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患者腹水及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及其意义

严波;燕善军

关键词:肿瘤, 继发原发性, 调节性T细胞, CD127, 恶性腹水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腹水及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6名恶性肿瘤伴腹水患者、38名恶性肿瘤患者以及15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以三色流式分析法对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伴腹水组患者腹腔积液及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为(8.328±1.012)%、(8.317±1.04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027±0.854)%和恶性肿瘤组(7.182±1.501)%,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性肿瘤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性肿瘤伴腹水患者腹腔积液与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腹水及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升高,可促进肿瘤的进一步恶化,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的免疫.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SCCmec分型方法的分型效果,为MRSA的SCCmec分型选择合适的方法.方法:分别用2002年Oliveira的多重PCR方法和2005年Zhang的多重PCR方法对30株MRSA菌株进行SCCmec分型.结果:两种分型方法分型效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但各有优缺点.结论:MRSA菌株SCCmec的地区性差异仅通过一种方法不能很好地鉴别,SCCmec分型研究应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分型方法.

    作者:邵冬华;徐国宾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上尿路罕见肿瘤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上尿路罕见肿瘤的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同时同侧肾及肾盂透明细胞癌、原发输尿管鳞癌、单发原发肾淋巴瘤患者各1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实施了探查性手术,成功切除肿瘤,术后至今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同侧肾及肾孟透明细胞癌、原发榆尿管鳞癌、单发原发肾淋巴瘤均属罕见病例,但有其特点,可通过病史、辅助检查等初步与常见肿瘤鉴别,从而选择恰当治疗方式.预后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作者:林云华;姜永光;王俊生;李明川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在替米沙坦上调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在替米沙坦调节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替米沙坦组、GW9662组、替米沙坦+GW9662组.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1ot方法检测各组3T3-L1脂肪细胞的脂联素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GW9662干预后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替米沙坦组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替米沙坦+GW9662组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增高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ARγ活性在替米沙坦上调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表达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程度的作用.

    作者:于杨;杜优优;陈曼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改良Kugel技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应用改良Kugel技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应用改良Kugel技术修补老年腹股沟疝的病例.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应用改良Kugel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复发率低,更适合于老年腹股沟疝病例.

    作者:高小利;席云峰;寇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治疗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机制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乌司他丁(UTI)治疗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的机制.方法:制备犬AHNP模型,随机分组.A组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生理盐水(NS),B组外周静脉注入UTI+NS,C组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UTI+NS.在不同时间段抽血,测血中淀粉酶、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测胰腺组织TNF-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结果:3组模型建立后血清淀粉酶、MDA水平明显上升.B组、C组与同时间点A组相比,淀粉酶、MDA水平明显下降,其中以C组下降明显.3组模型建立后血中TNF-α、IL-6蛋白水平均明显上升,与同时间点A组相比,B组只在部分时间段下降,而C组在各时间段均下降.B、C组胰腺组织TNF-αmRNA和IL-6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以C组下调明显.结论:区域动脉灌注UTI治疗犬AHNP的机制可能有:(1)使UTI早期在胰腺组织中就达到较高的浓度,且维持时间更长;(2)抑制胰酶的分泌;(3)清除氧自由基;(4)下调胰腺组织TNF-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降低血中TNF-α和IL-6蛋白的水平,阻断促炎因子的瀑布样级联放大效应.

    作者:朱椰凡;张启瑜;周蒙滔;刘存丽;刘纳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一种国产嗜肺军团菌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初步评价

    目的:初步评价一种国产嗜肺军团茵抗原检测试剂盒.方法:采用细菌模拟标本,检测试剂盒的理论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应用嗜肺军团茵抗原检测试剂可特异性地检测出嗜肺军团茵抗原,低检出量为3×108 cfu/mL,与其他细茵抗原不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嗜肺军团茵抗原检测试剂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朱家馨;陈文思;黄静;张天托;杨海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三孔线扎法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三孔线扎法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全麻下用三孔线扎法实施51例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分别和两个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比较术中副损伤例数、中转开腹例数、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多项指标.结果:研究组各项观测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三孔线扎法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作者:顾叶春;郑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倍氯米松气雾剂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研究

    目的:观察倍氯米松气雾剂对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哮喘发病率的作用.方法:急性毛支临床缓解后患儿59例(观察组),采用倍氯米松气雾剂200 μg/d局部吸入治疗,2次/d,疗程6个月,观察1.5年时患儿哮喘发病率、喘息发生情况及干预治疗前后血清总1gE变化.并以70例毛支患儿作对照.结果:随访1.5年,观察组哮喘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X2=20.01,P<0.01),发生喘息病例数明显减少(x2=9.01,P<0.01),喘息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缩短(P<0.01),平均首次喘息复发时间推迟(P<0.01);且随访观察6个月,其血清总1gE水平恢复正常(P<0.01).结论:急性毛支患儿临床缓解后吸入倍氟米松气雾剂200 μg/d、疗程6个月进行哮喘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哮喘发病率.

    作者:谢蔓芳;钟丽花;雷智娴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不适症状与病程关系的初步调查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不适症状的分布情况及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对51~85岁社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545例和非高血压患者476例采用体质问卷调查,并将患高血压的病程分为4个阶段,对不同病程常见不适症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高血压患者平和质人群较非高血压者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病理体质以痰湿质、气血虚质为主,与非高血压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2)便秘、腰腿酸痛、口干、失眠位居高血压患者常见症状的前4位,分别占总例数的43.30%,58.90%,40.18%,50.46%;(3)平和质发生率随病程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病程在0~5年者以失眠居多,发生率为61.86%;病程在6~10年以口干者居多,发生率为61.84%;病程在11~15年以腰腿酸痛占主要,发生率76.16%;病程超过15年者以便秘居多,发生率61.29%.病程与以上症状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社区中老年高血压平和质人群随病程的增长而减少,以失眠、口干、腰腿酸痛、便秘为其常见不适症状,并随着病程的增加,依次占各病程段的主要不适症状.为以后在诊治高血压时根据患者病程改善相关不适症状、调整体质,为能否更好的调控血压提供一定的指导基础.

    作者:王超英;李迎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氟比洛芬酯对喉罩全麻患者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对喉罩全麻患者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喉罩全麻,麻醉诱导前15min及手术结束前15 min各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B组:采用喉罩全麻,麻醉诱导前15 min及手术结束前15min各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5 mL;C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与A组用同样方法应用氟比洛芬酯;D组:气管插管全麻,与C组用同样方法应用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麻醉前及停麻醉药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于麻醉前及停麻醉药时,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及停麻醉药时比较,拔管时、拔管后4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升高(P<0.05).于拔管时和拔管后,与D组比较,A、B、C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下降(P<0.05);与B、C组比较,A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下降(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减轻喉罩全麻患者清醒期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黄贤文;陈其标;黄英;高涛;莫惠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广东汉族人群1型糖尿病与HLA-DQB1基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人群1型糖尿痛(T1DM)与HLA-DQ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7例T1DM患者(T1DM)和454名正常对照人群(对照组),运用PCR-SBT对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结果:在HLA-DQB1位点上,T1DM组的DQB1*0201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DQB1*0502的频率则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DQB1*0201是广东汉族人群T1DM的易感基因,DQB1*0502则是保护基因.

    作者:宫雅南;刘元力;胡朝晖;熊玉冰;黄伟文;刘冬年;李万根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TRAb增高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升高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方法:初诊的原发性甲减患者40例分两组,TRAb升高者20例(TRAb升高组),TRAb水平正常者20例(TRAb正常组),检测患者空腹时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T℃)、甘油三酯(T℃)等水平.结果:与TRAb正常组相比,TRAb升高组患者CK、CKMB、LDH、T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G水平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TRAb与各心肌酶水平呈正相关(P<0.05);TRAb水平与各心肌酶谱间有直线回归关系,CK、CKMB影响TRAb水平(P<0.05),TRAb决定着LDH的变化(P<0.01).结论:TRAb升高的原发性甲减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升高,二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作者:张红;吕述军;高鹏霞;刘影;胡长军;陆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超激光联合电脑中频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超激光联合电脑中频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门诊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超激光联合电脑中频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阻滞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高于对照组7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激光联合电脑中频治疗肩周炎具有快速消炎、镇痛、松解粘连、恢复功能快的特点,比传统的神经阻滞疗效显著.

    作者:石金凤;王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外科常见多发病,其声像图表现多样,有少部分可发生恶变,本文通过对5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与手术、病理资料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超声特征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江玲;杨顺实;袁静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中脂蛋白(a)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脂蛋白a[Lp(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方法:对照组和疾病组分别检测Lp(a)和Hcy.如(a)用乳胶比浊法,Hcy用循环酶法测定.结果:疾病组Lp(a)和Hcy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Lp(a)和Hcy水平上升,提示二者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作者:王燕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研究

    目的:评价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舒适性.方法:将患者分为无痛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和普通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前、中、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等生命征的变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中的不适反应,术后询问患者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满意度.结果:无痛组与普通组检查中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查前、后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与普通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适反应程度和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痛组的不适反应程度轻,明显低于普通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优于普通组.两组患者再次接受检查的意愿和费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痛组再次接受检查的意愿和费用均明显高于普通组.结论:在专职麻醉医师监测下,运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进行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能够起到较好的镇静效果和保持生命征的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舒适性好的方法.但费用高.

    作者:何朝文;刘立义;陈桂言;耿芳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内镜下3种组织胶注射治疗GEV1型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3种组织胶注射方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型(GEV1)的疗效.方法:组A患者组织胶注射点位于胃底近贲门小弯侧;组B患者组织胶注射点位于胃底近贲门小弯侧和大弯侧;组C患者组织胶注射点位于胃底近贲门大弯侧.注射组织胶后,观察1~10 min,4周内复查胃镜.结果:3组患者组织胶注射后,曲张静脉均实变.复查时,曲张静脉完全阻塞率组A为100%,组B为100%,组C为61.9%.组A和组B治疗效果相当,高于组C(P<0.05).结论:在胃底近贲门小弯侧注射组织胶治疗GEV1更加完美.

    作者:李坪;毛羽;穆毅;李常青;王捷;李娜;刘晶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鼻孔内改良皮瓣治疗宽大下垂型鼻翼畸形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皮瓣的方法治疗宽大下垂鼻翼畸形.方法:对32例鼻翼宽大下垂畸形患者行鼻前庭切除鼻孔内部分前庭皮肤,缩短鼻翼,于鼻槛内侧切除一三角形鼻前庭皮肤,剪断附着在鼻翼,梨状孔外缘的鼻唇束,及鼻翼底下方与骨膜紧连的鼻束附着,形成鼻孔内改良皮瓣使鼻孔内外侧皮肤与鼻槛皮肤无张力对合.结果:32例患者术后切口隐蔽.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切口瘢痕增生,鼻翼肥大鼻翼下垂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鼻孔外形改善明显,与鼻梁鼻小柱比率协调,鼻孔对称,形态呈梨形,瘢痕反应轻微,结果使医患双方均较满意.对于鼻梁低平,鼻尖形态不佳者,还可同时行隆鼻手术,取得整体改善的效果,患者满意.结论:鼻孔内改良皮瓣治疗鼻翼宽大下垂畸形,于鼻槛内切除部分鼻前庭皮肤,鼻基底附着肌肉的处理,术后鼻外形改善明显,鼻翼宽度适中,鼻翼缘厚度形态美观,瘢痕反应轻微,适用于宽大下垂鼻翼的整形.

    作者:刘尊敏;张余光;钱云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后疗效的影像学评价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肺部肿瘤后的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36例肺癌及肺转移瘤患者.结果:36例患者中肺癌27例、肺转移瘤9例,共42个病灶,单发病灶28例,多发病灶8例.氩氦刀共治疗39次,平均每次治疗1.08个病灶.术中冷冻覆盖范围≥瘤体70%的瘤灶数为38个,总有效率90.5%.冷冻区CT值为负值,术后即时CT扫描CT值下降≥30Hu的瘤灶为32个,瘤细胞有效灭活率为76.2%.氩氦刀冷冻治疗1个月复查CT,CT值下降≥30Hu的瘤灶为31个,瘤细胞有效灭活率为73.8%,瘤灶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按照实体肿瘤评价标准,总有效率92.9%.3例瘤灶体积反而增大,且见新病灶出现.结论:研究肺部肿瘤氩氦刀靶向治疗后CT影像学表现对其疗效的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步军;全显跃;梁文;叶穗晖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肺结核PPD皮肤试验结果判定及分析

    目的:探讨PPD皮肤试验在结核病人群中的反应水平及观察的佳时机,改善该试验的诊断时效.方法:比较观察结核病与非结核病患者PPD皮试试验在不同观察时间的反应水平,采用连续重复测量资料的多元方差分析方法,了解其变化趋势.结果:结核病组PPD试验结果的总体水平高于非结核病组,结核病组与非结核病组在48 h与72 h的反应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PD皮肤试验反应是和结核分枝杆茵感染相关联的免疫过敏现象;皮试后48 h与72 h判定结果总体水平无差异.

    作者:周梦雯;谭守勇;温文沛;童志雯;孔少颜;梁国添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