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烷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的临床观察

秦玲;韩丽春;曾文斌;高昌俊;孙绪德

关键词: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七氟烷, 丙泊酚, 控制性降压
摘要:目的:观察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54例实施介入栓塞手术的动脉瘤患者分为单纯七氟烷组(S组)和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P组).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65 mmHg左右.监测并记录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以及麻醉前、麻醉中、控制性降压中、手术结束后HR、有创MAP、SpO2.并观察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有无心率失常发生,记录控制性降压过程中七氟烷的浓度、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与S+P组相比较,在麻醉前、麻醉中、控制性降压中及手术结束后各时点的HR、MAP和SpO2差异均无显著性,但S组吸入七氟烷浓度高于S+P组.两组均未有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及心率失常发生.S组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与S+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组有3例出现术后躁动而S+P组没有一例出现术后躁动.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需控制血压的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优于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用量减少,停药后不会出现血压反跳,对心脏影响小,意识恢复和拔管快,清醒平稳未出现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介入手术控制性降压过程中.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35例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诊治的35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35例;9例同时并发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其中3例肺栓塞发生于癌症确诊前2~6个月;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和胸痛为常见,D-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敏感性高,可作为筛选检查,结合CT肺动脉造影和心脏彩超等检查可明确诊断肺栓塞.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肺动脉栓塞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合并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肿瘤专科医生应高度警惕.

    作者:张国庆;张红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甲状腺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护骨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状腺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在不同浓度甲状腺激素(0.1、1、50 nmol/L,T3)条件下培养24h.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OPG的含量,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OPG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浓度组T3(1 nmol/L)比较,低浓度组T3(0.1 nmol/L)内皮细胞培养液上清OPG的含量增加(P<0.05),OPG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高浓度组T3(50 nmol/L)内皮细胞培养液上清OPG的含量减少(P<0.05),OPG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HUVEC在低浓度甲状腺激素作用下OPG表达增加,提高甲状腺激素浓度可逆转该现象.

    作者:张军霞;向光大;孙慧伶;赵林双;侯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后腹腔镜、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6例(A组)、20例(B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及心率剧烈波动例数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B组肿瘤大径分别为(8.38±3.40)cm和(10.80±2.02)cm(F=2.74,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22.06±34.12)min和(149.10±54.94)min(F=4.62,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7.00±20.08)mL和(343.00±307.60)mL(F=13.90,P<0.001);术中血压、心率剧烈波动例数分别为3例和11例(x2=4.91,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74±1.68)d和(4.84±2.18)d(F=7.08,P<0.05);A组术后无并发症,B组1例术中大出血,3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术后共33例获得随访(A组15例,B组18例),随访时间为6~24个月.A组仅有1例血压无改善,仍需口服降压药物,而B组有3例血压无改善.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并不增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危险性,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方面均优于开放手术.

    作者:陈健;岑松;康新立;蔡德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可逆性输卵管节育器对新西兰兔子宫雌激素受体α、VEGF、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检测放置可逆性输卵管节育器后的新西兰兔子宫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α(ER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观察可逆性输卵管节育器对动物生殖避孕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受试器械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受试器械组将节育器放置于输卵管内;阳性对照组将改良的爱母节育器放置于子宫腔内;假手术组重复手术过程,不放置节育器械;阴性对照组不做手术处理.术后饲养恢复2个月,手术取出各组动物双侧子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Rα、VEGF、TNF-α检查.结果:受试器械组、阳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阴性面密度、阳性面密度和阳性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双侧子宫ERα阳性面密度各组间表达均值在0.087~0.090之间;VEGF阳性面密度各组间差异较小,均值均为0.093;TNF-α阳性面密度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均值在0.045~0.047之间.显微镜下观察(放大200倍)受试器械组子宫TNF-α免疫组化照片,可见部分输卵管内膜上皮胞浆呈阳性;子宫ERα免疫组化可见部分黏膜下间质内肌细胞呈阳性:子宫VEGF免疫组化部分内膜上皮胞浆呈阳性.结论:从ERα、VEGF、TNF-α检查结果分析,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器后对新西兰兔子宫局部微环境无明显的干扰作用,不影响子宫输卵管相关生殖因素内环境的稳定性.

    作者:王哲;孙付军;张勇;刘瑞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上海闵行地区麻疹患者的病例分析

    目的:总结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上海闵行地区麻疹发病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收治的260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1)麻疹发病年龄在18~35岁之间有61.5%.(2)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患者有73.1%.(3)外地来沪人员占77.7%.(4)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高体温在38.5~40.2℃之间.在发热第3~5天出疹者占82.7%.(5)89.2%患者有典型皮疹经过.(6)46.2%患者可见麻疹黏膜斑,81.0%出现在病程第3~4天.(7)主要并发症有肝损(79.6%),结膜炎(38.5%),腹泻(23.1%),肺部感染(20.0%).结论:应加强麻疹疫苗的覆盖面,特别是对外地来沪人员及其子女.在育龄妇女中可进行麻疹疫苗的补种复种,进一步加强防病意识,减少流行季节麻疹的发病.

    作者:黄绍萍;卢水华;王介非;谢德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当代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略

    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发病率高的并发症,也是首位直接死亡原因[1].首次出血的病死率为20%;止血后如果不治疗,其一年内复发出血率为70%,病死率为33%.

    作者:穆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8例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住我院血液科诊断为血液病合并IFI的患者,分析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时伴随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菌分布,并对经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IFI总有效率为52.77%.单变量分析显示延长伏立康唑治疗疗程(P<0.05)和患者基础病稳定(P<0.001)能显著提高疗效.伏立康唑主要不良事件有胆红素升高、低钾、转氨酶升高和视觉障碍.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IFI上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作者:章瑜;俞康;朱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骨桥蛋白在心脏重构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为磷酸化糖蛋门,在多种细胞有表达.Oldberg等[1]通过对大鼠骨肉瘤涎蛋白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克隆而分离出来的一种酸性蛋白并命名为OPN.初了解其介导骨细胞与骨基质的连接,在骨基质矿化及重吸收过程的作用.

    作者:徐玉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例1,患者女,29岁,主因发现上腹部肿物8年余,肿物持续性增大1年入院.查体:腹平软,剑突下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5 cm肿物,质中,边界尚清,活动度尚可,无触痛,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作者:向聚才;徐慧蓉;马小兵;王献华;佟树文;宋旭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时机选择及其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时机选择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7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45例患者行手术取栓,18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7例患者给予初步诊治后自动出院.在手术取栓的患者中有35例经治疗后受累动脉远端血运恢复,肢体疼痛好转,皮温恢复正常.术后2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再次发生肢体急性缺血性坏死、截肢,3例缺血症状无明显好转.死亡3例患者中分别为腹主动脉栓塞2例和主动脉骑跨栓1例.结论:对于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患者,争取早期确诊,应早期手术,并配合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潜在的心脏疾病和重要脏器栓塞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亮;朱化刚;刘斌;谢文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改良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的手术配合

    目的:介绍改良Nuss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接受改良Nuss手术的100例小儿漏斗胸的手术配合过程.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复发病例,除1例放置双支架外,其余均为单支架和单固定片,平均手术时间46 min,平均出血2 mL,平均住院时间7.36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2 d.术后伤口皮下淤血1例,调整钢板肋间1例,伤口渗液并清缝1例,术后气胸共4例.结论:良好的术前访视、充分的物品与器械准备、密切无缝的巡回和手术台上配合是改良Nuss手术获得成功的保障.

    作者:刘佩珍;唐宇洛;温苑明;钟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26例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是常见的产后损伤,见于头位时肩部不易娩出而用力牵拉头部或臂位时牵拉手臂或躯干造成臂丛神经受压迫或撕裂而引起上肢完全或部分弛缓性瘫痪.

    作者:刘海珠;梁伟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江门株诺如病毒重组鉴定及分析

    目的:对诺如病毒(norovirus,NoV)NoV/Jiangmen056/2006/china和NoV/Jiangmen380/2006/china株进行重组鉴定分析.方法:用JV12Y/JV13I、COG2F/GⅡ SKR、JV12Y/GⅡ SKR三对引物对NoV基因组不同区域分别进行RT-PCR,PCR产物纯化回收、测序,利用Clustal X、MEGA4.1、SimPlot3.5.1软件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果:NoV/Jiangmen056/2006/china株由Lordsdal株的RdRp区和Mexico株的capsid区重组而成,而NoV/Jiangmen380/2006/china株由NLV/VannesL169/2000株的RdRp区和SaKaeo-53株的capsid区重组而成.结论:Nov/Jiangmen056/2006/china和NoV/Jiangmen380/2006/china是两种不同型别NoV重组株,而后者是国内首次检出的新型G Ⅱ.b NoV重组株,上述结果丰富了我国重组NoV的研究资料.

    作者:宋灿磊;戴迎春;胡贵方;向文龙;聂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阿米洛利对PGCL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阿米洛利对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细胞PGCL3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肺癌细胞PGCL3经阿米洛利处理后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PGCL3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细胞的CyclinB1蛋白表达和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5B(cell divide cycle 25B,Cdc25B)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PGCL3细胞经阿米洛利处理后,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2/M期,下调CyclinB1蛋白表达,降低Cdc25B蛋白活性.结论:阿米洛利对PGCL3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作者:徐彬;施静雯;毛建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治疗

    慢性肝病的进展或门静脉血栓等因素均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并由此出现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顽固性腹水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另一并发症,门静脉血栓虽然不是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但可以引起或加剧门静脉高压.

    作者:李常青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用口器和面罩两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将48例6岁以上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成口器组和面罩组,分别用空气压缩泵通过口器和面罩吸入布地奈得、特布他林雾化悬液,检测两种方式用药前后的肺功能变化.结果:两种方式吸入布地奈得、特布他林雾化悬液后,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均有改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大呼气峰流速(PEFR)的改善率都大于15%.30min后口器组FEV,和PEFR改善率明显高于面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口器吸入布地奈得、特布他林雾化悬液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优于用面罩吸入.

    作者:管丽萍;荆新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药物流产后清宫治疗稽留流产130例

    稽留流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自然流产.稽留流产时由于件激素不足,胚胎组织死亡不能自然排出而滞留官腔,往往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造成刮官困难.传统的处理是直接刮宫.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对大鼠术后机械性痛阈的影响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后对大鼠术后机械性痛阈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均行颈静脉置管和右足切开.C组右足切口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5 mL/h.R组持续榆注瑞芬太尼1μg/(min·kg),输注4 h,于置管前、置管后及停药后2、24、48、72 h(T0~T5)时点测定左、右足机械性痛闽.结果:颈静脉置管前后机械痛阈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大鼠右足机械痛阈在T2时点较T1降低33%(P<0.001),T3~T5时点逐渐升高,均低于T1水平,且T2~T5时点机械性痛阈均明显低于C组相应时间点.C组右足机械痛阀在T2时点明显低于T1(P<0.01),T5时点恢复T1水平.C组左足机械痛阈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R组左足机械痛阈在T2时点低于术前水平,且低于C组(P<0.01).结论:本实验表明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可显著降低大鼠切口痛机械性痛阈值,增加术后疼痛敏感性,延长术后疼痛的时间.

    作者:雷洪伊;蔡清香;张鸿飞;徐世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症的终选择——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终末期肝病的必然结果.约半教以上的肝病患者甚至在肝功能尚处于代偿期时PHT已经存在,而且伴随着肝硬化的进展,PHT的风险度迅速增加,甚至超过原发疾病而成为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作者:金中奎;郎韧;陈大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高脂血症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高脂血症组)、C组(心梗组)和D组(心梗合并高脂血症组).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分布和密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生化法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心肌梗死和高脂血症均可导致梗死周边区域GAP-43和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显著增加(均P<0.05),并伴随着NGF、IL-1β蛋白表达的上调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增高,且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GAP-43和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与NGF、IL-1β蛋白水平及氧化应激呈良好的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高脂血症可以加剧心肌梗死大鼠交感神经重构,其机制与氧化应激和IL-1β释放增加导致NGF表达上调相关.

    作者:辛平;黄石安;李志根;朱伟;魏盟;吴晓玲;陈灿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