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抑制剂对完全弗氏佐剂致痛大鼠背根神经结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

苏小军;郝建华;郭正刚;李萌萌

关键词: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类, 谷氨酸, 载体蛋白质类, 炎性疼痛, 完全弗氏佐剂
摘要: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时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痛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结(DRG)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致痛组、PD1组和PD10组.疼痛模型采用大鼠足底注射CFA 100μL.对照组及单纯致痛组经椎管内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10μL,每日2次.PD1组和PD10组分别经椎管内给予PD98059 1μg或10μg,每日2次.测定大鼠每日痛阈变化,3 d后RT-PCR法检测大鼠DRG内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注射CFA致痛后各组大鼠痛阈均显著降低,PD1组与PD10组大鼠痛阈均较单纯致痛组显著升高,PD1组与PD10组痛阈升高差异无显著性.单纯致痛组DRG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和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D1组、PD10组.除PD1组DRG中GLT-1表达高于对照组外,PD1组、PD10组及对照组DRG中GLT-1与EAAC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鞘内给予PD98059可减轻大鼠足底注射CFA引起的疼痛反应并减低致痛侧DRG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缺损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缺损的患者,行术前心理护理和针对性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防止皮瓣静脉危象发生.结果:术后出现皮瓣血管危象2例,经皮瓣抢救和其他处理,17例全部成活.结论:术前行心理护理和针对性训练,术后仔细观察皮瓣是皮瓣移植成功的关键护理措施.

    作者:左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代谢综合征与男性不育

    Reaven[1]早提出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糖耐苗异常或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和以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为特征的血脂障碍.

    作者:郑海红;苏志涛;王环;陈国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真空负压封闭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封闭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本科室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21例使用真空负压封闭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病例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结果:对该21例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所有患者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均治愈,治疗时间短者14 d,长者30 d.结论:真空负压封闭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护理重点是在糖尿病基础护理之上,注意负压引流管的通畅、创面负压的维持以及惠肢血运的观察.

    作者:林秀丽;杨浩瑾;周雷;赵圆圆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特发性房颤左心房大小、室间隔厚度等心超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特发性房颤的左心房大小、室间隔厚度的变化和意义.方法:特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57例(55.4±10.2岁)和窦性心律个体(对照组)45例(52.9±7.9岁).经胸心脏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收缩期左房前后径(LAd)、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和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特发性房颤患者LAd和IVSd显著增大[LAd:(35.9±4.6)vs(30.0±3.3)mm,P<0.001;IVsd:(10.4±1.1)vs(9.4±1.4)mm,P=0.001].两组LVIDd和LVEF差异均无显著性.结果显示LAd大于均数组个体与小于均教组个体房颤出现率分别为85.7%和35.0%(OR:11.143,95%CI:4.042~30.719,P<0.001);IVSd大于均数组个体与小于均数组个体房颤出现率分别为71.1%和43.9%(OR:3.249,95%CI:1.420~7.473,P=0.005);不同LVIDd和LVEF分组患房颤风险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特发性房颤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左房扩大和左室肥厚,且两者均与房颤风险增高相关联.

    作者:傅锐斌;吴平生;吴书林;邱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6例均为单侧.病灶密度均较均匀,其中无明显坏死及钙化.位于肌锥内外弥漫生长3例,并见其包绕眼球生长呈铸型改变,与周围眼外肌、眼环分界不清,但眼环完整无局限性增厚;位于肌锥外泪腺区呈孤立状结节2例,病灶边界清晰,泪腺窝无明显扩大;位于结膜延眼睑蔓延1例.眼眶内脂肪间隙均清晰,增强后均呈轻、中等度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眼眶淋巴瘤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认识其改变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泮旭铭;田萍;祝跃明;金中高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治疗

    慢性肝病的进展或门静脉血栓等因素均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并由此出现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顽固性腹水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另一并发症,门静脉血栓虽然不是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但可以引起或加剧门静脉高压.

    作者:李常青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异位胰腺1例

    患者女,61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2月入院.伴反酸、暖气.与饮食无明显关系.无恶心、呕吐、黄疸、黑便等症状.体重无变化.1997年因经典细胞癌,行右侧乳腺根治术.

    作者:李卉;高娃;李彦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小儿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并多发骨折的早期处理

    随着交通事故不断增多,小儿下肢大而积皮肤撕脱伤并多发骨折在临床上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由于创伤复杂和多发,处理不当常危及生命和遗有肢体伤残,正确积极的早期处理,对抢救生命,尽早修复损伤的软组织,防止感染,为骨折复位固定,恢复肢体功能关系重大.

    作者:徐志强;方耀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与血清学检查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CD)的临床表现与血清中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VitB12、叶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4例SCD患者的Hb、MCV、VitB12、叶酸检查结果,并与入院时神经系统损害程度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4例SCD患者,VitB12异常率约为79%,MCV异常率约为79%,Hb异常率约为58%,叶酸异常率约为30%.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和血清VitB12水平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r=0.525,t=-2.89,P=0.008),与血清叶酸水平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r=0.277,t=1.35,P=0.191).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与贫血程度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Hb:r=0.265,t=-1.287,P=0.211;MCV:r=0.184,t=0.880,P=0.388).Hb、MCV异常与VitB12之间有线性相关性(Hb:r=0.457,t=2.407,P=0.025;MCV:r=0.662,t=-4.139,P=0.000).Hb、MCV异常与叶酸降低之间有线性相关性(Hb:r=0.766,t=5.583,P=0.000;MCV:r=0.561,t=-3.178,P=0.004).结论:血清VitB12水平降低可引起造血系统与神经系统异常,与其程度有线性相关,可作为造血系统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一个评定指标.

    作者:靳梅;谢炳玓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上海闵行地区麻疹患者的病例分析

    目的:总结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上海闵行地区麻疹发病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收治的260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1)麻疹发病年龄在18~35岁之间有61.5%.(2)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患者有73.1%.(3)外地来沪人员占77.7%.(4)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高体温在38.5~40.2℃之间.在发热第3~5天出疹者占82.7%.(5)89.2%患者有典型皮疹经过.(6)46.2%患者可见麻疹黏膜斑,81.0%出现在病程第3~4天.(7)主要并发症有肝损(79.6%),结膜炎(38.5%),腹泻(23.1%),肺部感染(20.0%).结论:应加强麻疹疫苗的覆盖面,特别是对外地来沪人员及其子女.在育龄妇女中可进行麻疹疫苗的补种复种,进一步加强防病意识,减少流行季节麻疹的发病.

    作者:黄绍萍;卢水华;王介非;谢德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阿米洛利对PGCL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阿米洛利对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细胞PGCL3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肺癌细胞PGCL3经阿米洛利处理后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PGCL3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细胞的CyclinB1蛋白表达和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5B(cell divide cycle 25B,Cdc25B)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PGCL3细胞经阿米洛利处理后,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2/M期,下调CyclinB1蛋白表达,降低Cdc25B蛋白活性.结论:阿米洛利对PGCL3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作者:徐彬;施静雯;毛建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当代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略

    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发病率高的并发症,也是首位直接死亡原因[1].首次出血的病死率为20%;止血后如果不治疗,其一年内复发出血率为70%,病死率为33%.

    作者:穆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高血压基因治疗回顾与展望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是心力衰竭、脑卒中、终末期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尽管高血压药物治疗得到长足发展,然而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愈高血压或完全逆转和预防与高血压相关靶器官的病理改变.

    作者:红梅;付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口底纤维脂肪瘤1例

    患者女,45岁.因右侧口底无痛性肿物渐进性增大3年余,于2008年3月24日收治入院.患者于2005年无意中发现右侧口底一隆起肿物,约黄豆大小,无疼痛,无吞咽困难及进食后肿胀史,未诊治.

    作者:段晓燕;赵广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后腹腔镜、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6例(A组)、20例(B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及心率剧烈波动例数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B组肿瘤大径分别为(8.38±3.40)cm和(10.80±2.02)cm(F=2.74,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22.06±34.12)min和(149.10±54.94)min(F=4.62,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7.00±20.08)mL和(343.00±307.60)mL(F=13.90,P<0.001);术中血压、心率剧烈波动例数分别为3例和11例(x2=4.91,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74±1.68)d和(4.84±2.18)d(F=7.08,P<0.05);A组术后无并发症,B组1例术中大出血,3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术后共33例获得随访(A组15例,B组18例),随访时间为6~24个月.A组仅有1例血压无改善,仍需口服降压药物,而B组有3例血压无改善.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并不增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危险性,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方面均优于开放手术.

    作者:陈健;岑松;康新立;蔡德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效果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方法:6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内镜套扎组(EVL组)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套扎组(PR+EVL组)接受治疗.结果:PR+EVL组有5例(14.7%)再出血,EVL组有13例(38.2%)再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VL组有4例(11.8%)死亡,EVL组有6例(17.6%)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β-受体阻滞剂与单用内镜套扎术比较,其能更有效地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再次出血,但对其生存期并无改善.

    作者:丁世华;刘俊;王建平;李开学;刘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丙酮酸乙酯对百草枯中毒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百草枯(paraquat)时小鼠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丙酮酸乙酯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C57BL 小鼠腹腔注射百草枯(20mg/kg)诱导损伤(PI组);2h后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在损伤6、12、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检测血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24 h后观察肺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PI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给予百草枯后迅速升高,约在6 h达高峰,之后迅速下降.经丙酮酸乙酯治疗,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低于PI组,且在6h差异显著(P<0.01).结论:百草枯可引起小鼠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大量产生,TNF-α和IL-1β可能参与肺损伤过程;早期给予丙酮酸乙酯能降低TNF-α和IL-1β的释放,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可以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邵阳;罗治彬;高洁;何建川;刘世平;游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时机选择及其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时机选择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7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45例患者行手术取栓,18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7例患者给予初步诊治后自动出院.在手术取栓的患者中有35例经治疗后受累动脉远端血运恢复,肢体疼痛好转,皮温恢复正常.术后2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再次发生肢体急性缺血性坏死、截肢,3例缺血症状无明显好转.死亡3例患者中分别为腹主动脉栓塞2例和主动脉骑跨栓1例.结论:对于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患者,争取早期确诊,应早期手术,并配合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潜在的心脏疾病和重要脏器栓塞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亮;朱化刚;刘斌;谢文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人类口腔白斑-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口腔白斑(OLK)原位移植组织动物模型.方法:将148只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舌腹原位移植组,B组为背部异位移植组.将人非白色念珠茵感染的不同阶段的OLK病损组织(单纯上皮增生、上皮轻度异常增生、上皮中度异常增生、上皮重度异常增生)以及人正常口腔黏膜分别移植到A、B组SCID小鼠的舌腹和背部,观察小鼠的全身情况及移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分别于2、4、6、8周取出移植物行病理检查.结果:SCID小鼠舌腹和背部的OLK移植物生长良好.移植物组织病理学证实,不同的病损移植物保持了原OLK的生物学特征.结论:不同阶段的OLK病损组织移植物的上皮组织生长良好,均保持了人口腔白斑的生物学特征,为人口腔白斑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王玉栋;潘宣;李张维;陈少莲;李红;李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14例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是指因腹腔炎症或阑尾等腹部脏器手术后,大网膜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导致横结肠功能紊乱,产生轻重不等的类似肠梗阻的症状.我院自1998-2009年共收治14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以探讨其病因和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陆志斌;龚红生;胡昇痒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