性光团,考虑肿大淋巴结.

    作者:肖霭仪;何炼图;汤庆;叶素敏;廖海星;郑玉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