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徐静;孙乐球;朱翌;冯建琴;黄建杰
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一般采用颈从加臂从神经阻滞[1].本人近几年探索采用改良颈神经从阻滞,即C4横突一点法.不另外加用颈浅丛、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可行性.
作者:邹明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Reaven[1]早提出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耐苗异常或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和以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为特征的血脂障碍.
作者:郑海红;苏志涛;王环;陈国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运动训练对心室重构及左室泵功能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对细胞外间质的作用及可能通路.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心梗对照组(AMI-Sed组,n=10)和心梗+运动训练组(AMI-Ex组,n=10).结扎冠脉建立AMI模型,AMI-Ex组进行8周跑台训练.术后9周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胶原容积分数,测量心肌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量及细胞核因子-κB(NF-κB)蛋白量.结果:与AMI-Sed组比较,AMI-Ex组胶原容积分数、右心室心脏重量指数、肺含水率和左心室压力负大值明显降低(P<0.05),左心室压峰值及左心室压力变化速度正负大值显著升高(P<0.05).心肌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含量、Ang Ⅱ含量、NADPH活性及MMP-2与NF-κB蛋白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AMI后运动训练可以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室泵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ng Ⅱ-NADPH氧化酶-ROS-NF-κB-MMP-2通路相关.
作者:侯伊玲;薄海;刘子泉;吴振军;张文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女,45岁.因右侧口底无痛性肿物渐进性增大3年余,于2008年3月24日收治入院.患者于2005年无意中发现右侧口底一隆起肿物,约黄豆大小,无疼痛,无吞咽困难及进食后肿胀史,未诊治.
作者:段晓燕;赵广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启动的CD/TK 双自杀基因对Balb/c小鼠大肠癌的杀伤作用.方法:将Ad-VECF-CD/TK在293细胞中包装、扩增、纯化、鉴定,用CT26细胞通过皮下注射法建立荷大肠癌Balb/c小鼠模型,随机选取30只荷瘤小鼠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每组15只小鼠.治疗组小鼠使用重组腺病毒和5.FC、GCV两种前药治疗,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肿瘤生长体积,计算抑瘤率,3周后处死小鼠,取瘤,切片行TUNEL原位凋亡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14、21天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变小,生长受抑制,第7、14、21天的抑瘤率分别为69.5%、75.1%、84.3%.TUNEL原位凋亡检测显示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43.2±6.67)%和(2.4±0.91)%.结论:VEGF启动的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Balb/c小鼠大肠癌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作者:姚晓军;黄宗海;李强;王朝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发病率高的并发症,也是首位直接死亡原因[1].首次出血的病死率为20%;止血后如果不治疗,其一年内复发出血率为70%,病死率为33%.
作者:穆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女,61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2月入院.伴反酸、暖气.与饮食无明显关系.无恶心、呕吐、黄疸、黑便等症状.体重无变化.1997年因经典细胞癌,行右侧乳腺根治术.
作者:李卉;高娃;李彦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是指因腹腔炎症或阑尾等腹部脏器手术后,大网膜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导致横结肠功能紊乱,产生轻重不等的类似肠梗阻的症状.我院自1998-2009年共收治14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以探讨其病因和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陆志斌;龚红生;胡昇痒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种听力组合在婴幼儿听力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中心接受基层各医院两次耳声发射(OAE)听力筛查未通过的疑似听力障碍和家长发现对声音反应差共571例(1142耳)的婴幼儿临床资料,其诊断月龄3-12个月,平均8.5个月.571例用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导抗(AIM)、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ASSR)客观听力检查.结果:571例(1142耳)婴幼儿听力损失耳数211耳,发生率18.48%(211/1142);耳廓外耳道畸形6耳占2.8%(6/211):ABR正常DPOAE异常35耳,占16.59%(35/211),自愈3例(6耳)(3月龄ABR阈值45~65 d BnHL,6月龄ABR阈值30 d BnHL).单项异常检出率ABR 17.51%(200/1142),DPOAE 17.95%(203/1142),ASSR 17.95%(205/1142),AIM 3.15%(36/1142).ABR各波消失或严重异常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8耳;226 Hz或1000 Hz导抗图异常的86耳,诊断婴幼儿中耳炎11耳.单项ABR测试异常200耳占17.51%(200/1142),DPOAE 17.78%(203/1142),ASSR 17.51%(200/1142),AIM 3.15%(36/1142).571例(1142耳)婴幼儿听力损失211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00耳(占94.79%,200/211);传导性听力损失11耳(5.21%,11/211);转阴性6耳:200耳ABR V波反应阈:正常54耳(21.26%),轻度异常11耳(4.33%),中度异常53耳(20.87%),重度异常41耳(16.14%),极重度异常95耳(37.40%).结论:婴幼儿听力评估中,随着组合项目的增多,听力损失耳检出率也增多.三项组合(DPOAE、ABR、AIM)和四项组合(DPOAB、ASSR、AIM)听力检查更准确的评估婴幼儿的听力损失部位和性质程度,能够有效的进行干预,在听力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赛男;周益飞;邹东萍;张瑜;徐玉芬;冯羽;林锡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片口服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56例U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蒙脱石散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美沙拉嗪片口服联合蒙脱石散灌肠治疗老年UC,结合有效的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万阿娟;张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加替沙星与四环素治疗恙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期间56例恙虫病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四环素口服,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加替沙星组总有效率73.08%,对照组总有效率96.67%,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恙虫病效果较四环素差.
作者:赵国华;陈宝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71岁,气促进行性加重半年,无咳嗽、咳痰、发热,外院(深圳北大医院)CT检查示:左前纵隔肿物5 cm×8cm,左胸大量积液.我院颈部彩超示:左锁骨上窝多发实性光团,考虑肿大淋巴结.
作者:肖霭仪;何炼图;汤庆;叶素敏;廖海星;郑玉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反流对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因心悸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161例,其中通过超声心动图发现主动脉瓣反流患者86例,并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11例);其余75例为对照组.测量各人的冠状动脉舒张期峰值流速(PDV)、舒张期平均流速(MDV)、血流速度积分(VTI),并比较所得的数据.结果:各主动脉瓣反流组冠状动脉的PDV、MDV、VT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的增加,PDV、MDV、VTI呈下降趋势.结论:主动脉瓣反流会降低冠状动脉的PDV、MDV、VTI,从而减少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
作者:刘晓真;刘少中;叶木奇;黄泳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稽留流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自然流产.稽留流产时由于件激素不足,胚胎组织死亡不能自然排出而滞留官腔,往往机化,与子宫壁紧密粘连造成刮官困难.传统的处理是直接刮宫.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检测放置可逆性输卵管节育器后的新西兰兔子宫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α(ER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观察可逆性输卵管节育器对动物生殖避孕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受试器械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受试器械组将节育器放置于输卵管内;阳性对照组将改良的爱母节育器放置于子宫腔内;假手术组重复手术过程,不放置节育器械;阴性对照组不做手术处理.术后饲养恢复2个月,手术取出各组动物双侧子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Rα、VEGF、TNF-α检查.结果:受试器械组、阳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阴性面密度、阳性面密度和阳性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双侧子宫ERα阳性面密度各组间表达均值在0.087~0.090之间;VEGF阳性面密度各组间差异较小,均值均为0.093;TNF-α阳性面密度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均值在0.045~0.047之间.显微镜下观察(放大200倍)受试器械组子宫TNF-α免疫组化照片,可见部分输卵管内膜上皮胞浆呈阳性;子宫ERα免疫组化可见部分黏膜下间质内肌细胞呈阳性:子宫VEGF免疫组化部分内膜上皮胞浆呈阳性.结论:从ERα、VEGF、TNF-α检查结果分析,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器后对新西兰兔子宫局部微环境无明显的干扰作用,不影响子宫输卵管相关生殖因素内环境的稳定性.
作者:王哲;孙付军;张勇;刘瑞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时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痛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结(DRG)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致痛组、PD1组和PD10组.疼痛模型采用大鼠足底注射CFA 100μL.对照组及单纯致痛组经椎管内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10μL,每日2次.PD1组和PD10组分别经椎管内给予PD98059 1μg或10μg,每日2次.测定大鼠每日痛阈变化,3 d后RT-PCR法检测大鼠DRG内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注射CFA致痛后各组大鼠痛阈均显著降低,PD1组与PD10组大鼠痛阈均较单纯致痛组显著升高,PD1组与PD10组痛阈升高差异无显著性.单纯致痛组DRG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和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D1组、PD10组.除PD1组DRG中GLT-1表达高于对照组外,PD1组、PD10组及对照组DRG中GLT-1与EAAC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鞘内给予PD98059可减轻大鼠足底注射CFA引起的疼痛反应并减低致痛侧DRG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
作者:苏小军;郝建华;郭正刚;李萌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住我院血液科诊断为血液病合并IFI的患者,分析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时伴随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菌分布,并对经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IFI总有效率为52.77%.单变量分析显示延长伏立康唑治疗疗程(P<0.05)和患者基础病稳定(P<0.001)能显著提高疗效.伏立康唑主要不良事件有胆红素升高、低钾、转氨酶升高和视觉障碍.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IFI上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作者:章瑜;俞康;朱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百草枯(paraquat)时小鼠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丙酮酸乙酯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57BL 小鼠腹腔注射百草枯(20mg/kg)诱导损伤(PI组);2h后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在损伤6、12、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检测血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24 h后观察肺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PI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给予百草枯后迅速升高,约在6 h达高峰,之后迅速下降.经丙酮酸乙酯治疗,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PI组,且在6h差异显著(P<0.01).结论:百草枯可引起小鼠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大量产生,TNF-α和IL-1β可能参与肺损伤过程;早期给予丙酮酸乙酯能降低TNF-α和IL-1β的释放,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可以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邵阳;罗治彬;高洁;何建川;刘世平;游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短程抗菌治疗策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35例患者,根据应用抗生素的终临床指标分为对抗生素有反应组(A组)和对抗生素无反应组(B组),入院第1、3、5、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PC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第3、5、7天A组患者血清PCT水平逐渐下降,而B组患者PCT水平则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PCT对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大小,第1、3、5、7天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04 6、0.713 8、0.986 8、0.988 5,其中第3、5、7天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与第1天PCT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短程抗菌治疗策略中,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作为优化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指标.
作者:马明洲;张铮;秦海东;徐英;沈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对航天中心医院就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与非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象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的诊断、治疗以及病情监测提供有利的工具.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对患者是否患甲型H1N1流感进行确认.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的方法,利用全血细胞计数仪对甲型H1N1组、非甲型H1N1组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象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免疫比浊的方法对3组患者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型H1N1组患者中单核细胞百分数阳性百分率占77.1%,非甲型H1N1组患者单核细胞百分数阳性百分率占7.8%.正常对照组单核细胞百分数阳性百分率占6.7%.甲型H1N1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嗜酸细胞百分比与非甲型H1N1组相比明显降低,但甲型H1N1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单核细胞百分比在甲型H1N1组中显著升高.甲型H1N1组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压积与非甲型H1N1组相比降低,而血小板分布宽度相比非甲型H1N1组数值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小板总数以及3项参数未有明显差异.甲型H1N1组中CRP浓度与非甲型H1N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甲型H1N1感染患者外周血象与一般流感存在相似之处,但它有其独特特点,在诊断过程中不应该以一般流感的外周血象以及CRP浓度特点来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
作者:王新华;邵冬华;梁国威;曹清云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